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地域作文 >山西作文 >

有關山西刀削麪作文彙編十篇

有關山西刀削麪作文彙編十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西刀削麪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山西刀削麪作文彙編十篇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1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麪……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説舉不勝舉。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道我最喜歡的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山西刀削麪。

山西的刀削麪可是非常有名的一道小吃啊,記得爸爸、媽媽帶我去山西大同玩,跟我説山西刀削麪怎麼樣怎麼樣的好吃,我聽着聽着,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可謂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山西的刀削麪不僅味道好,樣子也很好看。粗細均勻的麪條浸在米黃色的湯裏,一條條肉色的豆腐乾伴着青綠色的青菜,香噴噴的香菜,褐色的肉末、肉丸子,還有一顆特別好看的滷雞蛋,真是讓人看到就馬上想要吃!

山西刀削麪的做法很簡單:來了客人,隨手拿根筷子,把煮好的面撈進碗裏,再撈出豆腐乾、肉末、肉丸子、青菜、滷雞蛋,加上湯水,撒上一把香菜,喜歡吃辣的客人還可以澆勺紅紅的辣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山西刀削麪就做好了。

我吃刀削麪的時候,喜歡先把雞蛋吃掉,吃麪條我喜歡一根一根地吃,找到面的“頭”以後,“哧溜”地一下吸進嘴裏,再細細地咀嚼。

聽完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垂涎欲滴呢?那就趕緊去山西大同品嚐一下正宗的山西刀削麪吧!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2

俗話説,“世界美食在中國,中國美食在山西。”山西的美食我最愛的就是刀削麪。這不,星期天我又跨進一家刀削麪館。

我一進門就高聲喊道:“老闆,來一碗刀削麪。”“好嘞!”老闆答道。只見老闆左手拿起一大團白乎乎的麪糰,右手操起一片銀光閃閃的鐵片,手飛快地揮動着,輕鬆得很,彷彿不是在削沉甸甸的麪糰,而是在削空氣。削出來的刀削麪一片連着一片,好像流星趕月,又好像銀魚戲水,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弧形白線。面片落進湯鍋,湯滾面翻,非常好看!有詩寫道:一葉落鍋一葉漂,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我呆呆地看着師傅嫻熟地削着面,以至於連位置都忘坐了。這時隨着一聲“您的面來嘍!”一碗刀削麪就映入我的眼簾,熱騰騰的面香氣撲鼻,中厚邊薄,有些像柳葉,也有些像木耳的花邊,波浪似的,在碗中此起彼伏。麪條上放着幾片牛肉片,灑上香菜葉,那香味在我鼻腔中蔓延着,一股舒適感湧遍全身,彷彿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躍動,我不禁夾起一塊塞進嘴裏,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那面爽中帶韌,溜溜地滑進肚子裏,麻辣辣的,越嚼越有勁。

吃完了面,我望着其他人的面,久久不願離去……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山西,那裏的麪食聞名於天下,其中最美味還有最出名的是這些:刀削麪、莜麪“栲栳栳”、山西小窩頭等。這些都是我吃過的。

在這裏,我就為大家詳細地介紹這三個吧。 小窩頭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玉米麪做成的窩窩頭;還有一種便是雜糧窩窩頭。山西小窩頭吃起來感覺比較甜,挺好吃,清末時慈禧曾經贊過它。但是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多吃,因為窩頭吃多了傷胃。 刀削麪想必許多人都吃過,一片一片的,一邊比一邊厚。許多人以為它是用刀削的,這是一個誤區,刀削麪可以不用刀削,用鐵片也很好。

刀削麪被髮明時就是用鐵片“砍”的。這還有一個典故呢!相傳在宋末時,蒙古入侵中國,佔領了中國。當蒙古進攻太原時,百姓們就用刀抵禦蒙古兵。當蒙古佔領了太原之後,便下令收了百姓的菜刀,每十户只給一把,輪流使用。有個老人看排隊領菜刀的人太多,便鬱悶地回到家裏。路上,他撿到一鐵片,於是就讓老伴用鐵片“砍面”,再和滷汁一起煮。結果做成了天下聞名的刀削麪。 莜麪“栲栳栳”,也許許多人覺得它這個名字怪怪的,不敢去吃。你們可錯過了這美味了!它用莜麪製成,形狀為蜂窩狀。許多個圓形的窟窿整齊地排列着。將它放進蒸籠蒸一陣子,美味的莜麪“栲栳栳”就出爐了,熟時即香味撲鼻。做法是:將莜麪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

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酷似蜂窩。我最喜歡吃它了!要是選料好,做工精細的莜麪“栲栳栳”,如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肉醬等,那實在是太美味了!又軟又香,吃起來香噴噴的,肉醬的香味在你的嘴裏迴盪。咬起來軟綿綿的,又有些彈牙,這感覺保證你吃了還想吃,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除了美味外,還可健腦醒目,還可降低現代“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 看着看着,你不禁想嚐嚐了吧?那你就趕緊到附近的一家正宗的山西面館品嚐吧!

“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大家猜猜是什麼?對,它就是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刀削麪。

“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麪食在山西,山西不愧為麪食之鄉。”這是日本友人明星食品珠式會社長卜厚昌先生考察山西面食後説的一句讚譽。 令人百吃不厭的刀削麪的做法你一定想知道吧!

古時刀削麪技巧最難,亦為精彩。削麪師傅頭覆白巾,上置麪糰,雙刀飛舞,薄面片如雪花般飛向開水鍋中,削麪者還口中吟唱詞,讓觀者在悠悠的民歌中陶醉在滾滾的湯鍋旁,誘惑你非嘗一碗不可。技高者還邊削邊舞邊唱,這種神技自然得幾十年才能練成,不過現在一些地方也能看到有這樣本事的師傅。現在刀削麪一般為左手托住揉好的麪糰,右手持刀,手腕要靈,出力要平,用力要勻,對着湯鍋,順麪糰的平面一刀一刀地往前削,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像銀魚戲水,好看極了!刀削麪裏手總結的製作刀削麪技術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端平,手眼一條線,一稜趕一稜,平刀時扁條,彎刀是三稜。”刀削麪同北京的打滷麪、山東的伊府麪、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麪,同稱為中國五大面食名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關於刀削麪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説。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他們將家家户户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10户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後,讓老漢去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裏。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裏的鐵皮,就取出來説: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囔着説:“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説:“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麪糰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裏,澆上滷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説:“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後來,“鳳陽”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統一了中國,建立明朝,這種“砍面”流傳於社會小攤販,又經過多次改革,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麪。刀削麪柔中有硬,軟中有韌,澆滷、或炒或涼拌,均有獨特風味

剛端來一碗刀削麪,面葉雪白雪白的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一股暖流從心裏蒸發出來。冬天喜歡吃辣的人還可以澆勺紅紅的辣油,熱騰騰的,辣辣的,暖和極了。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4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麪…… 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説是舉不勝舉。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家鄉的風味小吃,那就是鼎鼎有名的------刀削麪。

山西刀削麪風味獨特,製作方法別具一格,因此而躋身於“五大西式名品”之列,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山西刀削麪色、香、味、形俱全,是山西的風味小吃。

山西刀削麪看相好。做好面時,麪條又薄又寬,浸在散發着滾滾濃香的鮮美湯汁裏,加上幾塊兒閃着小亮點的紅燒五花肉,再將綠油油的小青菜,淡黃的豆腐皮,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間,着食時,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山西刀削麪得名於它有非比尋常的做法——一刀削。搓麪糰時,必須揉勻、揉軟,揉到表面光滑並且平整為止。下鍋時,左手託着麪糰,右手持着特製的弧形削刀,一刀一刀削進鍋中,最後煮好時,盛到碗裏,加上熟了的紅燒五花肉、小青菜、豆腐皮、香菜,就大功告成了!

山西刀削麪的味道更好,吃刀削麪的時候還挺有意思呢!先找到“頭”,用筷子夾起來,從尾部吸一下,真是順滑順口呀!吃紅燒五花肉、小青菜、豆腐皮、香菜時,我喜歡細嚼慢嚥,只有這樣才能品嚐出它的真正香!

記得有一次,因為我吸力過猛,湯濺的滿臉都是,使得我狼狽不堪。爸爸、媽媽看見我這樣,都捂着肚子笑了起來。從那以後,我給山西刀削麪取了個外號——“削滿臉”。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有一種垂涎欲滴的感覺?如果你想品嚐品嚐,我們山西敞開大門,等你來!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5

我家小區門口有一“山西刀削麪”,很多人都喜歡吃,我也經常去那兒品嚐品嚐。

山西刀削麪的味道好、看相也好。顧名思義:刀削麪是用刀削出來的。削出的面,寬約指甲大小,中間的厚一點,四周薄一點,外形好似柳葉兒狀。

刀削麪的做法堪稱一絕,而且技術要求也很嚴格。都是先將一大塊發酵的面,用雙手使勁的在桌子上不停地揉來揉去,直到麪糰鬆鬆軟軟的',很有彈性了為此。然後用濕布蓋上,這樣既乾淨,又能起到保鮮的作用。

等客人一到,麪店老闆很熟練地把麪糰託上左手,靠在左臂上,右手拿起孤形的刀片,在麪糰上快速地來回飛動,對着沸騰的鍋,“嘩嘩譁”,一刀連着一刀,削出一片又一片面條,在空中劃出一條又一條美麗的孤度,就像一條條銀魚在空中跳躍着,不偏不離的落入鍋內,鮮湯四濺。不一會兒就削好了,老闆用湯匙在鍋裏攪了攪,此時的面在沸騰的湯裏不停地翻滾,像是銀魚戲水,真好玩兒。

煮上幾分鐘就大功告成了。煮好的刀削麪用大白瓷碗盛好,更加好看,湯中潔白如玉的麪條,一片一片的,大小相似。還飄了一些深紅色的牛肉,在綠色的香菜和鵝黃色白菜葉的襯托下,這碗麪更加令人饞涎欲滴。

四溢的香味不一會就吸進了我的鼻子裏,我迫不及待,“啊,面來囉!”熱氣騰騰的刀削麪誘人至極,饞得我兩眼直放光。雖然是剛出鍋的,很燙。但是,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拿起筷子,就是一陣猛夾。只可惜一個也沒有夾到,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應該是太急了,我開始了“淑女”的吃法,一條面一條面的夾着吃,“哇!”真是太香了,順滑鬆軟,越嚼越香,軟而不粘。一口又一口,我又夾了一塊牛肉,嫩嫩的,特別的五香味在嘴裏瀰漫開來。我情不自禁地一陣猛吃,連頭都沒來得及抬一下,不到十分鐘,一大碗麪就被我消滅了個精光。看着乾淨的碗底,舔了舔嘴脣,真是意猶未盡。我的最愛——山西刀削麪!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6

正宗的山西刀削麪我沒有吃過,但“臨摹版”的對我來説也別有一番滋味。

爺爺有一個山西老友,善做麪食,於是爺爺就從他那兒學會了刀削麪,每逢有閒餘時間,就做給一家人吃。

對刀削麪來説,澆頭很重要。若是澆頭少了點意思,那面也跟着掉一個檔次。我們家常用的澆頭是用新鮮小葱切細,澆上一點滾熱油,“滋啦”一聲,葱香味會在一瞬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你的鼻腔,口水也要伴着聲兒流下來。然後加入醬油、煎好的蛋皮、鹽,根本無需味精這類的調味品,這澆頭就讓人神往了。澆頭可以做得鹹一些,兑了麪湯就鹹淡適中了。

麪糰的製作可有一番講究,水不能加多了,也不能加少了,不然做出來的面要麼太硬,要麼會糊掉,沒了咀嚼的樂趣。

半鍋水煮開,倒油,放一點鹽,可以讓麪湯麪皮帶一點底味。削麪皮是一項技術活,刀要快,要準,要穩。爺爺一邊不停地削着面,一邊調整着麪糰凸起的角度。被刀颳起的一層面皮在手與鍋之間躍出一道弧線,像跳水運動員一樣波瀾不驚地入水。鍋裏漸漸躺起了一片片面皮,手裏的麪糰也漸漸小下去。鍋一蓋,火一燜,不一會白色的麪皮成熟,便可入碗了。

當一碗熱氣氤氲的人間至味上了桌,再澆上金燦燦、綠油油的葱味澆汁,真是要饞哭了的節奏啊。麪皮入口,滑,初嚼也平平無奇,但當它鹹香的湯汁與麪皮的俏皮融合在舌尖時,用家鄉話説,就是打了嘴巴子也不鬆口。此時,奶奶會真的拍一下我鼓大的腮幫子,説一句:“好吃吧!”

現在人吃刀削麪喜歡不同的風味,瘦肉絲的、蛤蜊肉的,葷素搭配,卻也失掉了面的純真與自然。我是不喜歡的。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7

俗話説:“足以天為食”幾乎內個地方的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烤鴨,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西安的泡饃,個個都色香味俱全,但最令人垂涎三尺的要數山西刀削麪了。

刀削麪湯味好,看相也好,一條條白色的面片進放在米黃色的湯裏,翠綠翠綠的香菜鑲在其中,粉紅的雞肉泛出白色。白綠相間,油光滑亮,讓人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只要提起刀削麪,當地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其實刀削麪的做法很簡單,把面片放進去,舀上一勺肉和湯。再用勺子攪一覺,放些香油,頓時,碗裏會尼曼出一股香氣,誰都抵擋不住這種香味。一碗香噴噴的刀削麪就大功告成了。

吃刀削麪也有意思,有一次,我和弟弟吃刀削麪,我狼吞虎嚥的吃着,結果吃得狼狽不堪,弟弟在哪捧腹大笑,笑我吃的很有意思,吃完後,我倆異口同聲的説“真好吃”。

刀削麪色香味俱全沾染了中國大地之脈,博聚了中華大地的精華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8

刀削麪的顏色很好。紅色的番茄滷伴着綠色的菜葉,由蘿蔔、黃豆、芹菜丁組成的桔黃色“三丁滷”,伴着肉末組成的“肉滷”,青、紅、桔褐相間,還有白色的面片、湯,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刀削麪的做法很容易掌握。先和麪,在面里加上適量的鹽、雞蛋,在面板上揉好之後,“醒”一會,再在面板上反覆揉,再“醒”一會,再在面板上反覆揉……直到麪糰表面變得十分光滑,既不粘手,又不粘面板為止。把水燒開,把面舉到肩膀上方,用一個鐵片對準過開始快速地削麪。“嗖、嗖、嗖……”一片片面片像飛魚一樣落入沸騰的水中。大約有一碗麪時,停止削麪,加入青菜,面和青菜都煮熟以後,就可以出鍋了。再把事先準備好的番茄滷、肉滷、三丁滷根據自己的喜好,適量放入面中,攪拌均勻,一碗香噴噴的山西刀削麪就出鍋了。

吃山西刀削麪時也很有意思。吃菜時,我喜歡把青菜沾上香中有酸的番茄滷、含有肉的純香的肉滷、含有濃濃蔬菜清香的三丁滷,三種香味混合在一起,真叫人心曠神怡!我把白麪片挑出來,“噓”的一下吸進嘴裏,真是順爽滑口呀!還有一絲鹹鹹的、雞蛋的味道。我喜歡猛地吸到嘴裏,再在嘴裏細細的品嚐。我每次吃刀削麪時,總是非常“節約”地用各種滷,為的是留到最後慢慢的品嚐它三種不同的香味,最後我恨不得把碗都吃了——真是太好吃了。

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垂涎欲滴了吧?以後到了山西,可別忘了嚐嚐哦!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9

“世界面食看中國,中國麪食看山西”。這句話流傳千古,反映了山西面食的深入人心。我的家鄉高平,就有着大大小小的刀削麪館。

繁華的小城華燈初上。忙碌了一天,人們紛紛來到古街的盡頭,吃一碗刀削麪。

這家的刀削麪是最好的,筋道十足。只見來吃麪的人找了個位置坐下,大喊一聲:“來碗刀削麪!”“好嘞,客官要鹹要淡?”“鹹淡適中。”這是大多數人的回答。

廚子開始做刀削麪了。為了省時,他已經提前和好面放在案板上了。然後,他拿出一個大鍋,盛了約三分之二的水放在火上燒。接下來,他又拿出一個炒瓢,開始炒菜。只見他先打開火,再倒上油,待油燒至八九分熱時,他將事先已切好的杏鮑菇“唰”地倒進去,隨即是菜被翻炒的聲音。師傅用鏟子來回攪動了一會兒,又放進豆芽和西紅柿。不一會兒,就有紅色的湯汁出現,讓人看了食慾大振。再放點醬油、鹽等調味品,杏鮑菇便開始變色了。廚子用大勺攪動了一番,待杏鮑菇、豆芽和西紅柿有七分熟時,便把事先洗好的菠菜拿來,撕成大塊的均勻地撒在鍋裏。廚房裏散發出陣陣香味,在外面等的人不禁問道:“怎麼還沒好呢?”裏面的人馬上答道:“快好了,快好了。”其實,才不過七八分鐘。

水沸騰了。廚子用左手託着大面團,右手拿削麪刀快速地削麪。這時,大面團已是十分地光滑了,摸上去一點也不粘手。因此,削麪的過程便十分輕鬆。只見細長的削麪條輕輕躍入水中,濺起一團團小水花。起初,它們是浮着的,不久,它們好像喝足了水,懶洋洋地沉到鍋底下睡覺去了。削了一大半,廚子覺得手中的面拿着有點不順手了,便重新和幾下面。這樣幾個回合,面削足了。然後,廚子將煮熟了的面撈進已炒好菜的那個鍋裏,用鏟子來回攪拌攪拌。這時,只見白色的、綠色的、黃色的、淺棕色的都融入到了紅色當中,一碗刀削麪就完成了。

服務員把一碗碗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刀削麪端到客官面前。那人看了一眼,已是迫不及待,垂涎三尺,馬上吃了起來。那一小塊一小塊的杏鮑菇,已將番茄汁融入其中,咬一口便會溢出一點湯汁。那一根根的黃豆芽,脆脆的、香香的、酥酥的。喝一口湯汁,鹹淡適中,有西紅柿的味道。最好吃的還是刀削麪。每一根面的長短几乎一樣。刀削麪最軟的,入口即化的地方是兩端,中間的則很有嚼頭。很多人都喜歡吸着吃,儘管會有湯汁濺到衣服上。刀削麪館裏沒有了説話聲,取而代之的是“哧溜哧溜”的吸面聲。“啊,真好吃!”客官閉上眼睛,露出了一副享受的神態。來吃刀削麪的人,常常是吃個精光,連一滴湯汁都不剩下。

這就是山西的刀削麪。

山西刀削麪作文 篇10

刀削麪是山西有名的風味小吃,因其風味獨特。製作方法別具一格。所以在國內國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刀削麪絕對是色香味俱全的風味小吃,做好了的刀削麪,麪條又薄又寬,僅在散發着滾滾濃香的鮮美,湯汁里加上幾塊兒閃着小亮點的紅燒肉。再講綠油油的小青菜,淡黃的豆腐皮和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間,着實美味。

刀削麪的做法十分有趣,這得名於他非比尋常的做法。先搓一個麪糰,揉均勻柔軟,揉到表面光滑平整為止,然後左手託着麪糰,右手持着特製的孤形削刀。插插插一刀接一刀的消除薄薄的面片,執劍,這些面片,一葉蓮葉如流星趕月一般,在空中劃出一道白色的弧線。通通通乳湯骨湯滾面翻,這些被翻起的面片,好似一個個機靈可愛的小魚。自由自在的在水裏游來游去,真是有意思。等到熱氣騰騰的刀削麪出鍋,再根據個人口味,加上不同的滷味,一碗十里飄香的美味佳餚就做成了。

品嚐刀削麪也是一門學位,我總是先填填香醇的,只感受它鮮美的味道,然後夾起三兩根麪條和一塊五花肉,放進嘴裏慢慢咀嚼,體會他那,外滑裏浸,軟而不年。刀削麪和鮮美可口的五花肉。人的濃醇的氣息在嘴裏迴盪,接着再扔五隻,等一掃而光。

山西的刀削麪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刀削麪。真是色香味俱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iyuzuowen/shanxin/jvvq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