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200字作文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彙編5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彙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彙編5篇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早飯的時候,妻子端上飯桌几個熱氣騰騰的粽子,我的兩個孩子都爭着剝開粽子皮來吃,看着一個個水靈靈的粽子,聞着那誘人的清香,噴湧的思緒衝開了我塵封已久的記憶閘門……

兒時的端午節在我們河南農村老家算不上個較為隆重的節日,因為我老家地處中原北部,而端午節在南方才算得上個正式的節日。不過説到底端午節還是要過的,只不過過的方式與南方略有不同而已。

在記憶中,老家過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在大門上懸掛一大束艾草,因為那時候艾草遍地可尋,據説端午節掛艾草可以保佑家裏人一年健康沒病的,還有的家裏會從地裏挖來馬齒莧(我們老家人叫它馬石菜),把這野菜掛起來曬乾了,據説也可以治病的,有人説這東西五月初五這天挖是最好的。

至於説端午節的粽子,在那時的老家人眼裏真可謂是一種奢侈品。因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裏,我們農村人剛剛吃上白麪饃,有的人家還在吃窩頭呢,南方的大米運到我們比方的很少,而且價格較貴,一般人不好接受。所以説,很多人只是聽説過粽子還沒吃過呢。

那時候,我家的經濟條件也不好,生產隊剛剛劃分了責任田,爹孃整天忙活着伺候那幾畝田地,從來沒有提過什麼節的事情。娘是個幹農活的料兒,她粗手笨腳的,也不會擺弄什麼好吃的和穿的,常常引來村裏嬸嬸和大娘們的笑話,但娘不怕她們笑話,就只知道下地勞動端午節的記憶作文端午節的記憶作文。

這一年快過端午節了,鄰居王大娘家剛好要到她們出嫁頭一年的閨女家裏走追接親戚(在我們當地管孃家人去女兒家走親戚叫做“追接”,每年只有一次的),為了表達對女兒的心意,王大娘就找來村裏幾個會做飯的能手兒來她家幫忙包粽子,她家的條件稍好點兒,準備帶粽子去女兒家走親戚的。出於好奇的緣故,我便早早的蹲守在大娘家看她家怎樣包粽子。

只見王大娘和幾個婦女圍坐在一起,中間桌子上堆放着一打一打的葦子葉,聽説這葦子葉是王大娘專門打發兒子春哥跑到離我老家十幾裏遠的河灘裏採摘的新鮮得很。還有一個盆子裏盛的是糯米、紅棗、豇豆之類的粽子用的食材。

王大娘她們一人拿一張葦子葉,把葉子疊成三角漏斗狀,中間填滿了粽子食材,再三下五除二用葦子葉把裏面的東西像裹衣服般裹得嚴嚴實實的,最後再用棉線把它們捆緊,一個個綠油油的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的粽子拿到蒸籠裏蒸一下或者鍋裏煮一下就可以吃了。我躲在一個角落裏,看着春哥家裏人坐在院子裏剝粽子吃,聞着那人特有的葦葉的清香,看着那白裏透着紅的糯米糰子,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我趕緊跑到自己家裏,哭着吵着剛從地裏幹活的娘要粽子吃。娘看我眼裏哭得滿是淚花,她的眼眶也濕潤了,開始她只是無奈地歎息蹲下身子一個勁的安慰我。而那時的我太執拗,一個勁地吵着吃粽子,娘最後站起身來態度很堅定地對我説:“孩兒不哭哦,媽給你去換幾個粽子吃!”,我不哭了,看到娘從我家廚房裏出來她手捧着一個大面瓢,裏面盛滿了一大瓢小麥麪粉,徑直去了鄰居大娘家裏。

娘去了很長時間才回來,她手裏攥着幾個我心儀已久的粽子。我只顧吃那可口的粽子了,而卻娘歎息着回到了屋裏。後來我聽村裏人説娘太傻,拿自家的好面給人家就換了幾個粽子。要知道那時的麪粉在我們莊户人家裏還是很金貴的,很多人家裏還常年啃着窩頭吃呢。後來我長大了才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艱辛。

當然,老家的端午節不只是有艾葉和粽子,臨近端午節大人還會給小孩子們做一件繡上蜈蚣、蠍子、蛇、青蛙等五種小動物的黃布肚兜,據説是讓小孩子穿上在夏天能夠抵禦這五種動物的毒氣的。有的人家還會給小孩子用布來做一個五顏六色的手扳腳小娃娃,布里填上艾草據説可以辟邪。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昨天晚上我寫了一篇題為《又聞棕香飄》的短文,放在了散文吧裏,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有近500人次的點擊,這是我所沒有想到的。可能是快到端午節了,朋友們都已開始聞到了棕子的香味了吧。

端午吃棕子,是我國的重要民俗,在端午節包棕子、吃棕子應該説是非常重要事了。其實,我國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或多或少和“食”有關,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歡度節日是老百姓的情感的集中表達,尤其中國的節日,濃濃的文化中與“食文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每一種傳統節日都有它特定的“食物”,可以説,吃什麼“食物”就能知道在過什麼個節日;如中秋吃月餅,元宵節包餃子,過年做年糕等等。

當然,在我們江南,端午節除了吃棕子,還要吃綠豆糕,不過,最普遍的最濃烈的最有人情味的,應該是包棕子、吃棕子了吧,因為棕子家家都要包的,所以每當端午節來臨的前兩天,去河邊掰蘆葦葉的婦女,可謂是浩浩蕩蕩。蘆葦葉掰回來之後,水浸清洗,然後就淘糯米、泡紅豆等,接着就利用晚上的休閒的時間來包棕子了;一般包棕子都是婦女的活,因為女性心靈手巧,包出來的棕子也是精巧好看,當然小孩子就不分男女了,由於好奇,也來湊熱鬧,不過,也因礙事,常常被大人們笑着趕走了。女性們常常把對生活的愛、對家人的愛全都包進棕子裏,所以吃棕子,其實在享受濃濃的親情和愛。而綠豆糕之類節日性的食品,基本上是從市場買回來吃,沒有多少情感情愫在裏面。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不僅在城市,就是在農村,家家包棕子的現象似乎不見了,有好一些人家都是從商場裏賣一些現成的棕子回家,來應付一下過節的孩子,來解一下嘗吧;這是和我們小時候是不能比的了。記得那時,棕子也不象現在要從市場上去買,村前屋後的水邊河岸,到處是蘆葦,想掰多少蘆葦葉就想掰多少,而且,葉寬色深,味清香幽,沒有任何的污染。母親每年要包很多棕子,燒好的棕子懸掛在一個橫竹竿上,長長的一條龍,蔚為壯觀。

現在可能有很多的年輕人不會包棕子了,這多少讓人感到有點遺憾事。我和妻子都是農村出生長大的,尤其是妻子,是包棕子的行家裏手,經她手包的棕子,緊實精神,味道也是特別正宗。棕葉之間插不好,棕繩扎得又不緊,燒熟的棕子不僅外觀不美觀漂亮,而且棕肉還會水沽拉渣的,沒什麼香味,口感就不怎麼樣了。我每次包的棕子就是這個樣子,結果連我自己都不願吃自己包的棕子。當然啦,口感是一回事,悠悠地享受生活的情趣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每年當妻子包棕子時,只要我在家,肯定也會包幾個,也算是趕一個節味吧。

如今,吃棕子,也不大趕節時上吃了,一年到頭,商店或超市都有現成的賣,而且有各種緩式樣的包裝、棕肉的味道也多種多樣。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吃糯米棕子,尤其是在糯米里加些許的紅豆或棗子什麼的,雖然做法很簡單,但吃起來非常爽口純淨,沒有油膩感;也有糯米里什麼也不放,這種純糯米包的棕子,吃起來有原始古樸的感覺,特別有勁道。

上個星期天,妻子説端午節快到了,讓我去菜市場買些棕葉回來,準備包些棕子,嚐個鮮。我這時才感到又一個端午到了。提前吃棕子,讓節味慢慢地醖釀,待到節日來臨的那一天,節味就會濃的如陳年老酒了;倘若吃着棕子,再能看到龍舟競賽,聽着家鄉的龍舟調,再能讀一讀屈原的《離騷》這一傑作,我想這個節日就更加完美了,因為吃棕子、划龍舟的這些端午習俗的由來還是源於紀念屈原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的愛國詩人的。

端午,我們一邊在品嚐着清香的棕子,同時又在品嚐着中華民族的悠久燦爛的文化,這種享受讓人特別的愜意啊。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兒時的記憶裏,夏天只有悶熱,值得回憶的只剩端午。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裏,雖然,在我家鄉正是中耕時節,沒有“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那種大快朵頤的美食和賞心悦目的盛況。而且走親戚時,禮物就是人們憑糧票買的幾個包子,兩三把蒲扇,送城裏的親戚,還順帶捎上一把蘄艾菖蒲;但每人分得一個白砂糖芯的包子,田螺是有的,石灰泥鰍也是有的;殷實人家甚至還有年前的臘肉或酸菜醃的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家家都要插蘄艾,“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來”。諺曰:“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不論男女老少,都喝一點,像我媽我姐一無例外。在物資極度睏乏的日子裏,端午仍然過得古意盎然。別樣的端午,是在我十九歲那年。我到大圍山東麓的山溝裏工作。開窗是山,敞門是山。年年端午,都是面對着山。不似陸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回家的奢望雖蠢蠢欲動,因薪水之微薄,路途之遙遠,不得不作罷。難耐佳節的寂寞和思念,非平日可比。好在結識了學校附近的一位同庚,高中畢業,學了木工手藝,話投機語中意,於是義結金蘭。時頭八節,便去他家叨擾。

那年端午,他帶我上山摘楊梅。

苦悶的老牛,短短淺淺的梯田,淳樸而又安詳;平靜的山村,寂靜而又温順地偎依在綿亙不絕的層巒疊嶂之中的半山腰上。我和老庚一出門便披草芒、爬陡坡、蹚清溪,鑽山溝。走了十幾裏,沒入深山老林之中。我喘着粗氣,汗流浹背,可汗是涼的,手臂上也是凊涼凊涼的。我説走了這麼遠連楊梅樹都沒看得一棵,這山裏到底有沒有楊梅?其實我連楊梅樹都不認識。老庚説,那邊就是一棵楊梅樹。我好奇而驚喜地就要鑽過榛莽去摘楊梅;老庚説,不要過去,那樹上沒幾顆楊梅,而且又小又太酸。一看樹上竟是青青的蠶豆大小的楊梅。原來只有水分足的陽坡上的楊梅才長得顆粒大味道酸甜鮮美。我們離開林下崎嶇的小道,向一個山窩鑽去,老庚真算得上是斲輪老手,氣不急心不躁在前面開路。終於找到一棵大楊梅樹,可是我卻只能望梅興歎,這麼高大的樹怎麼能摘得到?只見老庚噌噌噌爬上樹,也不伸手去摘,只在樹上用腳踩着樹枝悠悠地晃動,霎時間,樹下像下起大雨般地霍霍作響,胖乎乎的楊梅掉到樹下的雜木葉子上劈啪作響,又落到鋪了一層枯葉的地上,那楊梅紅汁欲滴,只晃了幾下,鮮亮如瑪瑙的楊梅鋪滿地。老庚並不下死力踹,因為怕將沒熟透的楊梅搖下來,他説:“‘行得春風,必有夏雨’;今年黴雨天氣長,楊梅長勢好,梅子一批一批成熟,留着別人也來摘一些。”這人就如大山的性子。我們滿載而歸,雖然受盡了蚊叮蟲咬蟻齧,但心裏卻無比舒坦,此間樂不思鄉了。返回的路上,聽得對面的山上載來笑語聲,既而伴着潺潺的泉流,甜潤的歌聲悠揚在空谷上:“有心不怕路途遠——哦,有約不怕萬里山,五月端午梅子熟——呀,哥等梅子(妹子)酸又甜——咯……”聽得歌聲,山下溝溪傳來尖高的男音:“仰頭望見對面崗——呦,梅子妹子都漂亮——哦!走路就像風扶柳——咯,山歌賽過畫眉音——咧!”唱完還用花鼓戲語調問“你這妹子是不是想賣了?”(客家人説出嫁為賣,嫁女叫賣妹子)一陣嬉笑,並不見人。那歌聲似空谷足音,也能激濁除腐。

下得山來,只見從不同的山路上鑽出或兩個、或三個人來,這些人匯聚到一個屋場,竟全是採摘楊梅的。你嚐嚐我的我嚐嚐你的,説起偌大的山上的楊梅樹,如數家珍。其中只有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妹子,摘了滿滿一簍,鬢角的一綹烏髮濕濕地帖在耳前,紅潤的俏頰含着羞澀,神情靦腆。最不吸汗的的確良褂子,裹得胸前奇峯突兀;身上許多處都被汗水浸得豐腴的肉色瞭然。令人想起蘇東坡的詩句:“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五月端午節,楊梅紅出血;成熟的不只是楊梅。我一直在猜想,那穿的確良襯衣的妹子,如今不知和誰品嚐這佳節勝果了。

  xx中學xx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節。同學們你們愛過端午節嗎?端午節是不是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啊,那是一定啦的,我愛端午節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喜歡。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稱重五節,對於我來説是一個快樂的節日。

在端午這天,一大早就聽見奶奶在幹着什麼,我趕忙起牀,穿好了衣服就跑了出去,走上前一看,哇!奶奶煮香噴噴的粽子正要出鍋。奶奶看見我笑眯眯的對我説:“聞到香味了?彆着急,我馬上把粽子給你盛到盤裏。”

我剝開綠油油的竹葉,哇!一粒粒糯米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向我眨着水汪汪的眼睛,好像在説:“饞了吧?別猶豫了,快嚐嚐我們的味道怎麼樣吧?”我看着這隻粽子,似珍珠,如瑪瑙,色澤鮮豔,晶瑩剔透。透過翡翠般的糯米看到了紅棗泛起的紅暈,一陣陣清香侵入心肺,我一口咬下去,啊!香香的、粘粘的糯米包含着淡淡的棗香。我仔細的品嚐還有竹葉那種特殊的香味,那種味道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接着,下午,我們參加了小區的活動,是名字叫“包粽子”的活動,材料是小區買的,你只管做完帶回家吃就好了,雖然我們不知道粽子好不好吃,不過小區有這份心就好了。

我剛上完藍天回來,才12:30分呢!我和奶奶就在家裏分配好了等一會的任務,因為我包粽子不好看,所以我負責拿着繩子給奶奶綁,奶奶綁完的粽子就交給我放在袋子裏。我和奶奶在家等啊等啊(我的媽媽陪我妹妹去學琴了),終於等到了3:50分,我的媽媽和妹妹就來了。不過,不只有媽媽和妹妹,還有一位不速之客,那就是冼慧。我們和冼慧去逛了一夥之後,就去了會所,走着走着,(因為我家的花園有一個芒果樹,他掉下來的芒果,被我撿到了,真太好了,這裏的芒果很甜的。

活動開始了,奶奶在我前面搶了一些粽葉和綁粽子的繩子,我們開始做了,奶奶做了一個又一,我的`眼睛都看得忙極了,過了一會,帶子裏的粽子變得滿滿的,不好,我們沒有粽子的繩子了,我連忙從地上撿了一些繩子給奶奶,我們這邊的餡料已經沒了,我們又走去那邊,包啊包,不到20分鐘,全場的葉子都給搶光了。管理處的其中一位姐姐説:“大家別吵,我們這裏分兩個組,一個大人組,一個小孩組,大人組和小孩組的禮物是一樣的,我們先展開大人組的活動,各位阿姨數一數你們報了幾個粽子,我的奶奶連忙開始數,1234567……大家都激動地數了起來,生怕自己數少了一個

我奶奶一個人包了23個粽子,我奶奶好棒啊,還有比我奶奶多的人,他是我的鄰居,他們一共包了50個,不過他們是3個人一起包的總個數。接着是兒童比賽,不過小孩子只比美觀,我很有信心,因為我奶奶已經得到了一個獎品了,我在奶奶袋子裏拿了一個粽子,交給那位姐姐,那位姐姐問我是不是我親手做的,我只好撒謊是我親手做的。(沒辦法,不過我現在想起來,我覺得好愧疚)評出來了,我的粽子和鄰居的粽子被選上了,我們兩都得到了獎品,我們還合了照呢!不過,唯一不足的是,粽子蒸熟了,竟然沒味道,我一開始以為是我的舌頭有問題,後來我才發現,這個粽子是沒味道了,還有媽媽的蒸粽子的技術太爛了,有的焦了,有的又沒煮熟,真是太可悲了,可憐的粽子,我為你默哀三分鐘……

中海華庭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思鄉之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奶奶家的粽子,看着精彩的這都比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一個人孤身在外飄泊了好多年,始終不能忘記家鄉的味道,雖然不知道家鄉現在是什麼樣子,但那裏的山山水水時常在夢裏跳躍着出來,讓一個又一個孤寂的夜晚伴着家鄉的温馨再次睡去。夢裏一片藍天,還有家鄉清清的河,河邊那些茂密的蘆葦,那些和蘆葦葉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來自於端午,來自於對母親的思念,來自於對家鄉難以忘懷的情結,異鄉人在失意的時候總是懷念他的故鄉,其實還是有太多人在得意的時候依然深深的愛着他的故鄉,一切的一切,也許源自內心處深深的某種眷戀。

我的故鄉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飛舞着漫天的風沙,最美麗的時節莫過於端午前後,一羣一羣的燕子呢喃着從遙遠的天際像夢一樣飛來,落在那些或高或低的樹林子裏,歡快的尋找往日的舊巢,燕子是很戀舊的,每一年的這個時候總是會翩翩的赴了來年的舊約,裊裊而來,尋找那些往日的相思和纏綿。就像某些事物總是在某一個時刻悄悄地來臨,襲擊你柔軟而又温軟的心,讓你幸福的疼痛,這是異鄉人的話,啊,異鄉人……我也只是一個飄泊異鄉的人,總是在某一些時刻懷念我的故鄉。

時間就在我打盹的一瞬間悄悄地過去了好多年,闊別了家鄉好多年,始終不敢憶起,害怕觸及了心扉最深處的疼。但是,有些疼痛你怎能躲避,它也許就在那一霎席捲你脆弱的城池,令你潸然淚下。

這個季節是一個多雨的季節,雨絲纏綿着像一個又一個相思的結,把我牢牢地系在裏面,幸福而又甜蜜略帶憂傷,我總是在想着家鄉的楊梅,還有家鄉的葦葉,還有母親包的粽子。

母親包的粽子在我的記憶裏總是那麼的難看,就算在那些物質及其匱乏的年代我都不願意去咬它一口,甚至,連多看一眼我都不大願意。母親只是哄着我,多吃一口,再多吃一口,於是,我便像小鳥一樣張開大大的嘴巴,等待着母親餵食的樣子,吃完後,母親總是輕輕地拍着我的頭,一臉幸福的樣子,我就在那種貧困而又幸福的日子裏長大。

總是不知道白駒過隙是什麼概念,歲月匆匆的流走,母親便是七十多了,不是那種不經意間霜染了青絲,而是滿頭的銀髮,母親,您垂老矣,只是,為什麼,我竟然覺得我還沒有長大。

每一個人都有着故鄉的情結,一種思鄉的病,只是現在的我不知道是思念家鄉的山水,還是家鄉的人,抑或是兒時的玩伴,這一切都已離我遠去。只是在夢裏,母親的顏容有着永遠不曾老去的青春,亦如那采薇的女子在夕陽下蘆葦蕩裏温軟的迴音。

轉眼便是好多年沒有吃過家鄉的粽子了,也沒聞到過粽葉的那種幽香,家鄉的粽葉是有着淡淡的如竹子一樣的香味兒,很淡,很淡,只有在你凝神靜氣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它的那種回味餘長,甚至是山水之間的氤氲,還有那種愛的祥和飄渺着蕩氣迴腸。

這個季節,母親的粽子便是會如約而來,像極了樑間的燕,如期而至,那個時候,我便不知道是過節,只是知道在某一個時分有那麼些温軟的令人膩味的粽子擺上我們的桌子。

不經意間,我已悄悄長大,也許早就忘掉粽子的模樣。思念總是在某個深處氾濫成災,當我在異鄉漂流的時候,拖着疲憊的身軀正欲躺下,快遞公司送來一個大大的包裹,我小心的撕開包裹,一大包的粽子裹着紅頭繩安靜的躺在那裏,正如幼年時的襁褓中穿着紅肚兜的我,包裹裏有一封信件,一看筆跡就知道是母親的親筆信,拆開信件,打頭兩句便是“我兒,粽子收到了嗎……”

頃刻間淚如雨下,朦朧的淚眼裏我似乎看到母親在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下,安靜的一個一個的包着粽子,一個,又一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kx03zv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