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200字作文 >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8篇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8篇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一):吃月餅

閒秦再思《洛中記聞》説,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説,"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説有關的圖案。傳説,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裏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着紙,紙上寫着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温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二):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説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説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峯。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三):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説:"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四):玩兔兒爺

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后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説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五):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稱之為賞月,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綵樓,貪者多寄圩酒樓,好遊者則或登于山、或泛於水,而又必備核餚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除了貴族和民間玩月的情況,此外還有賞遊型的玩月。如登山玩月、泛舟玩月。當然,古人玩月,並不僅僅是隻玩賞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連帶在一起觀賞,比如著名的景觀--盧溝曉月、三潭印月等,無疑都是人們中秋玩月的絕好所在。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每當我聽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首詩,我就會想到中秋節。中秋節代表着閤家團圓 ,月圓人團圓嘛,所以我比較喜歡中秋節。

以前每當我過中秋節,我們全家總會聚在一起吃月餅,看電視。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中秋,我、媽媽和爸爸在游泳池裏一邊游泳一邊賞月。而那時已是秋天,所以總感受涼颼颼的。雖然一跳進水裏有些冷,但是那感覺特別值得回味。

可今年的中秋跟以前的(就)有些不同了。

中秋節到了,我和媽媽卻一直在逛家居廣場。太陽快下山了,我們才逛完。後來,我們準備去書城必勝客吃飯。在路上,我無意中透過車窗看見圓圓的月亮鑲嵌在空中。奇怪!怎麼今年的月亮不是那麼圓呢?哦,我知道了,可能是爸爸不在身邊陪同(陪伴)我們的緣故吧。那時,我又看了看媽媽,他(她)正在全神貫注的開車,一陣涼風吹過來,感到格外涼爽。

不知不覺就到了必勝客。剛進餐廳,手機突然響了。我一看手機,原來是爸爸!我趕緊接通電話,和他聊了很久很久。説實話,我很想爸爸。

我真希望下一次中秋節,除了爸爸,還有爺爺、奶奶都能聚在一起團圓。但我還是要感謝媽媽每年中秋都能陪着我。

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寂靜,我和母親各自搬了一條睡椅來到了屋頂上,我環顧四周一片漆黑,小區裏的那幾盞路燈顯得搖搖欲熄。此時此刻,那一輪明月在這幽靜的環境裏顯得是那樣突出,那樣純潔,那樣光亮。然而我的心中似乎有無數話語要向這茫茫月色的傾訴。

我不由想到了蘇軾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的父親自我四歲那年便外出打工,直至今天已有九年整了。只有每年過年才回來半個月,他不正是為了這個家嗎?但我是多麼希望父親能夠和我們母子倆一起過中秋呀!我是多麼希望我們一家能共同欣賞這美好的月色啊!雖相隔千里但我想父親此時也一定正深情的望着這一輪圓月吧!父親一人在外,此時他一定也更思念我們母子倆吧!此時的明月如同一面相連的鏡子,我似乎從上面看到了父親賞月的情景,仔細地看着父親的眼角流出了淚水,正當我疑惑之餘卻發現自己的眼角其實早已流出了淚花。

我愛太陽,但我更愛月亮,那種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我眼裏,太陽是個豪放,熱情的男孩,而月亮則是個温柔,恬靜的女孩。我愛這種恬靜也愛這種優雅。再望着那輪明月,我感覺她如同天空中鑲嵌着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豔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

突然一個念頭傳入我心,我對媽媽説:“不如我們一起比賽,看誰知道含‘月’詩句的多。媽媽聽後滿口答應。我先打頭陣。”“立煜《相見歡》中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媽媽接“孟浩然《宿建德匯》中的‘野曠無低樹,江清月近人’。”“王昌齡《出塞》中的‘秦

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古郎月行》中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和媽媽那時不時的歡聲笑語又時不時的打破了這黑暗中的寧靜。

賽夠了,我的視線再一次轉移到了那輪明月上,這少女肌膚般的月光,牛乳汁一般,灑在我的面龐上,我感到十分愜意。忽然飄來了朵朵淡雲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見在雲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使勁想鑽出來。一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雲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麗的臉蛋,像小女孩撩開了披在額上的烏髮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卻覺得那穿於雲層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詩意。我又發現月姑娘正用月光鋪成一條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請我到她的家裏去做客呢!

周圍依舊是那樣的寂靜,那幾盞路燈也熄了,我也漸困了,上眼皮怎麼也撐不起來了,悄悄進入了夢鄉,唯獨只有那輪明月依舊散發着那優雅,温柔的光,依舊是那樣純潔、恬靜。好美麗的月色,好令人難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説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説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説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説: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説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説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老人們:

我們小的時候,過中秋節家人都要聚在一塊兒,無論你在多遠的地方,到了中秋節這一天都要趕回來跟家裏的人一起過,要團圓,在當時那個年代每個人都比較注重家人,這種意識比較濃厚,而現在呢,科技發達了,有手機、有電腦,無論你在哪兒都可以很方便很快捷的和家人連繫,以至於這種團圓意識就慢慢地淡化了,家人的歸屬感也不如以前強烈了。説起重陽節的變化,以前就是登高祈福,而現在最主要的是和家人、朋友出門旅遊,拍照留念什麼的,反正從總體來看,這兩個節日的含義好像發生了很多變化,有很多地方都偏離了原先的軌道,呈現出現代意義。

1).建議以政府的名義恢復傳統節日體系,恢復中秋節秋季大節的社會地位,將中秋節定為法定假日,假日時間可從國慶長假中調配。

2).重建中秋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傳統節俗活動,增添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

3).將中秋節作為調整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的活動日,鼓勵人們團聚慶賀,以此緩解春節人口集中流動的社會壓力。

爸爸媽媽們:

“中秋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好多人都覺得挺沒意思的,甚至是討厭,只是吃吃月餅,賞賞月亮,而且認為那是古代人們乾的事情,還不如在家好好休息,放鬆一下呢!其實,要是覺得沒有意思的話,為什麼不讓它變得有意思起來呢?也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到一個新型的`過中秋節的方式呢?現在外面賣的月餅,實在是不敢恭維了。不好吃不説,還要擔心裏面加入什麼不好的東西,但是過中秋節又是不買不成,這也讓挺多人苦惱的。於是??(噔噔噔)新的方法誕生啦!在有些大城市,開始興起一種自己做月餅的遊戲,有很多的媽媽帶着自己的小Baby動手親自做月餅。做月餅對於一個孩子來説,那可真的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家長首先得告訴他們什麼是月餅,幸好天上的月亮在中秋可以做現場的教具,有實物在,就不怕解釋“月餅”了。“月餅”其實就是一個可以吃的“月亮”。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和麪了。這跟玩橡皮泥一樣,由於這個“橡皮泥”是可以吃的,因此寶寶們也就會比往常更有興趣。

當然,要讓一個小寶寶們很專注地完成一件事是很難的,讓寶寶玩弄着手裏的麪糰,時而壓成扁的,時而又揉成了長條的,原來“月亮”還會變形,這會讓他們溶入進“做”月餅的樂趣中,而且媽媽們也不用擔心食材的問題,也不貴,更重要的是,它很有意義。不管這些月餅做得好與壞,對於接收到這些月餅的大人們一定是十分開心的,臉上也一定會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的。

同學們:

很多學生不喜歡過傳統節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這些節日中所藴藏的內涵。因此,挖掘傳統節日內涵顯得尤為重要,引領學生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進而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如何開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探索研究,對傳統節日進行界定,對節日核心內涵進行概括和提煉,如端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七夕乞巧愛慕、臘八融和感恩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體驗活動。如端午節,除了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的實踐活動之外,重點還應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通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與偉大詩人屈原面對面: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屈原報國無門而以身殉國,堅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寧願去死也不願離開故國半步的情懷,一直引起同學們的深思和探索;他那與日月齊光的高潔品德,激起同學們無限的仰慕。從中體味他那痛苦執著的偉大情感,體驗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夠發揮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過端午節,學習和傳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除夕時是城鎮最安寧的時候,因為家家都在團聚。在炊煙和寒風的詩意中,在間或一陣的爆竹聲裏,青石板鋪成的街道只有少數趕路回家的人,清清泠泠的可以聽到自己清脆的腳步聲……

我的家鄉是南方的一個小城鎮,依山傍水,風景旖旎。一條美麗的、翠竹滿岸的貢江把城鎮分成南北兩部分,有一座搖晃的索橋、一座古樸的石樁橋、一座新建的拱橋,連接南北。索橋旁有一座宋朝時的古寺,遠遠地可以看到頹破的寺頂有小灌木和盤旋的小鳥,朦朧的晚霞或晨霧。拱橋南端是城郊,緊依一座險峻的鬱鬱葱葱的山嶺,有寺廟藏在裏面。我從沒去過,但那裏傳來的悠遠的鐘聲總是準時的,我每天上學時七點鐘到橋邊,便會聽到鐘聲傳來。

家鄉人的民俗觀念很重,幾個重要節日必須象模象樣的過。這幾個重要節日,一是除夕,一是端午,另一個就是中秋。除此之外,其他的節日好象都不那麼重要。

除夕時是城鎮最安寧的時候,因為家家都在團聚。在炊煙和寒風的詩意中,在間或一陣的爆竹聲裏,青石板鋪成的街道只有少數趕路回家的人,清清泠泠的可以聽到自己清脆的腳步聲。

端午時卻是最熱鬧的時候。周邊鄉村的人都趕着進城,觀看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江面上停泊了無數綵船、龍舟、漁船、機帆船,主船上的鑼鼓從中午就敲個不停,激動人心。南岸邊的樓房窗户裏、樓頂上,北岸邊灘塗上、竹林裏、榕樹下,到處擠滿了人。三座橋是封禁的,所以在北岸佔到一個有利的位置,是孩提時的我在端午節的一大樂事,當然還可以親手包粽子、煮糯米、薰菖蒲。

説到中秋,故事最多,印象最深的是,晚上把餐桌搬到院子裏,在我家的枇杷樹下襬上,一家人各坐一把竹椅,圍着餐桌,品嚐滿桌的水果和月餅、小吃。我和弟弟嘴讒得流口水,拼命往嘴裏塞,直撐到小肚皮溜圓。父親靜靜地呷着鄉家親戚捎來的老黃酒,母親問我們學業上的事情,啟發我們怎麼用語句形容這樣的夜景。我在晚風的愜意中抬着頭看天,透過婆娑的樹葉,注目漫天的雲,巧時可以看到銀盤般的月,在雲朵間躲迷藏。相應地,時而有樹影投下,時而回復安靜的夜色闌珊。

但實際上那樣的月夜很少見。中秋時的家鄉,幾乎總是陰天,厚厚的雲層,涼爽的秋風,難得一見暖日,更別説明月了。但這絲毫不減家鄉人的興致,提前一個月就購置好了月餅。有一種叫“羅漢酥”的月餅非常受歡迎,薄薄圓圓的,撒着芝麻,又香又甜。光景好的時候,我家買了一洋瓶的“羅漢酥”,連着一個月,我每天放學回家後,搬一個小板凳,拿一個“羅漢酥”,坐在自家院子裏看書。一個月後,中秋節到了,母親打開輕飄飄的洋瓶,驚訝地問,都上哪去了?我會用舌頭舔着最後一隻餅留在嘴角的碎屑,眨着調皮的眼睛説,被老鼠吃了。然後母親歎氣又好笑,對我説,你這隻小老鼠呀,出去玩吧,今天晚上沒有月餅,只好吃果子過節了。

我總是會一蹦三尺高,好咧,有果子吃了。家鄉的果子在中秋節是最豐富的,在桌子上可以擺成琳琅滿目的一大堆,讓人垂涎三尺。

有老鄉新從果園摘下的柑橘、臍橙和柚子,還帶着清新的氣味。柑橘是鬆軟的,慢慢地剝開吃,母親會一瓣一瓣地掰開,分給我和弟弟。臍橙如果早熟,中秋時可以吃到,切開,特別甜。柚子樹很常見,但好吃的柚子還得果園裏摘下的,象葫蘆的形狀,用手指一層層剝開,淺紅色的最好,汁多肉甜。

當然還有棗、梨、柿子、栗子,都是家鄉特產,都在中秋上市,給中秋消夜的人們提供了最好的佐食。棗是青棗,特別甜,不見一絲澀味;梨是南方的梨,模樣不好看,但特別中吃;同樣,柿子也是南方的,和我在課本上見到的完全不一樣,類似西紅柿;栗子有兩種,一種大板慄,煮熟了可以當飯吃,另一種小野慄,用沙鍋炒熟了,用牙輕輕咬碎殼,有特殊的香甜味溢滿嘴。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摘要:忘記吧,一切"家"帶給你的無限感傷;中秋的冷月餅,忘了吧,它只會勾起你的痛.看,窗外,燈已經亮了,那條光輝的路已經展現在你面前,你為何不踏上那條征程,讓它一直"光亮"下去呢?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暑假時我總喜歡在公路上騎自行車,我圍着市中心轉上幾圈後就可以看到夕陽緩緩落下.而它的餘輝正好灑在我所居住的房子上,頓時一片燦爛.夜幕降臨,馬路兩旁的燈亮了,和路兩旁的萬家燈火連成一片,這時我才一邊看着腳下的影子一邊回到家.

家,我離開了.從坐上公共汽車的那一刻起,我已經想得很明白.父母是愛我的,他們為了我以後有一個更好的前程,不惜把我送到外地去讀書.離開,那是我的無奈.母親在車站送我時,説了一句話:"女兒,我捨不得你."當時我沒有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只是愣了一下,還是上了車.後來車啟動了,出了城,我才感覺到"家"的影子漸漸縮小了,漸漸離我遠去了,心裏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痛楚.忽而想起父親告訴我"任何情況下都不許哭",又忍住了淚水,轉頭看向窗外.因為我相信,這樣儘管哭了也不會有人看到.我靜靜地坐在窗户旁,看着那條灰色的高速公路,那條不知要通向何方,要帶我去往何處了路,想起了我的現在與未來. 忘了吧,不要有一絲牽掛,勇敢地接受新的環境吧.一個

聲音從我耳邊傳來.我漸漸不去看它---那條路的開端的一個黑點."對,忘記.總要離開的."

中秋節快要到了.食堂裏坐着來看望學生的家長,而我卻不是其中的一人;遠處温馨的燈火,我卻得不到其中微弱的一盞;整個夜瀰漫着月餅的香味,我卻嘗不到其中的一塊.月餅,不是沒有,而是即使含在了嘴裏,心中不免也有一絲苦澀.中秋節,本應該是一家團圓的時候,而我,卻坐在家的另一方.空蕩蕩的寢室,除了我奮筆疾書的聲音外,其他的,什麼也沒有.再望望天上的月亮,想想后羿思嫦娥的痛,也許我也應該和后羿一起思念遠方的"嫦娥"了.看看月亮---連它也不是圓的.

時空,扭轉.記憶,往復.

化作唐朝的一縷清風,在天空中無憂無慮地飄蕩,在白雲間嬉戲,俯瞰着千家萬户歡聚一團.歌不斷,舞不斷,樂不斷.夜幕降臨,一片繁華之色.

化作宋朝的一株楊柳,立於河畔,沐浴在陽光裏,伴着微風陣陣而搖起纖纖舞姿.河水潺潺,歸舟悠悠,過着安靜而閒適的生活.平平凡凡了卻一生.

化作清朝的一名學子,揹負着家人的希望,乘上小船,踏上求學的征途.小船向前慢慢劃去,看這送別的親人,越來越小,越來越遠,唯聞一陣歎息......

時代,變了.一切,都變了.

清風不會留念那片樂土,它回離開,去追求那個屬於它的夢;楊柳不會安於閒適的環境,它也會離開,去尋找一片適合自己發展的新天地;學子不會再去看

那個親人的背影,他會回頭,會有自己的報復,踏上新的征程.而我,也一樣.

家,我離開了.我明白,那只是我一時的避風港,而我這隻即將遠航的小船總有一天回離開那個避風港,駛向我夢寐以求的大海.對,或許,我早該自立了,漸漸學會把一切不悦忘掉,也就是"家"的依靠.

忘記吧,一切"家"帶給你的無限感傷;中秋的冷月餅,忘了吧,它只會勾起你的痛.看,窗外,燈已經亮了,那條光輝的路已經展現在你面前,你為何不踏上那條征程,讓它一直"光亮"下去呢?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回家與家人團聚,吃月餅、賞月。再過幾天就是今年的中秋節了,為了迎接這個傳統節日,我們學校各個班級將在教室裏舉辦“海上生明月,中華家園情”活動。

下午一來到教室,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有的掛彩帶,有的畫板報,還有的擺桌椅。……羅老師則打開電子白板,白板上投影出幾塊月餅的圖片,以及“海上生明月,中華家園情”這句話。

經過一番準備,3點鐘,活動正式開始。首先,我們的班主任羅老師上台致辭。她説:

“同學們,馬上就要到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那麼今天呢,我們就在我們教室裏舉辦一個“海上生明月,中華家園情”活動吧,大家説好不好?”

“好!”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到。

“好的,下面就有請我們兩位小主持人上台!”

兩位女主持人走上了講台。

“同學們,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有誰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

同學們紛紛舉手。主持人選了一名女同學。她拿着昨晚查找到的中秋節來源上台與大家分享。

“關於中秋節的來源,有這麼一個叫做《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美貌非凡。后羿的妻子,相傳后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后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嫦娥在強盜的逼迫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仙了,身不由主飄飄然地飛往月宮之中。她飄走後,后羿很想念她,於是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嫦娥奔月的日子祭拜她。久而久之,這種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哦!原來中秋節是這樣來的。接着,主持人又問有誰知道中秋節的習俗。於是便有一位同學上來介紹。經過他的介紹,我知道了中秋節的習俗主要有吃月餅、玩花燈、賞月等等。説到月餅,我口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這除了月餅的美味非常吸引我,更重要的是我是中秋節出生的!媽媽説我是為了吃月餅才跑出來,呵呵。

終於到了大家最期待的環節——“擺月餅”了!所謂“擺月餅”,就是每組同學用自己帶來的月餅擺一個有創意的圖案,擺在桌子上,最後再由大家評出哪個組擺得最好。

羅老師一聲下令,各組的同學們便忙碌了起來。我們組的材料實在太少了?怎麼辦呢?我們想了好久,終於設計出來一個方案——“嫦娥登月”。

我們的“嫦娥登月”是這樣的:把一塊塊月餅按樓梯的樣子搭起來,下面拿一些東西支撐住,再在頂端放些東西。這個方案很快得到了所有組員的認可。於是我們便行動起來。我們把“樓梯”支撐好後,在頂端後面放了一個堅強後盾——水瓶。最後,我們在最上層的月餅盒放了一碗蘋果塊。我戲稱這個作品叫做“為美食而前進”!

開始評比了,是由每一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上去介紹本組的作品。當看見其它組的作品後,我們有點失望了——其它組的作品個個都是有很多精美的材料,如果汁、水果,甚至還有西瓜!我突然覺得我們組的作品好寒酸!

同學們開始講解了,其它組的作品有“祭月樓”、“虎虎生威”。……我們小組的講解員介紹我們的作品叫“嫦娥登月”,寓意除了表示嫦娥登月外,一層一層的樓梯還代表我們要在學業上一層層、一步步的走踏實,走好。頂端的水果則代表堅持就會有累累碩果。

經過大家的評比,“更上一層樓”獲得了最佳拼圖獎,“祭月樓”得了最佳解説獎。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天的中秋節活動就這麼結束了,雖然我們足沒有獲得獎項,但是我從這次活動中懂得了很多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受益匪淺。再説了,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有一種情愫叫做思念有一種思念叫做等待。掐指一算又逾半年沒有回家了每隔十天半月給母親打個電話電話裏母親話並不多總是我問一些家裏的近況如何而每次談話終了就要掛電話了她總能清楚地説出:“閨女多少多少天沒回家了下週回來不?” 記不清曾經多少次的地承諾:這周比較忙下週回去吧。記不清多少個週末都是在與同學聚會k歌中度過在與男友的逛街購物中度過在宿舍醉生夢死的懶覺中度過。週末對於我的意義只是可以暫時停止工作在娛樂、休息、美食中消遣48小時而對於母親每個週末都是一個期待一個遺憾一種失落都是在説好這週迴來的自言自語中度過。年齡長了心也大了一向被稱作母親貼心小棉襖的女兒已不再那麼温暖。就當是善意的承諾吧也比以前少了與多取而代之的是:媽平時比較忙中秋節再回去吧。於是母親便當成真理似的等待着承諾變為現實。

就這樣母親在一個個等待中花白了頭髮在一個個等待中昏花了雙眼在一個個等待中鬆動了牙齒。今年的中秋能不能回家呢?這個中秋對我而言更增添了對母親的一份牽掛。我家兄弟姊妹多三個孩子弟弟遠在國外謀生計妹妹已經結婚按當地習俗出嫁的姑娘是不能在孃家過中秋的。而我她的大女兒由於工作原因回去的可能性也不大。今年的中秋也許是父母度過的第一個兒女都不在身邊的中秋節。這個中秋給了我的猶豫回去不忍心看到一向堅強的父母的眼淚思念遠在國外的兒子的眼淚。不回去吧這也許是我對父母最大的一次愧疚。

窗外小雨淅瀝行人都換上了秋裝在煙雨濛濛的天地中穿梭着一陣涼風撫過面龐我打了個寒顫秋天到了再過幾天就該掰棒子了。我給媽打電話説:媽要不我下週回家吧順便幫幫你。媽説:你別回來了回來也幫不上忙淨給我添亂。我知道媽其實不是怕我添亂而是怕玉米葉劃傷了我的皮膚不好看。她自己並不在乎外表而對於我梳什麼髮型穿什麼衣服好看卻有她自己獨到的見解。

秋風撥動了我思念的琴絃;

秋月唱起了我思鄉的歌謠;

秋雨吻濕了我鄉愁的雙眼。

秋總是與思念、眼淚傷感聯繫在一起。而中秋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母親不知中秋二字怎麼寫而她深深懂得中秋的含義那就團圓她也深深地體會到中秋的味道那就是思念。

去年的中秋是在河南新鄉寶山電廠項目度過的由於工期緊任務重請假回家是不可能的儘管母親一遍遍打電話詢問中秋放不放假在母親眼裏中秋和春節是最應該放假的她不知道中秋不是國家法定節日。我給她解釋工地上工作太緊回不去明年中秋一定回家。母親雖然很失望但也很理解為了工作女兒也是身不由己的。

中秋節那天已婚男同事的妻子不遠萬里帶着兒女來到了新鄉市吳村鎮尚廠村這個貧窮落後的地方與丈夫團聚。那一天家庭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妻子丈夫孩子了而是公司項目工地的所有同事我們相互祝福相互撫慰每個人心中都洋溢着團圓的幸福和快樂。項目領導準備了月餅水果飲料我們去了鎮上一家在當地來説條件還可以的酒店大家分享着不同口味的月餅品嚐着異地的美酒佳餚 對酒當歌開懷暢飲。

一輪明月懸掛在浩瀚的夜空那夜的月分外地明分外地圓。那一刻我知道母親也在抬頭望月皎潔的月光如水般一瀉千里將我們的思念融合在了一起。雖然女兒身在外地可母親思念之餘也多了一絲欣慰:女兒終於長大了可以走出去獨立生活了。

那夜我對着月亮對母親輕輕的許下承諾:明年中秋女兒一定回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ypq3d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