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 >

關於語文高考滿分作文合集10篇

關於語文高考滿分作文合集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1

泱泱華夏,5000年的文化歷史。,中華文字,博大精深。語文,是從我們呀呀學語時的吐字不清,到課堂齊聲朗讀,翻譯晦澀難懂的文言古文,在到我們步入社會,與人交流、溝通的一種必備的語言!又是古代文人墨客,抒發自己情感節操,記錄歷史事件的文字!對於我們炎黃子孫來説,語文是我們從小就接觸的一種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語。

從我們踏入課堂,開始我們從課本上所學到的是中外古人,名人的一些經典詩詞,文章,以及重要歷史事件,在課堂之外通過讀一些小説,文獻,報紙之類的可以達到充實自己詞彙庫,這些都是能在課本上,書上能學到的東西。當我們踏入社會,我們跟人溝通交流,如果你自認為看的書多,按書上的語言來跟人打交道,往往你會發現死效果並不是跟説上所説的不一樣,所以在外也要多聽聽別人是怎麼説的,怎麼與人交流溝通的,這是一門學問。課堂上的學習,課外的積累,現實社會的運用,都是我們學習這些文字,文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在人短短一生中是不可能完全都能給掌握通透的,學無止境,更何況是我們的母語呢,前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學鉅作,來彰顯他們的各種精神,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讓這些文化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這就是我眼中的語文。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2

語文是什麼?語言和文字?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它是祖國的靈魂。

生活處處有語文,它在我們心裏,在我們的腦裏,甚至在我們的甜蜜的睡夢裏。學好語文是我們做好一名中國人的基礎,我愛我的國家,我更愛語文。

沒有哪一個人説他真的懂語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語文的真諦。語文是一個國家的靈魂,而所謂的靈魂應該是空靈而且動人的,假若這個靈魂死氣沉沉,那麼這個國家也會衰敗。國家的綜合實力中不能缺少語文,個人的自身素質裏不能缺少語文。語文是國家的基礎,是人民的信念。我們不能死學語文,語文是比數學還難的一門學科,它在於日積月累,所以在上課時,我們必須聽講,因為稍不留神,就與下文無法串聯,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生要自主挖掘書中真諦,參考書,資料書,能不要就不要

,因為它們只會干擾我們的思維,我們要跳出大腦裏的束縛,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語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認知,所以課堂就應該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質疑。

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我們要善於發現。你會瞧見:水滴石穿是語文,時間流逝是語文,團結拼搏是語文,到處都不缺乏語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要努力的學習,認真刻苦,這樣才有美好的未來。而這一切都建立在語文之上,學不懂語文,你讀題肯定讀不懂,學不好學問,你做題肯定不理解,每門學科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永遠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別人問我,你是哪裏的人,我會驕傲的説:中國人!別人問我,你的祖國有什麼讓你驕傲的,我堅定地説:語文!

作為一名中國人讓我驕傲,因為國家,因為語文,讓我自豪。

我喜歡語文,喜歡它的古色古香。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3

1、投機取巧

在語文試卷的作文中常會出現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不少考生在寫作文時,把試卷的一道閲讀題修改一下意思就照抄下來,最後打分當然是隻有標題的2分。

雖然高考改卷是一人一題,但改作文的老師是不會一時被矇混過關,一旦被發現,代價是非常慘重的。因此高考改卷老師提醒:在寫作文的時候不要投機取巧,就算水平再差,隨便寫一些符合題意的內容,一般拿個35分左右是沒問題的,這總比得到2分好。

2、時間不夠

有不少往屆高考的考生,作文的開頭寫得十分精彩,給改卷老師的印象極高。但把考卷往下看的時候,只寫了400字就沒有了,這明顯是因為時間不夠,而沒完成作文。

這原因是在做作文的時候就磨磨蹭蹭,平常沒有時間限制,所以都能很好地完成,也沒發現隱藏的問題。一旦到了高考,問題就出來了———緊趕慢趕,最後還是來不及做完。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複習過程中,要加大時間的把控效率,要做到在高考的時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答題。

3、主題不明

還有不少考生寫作文思路不明確,結構混亂,亂喊口號,結果把文章的主題都掩埋掉了。要知道,高考評卷是一項任務重又辛苦的工作,除了要保證評卷質量,還要保證評卷速度。高考評卷老師往往只能抓關鍵詞,有則得分,無則扣分。

這要求我們不要下筆千言,不切主題,把文章的主題思想都掩蓋了。否則,高考改卷老師找不到中心主題思想,會扣掉文章的一大半分數。

高考評卷老師提醒廣大考生在平時的寫作訓練要有一定的答題技巧,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才能在高考中決勝千里!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4

年少時曾拜讀過川端康成先生的《禽獸》一書,對這樣的描寫唏噓不已:

“少女躺在那裏,母親為她穿上和服,慘白的臉上抹了兩抹嫣紅,如同新娘一般美麗。”

是什麼樣的人用這樣不帶一絲歎息的語句描寫出如花生命的逝去?在當時的我眼中,這一切過於殘酷了。

多年之後,隨着閲歷的增長,我終於有了新的理解,川端先生只是仰望星空之後,發現了星空的浩瀚與大地的束縛吧。有人指責説文學家是最脱離實際之人,他們存在於幻想與虛無之中,無所事事。我認為在這個講求“腳踏實地”、追求實際利益的年代,文學家是將夢想與實踐結合得最好的人,他們仰望星空得到天穹的召喚,以夢想領航,在前進的路上,他們發現了地面泥濘不堪甚至還有鐵索牽絆,於是他們放棄了實體,選擇在自己夢想的路上朝自己的星空一步步走去……

在著名畫家古賀春江自殺之後,川端先生曾這樣説:“我不贊成自殺,死從不為死而死。”誰能指責這樣的人是脱離實際,不腳踏實地,生存於虛幻的呢?我想,川端先生曾經努力嘗試過,與世事相融,與時代相合,但戰後社會的支離破碎,夢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那片星空的強烈召喚,這一切的一切使得川端先生放棄了我們——1979年的一個春日,川端康成打開煤氣,自殺於公寓內。這裏的死亡已經不是逝去的意味了,川端先生解脱了,他無所牽掛地朝他曾經仰望的星空走去,一步一步,越來越接近……

死亡這種行為彷彿對文人有着特殊意義,屈原、芥川龍之介,以及我們今天的詩人海子、麥地……都選擇了這條路,去追尋自己的星空。

世人,你還要嘲笑他們嗎?你可曾想過他們也曾在你們的泥潭嘗試過?你可曾想過他們才是在仰望星空之後發現大地束縛的人?你可曾想過,當你自以為腳踏實地地在這裏掙扎,被利益驅使的時候,他們正在接近星空,接近夢想的地方俯視着你,看你在渾濁不見星空的地方泅遊?你可曾想過他們才是堅持本真的人?

——你呢?

誠然,我並不贊同自殺這種行為,我同樣堅信一個生命的逝去,必會帶來缺失與遺憾。我只是想提醒你,在你自以為腳踏實地的時候,你頭頂可曾真有那份你曾經堅信的天空?你是忘了它?還是已使它混濁不堪?

請記得仰望那片星空,請擺脱泥潭,真正地腳踏實地朝夢想走去。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5

1. 也許,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為生命添一分綠意,增一道風景。也許,你升不成光芒萬丈的太陽,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輪皎潔的月亮或一顆微弱的星辰,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熱量。也許,你粧扮不成雍容華貴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長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為人類添一縷芳香,增一分活力。

2.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

3. 只有把握現在,才能在明天馳騁風雲,只有把握現在,才能充實虛幻的明天,只有把握現在,才能造就明天的輝煌!

4. 時間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奮鬥者前進的進程。時間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稱量奮鬥者成果的重量;間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們追趕人生的目標。時間猶如一面戰鼓,它能激勵我們加快前進的腳步。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6

車水馬龍的喧囂,觥籌交錯的迷離,世界已不再如“三月桃花,兩人一馬,明日即是天涯”般純粹淡然,而是被混沌複雜的種種現實包裹着。

當你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錯綜複雜的人際圍城中覺得力不從心,一切映入眼簾的數字和字母此刻都會變成冷漠的嘲諷,唯一能夠感到慰藉的,也許便是那些曾經緩緩路過心頭的文字——是想起“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時內心的感動;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時的灑脱,是“慢慢走,讓靈魂跟上來”時的釋然。是的,語文素養是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詩意,也是一個國家文化最堅硬的鎧甲。

誠然,我們可以在課堂的教學中,分析問題,領悟規律,跟着老師的步伐,去拜訪那位撐着油紙傘,結着丁香,着粉色旗袍從江南雨巷裊娜走過的姑娘;我們或是通過對古文知識的構建,去感受離騷的蕩氣迴腸,去品味蘭亭的瀟灑飄逸,去吟詠蘇東坡的豪放和柳三變的婉約;我們亦可以在社會實踐中,途徑不同風景,體驗人生百態,將最真實的感悟記錄成最動人的篇章……然而,我以為,我們更需要的,是通過課外閲讀來靈活選擇符合我們品位與時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後的深意,進一步瞭解這個時代的聲音。也正是從大量課外閲讀中積累厚重的文化底藴,才可以讓我們擁有更獨到的見解,更長遠的目光,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有更加細緻周到的分析與感悟。閲讀,是文字與心靈的交流,思想與思維的碰撞,語文素養之花,便是在閲讀之美中悄悄綻放的。

“讀夠了《青銅葵花》裏的憂愁樸實,誰不惦記着《神鵰俠侶》的迴腸蕩氣?看厭了賈府裏的肅穆迂腐,誰不會想到孫猴子的精靈古怪?在讀《紅巖》心潮澎湃後,想在《邊城》裏尋找回歸鄉土的寧靜。”——年僅12歲的小學六年級學生聶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每讀過一篇著作,她便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年六一,她將文章結集成冊出版,取名為《希子的腳印》,北大教授孔慶東和《百家講壇》“十大名嘴”紀連海更是對該書聯袂推薦。並沒有初高中課本知識與方法的積累,也沒有豐富的社會閲歷,聶希子只是通過對大量文學著作的閲讀與感悟便擁有了極高的語文素養並得到了社會大家的認可。

文以遣志,語可興邦。語文素養決定着一個人思想的深度,也決定着一個國家發展的高度。閲讀,乃悦讀也。悦讀之美,在於孜孜不倦地積累,在於天馬行空地想象,在於觸碰心靈地感悟。

願我們都可以做一位心悦誠服的讀者,縱使世界愈發聒噪,我們依舊可以在繾綣的文字中收穫內心的豐富與安靜。願在悦讀之美中綻放的素養之花可以相伴我們,一路靜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載途……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7

書者如燈,“是知燈者,破愚闇而明斯道。”有人説,人生須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三本大書。吾與之也——有字之書為傳承,知識在其中;無字之書為體悟,閲歷在其中;心靈之書為本然,我能讀我,方成大我!

少年之時習句讀,或觀古今之言,有字之書為師為友。以文字為媒介,書籍帶着我們走向新的世界,教會我們許多知識,前人的經驗與智慧,虛幻的歡笑與淚水,令我們沉醉、助我們成長。“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的古訓仍在耳邊。正是有字之書告訴了我們“老魚跳波瘦蛟舞”的詩意,正是有字之書讓我們體味出“天荒地老無人識”的苦澀,有字之書塑造着最初的我們,正如加繆評卡夫卡,“他書中的每一頁都強迫我去讀它”,有字之書,有益之書的每一頁也都“強迫”着我們去閲讀。

年齡稍長,閲歷增加,經歷了若干人若干事,無字之書的書頁也漸漸增加,其中內容悲喜自知。無字之書,是閲歷,是經驗的積累、情感的積澱,是人生路上經過的一個個路牌。它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前進的方向,開啟一扇扇不同的門。我們自己牽着自己,跟着無字之書的指引。

有字之書,無字之書,説到底其傳授之物均源於外,你化而用之,或上坦途,或墜深淵。心靈之書,卻是由你而發,由你守候。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你的心靈之書,只須本然,你要去讀懂。何謂讀懂?羣居不倚,獨立不懼,問心無愧,即為讀懂。孔子困於陳蔡,問弟子是否行道真的不可為,或説不可為,或説應與世推移,顏回卻説:“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不容何病?讀懂自己的心靈之書,遵循本心,遵循良心,那麼從心所向,從欲而行,致力於其中,豈不是人人都是“匠人”?也正是心靈之書,才能讓人捨生取義,因為它就是我們的.“我”!

有字之書以為梯,學山為頂峯為己。無字之書以為舟,破江渡海見真力。心靈之書以為己,遵之循之莫為逆。三者缺一而不可,人生漫漫需砥礪!

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知前兩者之重要之人,恆河沙數,故我能讀我,方成大我!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8

探索自然,讓你認清自然美的本質。佛説:“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任何一個細節之處都有可能孕育着美,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着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處於洪水或大火中的螞蟻是如何逃生的?它們聚成一個球,越過水流與裂(烈)火,最外層的螞蟻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全集體,這難道不是一種美嗎?你可曾知道,兇惡的鄂(鱷)魚也會有温柔的一面,安靜張大嘴巴讓千禧鳥覓食,這難道不是一種和諧之美嗎?你可曾知道蘋果梨藏着五角星,海底深處也會有着頑強的海星,海豚會不顧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裏也許藴藏着另一個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於探索,你便會發現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心靈,讓你認清心靈美的本質。浮華的世界,我該去何方?朝山謁水,扣經問史,回答是的聲音説:“看一看你自己的心靈吧!”靜下心來探索,我的心裏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決心,我的心裏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與傲岸。這些,難道不是心靈的美嗎?哦,我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跟着自己的內心,用心靈去探索、去發現。

無奈吾心已塵覆,隨那流水入西天。

不記何時拂過你的笑臉,在那春暖花開的季節。你説要離我而去,因為這不是屬於你的春天。説後轉身踱去,瞬間化成雲煙,只留我在那蝶擾蟲鳴的地點,流淚問你:時間,何時再能見面?

時間在流逝。春,匆匆路過,未帶一袖清風,未留一抹雲煙。像童時河邊玩耍,踩在沙灘的腳丫轉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隨地撒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跡回眸間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邊嬉戲,留在水面的漣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憶一夜變成空白,一絲不留的隨時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喚不回。

春天,希望仍在,雖然歲暮陰陽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雖然門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實仍在,雖然一蓑煙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雖然天涯霜雪霽寒宵。沒有什麼離開,雖然時光很快;沒有什麼不在,雖然流水逝去很快。該做的不是閒梳粧,獨倚窗,徒增愁容,徒添哀傷,而應趁豔陽,霸佔山頭,開懷暢飲,放聲歌唱!

是的,既然冷眉轉身對,不如吾笑轉身回,就算難捨時光戀,總得竭力一生追!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9

仔細比較、思考提高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我認為,要真正使其發揮作用,離不了“用心”二字。若不是帶着一顆心,不管是課堂有效教學,還是課外大量閲讀、社會生活實踐,提升語文素養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若不是帶着一顆心聽講,教學就不可能“有效”。從小學到現在,大家已經學習了十多年的語文,語文課也上了兩千多節。但是,有的人提起筆來,錯別字便一個個翩翩而至;做起文來,簡直是在召集各種類型的病句開會;讀起書來,只要內容稍有點深意,便如墮入五里霧中,不知書中所云為何。為什麼?因為課堂上不用心。因為不用心,雖然已經讀了寫了十幾年,竟然仍看不出“縣”和“具”的上半部分並不相同;因為不用心,雖然在課堂上已經修改了無數的病句,自己寫起文章來仍不能做到起碼的文從字順;因為不用心,雖然已經聽老師分析了近千篇文章,自己拿起一篇文章讀起來仍感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反之,用心於課堂,語言文字之精妙必能有所體悟,讀寫能力之增強必能得以訓練,語文素養之提升亦必日漸長進。

若不是帶着一顆心閲讀,“大量”就只是量的累積。同樣讀一部小説,有的人讀完,從語言到結構、從人物到主旨、從人生到社會均能產生諸多感悟;有的人讀完,除了小説中幾個人物的名字和一些零散的故事片段,再不會在頭腦中留下任何印記。何也?用心不同。宋儒程頤説:“學者先要會疑。”用心者讀書,會在讀的過程不斷提出疑問:寫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個內容?是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在不斷解決疑問的過程中,他對作品的理解逐漸加深,語文素養不斷提高。不用心者讀書,不僅不會自我設疑、解疑,即使真有地方看不懂,也是囫圇吞棗,不求解決。如此,讀得書再多,也只是量在累積,而不能在語文素養上產生質的提升。

若不是帶着一顆心生活,就無以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生活是語文的源泉。對於有心人來説,生活中處處是語文:與人交流時,別人詼諧幽默的談吐;欣賞流行歌曲時,那意境深遠的歌詞;經過樓道時,牆壁上發人哲思的名言;打開電視時,一句構思精巧的廣告語;遊覽名勝古蹟時,嵌在亭閣廊柱上對仗工整含義雋永的楹聯……無一不是語文學習的好素材。對他們來説,生活就是語文學習,生活就是在提升語文素養。無心者則相反,生活中語文學習的素材雖然充斥於眼前、縈繞於耳邊,他卻視若無睹、聽若不聞,如此,要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豈非奢望?

綜上所述,“用心”才可能真正提升語文素養。因此,學習語文時,請務必帶上你的“心”。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10

走近香山之命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麼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間小道,踩着落葉吱吱作響,微風吹動一片片綠的、黃的、紅的樹葉輕飄飄的散落,帶着自然的清新的味道蔓延在人們的嗅覺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麼的柔軟,踩上去如

同踩一塊海綿上,時不時浸出一點水來,便鞋子上沾滿土氣息。落葉鋪在地上,形成一道紅火的小徑,待秋天一過,它們化為養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樹長得更加茂盛,也讓這裏的景更加美麗。

茂盛的樹上有鳥類鳴叫,婉轉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引得我幻想這些鳥類的模樣,它們的樣子肯定是極可愛的吧!一隻不知名的鳥兒從一處枝頭撲稜撲稜地飛向空中,帶着自己的希望向天邊飛去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自然的神奇,鳥兒帶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秋天的香山,美的是這裏的樹,紅中夾帶着黃與綠,錯落有致,樹的根鬚向地下室直蔓延,突出它們的年齡以及經歷過的滄桑。這裏的樹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們的名字呢?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不是辨別自然的,自然這麼美,為什麼不多去體驗呢?你看這火紅的樹葉飄散是否會讓你想起“霜葉紅於二月花”?這裏美麗的景象是否地讓你“停車坐愛楓林晚”?自然啊,你為何這麼美?讓我站在香山裏為你駐足。

天氣不似預期,天空中風起雲湧,樹葉沙沙作響,散落的葉片層層高。雨,毫無預兆地下了起來,香山中的花果清香,叢林氣息霎時間融入雨水中,人們似乎在雨中就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愛。當你也隨我撐起雨傘走上半山腰,再俯視山下的樹林,雨模糊了他們卻給他們帶來一場美麗的交響樂,也給她們繪製出一幅美麗的油畫,這等美景是電視與電腦體驗不來的,因為這裏還有自然的氣息與自然的聲音。

雨漸小,自然的氣息依舊瀰漫在空中。可惜時間給予我領略自然的太小了,匆匆忙忙踩着混和樹葉與雨水的之地,帶着這裏的自然味道跟隨旅行團離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又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標籤: 高考 滿分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kaozuowen/9pvr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