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300字作文 >

我們畢業作文300字四篇

我們畢業作文300字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畢業作文300字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畢業作文300字四篇

我們畢業作文300字 篇1

六年的小學生活宛如眨眼間,也像離弦之箭,不知怎麼樣,很快就過去了!看着離別就在眼前,眼神裏雖然充滿了不捨與依戀,但還是要匆匆離去,因為我們留不住時間。

憶起我那剛來到學校的時候,我們並不相識,也不認識,毫無瓜葛。但卻在後面的日子裏,卻漸漸熟悉,漸漸的成為好朋友。那段時光是多麼美好!清晨,我們一齊走進學校的大門,還互相的招招手,問問好,校園頓時盪漾起我們的歡聲笑語。早自習開始了,我們大聲朗讀,用力吶喊,誰也不讓誰,都想讓老師認為自己讀的最大聲、最響亮。!緊接着上課鈴響了,我們擺好書,坐端正,迎接着老師的到來。開始上課了,我們積極舉手,善於發問,就算是説錯了也沒有問題。

六年過去了,我們在這裏盡情吮吸着知識的甘泉,在這裏,我明白了什麼是友情,什麼是善良,什麼是正義。懂得了怎樣做人,更懂得了怎樣做像水一樣的真君子。這些都是你們給予我寶貴的人生道理。所以在這個時候,敬愛的老師,朝夕相處的同學,我要送你一首詩:千億難換一友情,千金難兑一關心。六年曆程一起度,美好時光不忘記!

我們畢業作文300字 篇2

萬物勃發,生機盎然。這個夏季,我們將要告別在這裏度過了整整六年時光的母校,走向中學生活。我們畢業了。

母校曾經給了我多少美好的回憶,曾經給了我多少深刻的教訓。這裏曾是我們索取知識的樂園,現在,我們將離開這裏,我留戀我的母校。我是這裏的一朵花,是老師——辛勤的園丁,給了我陽光和雨露,給了我知識。現在我將要走出母校的大門,在心中祝福我的老師們吧。願他們工作順利!

同學們,朋友們,在畢業時,告別母校時,也意味着我們可能分別。不要傷心,朋友們,因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只要我們還在心中各自保留着那一份友誼,只要它永遠不會被歲月的長河沖刷的褪色,縱使天涯海角,我們的友誼是永遠。祝願你們一切順利平安吧,記住,天涯海角,不要忘了我們的那份友誼。

告別母校的同時,我也在憧憬着中學的生活。人總有一天要長大,不要害怕未來,我相信,只要堅持走下去,生活會因你而變。

同學們,朋友們,再會!願你們的.明天更美好!

我們畢業作文300字 篇3

書齊了,人散了。——題記

六年前,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羣一年級的孩子們聚在一間教室內,嘰嘰喳喳地討論着。如今,陽光依舊,但變得刺眼。閉上眼睛,兩行淚水從我眼角流下。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初次謀面的我們用清澈的大眼睛打量着這個陌生的地方。老師推門而入,沒錯,是亓老師,我們的班主任。她面帶微笑地做了個自我介紹,那一天,老師的微笑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

六年時光轉眼間就過去了,我們從一開始的相識到相認,再到熟悉。一些同學因為特殊原因離開了這個班級,但,即使是不能見面,我們也會想念他們,因為,我們曾是朋友。

如今,夏日如期而至,我們卻不是六年前那個單純的小可愛了。下課時,教室內不再“打仗”,每個人都坐在自己座位上複習。現在已是六月初,離小考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説,我們即將迎來人生中第一次挑戰!説沒有壓力是假的,但比起壓力,更讓我捨不得的是六(15)班和我共同作戰的師生!

小升初考試是可怕的,三張卷子,散了一羣人。

即使捨不得,我們也是要分離,為什麼?為了我們的未來。

願這次分別,是為了幾十年後更好的相聚……

我們畢業作文300字 篇4

時光飛逝,六年的小學生涯一晃而過。在這綠蔭如蓋的桂樹下,有多少的喜怒哀樂?又有多少的淳淳情誼?

校園,老師,同學,伴我度過了美好的成長時光。還記得萬鳥爭鳴、百花齊放的春天,我們一起踏着山風春遊,留下了一地歡馨;還記得桑樹綠如蔭的夏天,我們一起摘楊梅、採桑果、捉知了,留下了純潔的童真;還記得滿天金葉飛的秋天,我們一起為老師拾桂花、採秋菊,看着老師品茶的模樣,我們笑了,於是留下了迴盪的笑音;還記得紛紛飄雪的冬天,我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留下了一個個抹不去的烙印……

往事樁樁件件,歷歷在目。就像我們記憶深處的一顆顆流光溢彩的明珠!

別了,敬愛的母校。在您的懷抱裏,我們從懵懂無知的幼童成長為有禮貌、有知識的好少年,從不諳世事變為能夠獨立生活、冷靜思考的好學生。今天您哺育了我們,明天定因我們而驕傲!

別了,尊敬的老師。是您教會我們做人的種種道理,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暢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您的淳淳教導,我們永記於心。

別了,親愛的同學,六個春秋裏,我們彼此種下了友誼的種子。在朝夕相處中,友誼的種子生根發芽。請牢記我們的友誼之情,讓友誼之樹常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sanbaizi/82xel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