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

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

瘦西湖的二十四橋美名見於唐朝杜牧的那首流傳千古的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

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

二十四橋得名

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相傳唐代有人在一個月光如水、清風徐徐的夜晚,見到24個風姿綽約的仙女,身披羽紗,酥手託簫,鼓着粉腮,輕啟紅脣,飄上一座小石橋,於是那舒緩柔美的旋律,便從24支簫管中緩緩地流淌出來。

上個世紀50年代末,在揚州出西門向北行3-5裏處,有一石橋和一木橋,兩相近橋頭的距離約24步,村裏的長者都認為這兒就是“二十四橋”。在他們幼小的時候,都有被長輩牽着小手“數數過橋”的經歷:跨過一座橋,從一個橋頭走向另一個橋頭,“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這種説法,“二十四橋”是兩座橋的統稱。

二十四橋猜測

其實從宋代起,“二十四橋”便成了一宗眾説紛紜而無定論的疑桉:有人説是一座橋,有人認為是指二十四座橋。歷代的辭典、詩詞註解也都兼收兩派之説,而不敢輕易取捨。

南宋詞人姜白石在一個初冬來到揚州,寫下了《揚州慢》這一千古絕唱:“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從詞的具體語言環境來看,“二十四橋”似乎是指一座橋。

有人認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橋是子虛烏有的東西,實際上從來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揚州橋樑的總稱。最早對此作出解釋的是宋朝大科學家沉括,他認為“揚州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東西七裏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並在卷中從城區的汶河茶園橋起,到東面的山光橋止一一列出了橋名,但算來算去僅有21座橋的名稱。也有人認為杜牧詩中的“何處”二字,清楚地傳遞着這樣一個信念:二十四橋絕不是一座橋。

二十四橋爭論

二十四橋的姿那麼美?二十四橋的月那麼妙?歷史上有沒有二十四橋?二十四橋究竟指的是什麼?古往今來,多少風雅人士試圖探個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結論。綜合起來,大致有如下種種:

1、“二十四橋”就是一座橋,只因傳説隋煬帝時,有24個美人月夜在橋上吹簫,故名“二十四美人橋”,簡稱“二十四橋”或“廿四橋”。到了清代,人們逐漸傾向於那原是一座橋的名稱。清代揚州人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寫道:“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跨西門街東西兩岸”。

近來,揚州的一位青年作家,從語言上、地理位置上對“二十四橋”作了大量的論證:揚州“二十四橋”為“阿師橋”的諧音,並考證沉括記載的阿師橋,為今城北的螺絲灣橋。根據《漢語音韻學導論》一書擬唐音“二”、“十”、“四”、“橋”分別與“阿師橋”音同。若從揚州方言觀之,“二十四橋”與“阿師橋”之古音也相近。因“阿”古音為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見王力的《漢語語音學》),“二”古代的北方方言也為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

2、“二十四橋”就是遍佈揚州地區的24座橋樑。沉括對二十四橋循名責實一一以求,但只湊成21座。南宋的王象之在《輿地記勝》中則記載:“所謂二十四橋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3、“二十四橋”是古代揚州橋樑的編號。在古詩中以序號稱橋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揚州而言,對橋的編碼也是有桉可稽的。唐朝施肩吾《戲贈李主簿》詩有“不知暗數春遊處,偏憶揚州第幾橋”之句。唐人張齊《寄揚州故人》詩中有“月明記得相尋處,城鎖東風十五橋。”

4、“二十四橋”在詩文中是虛指而非實指,故“二十四橋”既非24座亦不是一座,不過是泛指揚州小橋多罷了。杜牧常常喜歡用數字入詩。如《江南春》絕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贈別》一詩中有“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譴懷》的詩句中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等等。由此可見,杜牧喜歡用數字,又特別喜歡用約數。因為它為約數,即不是實數,更不是專名。

當然,也有人指出“二十四橋”借指揚州,泛指揚州的繁華或是專指揚州美人,這些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二十四橋”的最終解釋權,恐怕還得歸杜牧。

揚州二十四橋現狀

今天,念四路中段東面,五亭橋西邊的景區就叫二十四橋景區。其主建築熙春台東面有毛澤東手書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碑。在熙春台東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建的公園中常見的那種小卑橋,寬2.4米,兩頭各有二十四層台階,兩邊各有二十四根欄杆,叫它二十四橋。橋的西北有一座簡潔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簫廳。這算是為外地遊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魯迅故居百草園裏種了一塊菜來和散文對應一樣。建這麼一座“二十四橋”,也表明比較可信的是指一座橋。這座現代的“二十四橋”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橋的複製,品味不怎麼高,有些俗氣。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聚沙成塔的典故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着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聚沙成塔。”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聚沙成塔的解釋

[釋義] 聚:聚集。把細沙堆積成高塔。比喻積少成多。

[語出]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

[正音] 成;不能讀作“cénɡ”。

[近義] 集腋成裘 積少成多

[反義] 狗熊掰棒子 杯水車薪 一口吃個胖子

[用法] 用來強調只有集合眾人的力量才能辦好大事;也用來表示聚少成多。一般作賓語、定語、分句。

用聚沙成塔造句

1) 一兩糧食雖然少,但聚沙成塔,如果每人節約一兩,全國就是一億多斤。

2) 我們要用聚沙成塔的辦法,把平時的零用錢積攢起來,支持希望工程。

3) 善加利用零碎時間,聚沙成塔,同樣可以完成許多事情。

4) 社會大眾的愛心捐款蜂擁而至,充份發揮聚沙成塔的驚人力量。

5) 你每天背一個英文單字,無異聚沙成塔,必能收穫良多。

6) 他們用聚沙成塔的方法,累積大量的資金進行投資和開發。

7) 只要每個人盡一分心力,就可以發揮聚沙成塔的力量。

8) 你所經歷的每一種體驗都有聚沙成塔的作用。

9) 只要集合每個人的能力,就能聚沙成塔,形成巨大的力量。

10) 可你卻真的做到了聚沙成塔、積腋成裘!

11) 他每個月固定存款,猶如聚沙成塔,將來便有一筆可觀的財富。

12) 精緻理性,持之以恆,聚沙成塔,百年老店。

13) 聚沙成塔,他們相信他們的工作將會穩紮穩打的收到效果。

14)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日本聚沙成塔的公共債務主要並非源於無用投資或"建造通向荒野的橋",而是源於人口老齡化。

15) 聚沙成塔,以上種種變化成就了兩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新技術的出現,他們的出現被證明是有革命性意義的。

16) 定時定額的儲蓄,正是利用聚沙成塔的道理來累積財富。

17)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天威虎伴隨着合作伙伴與客户共同成長.

18) 王哥這個辦法不錯,正所謂聚少成多、聚沙成塔,這個市場潛力也不小。

19) 以此下去,疥癩之疾就會聚沙成塔,國事就難以收拾了。

20)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21) 生命之樹的綠意,由春的期待,夏的狂放,到秋的誠實,冬的淡泊,一葉、一葉地飄落;人生之書的頁碼,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頁、一頁地豐隆。

22) 自強不息的中國人面對突然起來的災難,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恆的動力勇敢抗爭全力以赴,英雄的中國人一定能聚沙成塔,聚腋成裘,傲立於東方。

23) 我們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十元不嫌少?千元不嫌多?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24) 每一個大回轉的圓滿,丹田內的真氣就多了一絲,積小成大,聚沙成塔,每一分實力的提高,都是通過努力的結果。

25) 我們沒有那種土豪讀者,可以一下砸幾十萬的,我也不需要,我們有讀者,九分錢九分錢的訂閲,一點一滴,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的力量,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26)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鐘雖然不長,卻構成永恆長河中的偉大時代。

27) 一滴水雖然少,但聚沙成塔,每人節約一滴水,全國就是數千萬噸。

28) 懂得聚沙成塔的道理,這將有助於我們的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jred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