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小學生作文 >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文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文

如何才能讓小學語文作文積極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文

一、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寫作信心

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信心呢?

首先,教師要精心創設情境。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運用課堂小品表演、課堂小遊戲等手段創設情境,活躍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展開想象,讓他們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找到需要表達的內容,既有話可説,又有內容可寫,從而激發興趣,產生創作慾望。

其次,教師要與學生溝通心靈。教師要運用入情入境的語言同學生進行心靈溝通,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在溝通中豐富作文形式,提高他們的寫作信心,達到較好的作文效果。

二、標新立異,指導學生寫出有創意的作文來

一篇作文只有寫出新意來,才有吸引力。所以,選材時要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要掌握題目要求。題目要求是選材的主要依據。比如在指導學生寫《熱愛家鄉,增光子洲》一文時,我提出這樣的要求:要以愛家鄉為前提,寫出家鄉改革開放以來的新人新事、新變化、新風貌,突出對家鄉的深厚感情。不少同學圍繞題目要求,對素材進行了嚴格篩選,寫的非常出色。

其次,要寫出新意來。好的作文內容要豐富,角度要新,要有創意。比如,寫一個場面的作文,不乏這樣的內容:學習場面、體育比賽場面、勞動場面等等。在寫作中大多數學生泛泛地寫過程,結果不免寫得索然無味。佈置這樣的作文,我要求學生選一個最好自己經歷過的,結合自己當時的感受,找出一個新奇的閃光點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事件過程,着重描寫,這樣文章就精彩多了。

三、組織活動,開闊學生寫作視野

首先,要指導好學生課外閲讀。在日常教學中,除讓學生學好教材中的文章外,還要經常指導他們閲讀一些中外名著,欣賞一些著名影片,來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詞彙。

其次,開展好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小學生平日生活比較單調,教師應主動幫助他們積累寫作素材,提供親自感受生活的機會,收穫真實生動的材料。因此,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會給學生提供大量作文素材,使作文樂趣無窮。比如,開展各種隊會活動、班會、詩歌朗誦會、體育比賽、遊戲等等。這些有趣的活動,一定會深受學生們喜愛,一定會在他們的腦海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當他們下筆作文時,一定會詞如泉湧,妙筆生花。

四、改進批改方法,提高學生寫作水品

首先,教給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讓他們明確從哪些方面下手。我的方法是:第一步讓學生在通讀作文的基礎上,對主題是否突出、觀點是否鮮明、選材是否典型、結構是否合理、層次是否清楚、詳略是否得當等幾個方面作出判斷,對要修改的文章有個總體認識;第二步是對文章中的字、詞、句,標點符號的運用加以推敲,進行修改。

其次,讓學生動手互改作文。互改作文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減輕教師的負擔:既可擴大學生的受教育面,又有利於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時,學生在互改中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從而提高修改作文和寫作文的興趣與能力。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想寫

作文啟蒙教學就應該邁穩第一步,這第一步就是培養興趣。而興趣的培養又在於教師架好由句到段成篇的橋樑,鋪好平整的路面,讓學生心情舒暢地從此岸走向彼岸。因此,在三年級的第一學期裏,可根據各類課文中的典型句段。以讀導寫,採取填空、仿寫、續寫、擴寫等形式,進行場面,景物、人物外貌、對話等練習,學會寫總分段、重點段……掌握排比、比喻等幾種簡單的修辭手法。

為使學生有話可寫,還須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他們的寫作表象。或把學生帶入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有目的地觀察動物、植物、山川河流及風雪雲雨等自然現象;或組織學生開展讀書讀報活動,各種比賽、製作模型、標本,激勵學生髮明創造、動手動腦,真正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在情濃意真之時,句段引路,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寫。如果教師常根據典型句段,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活動。堅持一課一練,就能避免學生胡亂編造,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同時,評卷和講評時重在激勵,多加表揚。只要文中有用得好的詞,寫得妙的句,就應不惜筆墨,讚揚幾句。而且每期選擇部分優秀作文,編輯成冊,發給學生。這樣不僅能互相促進,取長補短,而且提供他們表現才能的機會,使寫作興趣長盛不衰。

二、豐富生活、讓學生樂寫

無話可寫,或言之無物是小學生作文的通病。這是因為他們涉獵的知識不多,家庭、學校兩點一線式的生活平常。加之,他們不會用敏鋭的目光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不會從平凡的人和事中發現不平凡的激人上進的閃光點,激動人心的動情處。因而,寫出的文章只有骨架,沒有血肉,只有表象,沒有情感。

要想把文章寫得有血有肉,文情並茂,關鍵在於從內容入手,讓學生擁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因此,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如語言積累,它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課堂裏的識字、釋詞、閲讀、背誦。語言材料只要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復活,便會轉化為自已的語感能力,就能恰如其分地應用語言。當然,生活積累少,整天囿於閉門造車,或觀察能力薄弱,走馬觀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視之不識其形,聽之不辨其聲,也無法把文章寫具體。因而,生活積累至關重要。

走向社會,積累生活,需要教師根據兒童心理特徵精心設計、周密組織各種小型多樣、生動活潑、趣味性強難易適度的活動。如讓學生在賞心悦目的《尋找春天的足跡》、《秋遊》中、領略大自然的風韻;在激烈而緊張的《刊頭設計》、《運球比賽》中,開發智力,鍛鍊意志;在《剪字》、《找朋友》等趣味盎然的遊戲中,養成動手動腦、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在就地取材,自已設計,修建的《我們的希望小學》、《科技城》的活動中,展開想象的雙翼,樹立遠大的理想。

三、導之得法,讓學生會寫

學生有了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還需要掌握各種文體的寫法,才能妙筆生花。所以,作文指導應從學生的心裏過程、個性特徵出發,開拓思路、發展能力,耐心指導、點撥,致力於自能作文能力的培養。

作文指導首先要引導學生養成勤於觀察、善於積累、認真審題、嚴於構思、編擬提綱、講究文面、反覆修改等良好的寫作習慣。其次,採取各種導法,使之駕輕就熟會寫。

(1)以聽導説,讓學生暢所欲言,培養口頭表述能力。作文有口頭和書面兩種,而口頭作文是書面作文的基礎。不少教師忽視口頭作文的指導,不少學生羞於説話,更談不上能言善辯。教師可以利用課文,錄音,以聽導説,充分發揮語言交際功能的作用。如觀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的錄音、燈片時如問:“面對董存瑞,你想説什麼?”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各抒已見:“董存瑞叔叔,你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我一定百倍地珍惜今天一分一秒時光。”“你獻身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奮發上進。”“你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等。在學生樂説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講述邱少雲等及身邊的真實故事,有意識地發展其語言。久而久之,就能出口成章。

(2)以讀導寫,讀寫結合。抓好閲讀教學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大綱,把握教材,狠抓雙基訓練。要在每單元的講讀課文中,把審題(解題),文章結構,作者寫作意圖,寫法等化整為零,節節滲透,一課一得,分步訓練,形成課堂裏教學方法,實地用方法,寫時驗方法的讀寫教學格局。像教《長城》一文,側重觀察能力的培養,課堂裏先講觀察方法,看人看物,都要選好適當的角度,有順序地觀察。或上或下、或遠或近、或整體或部分。

同時,觀察要細緻,抓住其特點,展開聯想。再指導觀看《長城》兩張燈片:一是站在高處看長城全貌,體現出“長”的特點,一是站在低處近看長城結構,顯示長城“高大雄偉”。課後,帶學生觀察學校或周圍的重要建築,再寫作文。學用結合,學生就能較快地掌握其方法。若長期堅持多看多練,就會熟能生巧,運用自如。

(3)應用作文與課堂作文相結合。

教師應重視應用文的指導。如利用黑板、廣播,輔導學生辦手抄報,寫板報稿,廣播稿;在手拉手,一幫一活動中,鼓勵學生書信往來,交流經驗;在班級、庭院等集體生活中,學習制定有關制度,公約,計劃;在班隊主題會時,學寫會議記錄等。實踐證明:應用文不僅能滿足社會需要,而且促進作文水平的提高。

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一、個性化培養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同樣看待同一個作文題目,每個人的想法也會產生分歧。分歧是一定會存在波動,完全沒有必要按照老師的話去寫違心的沒感情的文章。老師先引導學生產生個性化的思想,鼓勵學生有不同的看法,這樣一個個新穎別緻,充滿創意的觀點就會噴湧而出,更利於激發學生的個性化思考。同時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考,不加以抹殺。

對於課文《誰的本領大》一文,它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在課文的最後,太陽驚訝地説:“風先生,你的本領也不小哇!”就是給孩子以想象的空間,讓孩子自己想象,自己討論。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認為太陽的本領大,也可以認為風的本領更大,這就要看學生自己的理解了。

作文就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一種藝術。對於農村的小孩子,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生活的一切寫好,寫完美,然後再昇華,有自己不同於其他人的看法。農村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的的客觀事實,可能會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產生。在農村中,電視成為他們瞭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也許正是我所尋求的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最好出路,在寫作中運用好。

二、充分利用優美環境,讓作文走進自然,融入生活

要改革農村小學作文教學,關鍵在於改革作文教學的內容。首先豐富學生的生活,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實地指導觀察,攝取反映農村特點的景、物、人、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社會調查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寫作積累素材。其次是另闢渠道,讓學生在生活中寫,課內作文與課外作文同步訓練,課內序列訓練與課外生活應用“雙軌運行”,內外結合,讓學生得法於內,受益於外。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適應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交活動需要。

《世界多美啊》作為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描寫大自然的作文。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隻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敍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透過小小的洞眼,小雞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説,是大自然多麼美的饋贈啊!走出家門,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充分利用學生有的資源,進行創作。農村的孩子每天都在優美的環境中生活,潛移默化也會寫出好的文章。

農村孩子常年與山水、田園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貼近於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豐厚回報。只要留心,不難發現多樣的自然風光為我們農村小學作文素材注入了鮮活的源頭活水。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因時制宜,結合特殊的時節進行以美景為題材的作文教學,將之作為作文的一類素材,也不失是一大亮點。隨時隨地,創作美麗。

三、重視寫作身邊事物,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着的追求。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如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饒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愛上課堂,愛上作文,是小學作文教學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成功的密鑰。

如,在蘇教版小學課文――《放小鳥》中,農村孩子接觸的動物比較多,老師在課堂上首先對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口頭描述,通過謎語讓學生猜出動物名稱,學生在聽讀、猜謎的過程中,不但激發了興趣,還初步瞭解了寫動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要抓住動物的外形特點來寫,可以從腦袋、耳朵、眼睛、毛色、尾巴等方面來具體描寫。在描寫的時候,要積極地展開聯想和想象,要注意抓住特點進行人格化的描述,力求寫出情趣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對寫作是一件制勝的法寶。美並不可少,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好好感受大自然,不然就可惜了這滿園的春色了。平時要注意身邊發生的事還有季節的變化,在變化中發現美,感受並不時用紙筆記錄下來。學生有了豐富的素材,激發了自己對寫作的興趣,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引導學生積累詞彙,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

由於農村小學的學生閲讀量少,語言表達能力差,致使作文成為農村小學生的一大難題。不過,只要老師能從課堂教學、課外教學等多方面進行作文寫作指導,讓學生積澱情感。感受自然帶來的美好,讓學生有話可説,有話想説,就一定能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效率,從內容到形式,全面、快速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常用方法

1、作前指導學生以課外閲讀引作文閲讀。

應該説,通過課外閲讀可以讓孩子積累大量的詞彙,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寫作水平,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課外閲讀的一大目標,但是,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無奈很多家長過於急功近利,把提高作文能力看成課外閲讀的唯一目的,總是希望通過課外閲讀來迅速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於是,在此目標的引導下,片面要求孩子多讀作文書,更有甚者,索性把課外閲讀變成作文閲讀。這是極為錯誤的,課外閲讀只能是一個有利於作文的引子,教師要合理利用。

另外,如何使學生學會積累詞彙和蒐集生活素材,也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詞是語言精華的濃縮,書讀得多了,不僅有助於提高賞析能力、寫作能力,還能陶冶情操。我認為,學生寫作文無祕訣可言,無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積累語彙,才能出口成章、妙筆生輝。為此,我們開展了“每日讀範文、記筆記”活動。這個活動堅持了兩年,現在學生作文的語言有了很大的變化,作文中的詞彙豐富了,文章也顯得流暢了。

2、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呢。

應鼓勵學生多觀察、多寫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最感興趣的事,並運用潛移默化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和寫作的興趣,這樣學生就能在創造情境的同時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此我們應該多方面地考慮到孩子們的所學所想和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找一些他們喜愛的自然景物,激發他們説出自己親眼看到的真實情感,消除學生的恐懼感和自卑感,使學生自強自信,不怕説錯,敢於做駕馭語言的主人,敢於主動大膽交談。要做到這些,關鍵在於平時的訓練。

於是在教學中,我不斷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我,想説什麼就説什麼,要不卑不亢,敢於展現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並針對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及時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肯定。這樣,班裏的情況大有好轉,每位同學都暢所欲言,由過去的“教師講,學生聽”變為“大家説,大家議”,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效果顯著。另外,我還利用地域優勢,把孩子們生活中的趣事、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豐富景象作為寫作內容,使寫作內容具有地區特色、生活特色和時代特色。因此我們應該把作文教學納入美的神奇力量中,啟發他們由事物遷移到虛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觀察引起對往事的回憶聯想,充分調動和強化學生接受教育的信心。

3、找準學生作文中的主要問題,確定作後指導的要求。

作後指導是作文“全程指導”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作前、作中指導的繼續和完善,又是下一次作文的鋪墊,對學生作文經驗積累和能力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後指導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在確定作後指導要求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作前、作中和作後指導的關係,依據大綱和方案及作前指導的要求,結合學生作文實際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確定作後指導的要求,進行作後指導。

確定作後指導要求的關鍵是找準學生作文中的主要問題,而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要求我們在批閲作文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發現。所以我們不能把批改作文當成例行公事,然後就事論事地隨便拿幾個問題來評評講講。全班學生一次作文反映出來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我們在一次作後指導時不能面面俱到,要“有的放矢”。所以每次作文批改後,要把全班學生作文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優缺點,着重捉摸存在的問題中的哪一個是關鍵性的,確定為本次作後指導的突破口。

例如學生寫“我喜歡的一個人”的作文,有的事例不典型,有的事例寫得籠統,沒有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進行詳細描寫,還有的抓不住人物的特點。針對這些問題,經過分析,我認為這次作後指導的主要問題是選用具體事例來反映人物性格。於是,我抓住這一點進行指導,其他問題只是順帶。這樣的作後指導,要求明確單一,重點突出,避免泛泛而談、吃不透、嚼不爛的情況。

標籤: 小學 淺談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xiaoxuesheng/y7j3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