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欣賞作文 >

《圍城》讀後感作文欣賞

《圍城》讀後感作文欣賞

《圍城》故事敍述的是清醒的,是具有現代意識的知識分子在特定環境下不斷遭受命運與精神挫折的過程。

《圍城》讀後感作文欣賞

讀《圍城》,它沒有宣揚什麼“大道理”,僅僅依靠讀者的思想見仁見智。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也可以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方鴻漸”,“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對《圍城》的理解”。

忠愛《圍城》,不只是感於故事本身所設計的愛情,更多方面的還是一些比喻手法和一些經典的具有諷刺意味的語句。同時,還有對本書人物本身特點的鮮明程度的描寫。

首先,貫穿全文看,講的是“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都是一些個不滿現狀的人與事。”

再從人物出發,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是方鴻漸,以此人作為點全面擴張,慢慢形成線轉而成面。反面來看,他又是一個多餘的人,真正精神迷失者。為何如此説呢?這是由他個人的形象、氣質、文化、生活導致的——有着子虛烏有的文憑,是善良、聰明卻毫無勇氣的懦夫,缺乏挑戰環境的勇氣以及極差的適應環境的能力。有這樣經典的描述——趙辛眉評價説:“你不討厭,可是卻全無用處。”

喜歡此書,同樣也因為作者錢鍾書説:“在這本書裏,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的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

可見錢鍾書創造首先追求的是立足於自己的體驗,他要寫的是他的眼前的中國。《圍城》不拘泥於對具體人事或社會現象、社會文明的批判。他將文中的每個人物、情節從側面表現的淋漓盡致。從婚姻、文憑、職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刻畫人心的變化多端與勾心鬥角。

重要的,也是本人最喜歡的一點是:故事中運用的比喻相當經典,這也是《圍城》讓人愛不釋手的重要原因。司馬長風先生在他的《中國新文學史》中把《圍城》説成一部“地地道道是一部愛情小説”,這也是《圍城》中確實揭示了的獨特的愛情哲理;但也不僅僅如此,談《圍城》特有的比喻讓《圍城》顯示出學者小説特有的淵博、機智和幽默。

比喻性吸引我,便是作者常常能在別人看不到聯繫地方將兩個看似無關的相似之處點出,卻又在點出之後讓讀者醍醐灌頂,大呼貼切。比如,他説“方鴻漸感受到兩方面夾攻,才知道留學文憑的重要。這一張文憑彷彿有着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一張文憑不易讓人們聯想到亞當、夏娃用來遮羞的樹葉,但作者聯想到了而且用的極為貼切。點出兩個毫無關係的事物之間極為相似的'地方——這便是《圍城》的高明之處。

再如,方鴻漸失戀的感覺的描述,其喻體創造出了詩的意境。寫方鴻漸思念唐曉芙是這樣比喻的“譬如黑暗裏兩條船相應擦過,一個在船上瞥見對面船艙的燈光里正是自己夢寐不忘的臉,沒來得及叫喚,彼此間距遠了,這一剎那的接近,反見得窺隔的渺茫。”這種清晰而又模糊,確切而又不可琢磨的,屬於人心裏的感覺中的“模糊地帶”,極為容易被忽略掉,或是隻是感覺到卻難以用詞語接近,處於“潛意識”的感覺。

通過這種“詩代散文”的敍述放大,得到清晰而又獨特表達——這當屬於《圍城》中正真具有“審美”意味比喻,與那些“審醜”式比喻一起分佈於《圍城》比喻序列的兩極。

與此同時,全文不失諷刺的點綴,膾炙人口。在此與大家分享兩句:1、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字,上印刷品的當。2、不幸的是,科學家跟科學大不相同,科學家像酒,愈老愈可貴,而科學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錢了。其實還有很多的犀利語言,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讀《圍城》很有感覺,一遍遍的讀感觸更是愈發的不同。從文章中讀出自己的感受,有了與作者有一點點相慼慼的感覺。當然,更令人欣喜的也只是自己內心僅有的與他人不同的見解罷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xinshangzuowen/rzwwe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