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 >

名人與中秋的那些故事

名人與中秋的那些故事

中秋節的人文底藴可以説非常深厚。中秋節與哪些歷史名人有關呢?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名人與中秋的那些故事,希望讀者喜歡。

名人與中秋的那些故事

嫦娥。嫦娥是古代神話人物,是射日的后羿的妻子。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吳剛。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説: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説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鹽女。無鹽女無疑也是女性,不過她不是美女,而是出了名的醜女。無鹽女據説複姓鍾離,名春,是戰國齊宣王的王后,因她是無鹽邑人,人們也叫她鍾無鹽。港台影視劇常稱她為鍾無豔,可能是覺得無鹽故意為之。無鹽女相貌醜陋,以才學入宮,某年八月十五賞月,齊宣王覺得月光下的她很美,便立她為後。這也是中秋拜月的由來。

諸葛亮。嚴格説來,千古名相諸葛亮與中秋節並未什麼關聯,和他相關的是一樣中秋器物——孔明燈。孔明燈又稱天燈,相傳是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夜晚放出孔明燈求救,還有一説是孔明燈的形制很像諸葛亮的帽子而得名。南方人常在元宵和中秋放孔明燈祈福。

唐高祖。唐初,大將李靖征討突厥凱旋,恰逢中秋節,唐高祖以西域進獻的胡餅為大軍祝賀,笑指空中明月説 “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胡餅即今天的月餅。

唐玄宗。唐高祖的後代唐玄宗也和中秋十分有緣。《明皇雜記》記載,唐明皇與申天師中秋夜遊月宮,見月宮大門上寫着“廣寒清虛之府”。這也是廣寒宮名字的來歷。此外,唐玄宗與月餅名字的來歷有關。民間傳聞,唐玄宗和楊貴妃中秋賞月吃胡餅,玄宗覺得胡餅名字不雅,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隨口而道“月餅”。此説並不站得住腳,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夢樑錄》和《武林舊事》兩書中,説它出現在宋代還是比較靠譜的。

蘇軾。古代詩詞裏描寫中秋節的很多,蘇軾的《水調歌頭》堪稱其中的佼佼者。此詞開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氣勢雄渾,接着展開瑰麗的想像上天入地,思考人生。全詞雖未點出中秋,但詞前有段小序説:“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轍字子由)。”1071年,35歲的蘇東坡帶着小他11歲的妻子王閏之,到杭州任通判。彼時的杭州多姿多彩,春秋兩季,全杭州人都在湖濱遊玩,甚至冬季下雪的日子,還有尋樂的`人乘船到湖上玩賞雪景。重要的節日,比如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中秋,重陽,湖上全是遊逛之人,且必須前一天預定遊艇。西湖的小船很別緻,船頭有長長的引水竹管,中間可擺一張飯桌。遊人無須自帶食物,茶具、碗筷全由船家提供。這種船孃通常精於烹飪,所燒的菜餚稱為“船上菜”。船伕還捕魚賣於遊客,供放生之用。湖上另有船販賣食品給遊客,有些賣瓜子、栗子、糖藕、烤雞等,有的專門賣茶,有的船上載着藝人,按照習俗靠近遊客的船,表演歌舞、特技、投擲、射擊等遊戲。良辰佳節,蘇東坡少不了攜家眷或同僚遊玩,寫了不少西湖船的詩句,如“映山黃帽螭頭舫,夾道青煙雀尾爐”,“船頭斫鮮細縷縷,船尾炊玉香浮浮”。幾年後,飽覽杭州風光的蘇東坡改任密州太守。在又一箇中秋之夜,他寫出了公認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朱元璋。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鄭成功。鄭成功屯兵廈門,將士們中秋難免有思鄉之情。軍中盛行中秋博餅遊戲,後來這成了廈門中秋的特色。

毛澤東。1976年,83歲的毛澤東已百病纏身,病入膏肓。病牀前,他用手指在女兒李敏的面前畫了一個滿月似的“圓圈”。這個在他和賀子珍親生女兒手上畫的圓圈到底暗示了什麼?是指自己將圓滿走完人生後就要向馬克思報道,還是想再等幾天就要到來的中秋節?這成了一個不解之迷。

後來有人猜測,毛澤東的這個動作暗含了對賀子珍的思念。因為1910年的中秋節,在江西永新南門禾川鎮“海天春”小店鋪內,誕生了一個女孩,父親賀煥文因為女兒生在桂子飄香的中秋且有圓月相伴,故為她取名“桂圓”,這個中秋節出生的小女孩,就是後來與毛澤東牽手十年的賀子珍。在毛澤東與死神苦苦抗爭的時候,他在疼愛的女兒手上畫圓圈,不是指中秋節,不是指賀子珍,還會有什麼別的用意呢?

1976年9月8日,是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也正是賀子珍的66歲生日。毛澤東在生命垂危之際,本應該與曾結髮為妻的賀子珍見上一面,重温往日舊情,可就第二天凌晨時分,在萬家團圓的中秋節剛剛過去,他丟下了朝思暮想的愛人,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這正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時,距賀子珍與毛澤東廬山相會已有17個年頭。

也在中秋月圓時,對毛澤東來説,更有撕肝裂心的一幕。1919年一直在他心目中佔有崇高位置的母親文七妹,因積勞成疾,身患瘰癧,年僅52歲就不幸辭世。噩耗傳到長沙,正在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毛澤東,悲痛欲絕。三天後,也就是1919年的中秋節,他才從長沙星夜兼程趕回韶山,當時,母親已入棺,他再也不能聽到母親親切的喚兒聲,禁不住放聲慟哭。毛澤東跪守在母親靈前,以淚和墨寫下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母文》和兩副靈聯,讚揚了母親敦厚誠實、勤勞儉樸的美德,字裏行間凝結着母慈子孝的真誠情義。其靈聯是:“疾草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這兩副靈聯,也深深地記述了毛澤東的母親平生對他的養育之恩,也由衷地表達了他對母親的孝敬之情。

這一年的中秋節,本是家人的團圓節,不想卻變成了他的別母節,更是他的痛苦節。1959年6月,毛澤東回韶山故鄉時,想起當年中秋的一幕,他向父母的墓地深深鞠躬,説:前人辛苦,後人享福。

鄧小平。1946年中秋節鄧小平召開“不握手會議”。1946年9月10日這天是中秋節,3縱隊司令員陳錫聯、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和7縱隊司令員楊勇幾乎同時接到去“野司”開會的通知。陳錫聯心裏想:從邯鄲出發幾個月來,我軍所向披靡,連戰皆捷,如今適逢中秋節,“野司”請各縱隊司令去開會,必是要犒勞大家一番了。

當參加安陵集會議的縱隊首長滿面春風地向鄧小平伸出手來時,鄧小平卻擺擺手説:“這次開的是不握手會議!”“不要剛打兩個勝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歡,心滿意足,你好我好,什麼都好。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邯鄲出發以來做得怎麼樣?羣眾紀律怎麼樣?內部的團結搞得好不好?部隊的指揮、戰鬥作風都還存在哪些問題?”

原來,由於我軍接連奏捷,少數領導幹部開始滋長出一些驕傲的情緒,部隊羣眾紀律不太好,出現了一些問題。鄧小平提議召開安陵集會議,目的就是要糾正和克服邯鄲勝利後有的部隊驕傲自滿,忽視軍民關係、羣眾紀律的傾向。

標籤: 名人 中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mingrengushi/dqqy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