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 >

2016年高考作文指導:考場命題的技巧

2016年高考作文指導:考場命題的技巧

  高考這一具有選拔意義的社會制度,關乎千家萬户的切身利益,備受關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指導:考場命題的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2016年高考作文指導:考場命題的技巧

【高考作文指導:考場命題的技巧】

高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可以給考試的親歷者和關注者留下長久的記憶。正是因為高考具有這一特殊性,作文試題格外強調重視其教育功能,實現試題的育人使命,體現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1、從題型方面看,材料型作文呈現出較強的考查功能

作文的育人定位,首先要明確高考是一項國家行為的性質。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為考生開闢自我發展的途徑外,更重要的是為國家選擇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體現為國選材的目的。同時,通過試題把積極的思想和正確的理念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對有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問題展開思考。今年部分作文試題突顯了考試對人才培養和價值引導的作用,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實現高考作文試題獨特的教育功能。

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較典型的如全國新課標乙卷作文,利用試題創設“風采人物評選”的情境,要求考生從三名具有時代風采的模範人物中,選出自己更為讚賞的一位。材料中的三個候選人的原型分別代表着矢志創新的科學家羣體、愛崗敬業的大國工匠羣體以及尋求個人愛好與社會價值結合的自由職業人羣,呼應着科技創新、邁向製造業強國、提高全民文化素養、建設美麗中國等當代人的夢想,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滲透依法治國理念。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全國新課標甲卷作文“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直接取材於近期媒體報道的新聞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貌的同時,命題者在寫作要求中提出了寫信的文體要求,讓考生選擇一個説理的對象,在有明確針對性的條件下,説真話、講道理,表達自己的倫理觀、法制觀,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並踐行正確的法制觀念。

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題,聚焦岳飛、林則徐、張自忠、鄧稼先等古今中華英雄,直接以“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為題,要求考生展開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價值,寫出英雄人物的風貌和當代青年的真情實感,帶動大家贊英雄、學英雄、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這個命題比往年更主動、更積極地引導考生去思考人生觀與世界觀,探尋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2、考查思辨能力得到普遍重視

思辨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特徵。注重題目的思辨性,符合《實施意見》中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來發展中研究的重要內容。從考後專家對高考作文的評價中,我們聽到、看到最多的是“某某作文題出得好,有很強的思辨性”。可見,思辨反映了社會對考場出現大量空洞無物的高考體作文,以及作文寫作教學整體現狀的不滿,體現了迅速提高民族思維水平的期待。

2015年的很多作文題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比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題以“心中堅硬的東西和柔軟的東西之間的關係”為內容,引導考生對“和諧自我”進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既能體現傳統社會剛柔相濟的修養問題,又順應新時代要求的公民意識,考查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見地、有創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題“老實與聰明”、湖北作文題“地下的泉水”、廣東作文題“感知自然的遠和近”、安徽作文題“顯微鏡下看蝴蝶”等都緊密聯繫生活事理,有助於發揮高考試題立德樹人的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題普遍在如何調動學生思考“個人成長與社會責任”“守正與創新”“科技與當代生活”等問題上做了深入研究,在激發考生寫作興趣、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社會對作文的關注似乎一邊倒地討論試題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導學生進行思辨。這就牽涉作文題設置的題型功能和題型考查目標的問題。我們認為,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內容、情感態度、佈局謀篇,以及對這些加以整合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辨應該只是一個文章寫作的切入點。試題內容體現適當的思辨是有益的,但試題畢竟不是給成年人觀賞把玩的,而是要十八九歲的學生寫的,社會過度地強調思辨的設計理念,往往把試題內容的導向理念化和抽象化,脱離絕大多數考生的思維水平和生活經驗,反倒容易使學生看到試題時不知所云,落筆寫作時無話可講。

3、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嶄露頭角

通行的材料作文測試形式尤其是事件類和事理類兩大題型,經多年實踐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題給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間、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時,出現了一些必須面對的問題。比如過多的角度,學生容易選擇一個自己有所準備的角度進行套作,從而失去了讓考生在題目中豐富材料選擇、辨析的作用。因此,有專家戲稱,材料作文也走到盡頭了。

為了解決材料作文宿構和套作的問題,今年部分作文題在設計過程中,承繼自主空間大、立意角度多元等傳統優勢的同時,又在避免套作、宿構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

如全國新課標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發考生思考、激發寫作慾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着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説理論證。

如全國新課標甲卷要求考生給“女兒舉報”事件相關方寫信來入情入理地談問題、講道理,全國新課標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當代風采人物”推選標準的基礎上優中選優。這些做法從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測試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斷完善。

二、談談作文題型和評價標準

從近幾年高考調研反映出的問題看,社會對作文試題的評價往往是對當年試題就事論事的品評,缺乏科學的梳理和研究。即使是從事一線教學多年的教師,他們對一些如作文試題發展基本情況、作文考查的核心目標和評價理念等問題缺乏足夠的、瞭解和把握,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教學和指導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把一些基本的問題進行説明,澄清一些模糊其認識,形成教與考的良性互動。

從教育測量的維度看,高考語文作文從命題技術、評分技術方面的探索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2012年國家考試指導委員會就在第一次全會上肯定和推廣目前廣泛使用的材料型作文,並要求“全面總結材料型作文的成功經驗,積極推進考試內容改革”。材料型作文的成熟,主要是因其從試題題型和試題評價兩個層面都符合時代需求和先進的教育測量理念,並能夠提供對未來作文試題前瞻性調整的空間。

1、從題型方面看,材料型作文呈現出較強的考查功能

從呈現形式上看,我國高考作文目前經常採用有標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種基本題型,這三種題型經過三十餘年的創造和演變逐步形成主流。恢復高考之初,最早最多采用的是標題作文。

標題作文是隻給一個作文題,由考生確定觀點和題材。進入20世紀90年代,高考作文命題在追求多樣化、擺脱標題作文八股化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在1998年新創了話題作文這一題型。

話題作文就是給出一個“話題”,由考生自主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話題作文在多角度、多樣化方面達到比較高的程度。但防套作和宿構的功能比較差。在互聯網信息傳遞更加迅速、基礎教育教學備考更加系統、教輔產業化的現實背景下,套作、宿構和抄襲嚴重影響考生寫出真情實感、自主創造的作文,大大降低了作文試題的測試效度。

因此,從2006年開始,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語文命題組在原有材料作文題型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形成了新材料作文題型。由於材料型作文采用事實材料,更能貼近社會生活;注重材料的啟發和引導作用,更能體現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的能力;材料型作文在角度、立意、文體和標題等方面,給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從近年的使用情況看,材料型作文已經成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現形式。

從能力劃分角度看,作文題型可分為闡釋型作文和任務驅動型作文。

闡釋型作文是指考生根據給定的相對固定的主題範圍,確定寫作的中心,儘可能地調動已掌握的知識資源和背景材料,豐富、完善和填充,並對業已確定的主題進行論證,形成“材料——闡釋——話題”的閉合體系,利於體現考生在破題、立意、寫作中展現出的一致性。標題作文和話題作文都是闡釋型作文的代表。這類試題由於設計和作答具有封閉性特點,一旦命制不當,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思考。

後來出現的材料型作文則突破了束縛和限制,但不確定的角度也為套作和宿構提供了空間。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務驅動型指令則較好地解決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與闡釋型作文收縮性之間的矛盾,這類作文在英美等國的作文考試中比較常見。試題往往是給學生創作出一個情境,出現對立性的問題,讓考生通過寫作,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想法和方案。

近年在承繼自主空間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傳統優勢的同時,又在避免套作、宿構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寫信”“權衡與選擇”等任務型指令,着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任務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説理論證。

2、從試題評價看,六項指標的評價標準體現了評價的客觀性

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要接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注和評價,有欣賞、有討論、有攻擊,也有謾罵。但對於試題的命制和研究者而言,提出學科性的評價能夠給所有關注作文的人一個明確的導向。目前,教育部考試中心和省級考試機構對作文進行評價主要依據六條標準。

一是可寫性。

可寫性是指試題的內容不深奧,考生不陌生、有背景瞭解。可寫性中的熟悉程度是需要非常合適的拿捏。試題內容如脱離學生實際,考生對試題就會感到陌生、深奧。試題內容部分考生熟悉,部分考生陌生,又會造成考試不公平。考生對試題內容過分熟悉,也會容易撞題、套作。有時社會熱點、國家大事,考生都很熟悉,但因可以引導中學的寫作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意義重大,所以即使出現像2008年全國大綱卷的“抗震”題材和2015年全國新課標乙卷“風采人物優中選優”題材的材料作文,其利也大於弊。

二是選擇性。

選擇性指考生對立意角度、文章內容、文體樣式、表達方式等進行選擇的可能性和多樣性。可選擇的越多越好,給予寫作的空間就越大。前兩個指標在試題題幹上常寫成“立意自定”,後兩個指標在試題題幹上常寫成“文體自定”。不過也有試題對後兩個指標提出限制,例如“文體自選,詩歌除外”“寫議論文和記敍文”“寫一篇議論文”等。

三是導向性。

導向性指試題引導考生朝着健康、積極、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導向性實際上就是試題潛在的思想性,是高考作為國家行為選拔人才的標準之一,也是作文題教育功能的體現。目前的作文試題都要求有明朗的積極的思想導向;有些範圍性的標題作文,沒有明朗的思想導向,要保證考生立意的自由,但絕不可有意無意地引導考生朝着惡意、消極、不健康的方向立意。

四是探究性。

探究性指試題要引導考生對作文內容去做深入探討、認真研究,符合課程標準對中學學生基本素養的要求,也符合《實施意見》在考試內容改革方面對獨立思考能力的要求。作文的探究性不是人云亦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要圍繞作文材料中有爭議、有分歧的問題,適當地提高思維強度。尤其是加強對理性思維和理性表達的引導,是提高試題探究性的一個途徑。

五是防套性。

防套性指防止考生拿別人或者自己的舊作稍加改動作為應試作文。高考作文本應考查考生的實際寫作能力,提出材料作文就是要以題型的變化消減應試作文的消極影響。備考中的宿構和套作使多數學生陷入本人真實情感、寫作能力與考試寫作分離的狀態。以往高考作文題中半命題、熟題、範圍性標題作文、多角度的材料作文等,在輔導資料、網絡材料面前受到極大挑戰。因此,從2015年全國卷的任務驅動作文題的設計看,在不影響考生多角度寫作的情況下,突出了寫作任務的指向,很好地實現了防套功能。

六是難易度。

難易度指高考作文試題的難度。試題的難度主要是由作文涉及主旨的深度、思考的強度、可開掘的角度等因素決定。一方面試題的難易與試題本身是否容易理解有關。另一方面,更多左右試題難度值的因素是閲卷環節,這由命題與閲卷協調共同控制。

這六條標準立足於對作文試題質量的評價,可能還需要從不同角度、藉助不同方法改進、完善和豐富,成為系統性的評價目標體系。因此,制定科學、可信的作文試題評價目標的研究仍是未來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點工作內容。

總體而言,2015年的全國高考作文從命題立意到考查設計都體現出了巨大的進步,不論是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設計,還是教育價值的充分體現都説明了這一點。隨着分省命題調整工作的進一步深入,2016年將會有更多的省市使用全國試卷,作文試題異彩紛呈的局面將會有所變化。這一調整對試題設計和試題質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為了使作文試題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全社會都應投入更大的力量和熱情關注作文,推動作文科學命制,實現人才選拔的要求,更加有效地落實《實施意見》中對“考試內容改革”的迫切要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kaozuowen/xg8n2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