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700字作文 >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700字三篇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700字三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700字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700字三篇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1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濕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悽迷彷徨的畫面。抬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源於《清明》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2

“伏魔殿”長寬各4米的正方形石結構建築,攢尖疊石頂。朝西的門楣上有篆書斜刀陰刻“伏魔殿”三字。據説這種結構的石屋,在全國已十分罕見,它可以與濟南的四門塔相比肩。大家知道四門塔是國家級保護文物,可見伏魔殿也足以列入保護文物了。殿頂是方圓交錯疊壘在一起的,這種結構既結實又美觀。石屋頂端,有雕刻着渦旋圖案剎頂,有鎮伏作用。觀賞至此,我們不得不讚歎建這座石屋的先人絕對是一流的能工巧匠。

伏魔殿故名思意,就是降伏妖魔鬼怪的.地方,據當地人講,如果做了虧心事的人來到這裏,他就不敢進去,他怕身上的邪氣被降伏。可是,他一旦走進去,出來時必定會成為一個善良的好人,大家可以進殿感受一下。

在觀音堂前有四通石碑,在四通石碑中最具考古價值的就是這一通,它上面記錄的是《重修觀音堂記》,它的寫作手法,是參照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其他三通石碑則記錄了觀音堂的重修過程和捐款者名單及當地的景色。“視山之美而茹,摘木之鮮而食。坐石臨流,逍遙徜徉……。”“椒楊成列,佳水向瑩,生香不斷,玉樹連雲,向陽而垂,甘露遙峯,倚空映日……。”恍若人間仙境。

在三泉庵向西行,就是有名的函山書院。因此處三面環山,地勢形象“函”字,故名函山書院。另因我們這裏處於泰山以西,周圍山脈又是泰山餘脈,故又名岱西書院。在到函山書院內之前,我們首先在房子牆壁外側發現有一洞,大家可以猜一猜這個洞是做什麼用的?大家的説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據當地人説這個洞是當時書院用來藏書和經文的,故名為“藏經閣”。您猜對了嗎?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函山書院內,不知您是否感受到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大家細觀察這個院子或許您已經發現這所院子,與普通的院落不同,大家知道,我們北方人建房子,都講究座北朝南為上房,也就是正屋,而這個院子卻沒有,或許在剛進門時,你已經發現,迎面而來的便是北面這道石崖,這不正是一道屏風嗎?另外,由於這裏泉水較盛,雨天時水順崖流下,這裏更像一幅美麗的動態山水壁畫。

在與三泉庵相對的峪南山腰處,還有一處送子觀音堂,為一間,坐南朝北,木石結構,正六邊形平頂建築。室內南牆上方刻有“白雲閣”三字,落款為“甲戌懷二甫建”6字,為平地陰刻隸書。

繞庵外山坡北行,在庵東北的石崖上,有貢生題詩的摩崖石刻,還有“尋花繞寺”幾個大字。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3

包清明粿 在我的老家建德有清明節包清明粿的習俗。這不,清明節快要到了,奶奶從老家帶來了艾草米粉團,打算包清明粿給我吃。 奶奶説這清明粿好不好吃關鍵要看餡料。於是我們開始精心地準備餡料,有鮮嫩的筍乾……

在我的老家建德有清明節包清明粿的習俗。這不,清明節快要到了,奶奶從老家帶來了艾草米粉團,打算包清明粿給我吃。

奶奶説這清明粿好不好吃關鍵要看餡料。於是我們開始精心地準備餡料,有鮮嫩的筍乾,水靈的豆腐,晶瑩剔透的白蘿蔔絲,為了增加香味和鮮味,奶奶還在餡裏放了大蒜和肉丁。餡料的顏色也是有講究的,看,奶奶還加上了鮮豔的胡蘿蔔絲呢。就這樣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餡料就準備好了。

接下來要做皮子。奶奶先把淡綠色的艾草米粉團搓圓放到鍋裏蒸,蒸了一刻鐘左右,艾草的清香撲鼻而來,更神奇的是原來淡綠的艾草團變成了翠綠色,就像一個個無瑕的翡翠球。奶奶把蒸熟的艾草團拿出來,使勁地揉,揉成一長條,把長條切成一塊塊的,再搓圓。最後用擀麪杖把它滾成圓皮。好一道繁瑣的程序呀,我的眼睛都看花了,可奶奶卻得心應手,忙而不亂。我覺得奶奶的手真像魔術師的手,經過奶奶搓、壓、滾的艾草皮子每個都圓圓的,像十五的月亮。眼看米粉團餘下不多了,我急得直跺腳,嚷嚷着:“奶奶,讓我試試!讓我試試!”奶奶給了我一個又大又圓的艾草團。我迫不及待地搶過奶奶手中的擀麪杖,朝艾草團滾去,可是它就像一個淘氣包,不停地變換着鬼臉,一會兒這兒鼓出一塊,一會兒那邊凹進一角。我心想:這回奶奶可得笑話我了?我忐忑不安地抬頭看奶奶,奶奶笑眯眯地對我説:“很不錯呢,第一次就能滾得這麼圓,接下來這幾個就都歸你來做。”得到了奶奶的表揚,我幹勁更足了。這一回,我控制好力度,拿着擀麪杖小心翼翼地在艾草團上滾動着,不停地變換着方向。我滾的皮子一個比一個好,惹得奶奶直誇讚“真圓!真圓!”

最後就剩下“包”這道工序了。我看奶奶先往粿皮里加了一大勺餡料,再對摺把皮子黏牢,最後就像變魔術似地擰了幾下,粿皮邊沿就變出了像鋸子一樣的花邊,“鋸子”的鋸齒均勻地排着隊,做好的清明粿就像媽媽用的半月形的梳子,真漂亮!我也學着奶奶,一步一步地做。看着自己做的一隻只“醜小鴨”,我還是開心地笑了。

奶奶説我的小手真巧,第一次包清明粿就做得像模像樣,等端午節到了還要教我包粽子呢。

標籤: 精品 三篇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qibaizi/2pmk2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