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600字作文 >

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通用6篇)

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通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通用6篇)

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1

清風一縷縷幽香,雨中的炊煙,從那小院農家傳來。

雲水邊灑下絲絲縷縷飄散的金光,河岸邊的天晴了。先前還是幽幽怨怨的細雨,雨聲和烏篷船的槳聲深情合唱,現在,卻又是另一番景象-暖陽沐浴着大地,洋溢着温暖的情意。這番景象,恰似那迷人的少女,露出清亮的笑靨,置身此地,能有誰人不醉?

這是正值盛夏,這裏,古鎮周莊,辛勤的人們在天矇矇亮時就起早幹活,晨曦初起,就已熱鬧非凡。漁夫們駕着小船,搖擺着上路,採蓮的小女,也能坐着烏木盆,唱着採蓮的民謠,輕快地在水上滑行,她在下午歸來時,一定是滿載蓮藕,歡愉地歸來。這樣的畫面,純真、質樸,人文與古樸相結合,於是乎,我已醉在淡淡荷香的微波漣漪之中,清風同醉。

錦鯉躍然於荷中央,已是午後了,遊人漸漸散盡,下起了詩情畫意的小雨,擺渡的船停在岸邊的柳蔭下,漁夫們披上了蓑衣,戴上了編織的斗篷,而那些如柳樹般多情的女子,撐起油紙傘,站在青石路上,一塵不染的雪白衣羣上繡着透着情韻的荷花。是呀,那女子正如她衣襟上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遠方似乎有清音一發為這美景伴奏,悠遠綿長。

背手踱步在青石橋上,這彷彿是鄉愁,這不是我的家鄉,這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禮物,大自然的每一處,都是我的故鄉。

天漸漸暗了,夜織上了天空,織上對面屋頂,皎潔的圓月爬上了樹梢。朦朧的月光照耀着大地,這周莊水鄉,古鎮清秋,一把油紙傘,一把絲絹扇,構成了江南的水鄉。周莊古鎮,今宵同入夢,一片詩情畫意!

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2

周莊古鎮,備註名古畫家吳冠中稱讚道“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還是我們中國的第一水鄉古鎮呢!它古色古香,令許多遊客神往。

我來到周莊,剛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白牆黑瓦的老屋,長滿了青苔的石橋,鎮上歡快遊玩的人們……在這兒的每一刻,都讓我們隨處見到了這樣水鄉古鎮。它們歷經時代的磨練。顯得古樸有韻。這裏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家家户户的門前都流淌着碧綠的小溪。周莊能經歷900多年的滄桑,卻水依然清澈、房依舊如昔。

我坐在船中,小溪的兩邊都是一塊塊長滿了青苔的石頭砌成的石級。我享受着划船人唱的悠揚的當地歌兒,看着河岸邊洗菜、淘米的婦女,房屋前織着毛衣的老人們,居民們洗衣後把水倒入溪中的“嘩嘩聲”……青青綠綠的水波光粼粼,魚兒歡快地穿梭着喜迎遠客,又與船賽跑……這一切都是多麼美好!獨具特色的各種景色集中在一起,長了一幅既淡雅又精彩的水鄉墨畫!

周莊有着近900年的歷史,有豐富的文化藴含。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居周莊……而元末明初江南鉅富沈萬三的故鄉也在於此……

步入沈廳,沈廳由三部分組成,前部供家人停靠船隻、洗滌衣物之用;中部用來接送賓客;後部為生活起居之所,其有100多間房屋,共佔地2000多平方米!可你知道嗎?為什麼沈萬三的後裔要建起沈廳呢?聽當地人説,那就是因為沈萬三有一個“聚寶盆”,人們為了祈求富裕,便會來到沈廳祭拜。

臨走時,我還買了一串冰糖葫蘆吃。我站在橋上,邊吃邊望着周莊的事與物,心裏不經感歎:“古樸、繁華、熱鬧的周莊,後會有期!”

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3

今年秋遊,我們來到了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周莊地處澄湖、澱山湖、白蜆湖、南湖之間。境內河港交叉,“咫尺往來,皆須舟楫”,素有“水中桃源”之稱。鎮區內保持着完好的宋代“水陸平行,河街相鄰”的“井”字型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風貌。

進入周莊,我們先來到了雙橋。周莊是橋的世界。鱗次櫛比的樓房簇擁在水巷兩岸,石拱橋上的藤蔓在水裏搖曳,綠得碧玉似的河水緩緩流淌。這裏最耐人尋味的,莫不是橫卧在水巷之上的石橋了。

雙橋,又名鑰匙橋,是周莊的標誌,也最能體現古鎮神韻。碧水泱泱,綠樹掩映,早上,欸乃小船從橋洞穿過,牽着牯牛的老農走上橋階,婦女們在橋邊河埠搓衣洗菜。臨

河的小樓粉牆黛瓦,虛掩的蠡殼窗中飄出絃樂叮咚……讓人為之着迷。

沿北市街一直走,青石路旁,常可見小船悠悠地飄過。兩岸房屋依水而築,錯落有致,橋樓合壁,水閣踏渡,河、橋、街、宅融為一體,盡顯水鄉風光。明代建築張廳、沈廳皆在此街上,為這條街添了不少人文氣息。

過隆興橋,便是全福寺了。全福寺是遠近聞名的'古剎,這“水鄉佛國”使周莊這顆明珠更加璀璨。蜿蜒曲折的花廊環抱經台,經台中央矗立三層寶鼎,爐香裊裊。經台下粼粼池水連貫着曲徑花廊下的流水,錦鱗戲水,輕舟盪漾,宛入仙境。

再經南湖街,穿過外婆橋,中市街與城隍埭旁的明清建築古樸典雅。駁岸、拱橋、水巷,整齊而又狹窄的石板街面構成了水鄉古鎮的特有風貌。在保留着諸多明清建築的靜謐的街巷裏穿行,使人恍若走進了人間仙境。

雖意猶未盡,但終要走。周莊如詩,似畫,更若夢。這夢是那麼地美好靜謐,撩撥着我的心絃,使我久久不能忘卻。

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4

提起周莊,你肯定很陌生吧,説道江南水鄉,大家應該很耳熟,今天我們就到了江南水鄉周莊,它在江蘇省的西南,有九百多年的歷史了。

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那一座古老的小鎮,四面環水,導遊説這個鎮除了橋、街道,就是水了。原來他們最早的交通工具就是船,也是唯一的。小河兩旁翠綠的柳樹在微風的吹拂下,長長的柳枝隨風舞蹈着。還有一座小橋被茂密的柳樹遮了個嚴嚴實實的,一座座石拱橋由大塊大塊的石頭砌成,人走在上面感覺很踏實。有一座叫富安橋的,聽説只要來回走3次,就能升官發財了,也叫升官橋。還有一座有名的雙橋,被畫家陳逸飛畫下來了,被美國石油公司的老闆買走,後又送給鄧小平爺爺而出名了。

周莊到處都賣着一種美味,叫萬三蹄。你知道這個是什麼嗎,其實就是豬蹄,味道非常的好。對於這個名字也有一個故事。當地最有錢的富商沈萬三很有錢,皇帝朱元璋很嫉妒他,經常刁難他。有一次,朱元璋來到沈家,沈萬三就精心製作了一道豬蹄招待他,上菜後,朱元璋就故意問:“這道菜叫什麼名字?”沈萬三心想,如果我説豬蹄,那就跟皇帝的姓“朱”同音了,所以不能説,於是就説:“叫萬三蹄”。朱元璋聽後也沒話可説了,只能品嚐起來了。

晚上,我們又看了一場原生態水鄉實景演出,表演了“四季周莊”,一年四季當地風俗習慣。最吸引我的是一艘船乘風破浪地在海上航行,簡直是栩栩如生啊!很多都是當地老百姓的本色表演。舞台上五彩斑斕的燈光,演員們精彩的表演,都讓觀眾們驚歎不已。

周莊———古老的小鎮,真美!

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5

俗話説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有個周莊。心中一直嚮往着去江南水鄉——周莊,走一走,看一看。暑假裏,我終於有機會去遊覽這如詩如畫的小鎮。

走進周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街道兩邊的樹木,鬱鬱葱葱、青翠欲滴,樹木間芳草如茵,散發着陣陣清新的草香氣息。周莊真美啊!“小橋、流水、人家”,周莊古鎮就是一個如詩般美麗的地方。“井”字型的河道穿過小鎮,把小鎮分割成一個個“格子”。一座座小橋橫跨在河道上,又把一個個“格子”連成一個完整的小鎮。周莊的橋或大或小、或圓或直,最著名的要數雙橋和富安橋了。周莊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民風淳樸,不愧於“中國第一水鄉”的美譽。

周莊的民宿與城市的高樓大廈截然不同,他們的房屋是一排排連在一起的,藍色的瓦片,雪白的牆面,傍水而建,枕河而居,大多保存着明清時期的建築風貌,古香古色。來到碼頭上,乘船欣賞周莊獨特的風景,看着水中柳樹姑娘婀娜多姿的倒影,聆聽着船伕那委婉動聽的江南小調,感受着小船的晃晃悠悠……

石板鋪成的路,通往周莊的各個角落。周莊最著名的景點要數沈廳,園林裏有假山、奇石、各種花草,都在無聲地訴説着當年它們主人富可敵國的奢華。來到周莊,就不能不吃“萬三豬蹄”,它看上去圓滾滾油亮亮的,香味撲鼻,十分誘人;咬一口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特別好吃,真是人間美味。

漫步於如詩如畫的周莊,沉浸在濃濃的江南韻味中,品味着周莊特有的古典氣息,我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周莊的初三作文600字6

提起周莊,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

一進入口,等待你的就是一座風景秀麗、四面環水的古老小鎮。眼前的景象會讓你感到眼花繚亂,翠綠的柳條隨風飄揚,花兒迎着和煦的風兒微笑着向我們走來,小橋、流水、人家……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

媽媽跟我説,來這兒主要是看富安橋、雙橋、外婆橋這三座當地最有名的橋。於是,我們先去了富安橋,聽當地人説,只要在這橋上來回走三次,就能財源滾滾呢!後來,我們又去了雙橋,它由兩座橋合併而成。

不知不覺午餐時間到了,我和媽媽的肚子開始“抗議”了,於是媽媽便帶我去品嚐這裏的小籠包。小籠包外香裏鮮,而且裏面的湯汁特別多,輕輕咬一口,湯汁就流了出來,簡直是人間美味!説起小吃,我不得不介紹周莊當地的特色小吃,有萬三蹄、龍鬚糖、阿婆菜……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萬三蹄和龍鬚糖了。

萬三蹄還有個傳説呢!據説在很久以前,皇帝朱元璋經常刁難江南首富沈萬三,提出要吃這個蹄髈,但是當地這個蹄髈做出來是非常硬的,只有用刀把它切割開來才可以食用,而在皇帝面前是不能動刀的。所以,沈萬三想了一個辦法,事先把做好的蹄髈拿回家,用小火一直燜到肉非常酥軟,只要輕輕一碰,就可以把它分開。當朱元璋正要吃蹄髈時,他問:“這蹄叫什麼名字?”聰明的沈萬三心想,如果説是豬蹄,那“豬”跟皇帝姓的“朱”讀音相同,肯定得罪皇帝。他靈機一動,馬上説:“萬三蹄!”沈萬三躲過了這次危機,萬三蹄看上去也非常誘人,相信你看後會口水直流三千尺!

周莊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標籤: 初三 周莊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liubaizi/2kvvy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