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 >

2015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及範文:何處再尋“三友圖”

2015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及範文:何處再尋“三友圖”

2015年山東高考語文已經結束,以下是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2015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及範文:何處再尋“三友圖”

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藤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開的。

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裏絲瓜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

父親看了好笑,就説:“種它們是挑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他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要求:1、選準角度,確定立意;2、自擬題目;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問題特徵鮮明。

 

2015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

範文:

  何處再尋“三友圖”

絲瓜和肉豆長到了一起,孩子卻要執着於將其分開,這是看到了形式,而大人卻説菜是為了吃,這是看到了內涵。再三思索後,其實形式並不重要,內涵才是根本。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的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長鬚,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瘦竹春梅三友圖,成絕世佳品。但是,細細品味之後,會發現,我們的社會中越來越缺少這種“三友”。

“三友”是什麼?“三友”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義;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儒雅修養。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風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為俗人,因為這是流於形式的矯揉造作。

現今社會中,美人層出不窮,而樣貌卻越來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嬌百媚;影視作品氾濫成災,而主題卻越來越趨向亞文化,回憶青春,未曾滌盪人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時代》,氾濫的青春文藝片充斥我們的熒屏,彷彿青春只能是失去夢想。這種文藝片給青少年帶去了什麼?無非是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及躁動不安。

我們總是在反思這個社會究竟失去了什麼,為什麼青春總是缺乏奮鬥色彩?其實,正是人缺少了滌盪與砥礪心靈的精神食糧,一味地追尋形式與數量,造成了社會諸多方面的同一化,亞文化氾濫。

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專不同,性格南轅北轍,但其感人之處卻是一致的:精神氣象讓人爽朗。“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越來越執着於“業”,而忽視了“道”,而結果是,一個人即使是頭戴金絲八寶攢珠髻,項戴瓔珞圈,裙系豆綠宮絛,也掩蓋不了身上的“銅臭味”。

正如國學大[微博]師饒宗頤所説:“人的生命如同蠟燭,燒得紅紅旺旺的,卻很快熄滅,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長久地燃燒,來得經濟。”我們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義所左右,那麼整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即將失控。

絲瓜與肉豆,何必執着於將其分開,只要內涵沒有走偏,又何必糾結於無關緊要的形式呢?

點評:

可深可前,靈活中尋求穩妥。

今年的山東卷作文圍繞絲瓜藤和肉豆角的材料展開,考生須根據材料自主命題。

這道題材料的導向性相對明顯,多角度立意的發揮餘地不大,可以從正面(父親的角度)注重內涵,無關形式或順其自然不強行改變入手,也可以反其意而行之(孩子的角度)做事要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或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入手。

而正面立意的思路相對穩妥,易於理解,相關論據也較為好找,反面立意相對較為新穎,論據蒐集相對有難度,較往年的題目來看,有趨於“新”、“活”的特點,對考生立意思維上的要求越來越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kaozuowen/dnog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