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700字作文 >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範文700字(精選10篇)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範文700字(精選1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清明節的作文範文7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範文700字(精選10篇)

清明節的作文1

4月5日的清明節快要來了,咱們與小姑媽一家就來到了奶奶那兒包清明餜,準備過清明節。

咱們剛到奶奶家時,爺爺奶奶就已經將包餜的工具擺齊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工具全是爺爺一手製造出來的。我這兒瞧瞧,那兒看看,發現了兩件新奇的玩意兒,一件活像一把木頭勺,長柄,只是那勺子裏雕刻着一隻小鳳凰;另一件四四方方的,是用兩塊大小一致的木板組合,兩塊木板間有一個軸,能夠讓木板自由移動,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些半圓形的餃子似的大清明餜怎麼會用這兩件東西做的呢?真是奇怪!

過了一會兒,大家開始忙着製作香噴噴的清明餜了。小姑媽負責和麪,經過長時間的工作,那本來硬梆梆的大面團變得柔軟而細長,爸爸再用刀將長長的麪糰切成小段,這就是餜的雛形。接着,爸爸再開始用那件四四方方的工具了。只見他先將一小段麪糰放置在一塊板靠近軸的地方,再用另一塊木板往下壓,再把麪糰,不,是把麪餅掉個頭再壓……經過半分鐘的時間,一張又薄又大的麪餅登場了,這東西就是給奶奶她們包清明餜用的。我見這東西好玩,便嚷嚷着要試試。爸爸一聽,連連答應(估計他累了,正想休息),便將這活兒交給了我。我照前面爸爸做的方法按部就班,果然做出了一張麪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來的許多面餅,全是我壓的!

忽然,奶奶從碗櫃內拿出了一碗黑芝麻白糖餡,説是想做糖餜。於是,小姑媽又拿出一團青色的麪糰,這就是做糖餜的材料了。小姑媽將它揉成長條,切為一團一團的,便成了“青”團。青團要比麪糰粘手多了,為了製作方便,咱們在做餜時要在青團表面撒上一些麪粉。奶奶見材料準備完畢,便開始做餜。她先將糰子捏成碗狀,再用勺子往裏加滿糖,最後用手把旁邊一些青往中間擠,形成了一個丸子似的糖餜。這還沒有完,前面提到的勺狀的工具起作用了。爸爸先把球形的糖餜放在“勺子”的中心,再均勻的往下壓,直到餜佔滿“勺子”時,再將餜敲出來,一個圓圓的、上面有一隻鳳凰的糖餜便做好了。我也試了幾個,十分有趣,看着一個個自己加工的清明餜,我的心中感到滿心歡喜。我想:這些清明餜是出自自己之手,一定非常好吃。

這一次上奶奶家玩,真是愉快,好像進入了一個“農家樂體驗中心”,體驗了做餜的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2

又是一年清明時,家中長輩健在,無需在暗沉的天色裏去郊外掃墓祭拜,是一種安心,也是偷得假日閒的好機會。

看着淅淅瀝瀝的春雨,本就晦暗的天空似乎為了映襯清明的斷魂而更加陰鬱。正在翻找雨具準備動身去外婆家拜訪兩位老人,接到了外婆的電話:“看樣子雨一時半會不會停了,你就別來了,下次放假有空再來吧。”看着翻找出的雨具,我笑着應到:“我都已經在出租車上啦,沒事的。”“那就罷,你仔細別淋着雨感冒了,最近流感病毒那麼嚴重…”

上週末的午後,捧着咖啡看着小説時,外婆打來電話問我清明小長假是否有時間去她家吃頓飯,想起和同學的約會,推脱道清明要補課。“哦,這樣子啊…每天都要上課嗎--啊,忘了告訴你哦,我前幾天託人在家裝了無線網,你下次可以和你媽來上網了。”我不禁訝然,在老人的眼中,原來無線網也可以成為懇求我們回家看看的機會,不知從哪一天起,我們已經成為營營役役的網絡僕從。“外婆,我想起來了,週日老師放假,我週日去吃晚飯吧。”“唉唉,沒問題沒問題,你想吃什麼儘管説!”

窗外的雨依舊綿綿,攜着雨具匆匆踏出了門,即便是狂風暴雨,於一對老人渴盼的心都輕如鴻毛。

趕到了外婆家,已是晚飯時分了。席間外婆興奮地拉着我絮叨,我第一次靜靜地停着老人説着些家長裏短的小事,原來,這些菜外婆從上週就開始去市場挑選,今天早晨下着雨又去了菜場購買新鮮的食材,中飯也沒吃一直忙活到現在,燒了一桌拿手好菜。

突然,外婆止住了話語,“你手機呢?”我不明所以,從包裏拿出手機遞到外婆跟前。她將手機推還給我,“奇怪了,明明帶了手機怎麼不拿出來呢?”我有點啞然,每一次應付差事一樣來拜訪兩位老人,席間總是一邊玩着手機,一邊隨便應付外公外婆的嘮叨。當我真心想靜靜享受一次家人間的晚餐時,卻讓外婆感到疑惑。

“家裏現在有無線網了,你連上試試。”外婆瞪大了眼睛看着我連上無線網,緊張地説:“怎麼樣?好用嗎?”我關上手機,笑着説:“很好用的,放心吧。我們先吃飯,吃完飯教你用手機連無線網。”外婆忙應和,臉上是遮不住的笑意。

我突然有點想哭,假意轉頭看向窗外,天色已經徹底暗淡下來了,清明的暮雨輕輕地擁抱着這個江濱的小城。

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祀和掃墓的日子。很小的時候,我並不清楚清明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只是覺得這一天沒有國慶節、兒童節那樣歡慶熱鬧。人們的臉上少了一份歡笑,多的卻是一份沉重與憂傷。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後,我才對清明節有所瞭解。婆婆三年前離開了我們,還記得婆婆的棺木被黃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嘩嘩直流。我也説不出當時是怎樣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長這麼大第一位親眼目睹離去的親人,我傷心,更多的是不捨。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人像往年一樣到鄉下祭祀掃墓。穿過開滿金黃色油菜花的農田,我放眼望去,山還是那座山,婆婆的墳孤零零地立在那兒,只是墳頭又多了些雜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爺爺的帶領下用鋤頭等工具把雜草清理乾淨,並把它們掃到一塊空地用火燒,聽説是為防止起山火才選擇在空地的。我看見爸爸在角落燒一種黃色的紙,便好奇地問:“燒這個幹什麼呀?”爸爸回答説:“這是紙錢,燒給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點點頭再也不願多問,因為我知道,他們心裏很難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嗎?爺爺點燃了香蠟,伯伯鋪好了墊子,我們長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墳前磕頭。我跪了下來,望着隨風搖曳的燭火,彷彿看到了婆婆那張佈滿皺紋的臉和充滿愛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對我的愛護與唸叨,也似乎聽到了她用微弱的聲音呼喚着我的小名。記憶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聽爺爺講,她年輕時是位生意能手,那時她家因為做布匹生意成為當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後來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變得一無所有,並逃亡到桃源鄉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勞的雙手堅強地生活。婆婆在我還沒出生時就因為舊疾癱瘓了,從我有記憶開始,她幾乎就沒出過門。婆婆雖然手腳不方便,但還是很關心我們,聽爺爺講,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孫後代。灰濛濛的天依然下着細雨。燭火熄滅了,鞭炮聲震耳欲聾。婆婆,清明節到了,我們又來看您啦!知道我們有多想念您嗎?您聽到我們正在向您問好嗎?您一定也在天上關注着我們吧!這樣您就不會寂寞了。站在墳前,我一邊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絲寒意,一邊胡思亂想,忽然記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不知不覺,我的臉頰濕濕的,分不清是雨還是淚。

清明節的作文4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就好像凝住了。整個世界就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父親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父親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的作文5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今年清明節,我回老家鳳翔去給太奶奶掃墓。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一路上我都在想。

太奶奶在我一歲多時去世,掐指算來已經快11年了。我的太爺爺是老紅軍,為國家奮鬥一生,卻在上世紀60年代因沒錢治病而去世,連他的孫子(我爸爸)都沒有見過。80年代因開墾荒地他的墳墓被推掉,已找不到,太奶奶去世時只得與太爺爺生前穿過的一件衣服合葬。“兩位老人操勞一生沒有享過幾天福……”爺爺喃喃地説着説着竟哭了。不過太爺爺太奶奶的兒子孫子都很有出息,他們的兒子分別成了教授、工程師,孫子們也成長起來成為醫生、編導、會計師……這大概就是對他們生命的安慰吧!

到達墓地,憑記憶找到太奶奶的墳地,發現墳包上竟有盛開的迎春花和碧綠的薄荷,墓碑上還爬着青翠的常青藤。我們開始燒紙錢,祭奉水果。爺爺想到了一些往事,對我説:“我中學畢業考到了城裏的大學,可家在農村,交不起學費。當時我差點就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可是我爹堅持不讓我放棄,硬是賣了家裏幾樣值錢的東西,又東借西湊籌錢讓我讀書,讓我進城當了個有知識的人……”爺爺哽住了。確實,太爺爺的這一決定改變了爺爺的一生。爺爺進城後發奮讀書,中年時當了名教授,並編寫了《理論力學》一書,不僅成為大學物理學教材,而且到現在都再版四次了。如果沒有太爺爺的決定,這本書不會有,爺爺説不定還在農村種地呢!

離開時已經快中午了,強烈的陽光照在常青藤上,新的生命正在成長!恍惚中我彷彿看到了太奶奶太爺爺慈祥的笑容,心中充滿無限追思。默默奉獻乃至犧牲,為子孫後代搭建幸福之路,先人們的一生怎能不令我們感動、感恩!我忽然明白了:生命不可能永恆,但我們能讓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

清明節的作文6

今年的清明節來的真快呀!正如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以前我總是以為清明節很好,可以放假了,我就多麼想要清明節快一點到,終於清明節到了,可是那個時候一開始還玩的很好,一到了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個不停,還得我們上學都成了個麻煩,從家裏到學校就已經濕了全身的一半,雨一下就是2個星期半了,還記得一次去上學的時候也是清明節後的最後一天下的雨了,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颳風,我最不喜歡的下大雨時鞋子進水,一進水就很難受了。但下那麼大的雨也有好處跟壞處。

雨的好處。現在中國有很多的國家都是缺水的,象我老家那樣,那裏的跟都已經快乾枯了。那一年是過年,我回了老家一次,幾天後就很無聊就到爺爺的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嚇一跳,那裏的那條用來澆菜的河水就只能裝2個水桶那麼多了,不但是這裏還有被的地方也是這樣。一次我又跟爺爺奶奶去他們種的新田地,我又看到了那些河都已經乾渴,就只有小小的水了。水都還是黑的。

我在老家也有半個月了,也應該回廣州了,在我沒回之前就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了,但那些河也已經裝滿水了。加上現在又是清明節下了這麼多天的雨,老家那裏的河水也夠種田地的人用也用不完了。

雨水的壞處。清明一到,就下去了大雨,學生們上學就出問題,雨就不停的下着,人也只好撐着雨傘去上學,儘管帶了雨傘照樣也會被雨淋濕。而且雨下了這麼多天隨時隨地都會引起洪災,雨即有好處也有壞處,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象我家對面有條河,裏面養着很多魚,但河水都早被污染了,清明下雨那時,河水就漲起來了,那些魚也游上來了,那水越長越高,幸好人們及時處理了,才退出了危險。

清明雨上,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清明節的作文7

雲遮豔陽雨綿綿,濕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着迷濛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於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裏的油菜花襯着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於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姑娘,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草兒,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黃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草兒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裏的一切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説是能做清明糰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麼柔軟,那麼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説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穫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裏佈滿了雜草和一些蜘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麼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鬆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着淡淡的幽香,後來知道説這種花是能止血的。祭奠過後,我們就帶着一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清明節又到了,這一年又一年過得很快很快。預料中的清明節,是忙碌的人們帶着紙錢燒給已去的故人。印象中的清明節,應該是陰雨綿綿的吧,四周的樹沒有發芽,氣氛與周邊的景緻結合,別有一份情緒,是從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憂傷與寂靜。一股憂鬱的氣息瀰漫四周。

總喜歡站在窗前眺望,人們在這一天為什麼要對已去的人這麼忙碌,我始終想不明白。人已經去了,這樣做根本沒有什麼樣的實際意義。我想啊想啊,問啊問啊,

友人説,這大概是對朋友的一種不忍,捨不得讓朋友一個人孤孤單單的生活,畢竟以前都有對彼此付出過真心,又怎能忍心呢?朋友也不願意啊,於是呀,他們即使陰陽兩隔,也會溝通,像以前一樣談天説地。

我問,這是為什麼?友人説,為了情,一種平淡的情。

親人説,這是對親人的思念,雖然人不在,但是情依然在。是無窮無盡的思念,是日日夜夜的牽掛,擔心啊,自己至親至愛的人會在那裏受苦,吃不好,穿不暖。所以呀,在這一天,便把自己濃濃的思念傾訴給親人。

我問,這又為什麼?親人説,為了愛,一種樸實的愛。

老師説,這應該是對重要的人的懷戀吧!那些為了新中國而放棄家庭,親人,友人甚至是整個生命的人,對他們感激,是敬佩。肯為國家獻出生命的人,不值得懷戀嗎?就是呀,懷着一顆感恩的心誠懇的對他們説聲謝謝。

我問,這到底為什麼?老師説,為了義,一種偉大的義。

回去的路上,暗暗思忖,他們的話是什麼意思?和問題的答案有沒有聯繫?啊,我想到了,人是一種有愛,有情,有義的動物。懂得孤獨與寂寞,傷心與難過,否則,又怎麼能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不管是以前的,現在的還是未來的。

時光靜悄悄的,把我的疑惑一掃而光。我想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愛,情,義了吧,所以呢,現在我要回這一顆感恩與奉獻的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人。

清明節的作文9

一年一度,“清明”又悄然向咱們走來,這是世人與故人對接的日子,我想起了時下國人的殯葬文化。

最近這些年,咱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手頭寬裕了,思想禁錮也打破了,這本來是好事,卻也有負面效應。在對喪事的處理上(權且叫做殯葬文化)就有表現,大有回潮倒退之勢。

城裏,有時在馬路上碰到送葬的隊伍,可謂浩浩蕩蕩:有吹吹打打的樂隊,有抬着紙轎、紙馬、紙人的儀仗,有手舉招魂幡、身穿孝衣的親屬,緩緩有序,招搖而行。好像只有越辦越大,才表現出對已故長輩的尊重。

再有,就是每年的清明、寒食節、春節前、忌日,都要給故去的親人送“錢糧”,就是買了紙錢到各處去燒。入夜後,在一個路口就可能有好幾夥人,各自圍着向上竄動的火苗,大把大把地把紙錢續進去。先是冒出黑煙,然後是留下的灰燼被風吹得到處流竄,大大的污染了環境。

聽説鄉下就更厲害了,許多人故去後,已不火化,“通融”一下,就仍整體下葬,佔據一片黃土。

更有甚者,一些有權、有勢、有錢的人,不僅活着要享盡富貴榮華,死後也要安逸、排場,一擲千金,大造墓地。

這就使我想起了那年去澳大利亞旅遊時,在墨爾本見到的墓地。咱們都知道,澳國地廣人稀,土地資源比咱們豐富得多,但那裏每個墳墓規模都很小。而且有一種應該叫“紀念牆”的建築,上面密密地刻着故人的名氏,在旁邊凸起的小台上插着小小的一束鮮花,表達對逝者的懷念。難道他們簡樸紀念故人的理念不值得咱們學習嗎?

過去常講,咱們是唯物主義者,死去就是生命的消失,也是一種物質轉化,逝者是沒有物質享受的需求的,只要活着的人常思念他們的恩澤,學習他們的長處,就是最好的紀念,最大的慰籍。不知為什麼現在有些國人對此卻崇尚轟轟烈烈,熱衷大操大辦,攀比之風有增無減,這些不值得咱們反思嗎。

清明將至,咱們應該紀念,也需要思考,於是就有了我上面這些或許是多餘的,不該在此時講的話。

清明節的作文10

不知為何,心中懷舊的情感越來越強烈似乎還夾雜着一絲絲淡淡的愁緒。

找到了那個被遺忘在角落裏的儲物箱,輕輕地吹了吹,並用紙巾稍稍的擦拭了一下。打開那把早已壞死的鎖,手竟神使鬼差的打開了一個鮮紅且四角都破損了的四方紙盒。陽光煦暖下,一道微弱卻泛着銀白的光閃了一下,我的眼眸裏,映出了一條有些許小圈環環相扣的銀鏈子。不禁眼角微有些濕潤,清風掠過,微微清涼,這是為何?原來,雖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模糊在歲月的流逝中,但,任歲月匆匆,卻從未帶走你愛我的記憶。望着這仍舊閃亮的鏈子,鼻子一酸,淚水模糊了視線,卻始終未曾淌下……物仍在,可昔日的人兒哪去了?

緊緊地握住手中的鏈子,生怕這一刻,連你手中的舊物也失去般,如你,再無音訊可尋。只想,留住這一刻,握緊帶有你氣息的鏈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耳畔傳來妹妹稚嫩的讀書聲。哦,原來已是清明瞭,我想,來看看你了,奶奶。

帶着無盡的思念,帶着淡淡的哀傷,我一張一張的將紙錢投入到那燃燒的火焰中,看它們一點一點化為灰燼,飛往世界的另一邊,不禁淚水再次模糊了視線。仰起頭,望着萬里晴空,欲傾吐出的,太多太多。有思念夾雜着哀傷,有甜蜜夾雜着苦楚,有祝福夾雜着問候。

奶奶,你在天堂那邊,還好嗎?我好想你啊,你知道嗎?傳説,善良的人死後,都會化為一顆美麗的星星。於是,每次,黑夜中星光璀璨,我都在心裏默默的問:奶奶,是你嗎?可星星,又怎會懂人的心思?又怎會回答呢?呵呵,自嘲一笑,郭馨怡啊,你真的是傻了,居然會相信哄騙三歲小孩的傳説。畢竟,傳説終究還是傳説……

紙錢已燃盡,炮仗聲已消失,唯有紅蠟的燈火燭頭,在搖曳的閃爍着,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

我靜靜的在心裏默許:奶奶,每年的清明,有我陪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qibaizi/lzk8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