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 >

關於四年級名人故事(通用10篇)

關於四年級名人故事(通用10篇)

廣義上的名人,指一定範圍內有高知名度的人。這裏的範圍是相對的,小到鄰里、單位部門,大到國家、世界,在其相對的範圍為眾人熟知的都可稱之為名人。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名人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四年級名人故事(通用10篇)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1

1882年,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説不出來了。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

七歲那一年,家裏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瞭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脣,終於學會説話了。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説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裏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象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悦。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

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2

如果名師執教基礎,新生的起點一定更高更穩。名師影響一生。

如果問:1946年,徐悲鴻任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時,教幾年級?你也許答不出。但要問:現在名校中的名師教幾年級?你一定脱口而出——畢業班。且不説大學,就説一窩蜂擴招的名中學,師資匱乏,便讓高二老師教高三,高一老師教高二,初三老師晉高一,依此拆低補高,最終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教初一。

但當年徐悲鴻反其道而行之。他親授一年級課,教新生起稿、觀察、修改、乃至鉛筆、紙張、油彩等工具的用法,還到學生宿舍指導寫生。二年級由吳作人等名家任課。三年級,待學生好規矩養成,才交給青年老師帶班。新師應該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新生剛起步,如果名師執教基礎,新生的起點一定更高更穩。名師影響一生。

悲鴻大師用心良苦,大師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學生,盡力對學生的'一生負責。二是教學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這也許是那時既不擴招收費、也不以“升學率”為考評標準的緣故。由名師開啟智慧,乃三生有幸。當代人唯有羨慕的份了。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3

魯迅12歲在紹興城“三味書屋”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着重病,兩個弟弟年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幹家務勞動。

有一天,魯迅在家裏幫助媽媽多做了一點事,結果上學遲到了,嚴厲的老師狠狠地責備了魯迅一頓。魯迅挨訓以後,並不因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師。他反而誠懇地接受了批評,決心做好精確的時間安排,再也不會因為做家務而遲到了。於是他用小刀在書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個“早”字,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時間,發憤讀書 。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4

1961年5月的一天清晨,雷鋒冒着大雨去瀋陽辦事。去車站的路上,他見到一位婦女揹着一個孩子,手裏還牽着一個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車站走着。雷鋒見到這種情形,急忙跑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婦女身上,又背起地上走的小女孩,陪同她們母女一同到了車站。上車後,雷鋒見那女孩冷得直打顫,於是又把自己身上穿着的絨衣脱下來,穿在小女孩的身上,還把帶的饅頭給兩個孩子吃。火車到了瀋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裏。那婦女非常感動,眼裏閃着淚花,緊緊握住雷鋒的手説:“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雷鋒就是這樣永不停息地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做好事。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5

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他已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輟學之後,更懂得用功讀書。可憐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從老師那兒借來摘抄的50頁的微積分。

為了抽出時間學習,他經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點着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裏學習。嚴冬,他常常把硯台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着墨汁做習題。每逢年節,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裏串門,埋頭在家裏讀書。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 “羅呆子”。 他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愈堅。沒有時間,他養成了早起、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善於心算的習慣。沒有書,也養成了他勤於動手、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6

有一次,陳毅到一個親戚家過端午節,進門後,看見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沒找到的書,於是,他忘了走幾十里路的疲勞,立即躲到一個空房裏專心致志地讀起來。

他邊看邊用筆摘錄重要章節,到了吃飯的時候,親戚幾次來請他,他都捨不得把書放下。親戚見他這樣用功就不忍再打擾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給他端去。陳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書本和摘錄上,粽子本來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書桌上的墨硯裏蘸着墨汁往嘴裏送,一連吃了兩個粽子,竟然沒有品出異味來。過了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來麪條,見他滿嘴是墨,便召來家人看,大家見了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陳毅起初還不知眾人在笑什麼,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見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誤吃了墨汁,他幽默地對大家説:“吃了墨沒關係,我正覺得我肚子裏的墨水太少呢!”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7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錶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8

1、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牀前,拉着他的手説:“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着高燒,她還是下牀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乾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9

錢氏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圍城》、《洗澡》兩部暢銷書更令他們聲名遠播。然而、人們對其家庭生活卻不甚瞭解。1998年、錢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為人知的是他和楊絳先生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一生的伴侶、唯一的女兒相繼離去、楊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先生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這本由楊絳所著的《我們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先生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楊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四年級名人故事 篇10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國總統蓬皮杜應邀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周恩來全程陪同了蓬皮杜總統在中國的訪問。這既是法國也是西方國家第一位元首應邀訪華。它有力地推動了中法關係的發展並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準備乘法方專機回國,周和部分官員到機場為他們送行。然而天公不作美,在飛機場送行時,下起了大雨。一大批去機場為蓬皮杜送行的羣眾,他們冒着磅礴的大雨,淋着雨整齊地列隊站在那裏。在告別時,我方派專人為蓬皮杜及隨行人員撐傘,準備送他們上飛機。不過,西裝革履的蓬皮杜總統,冒着大雨不打傘。

當時,周的身體很差,一直被病痛所折磨。於是,警衞便想給周打傘。週一把推開雨傘,有些生氣地説:“法國總統沒打傘,而且還有這麼多羣眾都淋着雨,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像羣眾那樣呢?”聽了周的這番話,警衞和後面的領導都覺得不好意思起來,也都紛紛把傘收了起來。

周在病痛中依然抱病頑強工作,而且非常注意外交禮節,關心、尊重羣眾,這讓所有人都敬佩不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mingrengushi/r23r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