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 >

高考話題作文能力提升技巧彙集

高考話題作文能力提升技巧彙集

技巧一:材料豐富

高考話題作文能力提升技巧彙集

材料豐富,是指內容豐富,是在基礎等級“內容充實”基礎上的更高一層的評價標準。高考作文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內容單薄,內容單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時缺少甚至沒有積累。這個積累應當包括閲讀積累、生活積累、審美積累等多個方面。平時積累多,考場上自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高考作文內容往往會呈現一種“豐富”的狀態。

【策略解讀】

1、要確立正確的寫作觀。中學階段的寫作往往是被動的過程,同學們必須按照一定的指令,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思考問題、感受生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學們思想感情的自由發揮。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高考題不可能等你來了真情實感才給你出,並且出的題目正好符合你此時此地的真情實感。所以,同學們應該學會在特定的情境下,調動自己的思想與感情。我們寫文章時也可以這樣:我們平時忙於學習,很少有時間思考人生,思考社會,回憶親情,感受友誼,借作文之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認真地想一想那些讓我們感動、讓我們覺醒的生活片斷,這本身就是提高我們生命質量的一個過程,我們要珍惜這一次一次的寫作機會。

2、要重視平時的積累。高考作文儘管範圍很廣,但從大處來説,無非是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自己與自然等幾方面話題,如果在乎時閲讀時就這些方面多思考,積累一些有用的材料,考場上就不愁沒有東西寫了。平時可以分門別類地收集、整理、歸納知識材料,構築自己的知識倉庫。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加以積累,即“我與自我”、“我與他人”、“我與教育”、“我與哲學”、“我與歷史”、“我與自然”、“我與社會”、“我與宇宙”等。

3、要學會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最簡單的,可以先從正面,再從反面;或先説必要性,再説可行性,最後説效果;還可以從結構、功能、過程的角度分層思考;還可以從個人、集體、社會這樣的分層角度思考。平時要練習自己多進行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對比聯想的練習,擴展自己的思考問題的角度。比如關於“快樂”的話題,如果從多個角度思考,“快樂”的原因是很多的。戰勝自己是不是快樂?擁有平靜安寧的心境是不是快樂?坦然地面對苦難是不是快樂?坦然地面對榮譽是不是快樂?……如果能多想幾個角度,再從這些思考中總結出一些共性的東西,這個文章的內容就非常豐富。

4、要學會恰當的使用材料。①採用不同分類標準選擇論據。通常説的論據有兩類,一是事實,一是道理。如果為了達到豐富就堆砌材料,會導致行文拖沓,臃腫不堪。要避免這個毛病,要注意分類標準。時間上從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從中到外,或從外到中;偉人如何説,科學家如何論,平凡人怎麼看;正面論據有哪些,反面論據是什麼。這樣一排列,行文有序,論據分別從不同角度證明論點,材料不是非常豐富嗎?②採用點面組合方式交代材料。論據材料要豐富,涵蓋面要寬,又不能羅列怎麼辦?點面組合方式是通常採用的最佳方案。點上詳細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來説是由“點”到“面”。作“點”的論據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擴充了論據的容量,濃縮了文章的篇幅。如果將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一個排比句表達,那效果會更好。③採用假設方法補充所需材料。有時會碰上這種情況,在闡述事理過程中一時難以找到恰當的論據,這時藉助假設方式可以信手拈來。有了正面事例,藉助假設可以找到反面事實;只有現在的事例,藉助假設方式可以推知未來可能產生的事實。假設的空間不受任何限制,這樣補充所需的材料,不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嗎?④儘量選擇一些新鮮、生動的論據,這些新鮮的論據也不一定非得從電視新聞裏找,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只要沒有被別人大量地重複過,給人的感覺都是新鮮的。

技巧二: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原因”是造成某種結果或引起另一事件發生的條件。“原因”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內因和外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等。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事物間的因果聯繫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種現象都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產生,也不可能不產生一定的結果。因果關係是複雜多樣的,大致有這麼幾種: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同因異果、多因一果、異因同果。

【策略解讀】

“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就是要求行文中能運用辯證思維,用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考察事物之間普遍的、必然的聯繫,從而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

①追因問果,追本溯源。要善於“以問引論”,將思路不斷拓深。追因問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論,是引導思路不斷向縱深發展,引導説理不斷深入的主要方法。作者在論述中,要善於提出“為什麼”,以此引入深層次分析。因果論證是就論證而言,它表現在外部方法上;“以問引論”是就思路而言,它表現在內部邏輯關係上。

例:幸福不是金錢買來的。馬克思是幸福者,但他的—生大多是在貧困中度過的。蘇州青年杜芸芸得到養母的十萬元遺產,她把錢全部捐獻給國家,卻將幸福留在自己身邊。所以,幸福不裝在錢袋裏,幸福屬於那些創造新生活,為人民為祖國奮發努力的人。

例後推因的基本公式是“所以”“因此”“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原來……”等等。

②運用反推,假設論證。反面假設是假定在不利條件下會產生負面結果,從而論述正面條件和結果的必要和正確。

例一:科學事業上的偉大成就,無不是經過艱苦努力,目標專一而取得的。居里夫人在研究鐳的過程中,要在上百噸的廢鈾瀝青礦石中提煉一點點鐳。這是—項極其艱苦的勞動。中途,居里曾動搖過,然而,居里夫人卻堅定地鼓勵他幹下去,終於取得了成功。試想,如果他們沒有持之以恆的決心,沒有目標專一的毅力,鐳的發現不知要推遲到什麼時候。

例二:人要有自知之明。三國時蜀漢的.馬謖,自以為熟讀兵書戰策,天下無敵,不聽別人勸告,死搬書本知識,將軍隊駐紮在山上。結果被敵軍切斷水源,蜀軍大敗,街亭失守,馬謖本人也因此而犯罪被殺。假如他能有一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實戰經驗,聽聽別人的正確意見,何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呢?

例一屬正例反設,例二屬反例正設。例後假設的基本公式是“假設”“如果”之類。

要“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就必須抓準主要原因,包括區分必然聯繫和偶然聯繫的不同。比如學生語文科目的語言表達題被扣分了,就他而言這隻有一個可能。而總結某次考試的教訓時,內容就會很豐富,這是因為造成考試失誤的原因有很多。有考試心態問題,還有知識積累問題,有平時訓練問題,還有臨場發揮問題,甚至還有生理問題,等等。而以上這些原因又不是簡單地並列在一起的,是有他們自己的特定的規律的。我們就談“平時訓練不好”對考試成績的影響吧,首先是目標不明確,因為目標不明確導致訓練沒有規律,因為訓練沒有規律導致訓練效率低下,因為效率低下所以訓練落實率更低,環環相扣,最終在考試成績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根據事物普遍聯繫的觀點,原因和結果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還會發生轉變。也就是説,某種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原因,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又會是結果。因為事物的發展是環環相扣的,一個引起另一個,另一個再引起另外一個。某一個都有可能是原因也有可能是結果。

技巧三: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繫和表面特徵,事物的本質往往通過表象反映出來。每一個客觀事物,都是多種規定的複雜的統一體,這些複雜的規定通過豐富多彩的現象表現出來。人們接觸一個事物,總是先認識到它豐富多彩的現象,由感覺、知覺而到表象,取得關於這個事物的整體的感性的認識。通過分析事物的現象,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

【策略解讀】

事物的本質是藴含在事物的現象之中的,往往很難一眼看出;同時,其本質也有層次深淺或主次的區別,不易一下抓準。因此,動筆寫作前須仔細審度,深入探究,不可貿然做出判斷。

1、要獨具慧眼,認真細緻地觀察事物。對閲歷尚淺的高中生來説,觀察時不放過生活中那些“不起眼兒”的凡人小事,如果能開動腦筋,透過那些“芝麻綠豆”的小問題去發現藴含的深刻含意,同樣可以得到“尋常中顯本質,微塵中見大千”的卓爾不羣的立意。

2、掌握把握本質的一些方法。要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對觀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葉以尋根,觀瀾而溯源”的功夫。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對事物的現象進行概括,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裏,進而“上升”“飛躍”,形成對事物理性化的認識。同時,注意對事物發展過程進行動態分析,探求事物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上的特殊性。

3、把握一些“理論武器”。事物的現象是錯綜複雜的,往往真假交織,魚龍混雜,不易分辨,同時事物的本質往往也有個逐步暴露、逐漸展開的過程,因而,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並非易事。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積累,政治課本里的一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要注意吸收消化,其他一些理論書籍和文章裏的精彩論析,也得時時留意。這樣,帶一點“理論武器”走進考場,根據需要,適當地、妥帖地加以運用,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4、文體不同,把握本質的方法不同。記敍文是以敍述描寫為主要表現方法的,在文章中一般是通過議論與抒情來體現“透過現象深入本質”。記敍中的議論和抒情,雖然篇幅一般都比較短,但在體現“透過現象深入本質”上有其獨特的作用。比如通過它可以深化敍事的內容,可以在篇末出現,也可以在文章中或是開頭出現。通過它還可以讓情感得以昇華,無論是飽含哲理的抒情還是與抒情相結合的議論,還是賦予議論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這些都能透過所敍內容揭示這些內容的本質意義。議論文中議論本身就必須“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才能“深刻透徹”。因此具體要求為:議論文要有深刻的哲理性,它是訴諸理性的,議論文不僅要有正確、科學的理,而且這個理還要儘量講得深入、切實,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質;還要有周密的論辯性,理應是正確的、科學的,但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現,要明理、闡理和揚理,就要論辯、闡發和證明,讀者通過作者周密地論辯,道理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才能被髮掘出來,才能夠體現“透過現象深入本質”;還要有強烈的説服力,這是“透過現象深入本質”的本質目標,以理取勝,以理服人,循循善誘,讓讀者真正能夠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質”。

説到底,事物“本質”的核心是“人心”,即人們的思想根源。任何不良的社會現象,追來追去,最後—定能追到“私心”上;任何好的社會現象,追來追去,一定能追趕到“公心”上。比如環境問題,似乎是與“私心”沒什麼聯繫,是人類的共性的問題,如果刨根問底地問幾個“為什麼”,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草原為什麼會衰退?是因為過度放牧?人們為什麼要過度放牧?是為為了滿足人們對牛奶、牛皮、羊毛越來越大的需求,是為了多賺錢。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們越來越大的貪慾。由此推想,所有破壞環境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各種貪婪的慾望。所以,每個人對環境的破壞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人類把本屬於這個地球所有生命的環境當成了只供自己消費的資源。如果能分析到這一點,就是找到了問題的本質,文章就很深刻了。

技巧四:重視文面

“書寫規範,標點正確”屬於文章的文面問題,是文章的直觀顯現,是文章內容的視覺化。文面即文章的“門面”,指一篇文章在人們視覺印象上所顯現出來的總體面貌。書寫是小問題,影響卻很大。表面看來書寫的最高分值也就是那麼3—5分,但其影響的心理分、印象分是三五分遠遠不能打住的。

【策略解讀】

文面包括文字書寫、標點符號、行款格式、修改符號、字數控制等內容。

1、文字書寫。字寫得漂亮固然是好,但字的漂亮與否因人而異。你的字不漂亮但規規矩矩地寫是能做到的,端正、清楚、規範是基本要求。

2、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考生熟練使用標點符號,是和使用文字一樣十分重要的能力之一。須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熟悉各種標點的用法,注意標點的位置規範,比如不要在一行之首出現句號、逗號、問號、頓號、分號,可以將這些標點擠在上—行的末尾,省略號、破折號佔兩個格,不要簡化成佔一格,不能斷開等。第二,不可隨便點標點,如一個逗號到底,或者句號只是一個點;第三,注意表示停頓的層級,如由短到長的停頓,依次是:頓號、逗號、分號、句號,不要隨意點。使用標點符號還有表義表情方面的要求,寫作時須注意。切忌隨手一點,句逗不分或一逗到底,更不能都點成圓點。

3、行款格式。題目位置要醒目居中,每段開頭空兩格寫起,文中小標題要與正文有所區別,要符合特殊文體的格式要求。段落劃分要勻稱合理,既要避免整頁的大段,也不要三句兩句頻繁地獨立成段。

技巧五:結構完整

結構就是文章內容的組合構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現。文章的內容要通過組織安排才能表達出來,文章的主題也要通過結構來加以凸現,所以,輕視結構的作用,忽視結構訓練,是錯誤的認識和做法,勢必會影響作文的質量,影響考試作文的成績。結構完整,主要是指作文思路展開有序。形式上有頭有中有尾,前後照應,上下連貫,沒有主次不分、殘缺不全的毛病;邏輯上線索清晰,層次分明,順序恰當,段落合理,沒有顛倒重複、混亂不清的毛病。

【策略解讀】

1、結構要完整

結構問題表面上看是形式的問題,但它與文章的內容是緊密聯繫的,形式與內容是應該統一的。在高考作文中還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仍然存在着這樣的寫作缺陷,仍舊存在着“低幼化”的兒童式的文章,或有頭無尾,或主次不分,或詳略不當,或“三段式”等等。如何克服這樣的缺點,我們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要注意弄清楚內容的主次、詳略,主要內容又如何處理,開頭與結尾又如何照應,如何過渡,如何分段等等。下面主要就作文結構中的開頭、過渡與照應、結尾等方面做一些説明。

①開頭。好的開頭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閲卷老師的興趣。如何把文章的開頭寫好呢,這就要求在寫作時,文章的開頭要乾淨利索,不羅嗦,切入正題迅速。即使為了取得某種表達效果,在略加修飾後,也必須迅速入題,切忌修飾過長。

文章通常採用以下幾種開頭方法:開門見山法(這是一種最常見也最適用的方法。開頭不加任何修飾,直接進入正題。此種方法乾淨利落,簡潔明快,易被讀者接受,適用於記敍文、議論文等文體);比喻法(在文章開頭,用一個或多個恰當的比喻句,可以給人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用法(開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題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題,一方面也能為文章增加文采,也就有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設置懸念法(文章一開始就設置疑問,能吸引讀者往下看,讓讀者找出答案或在文章後點出問題的答案。如運用得當,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②過渡照應。“過渡”,就是指段與段之間的銜接;“照應”,就是指開頭與結尾的照應,前後文內部的照應,各部分與題目之間的照應。一篇文章在段與段之間的內容跳躍性很強,就需要用一兩句話過渡一下,這樣文章的思路就會很順暢,沒有斷裂不銜接的缺陷。同時也要注意過渡的內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顯得繁瑣累贅。如果文章缺少照應,就會給人一種不完整或是偏離題意的感覺。在寫作時,必須注意到照應的問題,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是結構完整的。

③結尾。結尾也是文章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頭蛇尾,也不能畫蛇添足。結尾是全文主題展開的最後完成部分,也是主題的深化,同樣不可忽視。文章開頭難,結尾也難。難就難在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據文章本身的內容、形式特點,因勢而下,一脈貫通。也就是説,文章很多,但結尾不會相同。

常見的結尾方法有:文隨意儘自然收束全文(全文自然收束,使之有一個樸素無華的結尾,顯得乾脆利落,既省筆墨又很簡潔);含蓄式結尾(可以留下“空白”,給讀者回味的餘地。也可在結尾處用設問或反問句提出一個新問題,引發人去思考,從而使文章更深刻);結尾與題首有所照應;號召、總結式結尾。

2、層次要清楚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組成的,各個部分之間的組合關係就是層次關係。層次關係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

有些考生作文的層次欠合理、清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劃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這兩種表現形式都讓人摸不清文脈;二是這個段落的內容和那個段落的內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糾纏不清。這些表現雖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寫作前欠缺整體構思,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心中沒譜,自然就模糊不清、雜亂無章了。

標籤: 能力 高考 彙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kaozuowen/ze77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