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文學常識 >

十二生肖的雅稱

十二生肖的雅稱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十二生肖的雅稱,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鼠的雅稱

在我國,家鼠除老鼠、耗子的雅稱外,還有子神、社君、夜磨子、家鹿、耗蟲等稱呼,反映了人們對它無可奈何的心態。 在《山海經》中,如《北山經》記有“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的寓鳥,還記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的耳鼠,另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的飛鼠。這些動物子虛烏有,全是想象的產物,與動物分類學無關。 在中國的古代典籍中,有一些鼠名也很奇特,反映了古人對鼠的分類。鼯(shí)鼠,《爾雅·釋獸》郭璞注:“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好在田中食粟豆,關西呼為(jué)鼠。”鼢(fén)鼠,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三》: “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鼨(zhōng)鼠,是一種有像豹一樣斑紋的鼠。 《新唐書·盧藏用傳》:“弟若虛,多才博物。隴西辛怡諫為職方,有獲異鼠者,豹首虎臆,大如拳。怡諫謂之鼮鼠而賦之。若虛曰: '非也,此許慎所謂鼨鼠,豹文而形小。’一座驚服。”鼮(tíng)鼠,一種斑紋如豹的鼠。《爾雅·釋獸》:“豹文鼮鼠。”郭璞注:“鼠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此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

牛的雅稱

十二生肖以醜為牛,故稱牛為醜。漢代王充《論衡·物勢》:“醜,牛也。”牛有異名“土畜”。《魏書·禮志一》:“羣臣奏,以國家繼黃帝之後,宜為土德,故神獸如牛,牛,土畜。”牛牢(牢,乃養生畜的圈)大,故稱牛為“大牢”。李時珍《本草綱目》:“《周禮》謂之大牢。牢乃豢畜之室,牛牢大,羊牢小,故皆得牢名。”古時帝王、諸侯祭祀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後專指牛。《大戴禮記》:“諸侯之祭,牛曰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牛稱“一元大武”或簡稱“大武”。牛又被戲稱“黑牡丹”。宋代蘇軾《墨花》詩:“獨有狂居士,求為黑牡丹。”也有人將“觳觫”為代稱牛。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原為形容牛的恐懼樣,後以為牛的代稱。

虎的.雅稱

老虎,通常人稱 “獸中王”。它還有不少雅稱——

山君:這是據 《説文》的解釋。《説文解字》注:“虎,山獸之君。”

於菟(讀作屋途):這是古代楚國人對虎的稱呼。(於菟)

李父、李耳、伯都:西漢揚雄所撰 《方言》中説:“虎,陳魏宋楚之間或謂之李父,江灘南楚之間或謂之李耳,自關東西或謂之伯都。”

大蟲:晉幹寶 《搜神記》:“扶南王範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與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蟲,亦名大靈。”

封使君:典出 《太平御覽述異記》。據説漢宣城太守封邵,有一天忽然變成老虎而吃城裏老百姓,當地有民謠説:“無作封使君,生不活民死食民。”使君,是人們對太守的尊稱。這故事反映了人民對貪官的憎恨。

斑子:唐人戴孚 《廣異記·斑子》一節説:“山魈下樹,以手撫虎頭曰:'斑子,有客在,宜速去也’。”

寅客、寅獸:十二生肖以寅為虎,故稱。

兔的雅稱

“兔”字,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現。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描述:“有兔爰爰,雉離於羅。”可見,至少在25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對兔子就有了初步認識,並創造出了“兔”這個字。在一本記述後弈日常生活的書中也有“兔”字:“後弈獵於巴山,獲一兔,大如驢,置柙中,中途失去,柙掩如故。”這段描寫充滿神話色彩,説,這隻野兔的形體竟然如同驢子一般大小,被逮住以後關到一隻木頭籠子裏莫名其妙丟失了。

古代神話,相傳月中有玉兔搗藥,故稱兔為“月精”、“月德”。唐代權德輿《中書門下賀河陽獲白兔表》:“惟此瑞獸,是稱月精。來應昌期,皓然雪彩。”北周庾信《齊王進白兔表》:“月德符徵,金精表瑞。”

兔在古代,還有“明視”的雅稱。最早見於《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兔曰明視。”孔穎達解釋:“兔肥則目開而視明。”

在有些地區,有些民族的語言中,對兔有一些特殊的稱呼。比如,元代趙孟頫寫過一首《兔》詩:“耳後生風鼻出火,大呼討來飛鳴。”這裏的“討來”,是蒙古語,指的是兔。東北某些地區,把兔稱為“跳貓子”。周立波的《暴風驟雨》裏有這麼一句話:“一隻灰色的跳貓子,慌里慌張望外竄。”在古代印度的一種語言梵語中,則把兔叫做“舍舍迦”。

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序,卯屬兔,有人便稱兔為“卯畜”。至於民間“缺鼻”、“三瓣嘴”等兔的雅稱,就很好理解了,那是因為兔的上脣中央有一條裂縫,如鼻有穴。

龍的雅稱

中國神話中的神異動物,傳説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

前人分龍為四種:

有鱗者稱蛟龍,

有翼者稱為應龍,

有角者稱虯龍,

無角者稱螭龍。

古文中有:"雲螭"

馬的雅稱

馬的代稱和別名很多。如“飛黃”,就是馬,如果在講馬的成語中用上“飛黃騰達”那肯定是不錯的。

飛黃是傳説中周穆王巡視天下所乘坐的八駿之一,但在《穆天子傳》中,天子之駿卻是以下八種: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和綠耳。明代徐渭《贈陳君》詩云:“王良御八駿,技絕物有神”,可見這八個名字都可以指代馬。

秦始皇也有七匹名馬,一曰追風,二曰白兔,三曰躡景,四曰奔電,五曰飛翮,六曰銅爵,七曰晨鳧。這七個名字也是馬的代稱。

除了八駿還有九逸,那是漢文帝的馬。據《西京雜記》:“漢文帝有良馬九匹……一名浮雲,一名赤電,一名絕君,一名逸驃,一名紫燕騮,一名綠螭驄,一名龍子,一名麟駒,一名絕塵,號為九逸。”這九個名字也都代稱馬。

另外如三國名將呂布乘坐的“赤兔”,一説便知道指馬;張飛的馬名“玉追”;唐玄宗有馬名“玉花驄”;宋仁宗有馬名“玉逍遙”;唐魏王李繼岌的愛馬有“八百哥”“雪面娘”“銜蟬奴”等。蘇軾筆下寫到過“紅粧照日光流淵,樓下玉螭吐清寒”(《韓幹牧馬圖》);“漢家將軍一丈佛,詔賜天池八尺龍”(《聞洮西捷報》),這“玉螭”“八尺龍”均指馬。

羊的雅稱

1、鬍髯郎,青鳥(太意外了)

南朝 樑 任昉 《述異記》捲上:“古人説:羊一名鬍髯郎,又名青鳥。”

2、長髯主簿、髯須主簿、髯須參軍

《初學記》卷二九引晉崔豹《古今注》:“羊一名長髯主簿。”

今本《古今注·鳥獸》作“髯須主簿”。

《中華古今注》卷下:“羊,一名髯須參軍。”

3、羶根

根據類説中的記載,羶根即是指羊。

4、珍郎

清異錄中記載,武后喜歡吃冷羊肉,所以她特賜給張昌宗冷羊肉,並附上信札,上面寫着:「珍郎殺身以奉國。」所以後世又稱羊為「珍郎」。

5、卷婁

庶物異名疏上説:羊另一名稱叫卷婁,莊子稱舜為卷婁,便是因為舜的背脊彎曲。

6、夏羊

爾雅義疏中説:黑色的羊又稱做「夏羊」,不論雄雌都有羊角。

7、鬍鬚郎

博物志記載:沒有羊角的稱羖羊,又稱鬍鬚郎。

8、白沙龍

清異錄上説:馮翊這個地方出產羊,而且取名叫做白沙龍,肉非常鮮嫩,吃過的人,都推説馮翊的白沙龍為世上第一。

9 白石道人:

事物紺珠上記載:羊另一別名為白石道人。神仙傳上説:皇初平十五歲時,家人叫他牧羊,牧羊時遇見一位道士,道士見他品性温良謹慎,就將他帶到金華山的石室,有意授道予他。皇初平的兄長見他久日未歸,便四處尋訪,經過整整一年也未見蹤跡,後來有一日在市集上碰到一位道士,就向前問他,道士告訴兄長,金華山有個牧羊的孩童叫皇初平。於是就跟着這位道士前去,果然,皇初平在此,其兄向他問羊羣的下落,皇初平回答説:在山的東邊,其兄前往去尋視,只看見白石,並沒有看到羊,皇初平説:「羊在這裏啊!」但他的兄長仍然沒有見到,初平於是前去喊羊,果然白石都變回羊羣。今稱羊為「白石道人」便是出於此。

10、嵩山君

搜神記上説:漢初齊國後裔樑文家中有一個祭神的祠堂,有一天祭祀時,突然從祭祀中放在座上的皂帳裏傳出人聲來,而且自稱為嵩山君,從帳中可看出它的鬚髯長垂頤下,於是便呼叫他,卻聽到它發出羊鳴聲,一看之下,原來是袁公路家中畜養的羊,「嵩山君」的雅稱便是由這段記載而來。

11、獨筍子

事物紺珠上記載:李棲筠家中畜養的羊,呼名叫獨筍子。「獨筍子」一名的由來便是出於此。

猴子的雅稱

在我國古籍中,猴子的雅稱有禺,果然,獨,狨等。據《白虎通》記述:“猴,侯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於侯者也。”侯,是等待、觀望的意思。另外:

馬騮:

廣東話,大概是因為孫悟空

猢猻:

王孫: 這個比較偏僻.

典出於《初學記》二九漢王延壽《王孫賦》:“原天地之造化,實神偉之屈奇。道玄微以密妙,信無物而弗為。有王孫之狡獸,形陋觀而醜儀。顏狀類乎老公,軀體似乎小兒。”既是狡猾的野獸,臉孔卻像個老頭子,軀體卻只有“小兒”大,當然是指猴子了。

柳宗元《憎王孫文序》:“猿、王孫居異山,德異性,不能相容。”如果猿是猴子,那麼王孫應該是和猴子相近的東西,比如説山魈?

山花子:這個只在雲南有稱呼吧 ,在師宗的丹鳳、雄壁、葵山三鎮結合部的堵雜、大哨、小板橋河、新河等幹彝人(彝族的一個支系)居住的村子裏,每年春節都要舉辦一種被稱之為“綁山花子”的民谷活動。這種活動十分奇特。“山花子”是師宗民間特別是山區農村羣眾對猴子的雅稱,顧名思義,“綁山花子”就是捆綁猴子,而“猴子”本身卻是由人裝扮的。

雞的雅稱

雞的雅稱和指代詞頗多,筆者僅從手頭的資料就檢索到六七十個之多,現粗加整理,按詞語字數的多少排列於後,供廣大聯友撰寫乙酉年新春聯時參考:

(1)二字詞語:三足·專棲·五德·玉羽·撲虎·司晨·朱公·朱朱·鳧翁·充庖·守信·赤幘·花冠·酉禽·兑禽·妒敵·鳴桑·知廉·金禽·金畜·冠胄·祝祝·棲桀·棲塒·積陽·燭夜·啄黍·距鋒·銜珠·喔咿·雄父·窗禽·巽羽·錦翅·德禽·翰音·羹本

(2)三字詞語:山家鳳·見類鳴·東方牲·會稽公·伺晨鳥·呼儔食·鳴必三·鳴地中·知時畜·知將旦·織竹護·秋侯子·鑽籬菜·稱將軍·驚曉夢·憚為犧·傍舍棲·寒上距·德標五·戴冠郎

(3)四字詞語:長鳴都尉·玉衡星精·白晝啼雲·酉日將軍·鳴與風應·拾蟲哺狗·絳幘昂然

狗的雅稱

犬,戌,尨,龐,豺舅,地羊,黃耳,韓盧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它嗅覺很靈敏,能嗅出一百萬多種物質的氣味;聽覺也很靈敏,能聽到振動頻率在十萬赫茲以上的聲音,而人只能聽到三萬赫茲以下的聲音。狗又叫“犬”,但多作書面語。俗以十二地支之戌和十二生肖之狗相配,故以戌稱狗。狗古稱尨,《詩·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無感我悦兮,天使尨也吠。”毛傳:“尨,狗也非禮相陵則狗吠。”馬瑞辰通釋:“龍,蓋田犬,吠大之通名。”又稱“龐”。又俗稱“豺舅”,《爾雅翼·釋獸二》:“豺:也傳狗者豺之舅,遇豺狗,輒跪如拜狀”。又稱“地羊”,是古方言異名。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狗》:“犬,齊人名地羊。” 西晉的陸機,有狗名黃耳,曾為陸機傳遞家書,所以為狗的代稱。又稱“韓盧”,原指戰國時韓國善跑的黑狗。《戰國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如馳韓盧而遂蹇兔也。”鮑彪注引《博物志》:“韓有黑犬,名盧。”所以韓盧泛指狗。

豬的雅稱

“豬”在我國古代有許多雅稱。

使用頻率僅次於“豬”的是“豕”。《左傳·莊公八年》説:“齊侯遊於姑棼,逐田於貝丘,見大豕。”

豬又稱“犭屯(tún)”,亦作“豚”或“肫(zhūn)”。本指小豬,亦作豬解。古代方言中“彘”和“豨(xī)”也是指豬,《方言》説:“(豬)有關東西或謂之彘”,“南楚謂之豨”。

豬還有許多有趣的戲稱,如因面部黑色而稱“黑麪郎”。宋代孫奕《示兒編》説:“豬曰長喙參軍、烏金。”“參軍”是古時官名,豬因喙長,故戲稱。“烏金”之名始於唐代,因有人養豬致富而得名。還有一種稱法叫“糟糠氏”,乃因豬以糟糠為食,故稱。宋代陶谷《清異錄·獸》説:“偽唐陳喬食蒸肫,曰:'此糟糠氏面目殊乖,而風味不淺也。’”

標籤: 十二生肖 雅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wenxuechangshi/do4k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