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公德作文 >孝道作文 >

弘揚孝道作文4篇

弘揚孝道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孝道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弘揚孝道作文4篇

弘揚孝道作文1

現在我們都在接受教育,可是隨着時間推久,人們漸漸忘了教的含義,“教”是由一個“孝”和一個“文”構成的,意思是先做到孝,再學會文,中國五千年文化,第一句教書育人的話就是:首孝悌,次謹信。

看着坐在旁邊的母親,頭上的白髮又多了幾條,為我學習操盡了心吧!臉上的皺紋又多了幾條,工作很辛苦吧!手上又起皮,洗衣服的時候肯定很冷吧!

任老師講了一個企業家的故事:這位企業家在母親一個人的愛護長大,並賺了錢,並每個月把所賺的錢的十分之一給母親,為此跟老婆吵了好幾場架。可是母親在臨終前卻把錢一分不差的還給他。企業家頓時明白:天底下的母親都是這樣不求回報,只求身上掉下來的那塊肉能平平安安的,快快樂樂的,自己受過的苦不要在自己孩子身上發生,自己受過的罪不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現,孩子要比自己過得好就夠了。

父母親何嘗不是如此?都只為孩子付出,不求回報,看媽媽半夜洗衣,看爸爸清晨工作,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孩子!

任老師讓30位同學上台,一位位同學都喊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每一句話都震撼我的心靈……

弘揚孝道作文2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前段時間,電視上播出了許多孝心好少年的故事,有的是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有的則是照顧生病的'爸爸媽媽等許多感人的事例。在生活中,我也做過許多孝敬長輩的事。

記得有一次,只有我和姥姥在家。那天姥姥生病了,於是照顧姥姥的任務就落到了我身上。我一會兒給姥姥端水,一會兒給姥姥拿藥。我又想起了媽媽對我説的話:生病時要吃些清淡的食物,如:小米粥、麪條。於是,我便抓起一把小米熬起了小米粥。半小時過後,小米粥終於熬好了,當我把熱騰騰的小米粥端到姥姥面前時,姥姥高興地對我説:“你真是個懂事,又有孝心的孩子呀!”。我聽了以後,心裏比吃了蜜還要甜。

每天上學的時候,有些同學總是讓爸爸媽媽幫助他們收拾書包,如果第二天發現書包裏有些東西忘記帶了,他們就會不停地埋怨爸爸媽媽。我從來不需要爸爸媽媽幫我收拾書包,都是自己收拾,而且我也從來沒有忘記帶書本。因為如果讓爸爸媽媽幫我收拾,就會給他們增添麻煩,所以我要自己收拾書包。

今後,我還會繼續幫助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爭取也能夠成為一名孝心好少年。

弘揚孝道作文3

滿父母之意,乃孝;遵父母之訓,乃孝;敬父母之敬,乃孝……

孝,就是指尊敬、贍養父母。你看,這麼簡單的一個字,竟有如此之多的含義。老人常説:“百善孝為先”。是啊,一個人如果連孝都不懂得,何以立足於社會呢?作為子女,我們就應該把孝敬老人放在第一位,千萬不能與父母發生爭執。

孝,還是一個人必需的品格。你想,如果一個人從來不尊敬父母,那麼他還能幹出什麼大事呢?你想,如果一個人從來不聽父母的訓誡,他會是一個好人嗎?

一次婦女節,老師交待了一項任務:回家為媽媽幹一件事。於是回家後,我認真打掃了一遍家。媽媽吃驚地説:“呦!你今天怎麼變得這樣孝順?”聽完這話,我深受感觸。想起以前從不這樣幫助媽媽,今天還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想到這裏,我不禁潸然淚下,從那時起,我便立志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孝經》有記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之,始之孝也。”可見孝道從古至今從未間斷過。同學們,我們要懂得孝,牢記孝。

弘揚孝道作文4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兒女穿的、吃的、用的都是父母們辛辛苦苦掙來的。衣服上的每一根絲線都滲透着父母的汗水,都寄託着父母的祝福和期盼。

同學們,那我們要怎麼報答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呢?

平時裏,父母工作很忙,我們應該讓父母少操心,努力學習,做個好學生,讓父母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

生活中,要關心老人,尊敬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他們的貼心人。

記得兩個月前,我的小狗去世了。我無法排除內心的悲傷,但我卻沒有想到,爺爺比我更悲傷。國為一般都由爺爺來照顧。就在小狗去世那天,爺爺不知心裏有多傷心、多痛苦,甚至還偷偷地哭泣。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安慰爺爺説:“爺爺,別傷心了!人生的路上會有許多挫折,您不能因為一個挫折而放棄!”爺爺經過我多次勸説,終於從悲傷中走了出來。

還有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媽媽又不在家。雖然我不會做飯菜,但是我毫不猶豫的炒起菜來,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是奶奶高興的豎起大拇指,誇我懂事。我能為奶奶做事真自豪!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爭做孝道好少年。

標籤: 弘揚 孝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ongdezuowen/xiaodaozuowen/q2ekm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