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 篇1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三歲時就死了父親,母親帶着他搬到曲阜住了下來,把他撫養成人。

孔子年少時就很愛禮節,讀書很用功。他非常崇拜周朝初年制禮作樂的周公旦,對古禮特別熟悉。當時讀書人推崇的六藝,即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非常精通。因此,還沒到30歲,名聲便大了起來。

當時有許多人願意拜他為師,他索性辦了個書房,收起學生來。魯國的大夫孟僖子臨死時,囑咐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到孔子那裏去學禮。經過南宮敬叔的推薦,魯昭公讓孔子到周朝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禮樂。

公元前501年,魯定公派公子做了中都(今山東汶上縣)宰,第二年做了司空,又從司空做了司寇。

魯定公把準備到夾谷同齊國會盟的事告訴了孔子,孔子説:“齊國屢次犯我邊境,是想侵佔我土地。這次約我們去會盟,我們要提高警惕,得有兵馬防備着,希望能把左右司馬都帶去。”

在夾谷會議上齊景公也以禮相迎。在互贈禮品之後,舉行盛大宴會。在宴會上,齊國禮官給魯定公奏“四方之樂”。只見一隊隊武士手持戈矛劍戟,在音樂聲中蜂擁而上,殺氣騰騰,雖有左右司馬護衞,但魯定公仍嚇得面如土色。孔子見狀,快步登上台階,向齊國禮官高聲喊道:“兩國君主舉行友好會晤,為什麼要舞戈弄劍?你還不把他們趕走!”那位禮官只好下令武士們退下。武士們不聽,他們要看齊景公的態度行事。齊景公自覺理虧,只好揮手叫他們退下,並換上“宮中之樂”,魯國取得了外交勝利。會後齊景公又決定把從魯國侵佔來的汾陽(今山西陽曲西北)地方的三塊土地歸還給魯國。孔子因護衞國君有功,更加得到魯定公的信任。

夾谷會議後,齊國大夫黎鈕認為孔子留在魯國對齊國不利,就勸齊景公選80名歌女送給魯定公。魯定公接受了這班歌女,天天吃喝玩樂,不管國家政事。孔子勸他,他躲着孔子。孔子認為留在魯國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就領着一批學生離開魯國到別處去推行他那以禮治國的政治主張去了。

孔子熱心政治活動。他周遊列國14年,先後到過衞、曹、宋、鄭、陳、楚等國,希望有機會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可是,那個時候大國忙着爭霸的戰爭,小國都面臨被吞併的危險,整個社會正發生變革。孔子宣傳的那一套恢復周朝初年禮樂制度的主張,當然沒有人接受。大家對他敬而遠之,尊敬他卻不重用他。他四處碰釘子,最後又回到魯國。從此,他專心一志在家裏編書和教授學生,直到73歲死去。相傳他有門徒3000多人,比較有名的有72人。他編了好多古代文化典籍,像《詩經》《尚書》《春秋》等。

孔子死後,他的門徒繼續傳授他的學説,形成了一個儒家學派。而他,就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 篇2

孔子,名叫孔丘,春秋時魯國人。其父是魯國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3歲死了父親,隨母來到曲阜住下。據説,他從小聰明好學,尤喜愛禮節,無事時,他就擺上大盆小盤,學着大人祭夭祭祖的'樣子。

孔子年輕時,讀書很用功。很多詩書都能熟記,他精通“六藝”(指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因此,未到30歲,名聲大振。所謂“三十而立”就源於此吧。

由於孔子名聲漸漸大起來,有些人前來拜他做老師,他就索性辦了個書院,收學生教書。

後來,經到孔子這裏學禮的南官敬叔的推薦,魯昭公還讓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禮樂。

在孔於35歲那年,件昭公被魯國掌權的蘭家大夫—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轟走了。這樣,孔子就到了齊國,去求見齊景公,他向齊景公談了自己的政治主張。齊景公很贊成他的看法,還想用他。但國相晏嬰認為孔子的主張不切實際,不能治國,結果齊景公沒用孔子。孔子只好再回到魯國,仍教書。

公元前500年,魯定公派孔子做了中都(今山東漢上縣)宰,即地方小官。第二年,做了魯國的司空,又從司空升做司寇。這時候,齊景公和晏嬰都想拉攏鄰國魯國和中原諸侯,想重振齊桓公當年的霸業。這二人商議後,寫信給魯定公,約他在齊魯的夾谷地方開會。那時,諸侯開大會,需有個大巨當助手,稱做“相禮”。於是,魯定公決定讓孔子擔任相禮。

於是,定公把準備到夾谷跟齊國會盟的事都跟孔於説了,孔子聽後説:“齊國屢次侵犯我邊境、這次約我們會盟,我們要小心從事,要有兵馬防備。希望把左右司馬都帶去。”魯定公採納了孔子的建議,派兩員大將帶了一些人馬,去夾谷開會。

在夾谷會議上,因孔子做相禮,魯國沒有吃虧。齊國沒有佔到伶國的便宜。會後,齊國認為孔於留在魯國做官對齊國不利,想了個計策。挑選了80名歌女派人送到魯國。

魯定公很高興,接受了這斑樂女以後,天天吃喝玩樂,不理國事。孔子見此很着急,多次想勸説定公,但定公總躲着他。這使孔子很失望。他與自己的學生談了心事,他的學生説:“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

此後,孔子離開魯國,帶着一批學生開始周遊列國,希望能有機會實行他的以禮治國的政治主張。他先後到過衞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等,這些國家的國君都沒有用他。其原因是,當時大國爭霸,小國面臨被併吞的危險,整個天下都在發生變革。而孔子宣揚的是恢復周禮制度,當然不會有人接受。

一次,孔子在陳、蔡一帶,楚昭王打發人請他。而陳、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國對他們不利,便出兵車半路將孔子截住。孔一子被圍困好兒天,連飯也吃不上。後來,楚國得知,派兵才給他解了圍。

孔子在列國碰了許多汀子,奔波了七八年,年紀也大了。最後還是回到各國,把全部精力放到著書和教學上面。相傳,他教過的學生約3000人,名人72人。

孔子周遊列國,沒能實現他的政治主張,但他廣泛地瞭解了各國的文化,這為他的著述創造了良好條件。他和他的弟子整理了很多古代文化典籍,如(詩經)、《尚書》、《春秋)等。這些古籍為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豐富了內容。

孔子死後,他的門徒繼續傳授他的學説,形成了一個儒家學派。孔子就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標籤: 周遊列國 孔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oqog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