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圍城》讀後感500字

《圍城》讀後感500字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圍城》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圍城》讀後感500字

《圍城》讀後感500字1

早就知道《圍城》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小説,説的是有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瞭解《圍城》,知道有這麼一本書,知道中國文學史上有位叫錢鍾書的作家,是大哥推薦了錢鍾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麼記得了。不知那時是因為什麼原因竟然未讀。現在想來真是可惜啊!説到錢鍾書,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因為我一直把他和錢學森搞混淆。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是多麼的幼稚和無知,一位是當代著名的學者,作家,而一位是”導彈之父“,著名科學家。

我一向不太喜歡讀長篇小説,這也許跟我的性格有關係,總覺得太長了,沒耐心看下去,平時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説。這可能與我經常喜歡寫些東西有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於一些心情雜文了。我想當初,如果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那時我的作文修為可能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看長篇小説,直到這個暑假,恰好妹妹從學校帶了本《圍城》,我空閒之餘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並一口氣讀完了。其實上網的時候,曾看過《圍城》,那時也只是在上網時斷斷續續讀過,不過不知怎麼,也不知為什麼,後來就沒有讀下去,所以直到這個暑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説。儘管以前也曾翻閲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鍾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暑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説。

美永存!

《圍城》讀後感500字2

有一些流傳甚廣的經典作品,由於這樣那樣的緣由,形成了一種先入為主的感知甚至偏見,那便幾乎再也不去閲讀或沒有意願閲讀了。直到一天,突然翻開,讀罷,發現全書所述所講與讀前印象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書的內容是那麼或深刻,或有趣,或文筆優美深厚,令人有一種深深的感知上的錯落感,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老舍的《駱駝祥子》,和錢鍾書的這本《圍城》,帶給我的正是以上的種種感觸。

錢鍾書的這本書,文筆細膩精煉,對人物的刻畫和心理描寫十分突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錢老做比喻、打比方的深厚功力了,文中處處可見錢老那精妙絕倫的比喻了,令人十分歎服。

所謂圍城,我的理解是,婚姻是一座圍城,工作是一座圍城,朋友是一座圍城,家庭是一座圍城,處處皆是圍城,有人的地方便有圍城,這世上的人,都逃不出圍城的圈圈。總結一句就是,人生就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裏面的人想出去”,不過是人生的圈圈裏,對於不一樣人生的渴望和躁動罷了。

因此,不管你的圍城是痛苦,還是快樂,願意留在原地,還是渴求外面圍城的生活,我們都應當讓自己處於一種開放的狀態之下,只管去嘗試,只管去體驗,最終呢,套用沃爾什的觀點來説便是:經驗生命中的一切,最終成為我們自己。

因為,如果心裏沒有圍城,這個世界上便也不存在什麼圍城了。

《圍城》讀後感500字3

《圍城》作為錢鍾書先生的經典之作,文中的睿智的語言自然是吸引廣大讀者的主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圍城》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圍城的概念讓我們去思考,即圍城將人分成兩類,一類在圍城裏面,一類在圍城外邊,而生活在圍城內外的人都互相羨慕對方的生活,在《圍城》中是通過方鴻漸的婚姻來闡述和剖析這個觀點的。

文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從留學歸國開始桃花運似乎就特別多,從“局部的真理”的鮑小姐,到渾身透着冰欺凌作風的蘇文紈,在到幾乎完美的唐曉芙,而在痛着三個不同的女性人物身上的發生的愛情故事都給方鴻漸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快樂和幸福感。這些似乎都在給方鴻漸一些暗示,暗示他所追求的婚姻必然會幸福美滿,或許不會再差了。

但在方鴻漸同唐曉芙分手後,方鴻漸的感情就跌倒了谷底,直到他和孫柔嘉訂婚,這一切對於方鴻漸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有半點激。方鴻漸婚後,發現一切都變了,孫柔嘉不在裊裊婷婷,而是極有主見;他和自己的家庭不在親密無間,似乎疏遠了很多。他發現他要的不是這種生活,於是他對孫柔嘉説:戀愛和結婚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惡人......

就像姚明説的:你羨慕我的有錢,我羨慕你的清閒,兩者永遠不能歸於平衡。

所以我們要做的其實就簡單了,我們過我們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生活,從我們的生活中發現樂趣,我們自己製造笑聲。

《圍城》讀後感500字4

《圍城》繞着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回國後所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而展開的在此書中中方鴻漸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因為他玩世不恭的形象形成了他的"圍城"許多人都説方鴻漸不思進取雖然他想要成功想成為一位名人但他內心的惰性又決定了他的一生坎坷.

方鴻漸想要光耀門楣於是就買了個但是買了之後他又覺有損道德他的那種那種優柔寡斷以及他做事猶豫不決疑心過重的性格導致了他要被圍城所困的悲慘結局.

方鴻漸留洋回國是多麼的春風得意開始到了娶妻生子的時他的那股傲氣已經是消磨殆盡了.從華麗走向了平淡從少年才俊走成了凡夫俗子邊成了圍城中的不幸者之一.然而他們走進的不僅僅是婚姻的圍城更是人生的圍城.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許多像方鴻漸一樣的人而且大多數都是知識分子他們總是在幻想着一些不切實際發事情即使知道現實與夢想總是有差距的.一部好的小説是可以給予讀者啟迪令人有所感悟的而《圍城》就是其中的一部它像是一面鏡子讓讀着看清了人性的醜與惡善與美.從而懂得思考和反省.《圍城》給告訴了我們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是怎樣看待人生的.圍在城中的人想跑出來而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圍城》的確是本好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會有新的感受好書也的確能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一片閒暇的時光讓自己緩解一下疲勞使人在心靈上得到解放.

《圍城》讀後感500字5

現代人觀念開放了,對婚姻更加想的開,圍城進去的快,出來也快,熟悉了不久結婚,婚後不久又離婚,視婚姻如兒戲,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理解愛的含義和生活的真諦?人海茫茫,兩個人有緣在一個圍城裏並不輕易,既然結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體諒,經營好這份愛,經營好一個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謙讓,才不致讓對方有逃出去的念頭,試問哪些逃出婚姻圍城的人,你們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嗎?你們回想往日的恩愛的時候就沒有後悔過嗎?

離婚的原因是什麼?離婚的原因就是結婚。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兩個擁有完全不同大腦、身體、性別、夢想、個性的人結合在一起,在以後幾十年的共度時光裏,很難想象他們能一直舉案齊眉,相安無事,幸福終老。但凡選擇婚姻,每個人肯定是對婚姻有所期許,一個最模糊想必也是最正確的答案就是,我們都想擁有幸福。即使一直堅持認為,婚姻是一種限制人的自由的制度,發誓永遠都不要結婚的錢鍾書,遇到清秀高傲的楊絳後,也心甘情願走入了婚姻的圍城。

婚姻中有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夫妻間的絕大部分爭吵是無法解決的。夫妻雙方年復一年地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但沒能成功,這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分歧源於生活方式、性格或價值觀的根本差異。為這些分歧而爭吵,結果就是浪費他們的時間,損害他們的婚姻。無論用什麼方法,你都永遠無法解決夫妻間的衝突,相反,夫妻雙方需要弄懂那些之所以會導致彼此之間出現衝突的根本分歧,然後,在此基礎上,相互尊重,相互讚賞來容忍這些分歧。婚姻並不等同於一勞永逸的幸福,它不是一個結果,而是最好的修行。

《圍城》讀後感500字6

作者描繪出近代戰爭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行為。諷刺意味濃厚。那句關於圍城的著名言論,婚姻就想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作者卻不僅僅在描寫婚姻的細節和其中的現實,也是道出了一個人的成長,獨立,品行,智商,情商,逆商。一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家長有什麼樣的觀念,確實太影響孩子了。

方鴻漸與趙辛楣友情,方鴻漸與蘇文紈和唐曉芙、孫柔嘉戀情,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姻。

這裏最值得欣慰的是方鴻漸的友情。但是會感到方的學無所成,沒有足夠的獨立自主。

方的戀情,我卻覺得跟現在有些戀情簡直就是一樣。三角戀,不喜歡,不拒絕,喜歡被人喜歡,吹捧的感覺。女人通過嬌柔造作來獲取男人的關心和愛護。男人也是基於基因屬性就要來保護女人。可是一味的通過做作和苦肉計來博愛,讓人一旦覺悟,就想遠離。被喜歡的有恃無恐。把握不好與異性的相處邊界,遲早要曲終人散。或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婚姻,孫和方,在別人的起鬨下結了婚,結果婚前沒有了解清楚,結果婚後因為種種問題弄的雞飛狗跳,爭吵不休。話説結婚後的一系列表現跟結婚前反差有些大,但是也可以憑藉自身的能力去調節好。雙方自己本身的不獨立,總要依附親戚家裏人。難免家長裏短,小事搞成大事。最終不可收拾。爭吵時的惡語相向。自己情緒的控制力。吵架時的相互人身攻擊,甚至對對方家人的攻擊。最終導致這場失敗的婚姻。

當看了這本書,或許會讓你對婚姻產生恐懼感。不想進入婚姻。

但是正是作者把這些婚姻中的問題解刨出來。讓我們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以後才不會重蹈覆轍。

不過,現在恐婚的因素也比較多,比如現實經濟等等,這裏算是一個因素吧。

《圍城》讀後感500字7

很久之前就知道了那句著名的婚姻圍城論,現在終於有幸拜讀了這本大作,所幸並未讓我失望。

書中講述了方漸鴻留學歸來到他最後結婚以後一系列的事情描繪了人間百態。錢老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勾心鬥角描寫的很是生動,記得我在看他和趙辛眉他們去大學路上那段看的我簡直頭疼,人和人之間就是這樣啊,各種雞毛蒜皮,感覺好麻煩。對於他和唐小姐的戀愛真的是深表惋惜,本來是相愛的兩個人卻陰差陽錯分開了。想想自己也有這種吧,明明知道是這樣,但又無可奈何。

關於其中的語言是真的佩服,金句太多了,睡眠這東西脾氣很怪,你不要他,偏來找你,請他,哄他,千方百計勾引他,他卻躲的影子都不見了。寫的真好,我怎麼就寫不出這樣的句子。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所以説有人説希望錢鍾書可以和張愛玲在一起,看兩個人誰能刻薄死誰。

除了圍城論還有那段著名的葡萄論: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好有哲理。

諷刺主義幽默下的眾生百態~

《圍城》讀後感500字8

人生就像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想必是《圍城》最好的概括。提起圍城,很多沒看過書的人,以為它會大勢圍繞婚姻來展開討論,其實不然。方鴻漸在回國船上的種種邂逅,在三閭大學教書的各種人際,在婚姻中遭遇的種種無奈,其實都是圍城。抽出身來,你會想到生活處處都是圍城。

有多少家庭是這樣的呢?人們常説,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覺得很多情況下,是雙方沒有足夠的安全感為彼此改變,或者説不願意改變,然後就是無窮無盡的抱怨,換來的是更多的冷漠和距離。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家庭中有多少人希望另一半改變,女性偏多,這希望又有多少()可行性?在你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怎麼知道對方不是這樣想的呢?我們總是希望別人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換個角度去想,你為什麼不先改變一下自己?鼓起勇氣去和解,放下面具去破冰…因為你的底線是不想放棄,否則這一切都沒意義。説放棄是最簡單的事!

話説回來,多年以後的我,我們,會不會也處於孫小姐的境地,而完全不自知?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只希望,自己記住,遇到問題時,要有寬容之心和解決問題的勇氣!無論在城內還是城外,都做最好的自己,才有可能坦然得生活在你的圈中!

《圍城》讀後感500字9

不知道哪位名人説過:“讀一本好書,就象和許多良師益友交談。”相信各位都深有感觸,所以請大家談談自己最喜愛的書。

我最喜愛的書:錢鍾書《圍城》

我第一次看《圍城》的不是小説,而是電視劇,我清楚的記得不是從第一集開始,而是第五集開始,正好講到五人去三侶大學的途中,那個時候方鴻漸剛剛被唐曉芙甩了,又被掛名的丈人炒了魷魚,正是遭受雙重打擊而特別沮喪的時候。雖然旅途艱辛落魄,卻也妙趣橫生。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快象少男少女追青春偶像劇一樣追起這部電視劇,央視一天才播一集,在我的印象中很少追過連續劇,那個時候我才真正覺得,追電視劇原來那麼辛苦。

看完後,我便到處找《圍城》,那個時候可沒有互聯網,找東西真不容易,現在想想Internet真的太方便了,有問題解決不了,連我幼兒園的仔都説上古狗(GOOGLE)查查。幸好《圍城》播出後,引起極大的反響,半個月後,我就在書店裏看到了《圍城》。這本書我幾乎是一夜看完,真的讓人回味無窮,寫得太棒了!那時我非常納悶為什麼這麼好的書竟然很多人都不知道。

後來又看了兩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覺。最經典的話:“圍在城裏的人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無論職業也罷,婚姻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雖然寫的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事,放在今天仍然是真理。

《圍城》讀後感500字10

這個假期,我將圍城這本大部頭書閲讀完了。讀完之後,我才不得不佩服文章那巧妙的構思、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道理。圍城的作者是“錢鍾書”,早在1947年,這本書的第一版就已展現在世人面前。

圍城中最著名的名言就是:“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內的人想逃出來,職業也好,婚姻也罷,人生亦是如此。”這句話道出了大部分讀者的心聲。其實,如果配上圍城中所講的故事,理解會更深。圍城的核心就是這句話,所以作者花了大部分筆墨去描寫體現這句話的故事。在這一方面,我覺得作者的構思高人一等。錢鍾書選擇不直接點名道理,而是描寫一個名叫“方鴻漸”的青年的故事,讓讀者先有了大概的體會,然後再從某一個合理的情景中自然地讓這句話從故事人物的嘴裏説出來。這樣寫,完美地繞開了兩個弊端:不從一開始就説明道理,這會讓讀者不明所以;也不最後再説,讀者會厭倦,也跟不上文壇的潮流。

然而,體現道理的故事也不是隨隨便便擬出來的。它經過精心構造,以至於解放前出版的文章,現在讀還是覺得通俗易懂。作者所描寫的“方鴻漸”,經歷了人生一個個轉折點,體現了人性的慾望,社會的無情。

在閲讀這本著作時,很多場景讓讀者唏噓,讚歎,同情,悲痛,惋惜,但更多的是讓人深思。有時候我讀到某一章時,覺得主人公不需要這樣解決,還有更好的辦法。但當我把自己帶入書中的情景去時,才發現,為了迎合社會,只有這種辦法。每每這時候,我都會為社會的不公以及無情歎息。

讀了這本書,我感歎的不只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還有圍城從深處體現的社會法則。

《圍城》讀後感500字11

《圍城》主要是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線,以他的戀愛和婚姻為小説的主要情節,為讀者刻畫了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説,小説主人公方鴻漸的性格是雙重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但是他那種玩世不恭的處事態度又決定了他的一生註定是以悲劇為局。

我們也曾讀過或學習過許多文學著作,也有很多是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或是因為它的故事情節、或是因為寫作風格、人物形象等,都能讓我們印象深刻。但是在讀過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後,令人歎為觀止。小説語言幽默風趣、書面化的語言通俗易懂,多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在妙趣橫生、妙語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一些不為人知的祕密。它是一部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説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錢鍾書先生把婚姻比作“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去”。或許事實真是如此,雖然我們是學生,並不太瞭解婚姻真正對我們意味着什麼,或許它只是愛情的附屬品,只是相愛的兩個人終將在一起的象徵,就憑那一紙文書就可以讓相愛的兩人永結同心,一起精心維護自己的婚姻,享受生活。但也可能讓兩個並不相愛的人勉強走在一起,走進婚姻的圍城,方鴻漸就在不停地進城出城。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進了圍城一樣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對社會生活的不滿,但當他想要出去的時候,卻發現為時已晚,城門早已關閉。無奈之下,他一頭鑽進了婚姻的城中,在三閭大學,相貌平平,外表柔順而內藏心機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

其實,不論是社會的圍城還是婚姻的圍城,只要戰勝自己,勇敢的跳出圍城的束縛,把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取得成功。

《圍城》讀後感500字12

圍城,圍住的不僅僅是城。--題記

方漸鴻,無疑是個充滿諷刺的人物。出國留學,卻只能買文憑混日子;因為一個電話,失去自己一生的'摯愛,甚至與那個深愛自己的蘇小姐也不了了之。

故事似乎永遠在向你想象不到的地方發展。細細品讀,才頓然發覺他最大的諷刺莫過於那種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覺。他彷彿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甚至似乎從來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以至於在文章的開頭是孤身一人,結尾時仍就是形單影隻。那種戲劇化的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那麼方鴻漸呢?他在尋找精神寄託,可每當找到歸宿後,卻又認為就是一種變相的束縛。在城外時不斷尋找可以入城的路,卻在入城後又懷念城外的天空。他從來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

而這種糾結心理,其實也是當時的社會文人的一些普遍心理現象。他們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助,徬徨,迷茫,沒有任何的精神寄託讓他們存活於世,不敢交流,成為了一個個如方鴻漸一樣的"圍城"一孤獨中封閉自我。

在小説的結尾,作者為許多的"美好"打下鋪墊,可是儘管是這樣,我們都知道他的結果是註定悲慘,而這些美好的幻想只會讓現實更加的悲哀。

畢竟,生活本就不盡如人意。

而這,就是這本書給我的全部感受。

《圍城》讀後感500字13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圍城》是一本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説,也是一副市井百態圖。作者用辛辣的筆鋒,一針見血地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的中國人展現出來。主人公方鴻漸是一位留學回國的學生。他在婚戀的圍城中兩逃三進。方鴻漸這個人既不高大又不渺小,遊走於善良與醜惡毒邊緣。用趙辛楣的話來説,就是一顆“牆頭草”隨風倒。

他的性格充滿了矛盾。對李梅亭的厭惡,對韓學愈的懷疑,在他的內心獨白與趙辛楣談話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這是他正直的一面;在學習中,他的虛榮心又促使他想方設法偽造了一張假博士文憑。他有時對待愛情玩世不恭,就像他跟唐小姐;有時他又十分認真,就像他十分喜愛唐小姐。他的一生就是陷入了愛情與事業兩大圍城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口,最終變得一無所有。雖然方鴻漸與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同,但是他生活的世界的人物性格與我們生活的世界的人物性格大同小異。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奮鬥,從上學開始。小學時渴望考上一所好的初中;初中時渴望考上一所好的高中;高中時渴望考上一所好大學;大學時又想找到一份薪水高的工作,然後組件幸福的家庭……一次次興奮地進入所期待的地方,不久後又覺得乏味,想要跳出去,但是最終總是被困到了城中,迷失了方向。希望我們的一生不要總在一座圍城裏度過。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那樣,雖然也是進出圍城,但是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平凡而又偉大地度過一生。

《圍城》讀後感500字14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著作,小説“從他熟悉的時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會階層取材。

小説寫出了現實生活的無奈與悲哀,生活就像是一座城,人們永遠無法逃脱這座城帶來的束縛與磨礪。若人人都糾結於生活這座無形的圍城給我們帶來的寂寞與痛苦,人類社會將停滯不前。我想,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勇氣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接受現實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一味羨慕別人所擁有的事物只會是我們自哀自怨,不思進取。只有勇敢地面對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並積極改造它們,使之更完美,生活才有可能有進步。

《圍城》一書中錢鍾書先生以幽默的語調,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

生活中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開命運的安排,命運築起了一堵城牆。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於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裏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圍城》讀後感500字15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一部經典之作。在此書中,他以幽默的語調揭露了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圍城”取自書中人物蘇文紈所説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我們的生活也就像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也逃不出無形的四堵牆下無盡的壓力和束縛。

錢老在這本書中把當代社會的封建,留學生的傲氣,事業的爭鬥以及朋友之間迂腐的恭維寫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看清了當代社會的光明與黑暗。友誼、親情、學歷的重要給與了我們壓力,這些壓力又轉化到激烈的勾心鬥角的社會競爭中去。我們不能逾越社會這座大圍城,我們只能盡全力,充滿自信地去拼搏,並始終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座圍城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一堵城呢?小時候,我們就像一根線牽着的風箏,可以自由地觀賞城外的風光,肆無忌憚地做任何事,但始終都有一根線引導着我們,伴我們成長。後來,這根線越變越短,我們開始有了來自學習的壓力、父母的壓力還有責任的壓力。我們的內心被壓抑在這四角冰冷的城裏。可不管怎樣,我們始終都要面對這種人生,面對這裏面激烈的競爭,壓力的束縛。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在這座城裏創造異彩,增添一些自己的光亮。

讀完《圍城》這本書,我的感悟就似書中的最後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了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標籤: 讀後感 圍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lkgp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