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六年級作文 >

【精選】中秋節六年級作文合集8篇

【精選】中秋節六年級作文合集8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中秋節六年級作文合集8篇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1

中秋月圓,意味着團圓。我不遠千里趕回家中,為的是我那並不太小的小兒在節裏不至於寂寞,我們父子兩人趕到他外婆家,總算過了個有點氣氛的節日。可是還惦記着那個陷於痛苦的孩子是如何過的中秋?同時多麼想回到老母親身邊,陪她過個我兒時的八月十五!

在我的家鄉,除了飛機不能去外,通過輪船、火車、汽車、甚至摩托車、拖拉機都可以去,路程不遠100公里左右,卻非常閉塞,有人笑談,我家是戰亂時避難的好去處。因此,我上了高中才知道火車、月餅和麪包是什麼樣子,可見偏僻之所在。

偏僻的地方必然有與眾不同的習俗,我家鄉在八月十五即中秋節是不吃月餅的。當城裏人月桂飄香、月餅送來送去的時候,我家鄉卻是另一番景象。只見一塊塊不大的稻田裏人們有的在割稻子,同時有2——3個男人圍住一個比鬥要大出兩倍被稱為“板倉”,喊着唱着不知道什麼朝代的歌子,掄起一把稻子使勁往板倉裏拍打,已使稻穀粒脱落到板倉裏。只有此時此景,才能讓你感受什麼叫收穫!當然,稻穀粒還需要晾曬,然後有的家用小磨碾出米,有的是送到有脱穀機器的地方“打米”。

説到這裏,你也許知道了,我家鄉中秋節的主食就是新白米飯,當地叫做“乾飯”,當然城裏人很快就知道煮成粥自然就是“稀飯”了。家鄉的稻穀成長期長,但米粒不大,可是做成米飯那個香啊,不用菜就可以吃上兩大碗!如果伴以家鄉的臘肉,那感覺一輩子也難以忘懷。兒時雖小,那是沒有油水,所以兩碗米飯相當於今天的8兩米作的米飯,能吃啊!所以家鄉的中秋節就是“嘗新米”,而不是吃月餅。前些年我請人在中秋節前帶回去的月餅,幾乎都放在那裏,他們不習慣這種甜膩膩的月餅。

當然,中秋節人間裏的人不能忘卻故去的親人,晚上要給他們燒紙錢,在地上劃上圈圈,在圈圈裏按照親疏輕重的不同燒上不同數量的紙錢,口中念着他們的尊稱,請他們查收。儘管破四舊時被稱為迷信,可到了今天,人們仍然不能忘卻那些曾經一起生活過的親人。

我很想再回去,陪着老母親過節,重温兒時的快樂。隨着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社會的發展,不知那板倉今天還有多少?隨着工業的發達,使用化肥的稻米還有我兒時那是的香味麼?隨着社會的進步,八月十五晚風裏的紙錢灰味是否還在瀰漫?

親愛的媽媽,我所有的親人,我愛的人,你們節日好嗎。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2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又一箇中秋節的來臨,月有悲歡離和,人有陰晴圓缺,此時此刻,正是全國各地的全國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團圓的好日子,讓我們一家高高舉起月餅,共同暢飲這一杯高興的月餅吧!

此時我希望海外同胞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我還想:邊疆的解放軍叔叔為了保衞祖國而不能回到家團圓,為了病人康復的醫生~護士,維護交通秩序的警察叔叔們,還有跟隨爸爸媽媽一起遠離家鄉外出打工的孩子們,此時,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多麼思念親人啊

願大家在中秋節過得開心,過得快樂!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我們社區舉辦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晚會,傍晚六點,一户一菜的活動就開始了,媽媽把做好的沙拉拿下去放,原以為連假五天很多人都會出去玩,沒想到夾菜的隊伍早已大排長龍,為了避免我們等一下沒有東西吃,所以我們也趕緊去排隊,有壽司、米粉、貢丸湯、炒麪…等,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這些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裏面卻包滿了各位媽媽的愛心,令我吃起來特別温馨。

飯後,就是小朋友最愛的遊戲─丟球賓果,他會給你四顆球,你要把球丟到九宮格里,三個連成一條線,就可以抽獎,第一次我沒有投中,第二次我抽到一個甲蟲王者的吊飾,因為我不喜歡,所以就送給弟弟了。哇塞!等我回過頭來,看到隊伍變的好長喔!但我還是去排,花了我將近十分鐘的時間,抽到了一個薯條存錢筒,沒想到我一把它倒過來,存錢筒就掉到地上,還好沒有破掉,結果我一把它拿起來,就發現有一根薯條沒烤熟,黃色的薯條變成白色的薯條,因為我還要排隊,所以先把存錢筒放在旁邊,我抽到了泡泡水,因為我玩膩了,不想在玩,所以就去拿存錢筒,沒想到存錢筒不見了,沒關係,反正那個以經有點破掉了,帶回去也是要丟掉,不如送給那個拿走的人好了。

接下來是卡拉OK時間,都是大人在唱,因為小朋友全都攻進品茗室去了。有一個人帶撲克牌,所以我們都在玩,總共有八位小朋友,但只有一副牌,所以兩個人一組,我們有時候會跑出去看,因為另外一個人在玩。有一次,曹博凱的媽媽在唱卡拉OK的`時候,我為了製造氣氛,就一直吹泡泡,好漂亮啊!透明的泡泡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彷彿是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白葡萄在天空中飄浮着。據説今晚十點的月亮最接近地球,如果沒看到就得等到九年以後,也就是二零一七年才看得到這麼大的月亮。

十點,我們全家就帶三個望遠鏡去看月亮,爸爸一直在調望遠鏡的角度,但他每次都只看到黑漆漆的天空,看不到皎潔的明月,我們四個人用兩台望遠鏡看,可能是望遠鏡搖晃的緣故,我看到嫦娥在月亮上飄來飄去,媽媽看到玉兔到處蹦來蹦去,爸爸用他六十倍數的望遠鏡看到一團光,我在上面加上我的望遠鏡,竟然看到月亮上面的坑坑洞洞,我們全家人就在頂樓邊賞月,邊談天,直到累了才回家。

古人説得好“月圓人團圓”,希望明年的中秋節我們全家人也能在一起賞月。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4

過了端午節,中秋節很快到了。

宋代大詩人蘇軾曾在中秋——這個一家人團聚賞月的日子裏,寫下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表達自己對親人的無限思念。

在中秋節的夜晚,明月皎潔,乳白色的月光像輕紗般披在大地的身上,顯得撲朔迷離,平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藉着皎潔的月光,我和家人一同來到樓頂賞月觀辰。

我們在樓頂架起一張小桌子,擺上各式各樣的月餅,一家人歡聲笑語,就在這樣幽靜的夜裏不知不覺間漫延開來。

我買了一個小燈籠,點一支蠟燭立放在燈籠中間,燈籠就開始散發出黃色的光芒。傳説,如果有人在漆黑的夜裏迷路的話,就會有這麼一盞燈為迷途的人們照亮方向。

明月似乎是夜的眼睛,深邃而明亮,而小星星就是小孩子的眼睛,調皮地眨着。在月光的沐浴下,我看見,我們種的玫瑰花悄然綻放,媽媽笑着説道,真可謂是花好月圓啊!

突然,原本漆黑的夜空一下子明亮起來,無數孔明燈飄飄悠悠向月亮飛去,明月千里寄相思,願天下人美滿幸福。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5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孫老師宣佈這節課是有關中秋節的主題班會,同學們聽了,都很高興。

主題班會開始了。老師先告訴我們再過兩天(九月十四日)陰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了。接着老師問我們知道哪些有關中秋節的傳説。我迫不及待地舉手説:“嫦娥奔月”。很快,班級裏就沸騰起來:一會兒蹦出一個“玉兔搗藥”,一會兒蹦出一個“吳剛折桂”。老師讓我們安靜下來,並讓我上台來跟大家述説一下有關“嫦娥奔月”的傳説,於是我便自豪地講了起來:“相傳,在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緊接着老師一按鼠標,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人在拿斧砍樹的情景,於是就請焦洋給大家介紹了“吳剛折桂”的故事。就這樣,同學們紛紛講述了自己熟悉的有關中秋的習俗和傳説。讓我們也瞭解也知道了吃月餅的寓意,瞭解了中秋節的風俗,還聽到了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的傳説,真是大開眼界,受益非淺。

這時,孫老師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月餅讓我們品嚐。我拿到月餅後就一口吃了下去。再看看別人,他們都是一口一口地在細細品嚐,吃得津津有味。哎呀,真後悔呀!嘴巴太讒了,連味道都沒有嚐到呢!

雖然沒嚐到月餅的美味,但是這節課卻讓我體會到了祖先的奇思妙想。那些極具神話色彩的奇趣傳説,讓我對中秋更增添了一份喜愛,讓我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今年的中秋的月亮雖然時隱時現,但經過我仔仔細細地望月觀察,發現月亮上好象真的有長袖飛舞的嫦娥和那隻可愛的小玉兔的身影。望着夜空中似圓盤般的明月,享受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美好時刻,我第一感受到了中秋節的深刻含義,也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到與家人在一起是件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6

啊,中秋節

夜,很靜!玉盤似的滿月在雲中穿行,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

我們提着燈籠和蠟燭往天台跑去。天台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小朋友快樂的臉上,顯得十分可愛。我們坐在板凳上,欣賞着美麗的月光,品嚐着美味的月餅,十分開心。這時,一位小女孩走了過來,坐在板凳上,記錄着這快樂的時刻。温柔的月光照在小女孩那恬靜的臉上,顯得十分美麗。正當我們高興的時候,微風吹來,把蠟燭吹滅了。我們只好重新點燃蠟燭。

夜色漸漸暗了下來,人們的笑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繁星在天空中頑皮地眨着眼,月亮睜大眼睛,和藹地望着綠茵茵的草叢,極像一隻擦亮的銀盤。

月亮漸漸升高,她身穿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温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樹梢,留下温和的笑容。啊,眾星捧月的景色多美啊,多像媽媽在和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在聽得入了神。

中秋的夜色多美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7

時值八月十五之夜,窗外皓月當空,我們一家人邊賞窗外之月,邊吃喝談笑,氣氛寧靜而和諧。

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吟詩助興呢?於是,我提議玩“飛花令”的遊戲。正好今天是中秋,就定“月”字為令吧!“飛花令”是一種古詩接龍遊戲,以某個字為令,大家比賽,看誰説出含有這個字的古詩多,就算贏。爸爸十分高興,因為他自恃熟讀古詩,肯定能勝過我和老媽。我呢,因為從語文老師那裏學過不少帶有“月”字的古詩,也信心滿滿。只有媽媽愁眉苦臉。但是,少數服從多數,我們便開始了遊戲。

比賽一開始,我便自告奮勇,先説出一句“小時不識月,喚作白玉盤”,爸爸立刻接了一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下面輪到老媽了,她苦思冥想,好不容易想出一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到了第二回合,媽媽實在想不起來古詩,説出一句民間小調“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經我和爸爸認定,這不屬於古詩,於是媽媽被淘汰出局。

又經歷了幾個回會,比賽進入白熱化階段。我肚中古詩已經所剩無幾,便使出了大殺器《春江花月夜》。這首古詩可是十分的長,而且有十多句裏都帶有“月”字。爸爸真是了得,竟然對出了十幾句都帶有“月”字的古詩。 最後,老爸搜腸刮肚,終於想出了一句相對冷門的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爸爸頗為得意,認為穩操勝券了。這時,我急中生智,胡謅了一句順口溜“八月十五月兒圓,十六一過缺半邊”,爸爸急了,説這兩句實在不像古詩。我煞有介事地説,這是古代詩人“無名氏”所作,因為此人沒留下姓名,所以稱為“佚名”。嘿,老爸竟然信以為真了!

這次比賽,我雖然贏了,但是,這是我耍賴得來的,勝之不武。然而,儘管比賽犯了規,但大家都盡興了,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佳節。

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8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我脱口而出,“怎麼樣啊,媽媽,你也來説一句吧

“説就説,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這一句很好吧!

猜猜我們在幹什麼呢?我們正在月光下背詩比賽呢!

雲層變得稀薄,天邊閃出一道橙黃色的光,一輪圓月正悄悄地探出腦袋,略帶羞澀地撕開遮擋的雲霧。“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媽媽高興的喊道,“不就是一個月亮嗎,有什麼好稀奇的。”我不以為然不得説。

“你可別小看月亮,曾經我的爺爺跟我説,小孩不能用手指着月亮,不然月亮會把你的耳朵割了的,不要不相信,這是事實!”“不可能吧,哪有月亮割耳朵的事啊”“別緊張,這只是個傳説,我也聽説過”一直不出聲的爸爸終於出聲了。

“哦!對了還耽誤了正事兒,我去拿月餅。”只見媽媽跑到廚房去,迅速地拿出一帶月餅,朝我們奔來。

“咦!我們來唱一唱有關月亮的歌吧,我先唱!”只見媽媽心有成竹的説,“遙遠的夜空下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彎彎的小橋……我的心裏充滿悵悵。”“唱得好!‘我邊拍巴掌邊吶喊道。”“我不唱啊!”爸爸臉紅的推卸到,“我也不唱,我唱不倒!”見爸爸不唱,我也不唱。

隨着時間的流逝,也已經漸漸地深了,那一片烏雲遮住了月亮美麗的臉龐,彷彿給月亮戴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亮閃閃的,星星也爭放出淡淡的光……

啊!中秋月夜真美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liunianji/3k3n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