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400字作文 >

關於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精選6篇)

關於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精選6篇)

導語: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幾篇題為關於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閲讀。希望喜歡。

關於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精選6篇)

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 1

暑假,媽媽帶我去雲南旅遊,我國有56個民族,在雲南省就有51個少數民族。

這使我對少數民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喜歡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佈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等民族節日。白族人口數有1萬8千580人,在少數民族中白族的人口數排名第15。白族自古以來,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聖,其原因主要有:一説白族是6詔的後裔,6詔年年要給大唐帝國上貢,每詔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贈禮品6份,各詔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間往來禮品必帶“6”字;一説取漢語“有福有祿”一詞之義。白族青年男女訂婚的彩禮都得帶“6”字。如送錢必須是60元、160元或260元等;送四色禮,一般是名茶1.6斤或3.6斤,紅糖6斤或6盒,酒6瓶或6斤,鹽6斤或16斤;媳婦生小孩兒孃家送禮,雞蛋少則60個,多則166個。白族它有自己的語言是白語。

我喜歡白族。

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 2

今天是星期天,媽媽要帶我去她小時侯的朋友家去玩,而且那個朋友是個白族的朋友。

我和媽媽來到了這個朋友家,我就叫他叔叔。叔叔請我們坐在沙發上,然後,叔叔把茶端來了。他先給我和媽媽切了一壺很苦的茶,並且沒倒滿,我喝掉以後。叔叔又給我切了一壺很甜的茶,又沒給我倒滿,我又喝完了!叔叔有給我切第三壺茶,結果是又苦又甜而且又沒倒滿。我忍不住問媽媽:”這是怎沒回是?”媽媽笑這説:”這就不知到了吧!這是白族的習俗!凡客人光臨,必以三道茶招待!而且倒滿茶就不吉利了!”

我們玩着玩着叔叔就邀請媽媽來跳白族的舞蹈。我看了看説:”可以教我嗎?”叔叔説:”好呀!”叔叔開始教我了:”1234567”我説:”又跳錯了”我真笨。

已經夜蹊了我不捨的.回到了家。我自言自語下次一定還要來!

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 3

白族是最喜歡熱鬧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種節日不斷,數量之多,不亞於中西節並重的香港。著名的節日有三白街、繞三靈、石寶山歌會、蝴蝶會、浴佛節等。這些節日代代相傳,歷史遠久、民族風情濃郁,熱鬧異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漢族一樣,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十過春節,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祭祖節。逢年過節白族有許多禮儀禁忌。元江縣的白族每年的三月會或天子廟會期間,禁止殺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準動刀、挑水、潑水、掃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飯前祭祖時,忌諱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給別人的東西要回來,否則來年找錢不順,糧信不豐。因而借了別人家的`東西,必須在大年三十之前還給別人。大年初七為女人節,婦女不做飯,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勞動,而是盡情地玩耍;大年初九為男人節,男人休息。雲龍縣的白族,七月半這一天不準人們到處亂走。

歷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為一種習俗保留下來,表現為: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個本主廟,廟內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進入白族的本主廟,必須虔誠、肅穆,禁止大聲喧譁,禁止觸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種神靈。怒江州一帶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須以牛、豬等做犧牲,進行祭天活動。活動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下進行,全寨人蔘加。這棵大樹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 4

二月十五白族農家會,又叫白族樹花會。這還有這樣一個傳説。

唐朝初年,自恃兵強將勇的蒙舍詔主皮羅閣調兵遣將進犯浪穹詔。浪穹詔主命令數萬將士,從山花爛漫的靈映山上折了很多樹枝花枝,栽插在廣袤的三營壩子裏,並在樹枝花枝上灑了很多蜜糖水。濃郁的蜜糖氣味和各種花兒的清香,使得遠遠近近的.蜜蜂彩蝶聞香而至。

幾天後,數萬蒙舍詔將士浩浩蕩蕩開進了三營壩子。面對呈現在眼前無邊無際的“花海”,他們一個個眼花繚亂,拍手稱奇,繼而爭先恐後去摘花。被驚動、激怒的蜂羣,猛叮入侵者。一個個被叮得鼻青臉腫,叫天喊地。千千萬萬只蝴蝶,也在蒙舍詔將士眼面前飛來飛去,使得他們辨不清東南西北。在驚天動地的戰鼓聲中,埋伏在壩子裏的浪穹詔將士乘勢追殺敵人。一場有“蜂兵蝶將”助戰的伏擊戰,很快就結束了。浪穹詔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驢湯鍋,端來了白麪饅頭和大麥酒,犒勞將士。這一天是農曆二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不尋常的日子,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人們都來這古戰場遺址上趕會做買賣。會期前幾天,白族村寨裏的大姑娘小媳婦,買來白布綵線,相互邀約,在一起挑花繡朵,趕做繡花巾。白族繡花巾呈正方形,邊長兩尺左右。繡花巾的四角分別繡一個彩蝶,繡花巾中央繡的是綠葉紅花和蜜蜂。人們以此表達對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樹花會前後,白族村民總要在房前屋後栽上幾棵“蜜蜂樹”,種上幾株“蝴蝶花”,以表達“懷古思祖”的心情,三營壩子有“花果壩”的美稱,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樹花會的傳説和風俗分不開的。

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 5

白族民居民風民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每朵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風民俗。白族也是有趣的一個民族。

白族人的服飾與我們漢族截然不同。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重。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喜纏白色或藍色包頭,多穿白色對襟上衣,外套黑領褂,下身穿寬桶褲,系拖須褲帶,有的還喜佩帶繡有美麗圖案的掛包。其他一些地區的白族男子,則比較喜歡頭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領褂或數件皮質和綢質的領褂,謂之“三滴水”,顯得敦厚英俊,灑脱大方。

一直以來享有“金花”美譽的白族婦女的服飾,更是色澤鮮美,絢麗多彩。大理一帶的婦女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藍色上衣配絲絨黑坎肩,右衽結紐處掛“三須”、“五須”的銀飾,腰間繫有繡花飄帶,上面多用黑軟線繡上蝴蝶、蜜蜂等圖案,下着藍色寬褲,腳穿繡花的“白節鞋”。手上多半戴紐絲銀鐲、戒指。已婚婦女梳髮髻,未婚少女則垂辮或盤辮於頂,有的則用紅頭繩纏繞着髮辮下的花頭巾,露出側邊飄動的雪白纓穗,點染出白族少女頭飾和髮型所特有的風韻。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區的白族婦女,常束髮於頂,上插銀管,再以黑布包頭,穿右襟圓領長衣,系繡花腰帶,衣袖和褲腳喜鑲繡各色寬窄不同的花邊。

白族的飲食也十分有特色。

因遠白族的卷粉以本地品種“因遠紅穀米”為原料,並以手推磨磨成米漿在長寬約二尺的框內,架空於沸水鍋上面燻蒸而成。其厚度薄如紙,軟而具韌性,無論煮食或涼拌,味道都特別可口。米幹由卷粉晾曬後可分別做成絲或片,由於它便於儲存、攜帶,是白族民間饋贈親朋好友的慰問品。

用“因遠紫米”及糯米飯舂成的染色粑粑,晾曬後加鹽、白酒浸蝕,再用刀切成粑粑果或用推刨刨成粑粑片。把粑粑糊放進鐫刻着花鳥魚龍、福祿壽禧等圖案的模板內,壓制而成的壓模粑粑是因遠白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特徵,壓模粑粑是白族春節、清明節、祭祖節及三月會等廟會必備的節慶食品和祭品。

各地白族的服飾雖呈現出某些地區性的差異,但色彩明快、映襯協調、挑繡精美、古雅端莊等,則又是共有的特徵。

因遠白族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飲食文化,既顯示了白族雅而不俗的飲食文化氣氛,也襯托出白族勤儉持家、熱情好客的文明禮貌風格。

描寫白族的民風民俗作文 6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雲南大理玩,導遊帶我們家一大夥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製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奶製作的乳扇衝開水泡製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説。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説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桑植縣等地也均有分佈。

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穀豐登。節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杆,上捆麥稈,松枝,頂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聯三個紙篾紮成的升斗,意為連升三級。

大理白族地區的日常飲食,隨當地物產不同而有所差異。白族人民喜歡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壩地區的百姓以稻米、小麥為主食,住在山區的則以玉米、養子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蘿蔔、茄子、瓜類、豆類及辣椒等。在白族飲食習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魚”“下關砂鍋魚”“燉梅”“雕梅”“鉺塊”“乳扇”等較具民族特色。白族人民還喜歡喝燒茶。

白族的服飾,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頭纏白色或藍色的包頭,身着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肩掛繡着美麗圖案的掛包。大理一帶婦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着藍色寬褲,腰繫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足穿繡花的“百節鞋”,臂環扭絲銀鐲,指帶戒指。

白族,雖然人數不夠漢族的多,衣服不夠漢族的漂亮,節日不夠漢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過得很開心,過得舒舒服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sibaizi/djvw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