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金剛經 >

金剛經的內容主旨

金剛經的內容主旨

念《金剛經》,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下面是金剛經的主旨,歡迎閲讀借鑑。

金剛經的內容主旨

佛法裏這一部有名的聖典《金剛經》,可以説已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程度,一般人只要提起《金剛經》就知道佛教,提起佛教就知道有《金剛經》。現在佛教信徒大都用讀誦《金剛經》來祈求消災、增福、延壽,甚至有人亡故後想超度他,也誦《金剛經》作為度亡之用。唐朝僧徒得度,需經過政府考試,考試的主科就有《金剛經》,當初五祖弘忍大師將禪宗法統傳給六祖時,誦的也就是《金剛經》。

社會上一般人都很喜歡《金剛經》,因為《金剛經》在學術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無論高僧大德或是一般社會大眾,都以受持研究《金剛經》為學佛必備的功課。《金剛經》所以普及的原因,因為具有深奧的哲理,並且有流暢的文字,更可用來作為實踐的法門。

《金剛經》全文一共有五千多字,樑昭明太子將它分成三十二分。我們在這短短的時間裏當然無法詳述,不過這部經的主旨,我們可以先説明一下,現在我用十六個字來概括本經的主旨,這十六個字是:“無相佈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證而修。”

(一)無相佈施

無相佈施,就是佈施時沒有能佈施的我,受佈施的人,所佈施的物,當然佈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大功德。

過去中國廣播公司曾經播出一出廣播劇,內容是説有一對夫妻從雪中撿了一隻流浪的小狗,見它無家可歸就帶回去飼養。因為是雪中撿來的,所以就取名“雪來”。久而久之,狗與主人之間有了感情,每天一到主人下班的時刻,雪來就會準時到車站去接主人回家,所以大家就又叫這隻狗為“標準鍾”。

有一天夜裏,家裏來了小偷,雪來十分機警,一口咬住了小偷,等到主人訊問詳情以後,乃知小偷是因為母親生病無錢買藥,無法可想才出此下策。因為此一舉動出發點是孝,所以主人就原諒了他。不但原諒他,又順便拿些東西送給他帶回去。事情過去很久,主人根本忘記了這件事。但是世事無常,有一天主人上班的工廠火藥爆炸,主人不幸因公殉職。這麼突然一死,家裏沒人賺錢養家,生活馬上發生困難。男主人的太太只好向親戚朋友借錢暫時維持下去,但是借久了,大家都討厭她,親朋故意疏遠,以致家境更加窮困潦倒。

有一天,從鄉下來了一個人,牽了一隻羊,又帶了很多的菜和很多的'柴、米、油、鹽來,贈送給生活陷入困境的那位太太。原來這人就是以前的那位小偷,由於他深深感激他們夫妻倆的恩情,一直苦無償還之日。現在知道他們家中有了變故,正是報恩的好機會,於是從此不斷的濟助吃的用的,一直連續了好幾年,才使婦人沒有陷入絕境。

這位婦人就想,以前先生在世時,擁有那麼多的親朋往來,先生一死,親朋也相繼離去。倒是這位小偷,當初放他並送他東西,只是一念之慈,根本無心想得報償。而今卻得到這樣多的幫忙,因此感慨的説道:“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像這種不求報而做的善事,就是無相佈施。”

為了求名,為了求利,為了怕墮入惡道,甚至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佈施,就叫有相佈施,是屬有限的功德。不求任何利益,不計任何代價,以及有無報償都不計較,完全為了別人的需要而行的佈施就叫無相佈施。無相佈施的功德是無限的。

《金剛經》雲:“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講話、做事、吃飯、穿衣,只要心存慈悲,處處可以幫助別人,造福大眾。但是不可斤斤計較於人我,不可掛礙佈施多少於心上。

只有無相佈施才有無限的功德,才能與金剛般若契合。

(二)無我度生

佈施有相,佈施的功德就大不起來了;度生有我,度生的慈心就發不起來了。必須發無我的大悲心,才能廣度一切眾生。《金剛經》雲:“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眾生種類很多,數量無限,度眾生不是隻度一部份而已,應該要發廣大心度盡所有的眾生。

我們發心度眾生,並不是説:眾生沒飯吃就給他飯吃,沒有衣服穿就給他衣服穿。像這種以物質的往來,以情感的交換,是不會長久的。真正的度眾生是要使人人皆能進入無餘涅槃,使人人皆能達到了脱生死的境界。要度那麼多的眾生,且要度到無餘涅槃的境地,如此度眾生的發心,就須抱著無有眾生可度無對待心才是真度。

《金剛經》雲:“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因為菩薩度眾生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才是真度。度眾生要發廣大心,要發無對待心,要發最上乘心,要發無顛倒心。只有在無我的精神之下方可發大心來度眾。根據《金剛經》所云,無我度眾生才能與般若相應,才能證入般若的空性。

禪宗有一個公案,有一人問惟寬禪師:

“道在何處?”

師曰:“只在目前。”

又問:“我何不見?”

“汝有我故,所以不見!”

“我有我故,所以不見,和尚還見否?”

“有我有汝,輾轉更是不見!”

“無我無汝還見否?”

“無我無汝,阿誰求見?”

我們説無我,並非説沒有我這個人。無我是思想上和智慧上的一種境界,擺脱有形的對待關係的束縛,把自己安住在無人我無對待的上面,使自己與虛空和宇宙同等,心佛眾生原無差別,一切眾生是我心中的眾生,一切諸佛是我心中的諸佛,一切萬物皆在我心中,除心之外,哪裏還有眾生呢?能如此想,雖度眾生,而無有一個眾生可度,如此超越的思想,那就是般若性空的實踐者。

(三)無住生活

無住生活就是不要迷執五欲六塵的外境,在一切衣食住行的生活上不要貪著。像維摩居士“雖處在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室,常修梵行”,他過的就是無住生活。

無住生活並不是叫我們不要生活,而是要我們能抱一種生活態度:“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無住生活就是能使我們達到猶如木頭人欣賞花鳥一樣,根本不會因外境而動搖自心,能如此,在生活上也就不會貪著了。這是説,只要我們在生活上無心,那世間上的功名富貴、人我是非、利害得失種種,對我們又能奈何呢?那時,我們就能“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了,那時我們就會“安禪不須山水地”,只要“滅卻心頭火自涼”了。

對於世間上的一切,不要去比較、分別、計較,這種作風並非就是傻瓜,而正是使自己進入無住生活的境界。心靈一旦到達無住境界,內心就會開闊得如宇宙虛空一樣;如果能到達這種境界,那就再也不會把日常中的小事放在心上了。所以《金剛經》所説的無住生活,實是一種最為美滿的生活。我們不要以為《金剛經》所説的生活是一種玄妙深奧出世的生活,其實它也是幫助我們追求超然物外的平常日用間的生活。至於如何淨化心靈並改善我們的生活,這就要我們自己從生活中去親自體驗無住的般若了。

(四)無得而修

無得才是真得,無得而修才是真正證悟而得。《般若心經》中説: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如此無到最後,才是“菩提薩埵”。

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並不須有所增加或改變才會光明。自性本來清淨,自性本來光明;我們本來的面目與佛平等,假如有修、有證、有得,就不是本來的面目了。只有無得而得才是真得,無修而修才是真修,無證而證才是真證。

“無”並不是説什麼都沒有,其實無用之用才是大用。現在我説一個有趣故事給大家聽聽:

有一天,眼睛、鼻子、耳朵、舌頭開了一次會議。眼睛首先發言説:“以人的整個身體而言,應該是我眼睛最重要,無論任何東西,都要經過我看了才會知道漂亮不漂亮,是大是小,是高是低。若沒有我眼睛,連走路也不方便,可見我這眼睛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這最有用的眼睛,卻偏偏長在最沒有用的眉毛的下面,實在很不甘願。”

接著鼻子就説:“我這鼻子應該是最重要的啦,聞香、聞臭須靠我,呼吸更必須靠我。如果我一口氣不來,大家都要死,所以我才是最重要的。但我這麼有用的鼻子卻偏偏要在最沒有用的眉毛下面,我也不服氣。”

接著嘴巴也説:“人的身體應以我為最重要。我能説話,如果沒有我,人與人之間就無法相互瞭解。我要吃飯,如果我不吃飯,大家都要餓死。這麼有用的嘴巴偏偏放於臉部的最下面,而最無用的眉毛反而高高在上,這一點我更不服氣。”

這裏一句,那裏一句,眉毛只好等到大家攻擊完了,才慢慢的説道:

“大家不要吵了,我眉毛是最沒有用,我承認輸了。現在,我願意放在你們的下面。”於是眉毛就跑到眼睛下面。可是這麼一來,眼睛一看,不像一個人。於是眉毛就跑到鼻子下面,再看,還是不像人。於是眉毛再跑到嘴巴下面,一看,更不像人。大家沒辦法,只好再度聚在一起商量,結論還是請眉毛放回原來的位置才最妥當。因為眉毛放在原來的地方才像個人,由此可知,最沒有用的就是最有用的。

《金剛經》的宗旨是:“無我、無相、無修、無證。”這個“無”就是“空”,但空並非世間一般所謂什麼都沒有叫空,“空”,才是建設“有”的,空,是涵蓋空有不二的無,這個“無”的“真空”,才是真正最究竟的般若的主旨。

標籤: 主旨 金剛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jingangjing/y8kr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