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時事論據 >

2017高考素材論據:學會放棄

2017高考素材論據:學會放棄

導語:放棄該放棄的,便會得到該得到的,放棄並不是放棄你本追求的理想而是為了你的理想暫時放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學會放棄的議論文論據,歡迎大家閲讀!

2017高考素材論據:學會放棄

適用話題:放棄,樂觀,豁達,鎮定,沉默,明智,自勉,沉着

1.印度一位小男孩在野外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而此時沒有任何可利用的急救藥品,於是他咬緊牙關毫不猶豫揮刀朝受傷的腳吹下去。腳和生命,勿庸置疑都重要,但在關鍵時刻,他懂得放棄局部才能保住整體,放棄相對次要的東西才能保住相對重要的東西。

2.學會放棄,生活會更容易。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學會放棄,讓彼此都能有個更輕鬆的開始,遍體鱗傷的愛並不一定就刻骨銘心。

3.魯迅的“棄醫從文”,並非是心血來潮或見異思遷,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他青年時期不管學什麼專業,都是為了實現救國救民,改變中國人命運的遠大理想。就拿學醫來説,“魯迅在日本弘文學院畢業時才決定學醫的。他在該院兩年學習期間,才知道‘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的維新有很大的助力’”。從那時起他知道新的醫學不僅能治病救人,而且還能推動社會變革。所以,他棄工學醫。他開始是學軍的(水師),後改為學工(礦冶),而後又改為學醫,最後才改為學文。這些改變無一不是圍繞救國救民的遠大理想。“他‘棄醫從文’的真正原因是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強國強種的途徑,也是尋找適合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長處的職業選擇。至於‘漏題事件’、‘取締規則事件’、‘幻燈事件’(指魯迅講的看電影事件——筆者注),只是火上加油,從而引爆了魯迅痛下決心棄醫從文。”這是《魯迅生平疑案》作者王錫榮對“魯迅為什麼棄醫從文”如是説的。

4.哲人説過:“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揹負太多責任與慾望,若將其全部丟掉,人生將會毫無意義;但不捨棄一些,我們又會不堪重負。這時,放棄就會成為一種尤其重要的智慧。

5.知足地放棄,是為了更好地得到。放棄,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6.除此以外,放棄也是一種境界。樂於放棄的人一定是一位豁達的人,一位大度的人。他懂得放棄,是因為他徹悟人生,笑看紅塵。俯瞰於青山白雲之上,遨遊於五湖四海之間,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勇於放棄、樂於放棄、善於放棄的人,一定會擁有更多的快樂和成功。

7.面對親手參與開創的西漢王朝,面對曾經共患難但難以同富貴的大漢天子劉邦,張子房選擇了急流勇退,用清貧安逸的晚年阻止了兔死狗烹的悲劇;面對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官場生活,面對進不能兼濟天下,退不能獨善其身的彭澤縣令,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田園,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吟出了孤傲的.詩篇;面對毒蛇的齒痕和迅速擴散的毒液,面對生命之鐘的倒計時,小男孩選擇了斬斷受傷腳趾,用腳趾的殘缺維護了生命的完整。正是放棄,使他們趨利避禍、千古留名;正是放棄,使他們池魚返淵、羈鳥歸林;正是放棄,使他們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8.一個佛經裏的小故事。説有大小兩個和尚外出化緣,遇到一個女子,在河邊踟躇不前。大和尚上前問道:施主可有難處?那女子皺眉告曰:這河水深淺不知,奴家欲去對岸而不得,師父可能幫我?大和尚遂身背這女子,涉水而過,片刻即返。小和尚不解,問曰:師兄,我們是出家人,身背一女子,這如何使得?大和尚頭也不回的往前頭,答曰:什麼女子?我早就"放下" 了,為何你還沒有"放下" 呢?

9.那麼,我想放棄應該是一種智慧。有人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話雖然偏激,卻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的人生追求。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本來就是許多數人的人生目標。正因為如此,很少會有人放棄那些所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遺憾的是他們分不清小利與大利,他們不懂得怎樣才能給自己的生命帶來更多華彩樂章,所以最後往往是收穫甚微,或顧此失彼。

標籤: 高考 素材 論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shishilunju/73kl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