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200字作文 >

【精華】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4篇

【精華】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4篇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幾乎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傳説,那你們知道中秋節的傳説是什麼嗎?

中秋節的傳説是這樣的: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民不聊生,老百姓們叫苦連天。玉皇大帝派后羿去勸説太陽,結果太陽不聽,后羿只好射太陽,射到第十個時,老百姓讓后羿停止了。結果老百姓高興了,玉皇大帝可氣壞了,太陽們可是他的親生子女,於是就罰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到人間生活去,但嫦娥還想像神仙一樣長生不老,就讓后羿去找王母娘娘要仙丹,后羿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看他好不容易來的,就給了他兩枚仙丹,告訴他吃一枚可長生不老,吃兩枚可變成神仙。后羿箭法很好,有很多人拜他為師,其中有一人名叫蓬蒙,他心術不正,想偷丹藥,趁后羿走時,去偷仙丹,嫦娥看到了,一想肯定不是他的對手,就把兩枚仙丹吞下,她飛到了月宮,她感到很孤獨,只有一隻月兔陪着她,她很想念后羿,整天都很傷心,后羿也很想嫦娥,整天痛哭流涕。人們為了紀念后羿和嫦娥,就把這一天叫中秋節。

據説,今年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圓的。於是我們和朋友約好晚上到深圳灣公園野餐,賞月。我們拿着涼蓆、墊子和一些吃的,興沖沖的出發了,由於是第一次這樣過中秋,沒有經驗,我們去晚了,一到濱海路,就看見車一輛挨着另一輛,不留一點縫隙,一眼望不到頭。無奈我們只好呆在車裏,我打開天窗,把頭伸出去,晚風吹拂着我,好涼快啊!我仰望夜空,明亮的月亮與五彩繽紛的燈相伴,燈光映襯着月光,多麼惟妙惟肖的結合啊!我正在感歎時,爸爸打斷了我的思路,開玩笑地對我説:"小領導來視察新區了!"我笑了,大家也笑了。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位置,但是一無所獲,最後還是爸爸厲害,找到了一個很理想的位置,但要走一段路,不過沒關係。

我們來到了深圳灣公園,一進去就看到遠處有孔明燈,樹上拴滿了熒光棒,還有鞭炮在天空中表演,月亮在天空中顯得格外的亮,格外的圓。真有節日氣氛啊!我們來到了廣場上,差點把我嚇暈,人挨人,人擠人,一個墊子貼着另一個墊子,好在我們一來就看到了一個好位置,月亮也看得很清楚,我們鋪好墊子和涼蓆,打開袋子,倒出食物,先吃從韓國????帶來的海苔,再吃花生,又喝了飲料……最後我們翻到了一道菜,青椒沾大醬,話説李白就是一邊吃青椒沾大醬一邊寫下靜夜思的。雖然這道菜很可笑,原來還不想帶,但它卻成了我們最受歡迎的菜。

四周的孩子把螢光棒,栓到身上,就像一隻一隻的小精靈,有的孩子還把螢光棒做成球,還有的做成武器,真是五花八門。四周的大人都在聊天,聊天文地理,聊影視娛樂,人們是為賞月而來,但到了以後,卻沒有幾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月亮上。人們為月亮而來,但實際上是來看熱鬧的。

我還做了一盞柚子燈,我們什麼也沒帶,只有柚子皮,和刀,沒有燈泡,沒有手電,沒有蠟燭,怎麼做柚子燈呢?但我可是很聰明的,我首先用刀在柚子皮上刻花紋,再把手機打開放在地上,最後把柚子皮蓋上,手機的亮光在裏邊閃爍,微弱的亮光照耀着四周,好漂亮的柚子燈,我又做了一個鏈子提着它,我提着它跑了一圈,當時的心情無比開心。

吃完東西,我躺在席子上望着月亮,天空格外晴朗,多麼美麗的月亮,圓的不能再圓,亮的不能再亮,我陶醉了……

時間到了,我明天還要上課,爸爸明天還要上班,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公園,車依然很多,就像一片車的海洋,在月光的映照下,我們離開了。多麼快樂的中秋啊!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晚風習習,遙望一輪明月,懸掛在蒼穹,露出圓圓的臉蛋,像個羞怯的少女,輕移着蓮步,也牽引着我的視線。我彷彿看見了淒冷的廣寒宮裏那慢抒廣袖的嫦娥,看見了這位月宮仙子幽怨的眼神,看見了她腮頰上思鄉的淚痕,想把她寂寞、惆悵,痛苦、彷徨,全都融在自己輕妙的舞姿裏。任憑夜風拂動衣衫,在這月圓之夜,遙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暖暖的`關懷,一份濃濃的情意給遠方的親友。

常聽媽媽説:年怕中秋月怕半,過完中秋忙過年,中秋節一過,過年就近啦!回想小時候過中秋節的情景,在這時漸漸清晰起來,那時家裏唯一的電器就是手電筒,更不要説電扇、電視機了。中秋節前幾天,我們就盼望着這天天氣晴朗,不要下雨,否則就沒得玩了。那年代百十來户的村莊民風純樸,從農曆六月到九月,各家各户,一到傍晚都在生產隊曬穀場上搭起牀鋪,再用四根竹竿支起蚊帳供夜晚乘涼、睡覺,幾百平方米的曬穀場上全是牀鋪、蚊帳,牀鋪寬在一米到數米之間,由蚊帳的寬度而定,牀鋪之間僅半米或數米之隔,可以從這家牀鋪躍到另一家牀鋪,甚至可以在所有牀鋪上走上一個大輪迴。

隨着天際最後一抹晚霞的退去,天色漸漸昏暗下來,在母親的催促聲中,我胡亂扒上幾口飯,一路蹦跳着,奔向了曬穀場,這時可是上小學的孩子們歡聚的天下,不論貧富與否,家家都得有月餅,無論是親友送的,還是自家買的,只是檔次高低不同而已。這時候,我們都會拿出父母一年中送的唯一禮物——-月餅,互相炫耀、攀比,你掰一塊給我,我掰一塊給他,互相品味,看誰的月餅最大,誰的月餅最好吃,誰就是今年的“月餅大王”,簡稱“餅王”,“餅王”則有着高高在上的勝利感。記得有一同伴,他大姐就在這一年嫁給了縣城裏的一户人家,其姐夫從縣城送來的月餅,盤子大小,約二指厚,應該有二斤多重,兩面都灑上了薄薄一層白芝麻,中間用黑芝麻鑲嵌着二個字“月餅”,那時候能在月餅上寫字,不光是我們小孩子,就連大人看了也嘖嘖稱奇,頓時所有人的眼球都被“餅王”吸引,此時同伴手捧着“餅王”被圍在中間,如同眾星捧月,外圍的人看不到只得瞎起鬨,人聲鼎沸如菜市場般,我們手裏拿着很平常、兩面都是黑芝麻的薄餅沒有一點新奇感,恨不得扔得越遠越好,這時,捧着“餅王”的同伴的父母眉飛色舞地誇耀着月餅的金貴,隨後將“餅王”平分,我們每人都會分到一小塊。品味着手中的“餅王”,感覺甜甜的、香香的、油油的……同時心裏也在暗暗發誓,明年我一定讓老爸買最大的月餅,爭得“餅王”。殊不知,那年頭能吃飽飯就已經很知足了……哪知道鄉下還沒跟上,城裏已變樣,第二年,當眾人拿着大大的月餅再爭“餅王”時,這位同伴又一掃往年的習氣,拿着的不是大月餅,而是用牛皮紙卷着的一個個的餡餅,拆開牛皮紙,頓感香味撲鼻,見那餅不過手掌大小,約一指厚,是純麪粉製成,表面沒有芝麻,只有一層香油,在月光照射下,散發着一層油光,用手指按壓一下,感覺餅餡軟軟的、鬆鬆的,鬆開手指,外表又慢慢恢復了原狀,按慣例我們自然而然會分到一小塊餡餅,黑黑的餅餡香甜無比,鬆軟可口,自然衞冕了“餅王”的桂冠。城裏比鄉下總是前衞很多,又一年中秋節,這位同伴的直徑約寸許如小餅乾大小的月餅再次衞冕“餅王”。現在回想起來,大概是這位同伴的姐夫瞭解我們鄉下的習氣,為助其小舅子爭一分虛榮,刻意而為之吧。再後來,電器進入了農家,首先是電扇讓家家户户不用再到外面乘涼、睡覺,可以在家裏看看電視節目,“餅王”的遊戲也隨之結束。這位同伴可能是離不開“王”之故,沒過幾年,得不到“餅王”便投奔閻王去了。

彈指一揮間,屈指算來,已經有七年不在家裏過中秋節了,身處異鄉之時,中秋節總是勾起無限的思緒,每到中秋月圓之夜,除了打個電話向家人、朋友問候一聲、報平安外,剩下的就只有思念和回憶,家鄉的月餅現在如何變化?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九月,涼風習習的季節;九月,秋風送爽的季節。九月,同時也送來了美麗的中秋節。可是,今年的中秋節有些調皮喲!

“20xx年九月十二日”我一邊翻着日曆一邊念着。期待已久的中秋終於來臨了。耳邊吹過的秋風在為我慶祝。似乎慶祝地早了些。“但……謝謝啊!”我在心裏説。甜滋滋的笑容掩藏不住,兩顆兔牙亮在嘴上,甜蜜蜜的笑着,比蛋黃月餅還甜!媽媽看我這傻乎乎的樣子笑得合不攏嘴,笑着對我説:“小傻瓜,還要等到夜晚九點才能賞月、燒烤呢!”我拍拍胸脯説:“沒問題,我是個很有耐心的好孩子,一定會老老實實地等到夜晚明月升起時的!”“那就好!”媽媽滿意地走開了。其實,媽媽是怕我這個小饞嘴偷吃了放在冰箱的雞翅。我望着冰箱,直流口水。一個個不安分躺着的雞翅似乎在誘惑我:“過來呀,我可好吃呢!”一隻雞翅説。“來呀,過來嘗一口。聞聞,我多香!”……我揉了揉雙眼,一看,它們並沒有動啊。再看看——“快過來啊,我可香甜了!”心裏一想:會不會是自己心理作怪?“恩,一定是!”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自己。我躲過了雞翅的香甜誘惑計劃。當然也同讓能抵過其他食物的誘惑啦!於是,自己得意洋洋的笑了起來……

“咚、咚、咚…”掛在牆上的老鐘敲了12下。我用着期待的目光望着它,反應有點遲鈍地説:“到九點啦,九點啦!”興奮地手舞足蹈[注: 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兩隻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的我大叫着:“媽媽媽媽,九點啦,賞月啦,燒烤啦!”東找找、西找找。一個人影都沒有……“喂,你還在下面幹嘛?”一個聲音從上面傳下來。我連忙趕到三樓。終於,看到了他們。望着天空,我陷入了一臉的呆滯,一陣冷風掠過——沒有月亮。“媽媽,媽媽!中秋怎麼會沒有月亮!”我驚呼。“不可能!只是未到時間而已罷了,再等等、再等等啊。”“哎,好吧,雖然這次的中秋沒有月亮。但是,沒有月亮的中秋並不就是不代表不是中秋節啊。”我開始自我安慰起來。與大家一起擺好燒烤的餐具後開始烤起了燒烤。我怒氣衝衝的拿起一把雞翅説:“哼,還不是吃掉你們了!”得意洋洋的烤起雞翅來……

“沒有月亮的中秋真是奇特啊!”爸爸在一旁感慨。“也是,這似乎是我見過第一次沒有月亮的中秋節,呵呵。”哥哥也説。“什麼嘛,好不容易等到今年盼望已久的中秋節,以為可以一睹“圓盤”的魅力。”我在一旁抱怨。“別生氣啦,沒有月亮贈興,也有晚風送爽啊!”媽媽連忙安慰生氣的我。她還説給我講講中秋的各種傳説。從媽媽的口中我得知中秋並不只是人們熟悉的“嫦娥奔月”還有不怎麼流傳於世的“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和“玄宗漫遊月宮”等等……我最喜歡的還是“吳剛折桂”這個傳説。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説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注: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成效。]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也曾在詩中寫下“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入了迷的我早就把烤雞翅的事拋到九霄雲外。一陣陣刺鼻的焦味把我從夢中拉了回來。我連忙把雞翅放到盤子上。再看看可憐的雞翅們——一個個漆黑的身段讓我不禁笑了起來。大家看到我這狼狽樣也個個都開懷大笑。只是心疼了我的肚子,要嚥下這黑漆漆的“雞翅”了。一個個烤焦了的雞翅也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麼難以下嚥,反而烤焦以後多了一番風味。讓我胃口大開。不久,一盤烤焦了的雞翅就被我一掃而光了。我挺着脹鼓鼓的肚子回到房間睡覺去了。心裏還想着那個好吃的烤焦雞翅。而且,也忘不了這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這個中秋節,真特別。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説,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拜月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Omicron;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標籤: 中秋節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gnj9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