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40個出自論語的成語故事

40個出自論語的成語故事

導語:關於《論語》中的成語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語文迷小編為大家整理的40個成語故事,歡迎閲讀,謝謝!

40個出自論語的成語故事

1.道聽途説 《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説,德之棄也。(隨便聽來的話,又隨便傳説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2.患得患失 《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時,處心積慮謀取官位,得到官位則憂心失掉官位,那便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3.里仁為美 《論語.里仁》選擇風俗淳樸的居所,人才會如沐春風,德行才會有進步。

4.見賢思齊 《論語.里仁》遇到比自己賢能的人不應嫉妒,學習對方的優點,使自己改進向善,成為賢能的人。

6.先難後獲《論語.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總比別人先嚐苦頭,而對於應得的利益從不斤斤計較,這便是仁者的風度。

7.知者樂水《論語.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賞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態,他的心靈也如同水一般清瑩透澈。

8.仁者樂山《論語.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嶽的萬古堅貞,絕不因一時的利害和榮辱,而動搖自己的意志。

9.見義勇為 《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被利益所誘感或為保護自己而畏縮不前是沒有勇氣的人。)

10.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對於己經成為過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説些悔不當初的話。

11.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遇到困惑難解的事情,恭敬地請教比自己年輕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並不是不件可恥的事。

12.聞一知十 《論語.公冶長》回也聞一以知十。(形容顏回十分地聰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13.文質彬彬 《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後天修養的文彩與天生樸 素的本質,兩相調和適當的人,才是名符其實的君子。)

14. 六尺之孤 《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做人應該達到這種地步,把年幼的孤兒託附給你,而你能使對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15.温故知新 《論語.為政》追溯過去並研討當時的情狀,作為發掘將來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16.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立志成為偉大人物,應避免自己變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單一用途的人。

17.行不由徑《論語.雍也》選擇快捷方式的人,往往因操之過急而走頭無路。

18.簞食瓢飲《論語.雍也》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形容顏回飲食簡單安貧樂道。)

19.任重道遠《論語.泰伯》揹負沉重使命,邁向遙不可及的旅程,以貫徹仁道作為自己終身的任務。

20.後生可畏《論語.子罕》年輕人只要肯發憤苦讀努力工作,將來的前途無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21.苗而不秀《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幼苗雖然發芽,不抽穗不開花,有的雖已抽穗但卻不結果實。喻人人稱其神童的人,長大成人後,可能變得平庸無能)

22.功虧一簣《論語.子罕》未成一簣,止,吾止也?(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籠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

23.過猶不及《論語.先進》道理應該力求中庸,不偏不倚,過與不及,同樣不合理。

24.非禮勿視《論語.顏淵》對待沒有禮貌的人,應當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適應了非禮的事,便會漸漸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25.克己復禮《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盡力克服私慾的誘惑,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適度與社會民眾的精神合一,這就是實踐仁道的善政

26.暴虎憑河 《論語.述而》暴虎憑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赤手空拳與猛虎相搏鬥,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這種胡作非為有勇無謀的.人同進同出。

27.舉一反三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用一個四角形作譬喻,列舉一個角而不能推想其餘三個角的人,我是沒有興趣再教導他了。)

28.巧言令色 《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口頭上説些甜言蜜語奉承諂媚的話,是缺乏德性修養的人。

29.過勿憚改 《論語.學而》賢者勇於認錯勇於改進,並時時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過錯。

30.三十而立 《論語.為政》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孔子言他三十歲的時候,不論在精神或物質上都能獨立自主,且合乎禮節的要求。)

31.知者樂水《論語.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賞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態,他的心靈也如同水一般清瑩透澈。

32.近悦遠來《論語.子路》近者説,遠者來。(治理國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對您的政績滿意歡愉,遠方的民眾也會感佩您的仁政來歸順你。)

33.行己有恥《論語.子路》對自己的過失,有羞恥反悔的心,隨時自我警惕。34.剛毅木訥《論語.子路》剛毅木訥,近仁。(公正無慾、果敢堅忍、性情質樸、言談遲鈍,是接近仁者的風範。

35.怨天尤人《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對我苛薄,也不責怪別人不能體諒我。)

36.以德報怨《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應該以公正報答仇怨,以恩惠報答恩惠。)《老子三章》報怨以德。(對於自己有怨讎的人用德來回報他,最後也會被感化。)

37.言不及義《論語.衞靈公》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一羣人整天聚在一起,沒講一句正經的話,好賣弄小聰明,這種人不會有什麼成

38.當仁不讓《論語.衞靈公》當仁不讓於師。(在為仁的大道理上,雖然面對師長,也不必謙讓。)

39.駟不及舌《論語.顏淵》一旦失言犯了過錯,縱使鞭策四匹馬的快車去追,也追不上了。一言即出四馬難追,講話宜特別注意,免得禍從口出。

40.升堂入室《論語.先進》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升堂入室喻研究學問,已達高明精微的境界。但此句言子路未入室,即説明子路尚未達到孔子的理想境界。)(同豋堂入室)

標籤: 論語 成語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7rnn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