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六年級下冊作文 >

精選民俗作文錦集九篇

精選民俗作文錦集九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民俗作文錦集九篇

民俗作文 篇1

白族主要信奉本主教和佛教。“本主”所指內容有祖先神、自然神和英雄神等多重含義。白族有豐富的民間音樂、舞蹈、戲曲和手工藝品,白族的音樂、旋律優美,曲調動聽,感情十分豐富。其手工藝品十分精美別緻,木質雕刻著名,在房屋大門、廟字、橋樑、樓閣等處,雕龍刻鳳,顯示出精美手工藝技術。婦女的挑花、繡花圖案變化無窮,有豐富的想像力。

白族人民歷來重視學習文化,不僅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而且還有書面文學。傳統的民間文學有詩歌,故事、傳説、民歌、童話、民瑤和諺語。特別是有豐富多彩的民間神話傳説,如“創世説”、“族源説”,都以豐富的想像力和生活實踐經驗的積累,經過數百年的相傳和不斷的藝術加工,使之通俗易懂,語言簡煉,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它反映了白族先民的生產、生活、與大自然發展變化,以及民族歷史的變遷等等。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其民歌、民謠、童謠等,也都充滿着古樸的哲理,反映了白族人民處理人際其生產、生活。有較強的民族特色。

民俗作文 篇2

爺爺是個老常州,對於家鄉的民風民俗應該瞭如指掌的,我決定向他請教一番。然而他神祕的告訴我:到除夕夜的時候,你都會知道的!

好不容易等到了除夕,一大早,爺爺奶奶就忙着擺菜,一大盆的豆芽,百葉絲,豆腐乾絲和筍尖拌的菜擺在桌上,這是什麼菜,亂七八糟的,爺爺説:“這是老常州的家祭菜,過年不能缺的一道重要菜。”一條大魚正等着下鍋呢,爺爺説:這條魚象徵“吉慶有餘”!“哇,這麼大,怎麼吃得完呢?”“可不能一次吃完,必須年年有餘!”奶奶和媽媽在包春捲,豆沙餡的,甜甜的餡象徵我們來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來到了客廳,桌上吃的東西五花八門,真是過年好呀!爺爺指着各種東西告訴我,“這些都有説法的:蘋果,象徵平安大吉;橘子,象徵團圓;長生果象徵長身不老。。。。。。”“呀,以前只顧吃了,沒想到這裏面有學問呀!”

時間一晃,下午兩點了,爺爺叫我:“毛智賢,快來幫爺爺貼春聯!”我趕緊跑過去,幫爺爺拿起了漿糊,只見爺爺手捧一卷紅紙,寶貝似的出來了。爸爸手裏拿着凳子,我們祖孫三人一起走向大門口,雙開大門一打開,我就問爺爺:“門上的對聯好好的,為啥要換,多可惜呀?”“那是去年兔年的,今年是龍年,春聯每年都要換新的,寓意辭舊迎新!”原來還有此一説。爸爸把舊的對聯先撕除,爺爺把新的對聯抹上漿糊,先右後左,再橫批,一副應景的春聯貼好了:“雲起八方升祥瑞,龍騰四海報平安,財源廣進。”

“爺爺,為什們家家過年要貼春聯,有説法嗎?”

“當然,傳説古時候有個怪獸叫夕,專門禍害百姓,但它懼怕紅的東西,所以古人就想出了對付它的辦法,後來演變成了一年最後一天叫除夕,每家門上都貼紅春聯。現在的`春聯是包含着對來年的祝福和新的嚮往了。”

“噢,原來如此!”

“我們家鄉的歷史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更是精彩燦爛呀!”

“爺爺,還有給我介紹的嗎?”

“別急,明天春節了,每天都有故事,讓我一天天給你講!”

歡聲笑語中我家已開始年夜飯了,而有的朋友已經迫不及待放上美麗的煙花了,它的聲音響徹雲霄,它的光彩照亮了大地,祝願全國人民在新的一年國泰民安!

民俗作文 篇3

花腰傣族是傣族的一種,居住在雲南玉溪地區。"秧籮"是花腰傣族婦女的一種生活用品和身上的裝飾物,是婦女用各色細竹條編織的一種小竹籮。一般高約30釐米,口為圓形,微向外成弧狀展開。

編織"秧籮"比較自由,可隨意採用各色竹條相間,從而編織出各種圖案。花腰傣族的婦女們,簡直把編織"秧籮"作為一種享受。在風和日麗的天氣,她們一有空就席地而坐,手指輕柔地翻動着,彩色的竹條上下翻飛。讓人懷疑她們到底是在編織,還是在起舞。

"秧籮"非常實用,花腰傣族的婦女身上沒有衣袋,"秧籮"就起衣袋的作用。在外出勞作、趕街上集、走親串戚等場合,可以盛裝食物和針線織物等。她們隨身帶的錢、票證都可以裝在"秧籮"裏。上山幹活時,還可以裝食品,盛果子,裝黃鱔。

"秧籮"不僅實用,同時又是一種裝飾物。編織的"秧籮"或小巧玲瓏,或秀美大方。上面的圖案不論是花蟲鳥獸還是人物山水都簡明大方、栩栩如生。具有民族特色。花腰傣族的人,以"秧籮"的造型和上面的圖案來展示姑娘的美麗。它是一種受人喜愛、頗具特色的裝飾物。

因為"秧籮"有裝飾和實用的價值,所以花腰傣族的婦女們無不為之費盡心思。使"秧籮"更加美麗。在明媚的春光裏姑娘們輕快地走着,身上的"秧籮"在微風中隨意擺動。上面的飾物發出悦耳的聲音,姑娘們猶如仙女一樣,風姿綽約,真是太美了。

"秧籮"不但是文化界的瑰寶,"秧籮"還非常精巧別緻,同時還具有花腰傣族智慧與勤勞的象徵。

民俗作文 篇4

按照徐州的規矩,春節一般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這一天還要和臘八粥,臘八這一天又是佛教釋迦牟尼生日,所以又稱之為“佛粥”徐州地區舊時多用雜糧熬製,後來用紅豆、花生、紅棗、江米等混合熬製,分甜、鹹兩種。過去兒童多去鄰家討臘八粥喝,説是“喝了臘八粥,孩子好拉巴”。

臘月二十以後,城鄉均有乞丐到殷實人家送財神像、張貼財神像。到正月初五前後,乞丐們分別拿着木版,去各家對證,向各家索取年饃。有的年前給店鋪送柴,高喊:柴到了!寓意財神到了,所以店鋪多少都要收進些,表示招財進寶,圖個吉利。

年廿三是小年,傳説這一天是灶王爺昇天宮彙報工作的日子,所以家家要祭灶。祭灶是在灶台前,擺上供品,主要是麥芽糖、酒,抹在灶王爺像的嘴上,再燒掉,同時禱告一番,敍説一年來全家勤懇勞動,感謝灶王爺保佑,希望他多説好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到了臘月中旬與下旬之間家家開始辦年貨,除雞魚肉蛋外,另準備一些傳統食品,徐州地區習俗是熬摭糖、炸麻葉子、炒花生、油炸果、丸子等。同時,趕集買肉,剁上夠吃好幾天的餃子餡,春節期間不能動刀,必須提前準備好。之後還要準備和麪,蒸發面饅頭(年饃),蒸饅頭很有講究,有實心的、包餡的、棗花的等多種樣式,準備食用和祭祖、供神等。由於饅頭蒸的多,放久了變幹龜裂,俗稱“發笑”。寓意新的一年豐衣足食,幸福快樂。

進入臘月下旬,家家要“除塵”(俗稱“掃屋”》,即進行一次較為徹底的室內外衞生和個人衞生掃除,乾乾淨淨過春節,年前家裏不留垃圾。個人衞生一般在除夕那天進行,除沐浴外,一定要理髮,徐州風俗一個正月不剃頭。俗稱“不留隔年頭”。

臘月二十七,送節禮多在親戚中間進行。最遲不得超過除夕。舊時節禮是幾斤糕點,送男性長輩的,往往加一二瓶酒。新女婿,或即將結婚的女婿,送節禮極為講究,要送四樣或八樣,每樣四斤或八斤;活雞、鮮鯉魚、糕點、酒是必不可缺的。岳父家只收一半,要回一半。

春節前,人們要購買新年畫裝飾住房,一是喜慶,二是祛災。徐州年畫多是民間作坊印製的,有歷史神話人物、世俗吉祥圖案,如和合兒童、雄雞鯉魚、仙草瑞獸、天官賜福、九鳳朝陽、美人圖、送財童子等。年輕婦女則愛把“胖娃娃”類的年畫張貼在卧室裏。貼春聯多在除夕午前,先從大門貼起,依次在院門、房門張貼。春聯右為上,左為下,上有橫批。大門外貼“出門見喜”;另有單幅字,寫上“福”、“喜”、“壽”等貼在傢俱及大件器皿上。

除夕,把棗花饅頭、扁食、炸果,連同栗子、白果、紅棗、桂元、核桃等水果一起放在供桌上,稱為“素供”。點燃蠟燭銅燈。或把雞、魚、肉、丸子、海味放在供桌上,俗稱“葷供”。,夜半全家人更換新衣敬神,然後分長幼叩拜,敬天地、神像、祖宗,迎諸神下界。稍歇,全家人再拜祖宗,家長夫婦端坐在椅上,晚輩們依次叩一個頭,之後卑幼者逐一向尊長者叩頭,俗稱“磕辭歲頭”。除夕晚上要守歲,過去守歲時,一家人圍爐而坐,吃着各種茶點、包着餃子直至子夜,寓意“交子”;老幼話舊談新,慶賀閤家歡樂,大團圓。“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 先在院內焚燒鬆籽,俗稱“熬歲”。黎明前,燃放鞭炮。電視普及以來,守歲改成看電視,鞭炮也多改在午夜零時燃放。

春節早晨起來,第一件大事便是拜年。先由家長率全家到祖宗神龕前跪拜,向祖宗拜年,然後全家人向家長,卑幼者向尊長者逐一拜年。未成年者,拜年時可得到“壓歲錢”。全家人拜完後,即出門向親友、近鄰中的長輩、同輩們拜年。此時熟悉的人在路上見面,也互相揖拜問好,同賀“新年好”、“恭禧發財”。藉此化解矛盾,和諧鄰里關係。春節第一頓飯必定吃素扁食,不準吃葷餡,以求得一年素淨平安。吃飯前先敬神敬祖。扁食(餃子)中有包入銅錢的誰吃到了,表示新年發財,事事順遂。主婦往往在扁食(餃子)上做記號特意盛給老人及孩子們吃、以娛全家。俗話又説:“初一不動葷,初二肉裏蹲”。從初二起,“接閨女帶女婿”,可以喝酒吃肉了。

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過了年初四,最重要的是接財神。特別是商家,初四晚上,在院子裏擺供置辦酒席,迎接財神。初五一早,商人要起大早趕到財神廟燒第一柱香請財神,有的到大路口燒香迎接財神。過了初五,店鋪商家才能開始營業。

初五一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來了——正月十五元宵節。

十五花燈又稱為元宵燈,始於漢代。徐州農村多是蒸麪燈,邊緣捏出花紋,形成兔燈、龍燈、虎燈、牛燈,倒點油,棉線做捻子點亮,讓孩子端着,房前屋後照一遍,口裏唸叨些祝福的話。有的習俗是把掃帚點燃,扔向夜空,落下了撿起再扔,還唱:“刷帚把子琉璃燈,扔到天上告神靈,一顆秫秫打半升。”來祈求豐收。城裏兒童是挑各種花燈,有的地方舉行燈會、猜燈謎、舞龍耍獅子,年俗花燈到了高潮。

元宵節一過,春節也就畫上了休止符。此時,氣温回暖,萬物復甦,人們又開始了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自然輪迴。

民俗作文 篇5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到了,家家户户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户户過年都要做的,關於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説: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後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於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於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着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裏,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説: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民俗作文 篇6

傣族是雲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説過,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講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説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髒話。到傣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銀體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竹樓入座後,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羣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羣羣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湧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髮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髮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人居住區氣温高而竹樓又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説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他們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看看,去探究的。有時候的話可以去一趟傣族體驗一下哦!

民俗作文 篇7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着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主要的活動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説“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牀。吃過午飯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説“好事成雙”。進門,首先要對象説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説“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説“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給他們。

結尾: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着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民俗作文 篇8

過春節的時候有許多習俗,比如拜年、守歲、放鞭炮、吃年夜飯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包餃子。

過春節的時候,我吃着美味的餃子,便躍躍欲試,想自己做一回餃子。因是第一次做餃子,媽媽幫我減少了一些難度,餃子的餡兒幫我做好了,餃子皮也扞好了,用皮來包餡兒的任務就交給我了。我自以為包餃子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所以便不仔細做,結果剛剛做好第一個,我就出了洋相。我往薄薄的餃子皮裏放一大塊餡兒,心裏想:餡兒多放一些,吃起來才過癮。可是餃子皮小,不能把餡兒全都包起來,我沒有把餡兒取出一些,而是繼續用勁壓餃子皮。接着那餃子皮承受不住我施加的壓力,皮破了,餡兒一起都露了出來,然後我也沒有多想,就將錯就錯,又拿來兩張餃子皮,把餃子上的大洞補起來,最後包出來了一個“巨無霸”餃子,它的大小一個抵三個。第一個餃子失敗!

第二個餃子在包的時候,我吸取了第一個餃子的失敗經驗,只放了一點點兒餡兒,後來看包得太扁了、太小了,就只好把它拆開,往裏面繼續放餡兒,只是拆皮的時候用力過猛,餃子皮居然不爭氣地又破了。第二個餃子再次失敗!

第三個餃子,大小適中,終於勉強成功了,接着我就以第三格餃子為基礎,又飽了許多成功地餃子。吃着自己包的餃子,我想:果然是自己包的餃子最好吃。包餃子就是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

民俗作文 篇9

傳統的年,雖然説是農曆初一,可臘月二十四,人們就開始了迎新春的第一項任務——大掃除。現在,人們越來越不樂意大掃除了。因為大掃除得把家中大小物件搬出去,然後打掃房間。殊不知,這大掃除有掃去晦氣,掃去黴運,辭舊迎新的含義。大掃除後,臘月二十五——二十九的日子,大家就可以籌備美食啦。在食物中,饅頭是最講究的。點心包子豆包可以不限數量,棗花和大饃有數量限制,還有兩個大面盤,兩個刺蝟和一個面棗花。

大年三十那天,有個特別的習俗,叫做”請墳“。上午,人們貼好對聯後,備好黃驃、錫箔、棗花、鞭炮、石灰,吃過餃子,就要請墳了。人們會將備好的東西(石灰除外)放到一個籃子裏,到祖先墳前祭拜,按老一輩的説法,叫”把老人的魂兒請到家裏“。回到家後,用石灰在大門口,屋門口,窗台下圈個半圓,有時還配以各種裝飾。每年爺爺在撒石灰時我都在旁邊盯着看,有時自己還撒兩把石灰。石灰圈的傳統造型是一個半圓上面插着三把古代兵器,中間一把最為精美。不過,造型一代代流傳,也發展出了其它的各種樣式。

大年初一,這是人們都期盼的日子,小孩子在拜年後可以隨意嬉戲玩鬧。年的傳説,我所知的有兩個版本:一説是個白鬍子老頭識破了年怕紅色、燭光和鞭炮聲;二是説有個小孩,枕頭下放了個紅紙包成的小包,裏面有幾枚銅錢,鎮住了年。儘管這些只是傳説的,但過年的紅福字、”守歲“、放鞭炮已成習俗。

按我家的規矩,初二拜姥姥,初三拜老姨,初四拜老舅,初五拜老姑。初五這天一般人家都拜完了親戚,這天就俗稱”破五“,按習俗,這天不能用剪刀剪東西。

至此,”年“這個忙碌的節日就過完了。這些經歷是我在家鄉過的新年。不知道城市的新年和家裏有什麼區別。但一定也是這麼歡樂,温暖,其樂融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liuxiace/m398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