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小學生作文 >

對小學作文評改的臨牀診療

對小學作文評改的臨牀診療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直接體現,對當前小學作文評改的臨牀與診療。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語文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閲讀教學的改革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而作文教學的改革顯得步履維艱,尤其突出的是作文評改方式的更新,更顯得困難重重。傳統的評改方式,教師對每篇習作精批細批,既費時又費力,這不僅僅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且將學生置於一個十分被動的境地,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發揮不出來,動腦少,動筆少,收穫少。同時也易使學生形成“寫作是自己的事,評改是教師的事”這樣一種錯誤的認識。如何改變這一現象?提高作文評改效率,讓學生真正參與評改是關鍵。葉聖陶曾這樣説:“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呢?假如着重培養學生的評改能力,教師只給引導和指導,該怎麼改讓學生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評改是“教”的重要活動,“教是為了達到將來不需要教”,評改則是為達到學生將來能夠獨立自改。一個學生如果沒有養成修改的習慣,也就是談不上形成寫作能力。寫作能力的發展只有在不斷寫,不斷改,不斷提高的要求中躍上新的台階。

對小學作文評改的臨牀診療

寫的能力要靠寫來培養,也要靠改來扶掖;改的能力固然離不開寫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則要靠改的實踐來造就。誠如葉老所言,在批改作文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評改作文興趣,改進作文評改方式,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開設醫院,激發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評改興趣呢?我的實踐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評改方法。在作文評改時,盡力縮短師生間表達與欣賞的距離,教師懷着一顆“童心”,蹲下來走進學生的心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喜歡作一些新角色的體驗、嘗試。老師就自封為“作文醫院”院長,下面開設“外科”(錯別字查改)、“內科”(主題、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的評改)、“美容科”(語句的修改)、“綜合科”(綜合評語的撰寫)等“科室”,聘請各科“主任”和“醫生”。這種不同角色的體驗,激發了學生內在興趣,學生躍躍欲試。然後引導學生可選擇不同的方式。可採用同桌合夥開設“兩人診所”(同桌互評),也可採用幾人組合開設“分醫院”(小組評),還可開設“個人診所”(一人一本調換評改)等。在選擇評改方式之前,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本次作文最佳評改方式是哪種,然後有針對性地確定評改方式。評改好後要評出“健康病人”“最佳醫生”“庸醫”等,引發學生競爭的意識。多種評改方式選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誘發了嘗試體驗角色的慾望,符合“不憤不啟、不排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經過幾次實踐之後,他們對作文評改由原先的“討厭”到而今的“喜歡”,而且還想出了更多的有一定價值的評改方式,作文指導《對當前小學作文評改的臨牀與診療》。

二、臨牀檢查,指導方法

有了興趣,只是達到了評改的第一步,最主要的還要讓學生明白如何去評改。就如同醫生在接觸病人後,瞭解病人的症狀。在評改之前,教師先講清每次作文評改的具體內容、評改方法。如“外科”要檢查的是(1)格式是否正確;(2)卷面是否整潔(3)標點用得對不對(4)錯別字有幾個等。“內科”醫生最需要水平,要根據不同的體裁,不同的習作內容,確定評改(檢查)內容(1)中心是否明確(2)語句是否通順(3)層次是否清楚(4)選材是否真實(5)事情經過是否具體等。“美容科”主要的是側重於“美容”(改),如用“~~~~~~”劃出好句,用“。。。。。”劃出好詞,修改病句等使原文更美。“綜合科”需要全面研究原文,從各科的評改中概括出評語,寫在文後。在寫總評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放大鏡”去看閃光點。因為美國心理學家傑絲雷爾説:“稱讚對鼓勵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特色,就可以予以肯定,鼓勵,讓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不斷地把自己習作中的優點當成參照典型,連“點”成線,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即使是批評性的評語,也要出語謹慎,在鼓勵中讓作者改正缺點,如寫得不夠具體的地方,可建議評語:“這地方很美,大家都想知道得更多一些,再描述細緻一點好嗎?”等。有了細緻的引導,學生不論採用那種方式評改,在評改的過程中,都能夠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目的,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有效地拓展了思維的發展空間。

三、專家會診,反饋效果

作文評改不是作文教學的終端,而是調節作文教學、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發展的動態因素。當學生自己的作文本經過同學的修改回到自己手中時,心中有了一份閲讀期待,閲讀同學給的評語,閲讀經同學評改後的文章,心有所得。等所有的同學有所收穫時,教師再請“醫生”(評改者)推薦“優秀病人”若干,也就是在評改的過程中,覺得文章遣詞造句,結構,主題各方面都不錯的文章。被推薦到的同學上講台朗讀自己的習作,宣讀評語,然後接受其他同學的評價。這個聽習作、評價評改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習作,學習評改方法的一個過程。然後,還要請習作者推薦“最佳醫生”若干(評改準確、恰當、認真者),習作者朗讀文章評語,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地方。最後習作者推出1—2名“庸醫”(評改不認真、需要提高者),習作者也要宣讀文章和評語及自己認為不滿意的地方,“最佳醫生”和“庸醫”也要接受大家的評價,最後由教師批改後確定。當自己的文章或自己的批改得到同學肯定時,那種成就感自不待言。互評互改,通過這樣的一個寓教於樂的講評,反饋出學生評改的情感態度,使評改成為一種導向。

四、定期回訪,提升能力

古語云:“雖文有萬拙,得一則益匪淺”。通過一段時間的評改,相信學生都有一定的體會,而要將這些體會集中起來,資源共享,則需要定期回訪,上評改、寫作收穫課。

首先,讓學生説説各自的收穫,分兩方面説,一方面是習作上的收穫,一方面是評改方面的收穫。習作方面有學生説學到許多好詞好句;有學生説學習到了謀篇佈局的方法,還有學生説學到了材料到底該如何安排……評改方面,學生知道了如何寫評語,如何在評改中學習、提高,也瞭解了自己的文章該如何修改┄┄學生哪怕是點滴的收穫,老師也給予肯定,讓學生增強習作評改的自信心。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儘量找到正確實用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多向性思維,採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主題(如如何寫具體事等)總結收穫,讓學生充分發揮情商、智商之功能,提升自己的寫作、評改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xiaoxuesheng/xw9q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