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高考素材 >

2016年高考話題作文素材:生命

2016年高考話題作文素材:生命

思路拓展

2016年高考話題作文素材:生命

每一個生命都有獨特的價值

珍愛生命,健康成長

生命帶來希望

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

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生命能創造奇蹟

維護生命的尊嚴

生命短暫,要充分實現其價值

生命不斷延續,匯成歷史長河

生命的名言:

我們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氣,可以在一小時內又狂暴又平靜。——愛默生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奧斯特洛夫斯基

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説,其價值在於貢獻而不在於短長。——佚名

人的一生,應當像這美麗的花,自己無所求,而卻給人間以美。——楊沫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蕭楚女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徐瑋生命

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

生命不等於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生命的材料:

【中西生死哲學】

儒家一方面承認“死生有命”,但也強調“未知生,亦知死?”以此提醒世人把重點放在現世努力。孟子所謂“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最能突現這種人文精神。道家莊子雖明言“死生命也”,但也強調應用平等心看待生死,因為“生死如一”最能突現超拔精神。

在西方,柏拉圖曾經明白強調,人生的目的在求真善美,但永恆的真善美只有在死亡之後,因此,“哲學就是對死亡的練習”。並且,他主張靈魂不死論,其學生亞里士多德雖然否認靈魂不死,但也肯定“神聖理性不死”,並強調“我們應盡力過理性生活,使自己不朽”。到了康德,認為靈魂不死雖然“沒有邏輯的確定性”,卻有“道德的確定性與必要性”。因而他強調,精神愈用而愈出的道理,“想得越多,做得越多,就活得越久”。在黑格爾更是直言“死亡是一種揚棄”。存在主義者海德格爾則明言,人生觀即死亡觀,人生既然註定是“邁向死亡的存有”,因此,如何能在平日盡心盡責,才是面對生死最好的態度

到了當代,因為醫學發達,“臨終關懷”更成為普世關心的問題,如何“生有尊嚴,死也有尊嚴”,也成為超越國界的共同課題。芝加哥大學蘿絲教授的名著《生死學》認為,死亡也是人生的一種“成長”,更具積極性與建設性。

【追問生命的意義】

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是每一個有思想的生命體對自身靈魂的必然拷問,縱然它達不到人類終極關懷的高度,卻依然閃爍着樸素無華的平民思想火花。《活出意義來》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博士,是著名的奧地利精神醫學家、維也納精神治療法第三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名俘虜。《活出意義來》一書正是作者對集中營經歷和浩劫的描述,同時也是俘虜編號為119104的他,在牢獄生涯裏發明“意義治療法”經過情形的重要記錄

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得每個人都與眾不同,也使得每個人的存在有其意義,這種特質與創造性的工作和人類之愛息息相關。“一個人不能去尋找抽象的生命意義,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職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體地去實現的。他的生命無法重複,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也只有他具有特殊的機遇去完成其獨特的天賦使命。”“一個人一旦瞭解他的地位無可取代,自然容易盡最大心力為自己的存在負起最大的責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責任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個殷盼他早歸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無法拋棄生命。”在弗蘭克看來,只要有“求意義的意志”存在,不僅生命和愛,就連“苦難”和“痛苦”都深具意義。

【不殘鳥雀】

蘇軾年少時,他的母親不讓兒童婢僕捕取鳥雀,因此,鳥也不怕人。幾年間鳥雀築巢在低枝,人可以低頭看到巢中的雛鳥。又有四、五百隻珍異的桐花鳳鳥翔集其間。有人説鳥雀築巢去人太遠,就會招致蛇鼠老鷹的掠殺;人既不殺,自然接近人了。善待生命,能夠取得異類的信任。

【墓誌銘也是文化】

沈從文的墓沒有氣派的墓道、遮風檔雨的墓亭,也沒有墳包。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一大塊不規則的五彩石頭,矗立在雜草叢生的地上。只見石頭正面是沈從文自己手跡的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隔了十來米的土坎上,是大畫家黃永玉的題詞:“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人性的光芒】

在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一座史前時期的房址內,考古工作者新近發現了聚集着的14位死者,房址西南部死在一起的5人,其中有一年長者似用雙手護衞着身下的4人;東牆壁下的一對母子,母親倚牆跪坐在地上,右手撐地,左手將一嬰兒摟抱於懷中,臉頰緊貼在嬰兒頭頂上。

【梭倫為何哭泣】

一位腐儒看見梭倫為了一位死去的孩子而哭泣,就向他説:“如果哭泣不能挽回什麼,那麼,你又何必如是哭泣呢?”這位聖者回答説:“就是因為不能挽回什麼。”

【只因生命有限】

既無力改變,有無法逃脱,唯一的只好讓短促的生命極力張揚,將不多的日子創造得厚實些,以此來彌補上天留給我們的遺憾,消退我們心中的惶恐,生命從此有了真正的意義,今人已經用“價值”兩個字作為此種意義的標識

法國探險家夏(譯音)目睹他的最佳搭檔、他的哥哥在阿爾卑斯山的雪崩中喪生,夏用最簡短的語言面對挺拔的雪山致哀:“你到世上與離開只是一瞬間,但你將與阿爾卑斯山一樣永恆。”夏願做雪山上的獨行俠,“因為每一次,那前面總有着一種誘惑。”

誘惑,這應該是使生命濃縮的最初動因了,我們現在常常將它稱作目標或理想。

每天將舊的日子勾去,每年將掛曆換上新的,便會歎息人生苦短,便會想到來日無多,便會想盡辦法使已經在濃縮了的日子在濃縮些,精彩些,質量些,厚實些,便會朝前看一看那個誘惑,往後掂量一下已有限的價值

【我為什麼登山】

英國一名著名的登山家這樣回答:“因為山在那裏。”對於登山家來説,山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召喚。把登山運動作為自己的崇高事業,全力以赴。

人類不斷探險的精神是永恆的。正是由於人類的探險精神,人類才不斷進步,才有今天的文明。許多人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對後來者,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培育探險精神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都有積極意義。一個具備探險精神的人,會不斷尋求新的征服目標,不斷尋求人生的新境界和高度;相反,一個人、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探險精神,就不會有什麼前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gaokaosucai/ex9r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