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曲高和寡的成語故事

曲高和寡的成語故事

導語:曲高和寡,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瞭解的人很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歡迎閲讀與借鑑,謝謝!

曲高和寡的成語故事

拼音】曲高和寡qǔgāohèguǎ

【釋義】曲調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瞭解的人很少。

【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主人公】宋玉

近義詞】陽春白雪

【反義詞】下里巴人

【成語故事】

戰國時,楚國大夫宋玉才能很高,但是他寫的文章太深奧,許多人都看不懂。有些人因此不滿,背後説他為人孤傲。楚王聽到,就把他找來問道:“人們經常在後面議論你,對你不滿意,是不是你的行為哪裏不端正,要好好檢討一下!”宋玉非常聰明,而且能言善辨,回答説:“有一個人在市中心唱歌,他先是唱《下里》、《巴人》一類的通俗民謠,人們很熟悉,有幾千人都跟着唱起來。後來,他唱起《陽阿》、《薤露》等意境較深一些的曲子,碉有幾百人能跟着唱。

後來,他開始唱《陽春》、《白雪》這些高深的曲子時,碉剩下幾十人跟着唱。最後他唱起用商調、羽調和徵調譜成的曲子時,人們都走開了,剩下兩三個人能聽懂,勉強跟着唱。可見,曲子越深,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用這個事例比喻自己的文章深奧,有些人看不懂,才會惹來他們的誹議。楚王聽了這一番話,也就無話可説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4rx8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