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900字作文 >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錦集6篇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錦集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900字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錦集6篇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1

三月的清明,江南總是在紛飛的雨裏,草在枯黃裏露出淺淺的綠意,更讓人覺得這個時節的委頓。野外祭祖的人們,用刀斷去墳頭枯萎的草木,擺上幾碟粗陋或者精緻的祭品,放一掛或長或短的鞭炮,看着鞭炮的煙塵飛入四野的雨霧中,心緒便也就淒涼如這曠野裏漫漫的風。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着、糾纏着。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一路上,我們再次聞到農村獨有的風味——“空氣清新”。在繁華的城市裏什麼都好,唯獨空氣受着工業的影響而變得到處都蒙上一層煙霧,讓這天空慢慢地變成灰色,那清新的味道從此在城市裏消失。回到這裏,感到在我們頭上的天空是那麼的藍,白雲是那麼的白,我真想永遠的生活在這片天空下,享受在城市聞不到的泥土的味道。看完天空,再看看在我身旁的山,真是不能聯想。山上,一棵棵野鬆挺拔的生在懸崖陡壁的土裏;一簌簌映山紅向我們吐出它的新枝,在春天的陪同下,花蕾漸漸的長出來,彷彿在向我們報到春的來臨;梨樹的枝頭上長滿白梨花,在春風的呼喚下把它小小的花瓣灑入人間,在路上鋪上一條白色大道,好像正歡迎着我們在它這裏通行。春天的氣息注入到我的腦海間,讓我心曠神怡。

觀賞完美好春光後我們上山,在老家沒有水泥路,我們只有踩着泥膩的山間土地一步一步的奮力的向上攀登。

終於到太公、太婆和爺爺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着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裏都拿着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爺爺鞠一個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們拜完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燒在陰間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説:"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麼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麼呢

清明節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那麼的有趣。又有活動,又有學問,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2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名勝古蹟也是遍佈各處。或許人們都認為長城、樂山大佛、頤和園令人神往。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着一種思鄉的情節,都認為不如自己的家鄉。我的心目中,就是最愛養育我長大的太行山。

這個地方雖不甚聞名,但是在我們的周圍也不缺少富含歷史底藴的名勝古蹟。清明節就要到了,於是,在四月三號的早晨,我們學校組織了組織了一次盛大的祭英烈活動。

在隊伍準備就緒之後,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踏着晨曦的露水徐徐前進。鮮亮的旗幟在空中迎風飄揚,飽含着活力與青春的氣息。

一路上,春風徐徐吹來明媚的陽光撫摸我們的肌膚。似乎萬物生靈能看透我們的內心一般,鳥兒以歡快的鳴叫給我們伴奏,花兒綻放笑臉為我們加油,樹木張開那粗壯的樹幹向我們表示歡迎。陽光現在已更加強烈,在前進的步伐中,身上顯得微微濕潤。在這和諧的大自然中,我們真正的領略到祖國山河之錦繡,深切的感受到家鄉風光之絢麗。

轉眼,三潭到了,我們陸陸續續進入英烈亭。瞻仰着英烈亭,亭的周圍,山顯得陡峭嶙峋。亭子的欄杆周圍,擺滿了白花。仔細觀察,英烈亭的場面雖壯大,但風吹日曬,英烈亭的柱子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澤,那一條條裂痕中,寫滿了歷史的滄桑。新團員們在英烈亭下宣讀入團誓言,那鏗鏘的語言震撼人心,一字一句也已在我們心田中生根、發芽。在這嚴肅而壯大的場面中,我們在英烈亭的周圍獻上了白花,花雖小,卻深切的表示出我們的英雄的敬佩之情。英烈亭前,我們向英烈碑獻上了誠摯的一躬。

禮畢,我們在這鳥語花香的季節向山上進發。

山上的樹木鬱鬱葱葱,桃花開得旺盛而富含朝氣。原本光禿禿的山,此刻被這美麗的景緻而掩映出生命的活力。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到了山頂。山頂上葬的是姚家先烈故而名為姚家墳。不知大家聽説過以前剛正不阿而聞名的姚學瑛嗎?他的家族一直榮寵不衰,大家知道為什嗎?原來一切皆因先祖之墓地是否為風水寶地。

都説姚家墳為風水寶地,如今一看,果然不同凡響、氣勢恢宏。此間羣峯環列、層嶺掩映、清溪流泉、綠柳翠竹映帶左右。近觀“頭枕耬頭山,腳蹬老龍潭。”遠看“三河環繞循氣旺,四周圍屏則地雄。”墳前有兩棵粗壯的松樹,如守護的神仙一般。一棵松樹,樹幹向四周張開,為墳墓搭起了一片樹蔭。另一棵的樹幹向兩邊張開,彷彿黃山的迎客鬆一般,張開雙臂向我們表示歡迎。看似平常,但令人驚奇的是;它的根部不似其他樹木一樣,反倒像《西遊記》中的人蔘果樹被孫悟空連根拔起時的形狀一樣。根部看似分離,實則藕斷絲連,使人們產生了無限遐想……

因時間有限,我們匆匆瞻仰之後便離開了這裏。我們留下的只有腳印,帶走的只有回憶。這些回憶包含了對家鄉名勝的熱愛與讚美,也像我們心田中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四季常青,不曾凋零。

這些美好的回憶,會幫助我奮進,將來更好的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3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裏。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裏,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是有道理的,正因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着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隻脱籠的小鳥。嘴裏似乎還在哼着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一條峽谷裏。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裏跑。父親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裏紮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着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着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着,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是從巖縫裏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着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是年幼吧,也或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裏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脣邊吹響的竹子。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裏是這樣的。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4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濕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悽迷彷徨的畫面。抬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悽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是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的愛過,生命便是不存在遺憾的。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5

時下,鴨梨兒並不是國人愛食的水果,這不僅僅因為又澀又大的梨核難以入口,更因為水多肉少的梨兒除了解渴去火,實在沒有多少美味可言。大學畢業後,分到一處山鄉中學任教。當地的同事家裏有梨樹,每到秋季果熟時節,同事就邀請到梨行裏吃梨。看到那綴滿枝頭的金黃梨,忍不住摘一個大快朵頤一番,但往往吃不上一個就作罷,同事送的梨子也送了別人。

每年春天的看梨花,卻是少有的興致。那滿山遍野的梨花,如聖潔的流雲,似綻放的木棉,將整座山裝點成為一片片雪野,在山坳石縫間突兀而出,錯落有致,成為遊人最為賞心悦目的一景。

俗語説:“梨花落,清明到。”今年的清明節,天氣持續降温,加之多年罕見的一場暴雨,盛開的`梨花得以連日不敗,在乍暖還寒的仲春時節顯得愈發清麗,惹人憐愛。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來到“千畝梨花飄香”的神童山下,體驗清明踏青的樂趣。

山還是那座山,樹大多還是那片樹,但遊人如織,或舉家同遊,或朋友相邀,或情侶相攜,在一片片讚歎聲和相機閃光之中,這座往昔落寞的小山顯得格外喧鬧而嘈雜。走在山間小道上,對撲面而來的梨花便更多了一份流連。

心儀梨花,始於陸游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那質樸素雅的白花,恰如無瑕美玉,更勝出水芙蓉,給人以生命的敬畏和無盡的遐思;感念梨花,是在讀過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後,蓬勃綻放,如雪如荼,讓人心生敬畏而倍感愛憐。如今,在這座小山上走近梨花,質樸的花,一簇簇,一叢叢,綴滿枝頭,迎風招展,沒有牡丹的雍容,沒有桃花的嬌豔,沒有水蓮的孤傲,沒有菊花的蕭瑟,冰清玉潔,獨立寒風,讓人頓生敬畏和憐愛。一陣山風吹過,碎散的花瓣微微顫動,我的心也隨之而慄——多可畏可敬的花阿,在這貧脊的山間綻放,耐得孤寂清苦,不懼風霜雨雪,如大山母親般堅強不屈,孜孜以求。回頭再看這冰清玉潔的梨花,越發覺得她的可親可敬。

那株老梨樹怕有幾十年了吧,合抱粗的身軀,蒼勁盤旋的虯枝,婆娑的枝葉,在山間擰成了一股勁,綻放出一樹的雪白,給人“伏青白以死直兮”的敬意。年輕人紛紛在樹下合影,臉上洋溢着花樣年華的幸福;愛動的孩子攀上樹,模仿着影視中名星的動作,盡顯童真爛漫的可愛。一樹梨花一樹春,穿梭於梨花叢中,春天的完美盪漾在於每個人的心中,生活便有了別一樣的色彩。

晚上,在山下與朋友聚餐。席間,上了一道菜,用南瓜狀小盤託着半塊精美的熟梨,入口如鮮美的桃子,軟甜清爽,別有滋味。“梨子的滋味,嘗一嘗才明白。”人生更是如此,落花流水春去也,在這梨花盛開的時節,擁有那份完美,何必計較以前的短暫?

清明時節梨花香,一樹梨花一樹情。

清明節的作文900字 篇6

引語:“點燃三柱香,奶奶又在和爺爺通電話了,面對爺爺的相片,奶奶輕聲地問:‘你吃飽了沒,我親手燒的菜,還合你的胃口吧,天氣那麼冷,你咳嗽的老毛病好一點沒,給你燒的錢夠不夠,一個人住在那麼遠的山上,一定很寂寞,沒事兒要常回來’。爺爺好像什麼都聽懂一樣,煙燻的臉上浮現出一片笑意”。

——明《上香》

我在爺爺的墳頭上,擺好水果、點心,點燃三柱香説“爺爺,我來給你送錢來了!”紅色的大紙包裏裝着一沓沓天國銀行的鈔票,“爺爺,你在天堂過得還好嗎?”墳頭一屢青煙裊裊升起,紙灰盤旋在白樺樹枝頭,顫悠悠,逐漸飄向遠方。

跪在爺爺的墳前,看着這在一年前剛剛堆起的新墳,我情不自禁地捧上一把泥土,蓋到已開了幾朵小野花的墳上。

通往這座墳墓的小路,我走過許多次,是爺爺帶我來的,他帶着我到自家竹林去砍竹子、挖竹筍、摘花生、拔草……,這是一條充滿爺爺氣息的路,一條勾起我對爺爺無限思念的路。

清晰記得爺爺的聲音有點沙啞,説話的聲音不大高,可從爺爺嘴裏説出的話卻總是那麼和藹、親切,這聲音裏有我快樂的回憶,這聲音伴隨着我度過了每一次回鄉的日子,這聲音留在了那坑坑窪窪的菜地裏、水田旁……

我有一對寶葫蘆,是我逢人就誇的寶貝:“這是爺爺買給我的!”那是一天晚上,電話鈴響了,電線那頭傳來爺爺那沙啞的聲音:“娃娃,你要的葫蘆我幫你買到了,過兩天我給你送過來!”爺爺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樣,聲音裏充滿了喜悦。當我從爺爺手中接過那葫蘆時,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我才從奶奶嘴裏得知爺爺為了我的一句話,在烈日下騎着自行車走過了三個村莊,才買到了這一對葫蘆!我很是慚愧,為了自己的一句話,讓爺爺跑得這麼辛苦

爺爺病重時,我和媽媽回家探望。臨別時,爺爺又用他那沙啞而微弱的聲音對我説:“娃兒,你叫爸爸要好好工作,不要請假回來看我了!我沒事兒,他回來也幫不了我!娃兒啊,回去後你要好好學習,要爭氣呀!”我含着眼淚答應了爺爺,但哪裏能想到,這竟然是爺爺對我説的最後兩句話!

三天之後,我又來探望爺爺。爺爺的牀已從房間移到堂屋,身上穿着一件很舊的襯衫,躺在牀上的爺爺臉上是蠟黃色的,手也變得冰涼,呼吸急促,好像有什麼不好的事即將發生。看着爺爺那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我哭着叫爸爸把爺爺送到醫院去搶救!爸爸無奈地説:“醫生不肯接收爺爺治療了!”為什麼醫生能救活別人卻救不了我親愛的爺爺?在我的疑問和哭聲中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跪在爺爺的墳前,我彷彿又聽到了爺爺那沙啞的聲音;“娃兒啊,回去後你要好好學習,要爭氣呀!”我在心裏默默許願:爺爺,你放心吧,我會努力的!

清明節,我會思念,思念那沙啞的聲音,思念那親愛的爺爺。天上下起了濛濛細雨,那是我思念爺爺的眼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jiubaizi/jon8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