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900字作文 >

實用的春節風俗作文900字集錦9篇

實用的春節風俗作文900字集錦9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900字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春節風俗作文900字集錦9篇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1

天津春節習俗又稱“天津年俗”,是指天津市在中國農曆春節期間的社會風俗習慣。由於天津衞自明代設立以來逐漸形成一個“人雜五方”的移民城市,因此天津的春節習俗融合中國南北方的新春習俗特點,並在融合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闔家歡樂”,其社會意義是保證宗法社會下父系家庭的團圓。農曆臘月初八的臘八節在天津稱為“臘八兒”,許多天津人在這天喝臘八粥並用醋泡大蒜,從而為正月準備臘八蒜和臘八醋。從臘月十五開始,天津的年貨攤販要“上全街(gāi)”,就是各商店把年貨全部上齊,把所有吃喝玩樂的商品都擺上販賣。

天津的年貨市場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后宮為中心的宮南、宮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帶。“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頓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麪發;二十九,貼對子。”的天津俗語也體現年前天津人民準備過年的特點,在一般的天津民居,人們往往換上新的楊柳青年畫、擦玻璃、收拾屋子、貼好紅春聯、“倒有”和“倒福”、紅剪紙“掛千”、貼“吊錢兒”等等。其中,吊錢兒是一種用彩紙或者紅紙剪刻成的圖案,天津人民將其貼在門窗的玻璃或者橫稜上,每家每户貼上的吊錢兒必須要到農曆正月初五那天才能損壞,否則就會暗示一年不順利。

此外,鞭炮和焰火基本上也貫穿整個正月。臘月二十三在天津民俗裏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家家户户要買糖瓜兒並等到夜裏十二點祭祀灶王爺。大年三十,天津各家各户往往擺上供品供奉神佛,當天夜裏,把家中所有燈火點明,父系家庭的一家歡聚一堂吃團圓飯,之後的一夜不能睡覺,燈火亮到天明,天津人稱之為“守歲”,天津年俗裏,這一夜禁止掃地、倒水、用剪刀,説“破”、“壞”、“沒”、“死”、“光”、“鬼”、“殺”、“病”、“輸”、“窮”、“沒有”和“少”等不吉利的話語,大年初一天津人習慣一早出門走親訪友,俗稱拜年,在送年禮方面,天津人講究送整盆不剪枝的臘梅、海棠和迎春花。另外在這一天,每家每户的米缸不能空着,如果空着就寓意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而且在這天還禁止灑水、掃地、倒垃圾等行為,因為天津人往往將水、土視為“財氣”,將垃圾、糞便看做“肥水”,灑水、掃地、倒垃圾會把“財氣”掃走。正月初五不能到別人家拜年,這天家家都包餃子,剁小人,捏小人嘴;正月十六晚上要一家人出去遛遛彎兒,這叫遛百病,為的是新年不生病。大年初二,天津有“回孃家”的傳統。正月初五天津人稱為“破五”。這一天,每家每户要吃餃子,並且在切菜的時候,菜板要剁得叮咚響,暗示剁“小人”。正月十五上元節,天津人稱其為“燈節”,這一天每家每户除吃湯元外,還要供奉給神仙和佛祖面制的刺蝟和老鼠,燈節前後,天津城內各商鋪從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七日張燈五日。

正月二十四晚上,天津農村的各家各户還要在自家的院內或屋內的地上用粉畫出小囤和小梯子,在他們上面放糧食和銅錢,寓意來年物豐糧豐。除此之外,天津人還講究正月裏不能理髮、看病、吃藥、打孩子。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2

我們習慣把過春節稱為“過年”,過年才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

隨着時代的變遷,如今很多人對待過年已越來越淡漠。而我們在回味起童年的那個純真年代,追尋着那越來越稀釋的過年傳統習俗,不正是那讓人難以忘懷曾經的年味?

俗話説臘八粥吃完,開始忙過年。“一年到頭,就指着春節解饞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質匱乏。一年到頭,我最盼望的日子就是過年,因為過年有好吃的。

一過臘月廿三,家裏忙着掃除、搞衞生。然後把平時積攢下來的一條條小肉皮,拿到飯店裏加工沸一下。這肉皮能在過年時的所有葷素菜餚中起到搭配使用。油豆腐、千張、粉絲、茨菇、白菜等也開始陸續購買。除了蔬菜,還要買上一隻大公雞,是請年菩薩所用。漂亮的公雞毛拔下來插在用銅錢做成的毽子上,便成了那時候女孩子最愛的玩具之一。

在那個沒有手機、電腦、電視的年代裏,眾多在外謀生的親人們無論怎麼忙碌也會趕回老家,為的就是在過年期間全家人能團團圓圓,大年夜歡快地圍坐在一起,享用着雖不豐盛,但充滿人情味的年夜飯。

那時的年夜飯,遠不能跟現在的最普通酒宴相比,蛋餃、喜蛋、肉嵌油豆腐,炒肉絲、以粉絲白菜為主的暖鍋等是年夜飯的主菜。雖然也有雞、魚、肉,卻是看得多吃的少。那個年代,從“雞八桌”到“敲魚撥肉吃粉皮(粉絲)”的叫法就可想而知,一隻雞能分開來,燒成八桌酒席,魚、肉碗是放在桌上做做樣子的,只能用筷子去撥動一下,因為這些葷菜過幾天還要用來招待前來拜年的親戚們。

吃完年夜飯後,要討拜年鈿(壓歲錢)了。祖父8角、父親1元、祖母母親都只給5角,而我的一位遠房伯父最手闊,一下子能給我5元。但這些拜年鈿大部分只有暫時保管的份,因父母早已關照過,首先年後新學期的那兩元五角錢學雜費和一元五角錢的書本費是要用拜年鈿來繳付的,不管如何,至少還剩下一些。

年初一的上午,我穿着新衣服、新鞋子逛街去。冒着熱氣的燒賣、肉餡糕是不捨得買來吃的。我先花上二角錢買張“火藥子”,剝下1粒放進用廢針頭製成的“摔炮”裏,扔出去掉在硬地上會“啪”的一聲響。此外,我還愛到書店裏買年畫,有一年,花了八角拜年鈿挑選了水泊梁山108將的年畫,拿到家裏美美地貼在牆上。

過了年初二,父母帶着我,要拿上雲片糕、柿餅等禮品,去鄉下親戚家做客人。走上一兩個小時,才來到親戚家裏。鄉下的小夥伴們知道街上客人來,忙帶着我們去玩兒。那時候冬日的鄉間田野,岑寂卻帶着最素樸的味道。

時過境遷,如今過年流行微信聊天拜年,或者過年全家出遊、親戚聚會打牌,這些都是各人過年的方式。只是總少了一種過年的情結。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3

在莆田除除夕家家團圓過年之外,還會再過一次年,當地人稱之為“做大歲”。莆田的這個特殊的過年風俗是有歷史來源的。莆田市直轄莆田和仙遊兩縣,在宋、元、明、清四個朝代,都同屬於興化這一軍、路、府,因此習慣上稱為興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繼光福建,佔領寧德橫嶼、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據點,四處燒殺掠搶。興化府城在農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時分被倭寇攻陷,並被佔據長達兩個月之久。興化城內被焚燬殆盡,死亡3萬餘人。當時,莆田男女老少奮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斷脛,或火焚、釘死,慘不忍睹,倭賊滅絕人性的暴行震驚海內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於城內死屍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暫退平海。興化城的陷落驚動朝廷,這是自有倭患以來被攻陷的第一個府城。嘉靖皇帝罷免福建總兵遊震得,從浙東調回戚繼光為福建副總兵官,配合新任福建總兵俞大猷和廣東總兵劉顯會同剿倭。

戚繼光多次來莆田抗倭,拯救百姓於水火。期間的莆田黃石林墩大捷,連克倭營六十多座,殲敵四千多,剷除倭寇大本營,從此倭患基本平定。興化城得以光復。這時,逃亡山區的老百姓,才紛紛於二月初二返回家裏。大家一方面掩埋親友的屍體,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園。這時,年節已過,人們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後,於二月初四重新過年團圓。平倭之後,邑賢林龍江捐田三十畝,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繼光,1998年,戚繼光紀念館編入《福建年鑑》。光餅的傳説也就是民間對戚繼光的紀念。莆田人民為紀念那段慘痛的歷史,緬懷抗倭英雄戚繼光的英勇事蹟,民間相約以除夕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亦稱"做大歲",補過一次年。根據史料,當時遭到倭寇侵害的還有江蘇興化,據説當時倭寇接到上頭命令進犯興化,但沒搞清楚是哪個興化,就同時進行侵犯。江蘇興化卻沒有“做大歲”的習俗。所以莆田的“做大歲”這個風俗可以説是全國獨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飯後親友登門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説些吉利話兒,這種習俗和全中國都一樣。但以正月初二為“探亡日”,這一天互不登門,以表示對倭寇侵害中死難親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這一天,都不互相串門拜年,或者走親訪友,害怕把黴頭帶給別人。(不過我們年輕人偏偏挑這一天進行聚會之類的活動,就因為街上人少,正合適。)

貼春聯也是中國人特有的春節風俗,它是把各種吉祥的祝福語寫在大紅紙上貼在門的兩邊。紅色在中國是喜慶的顏色,用紅紙來寫春聯是一般中國人約定俗成的習慣,是家家必須要遵守的,否則會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為有這段倭寇侵害的歷史的緣故,莆田境內卻流行着貼白額春聯的風俗。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4

春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裏是最熱鬧的了。春節是閤家團聚的的曰子,它象徵着團結、興旺。然而,潮汕的春節卻有着與別的地區不同的習俗,那是真是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呀!

潮汕地區的春節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開始了,據説臘月二十四這天是“神明上天述職“的日子。家家户户幾乎都會在這一天對家裏進行一次“掃舍“,這不是像平時一樣擦擦桌子,掃掃地那樣。而是對家裏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掃除。這樣做預示着一個“辭舊迎新“的好兆頭

接下來的幾天,大人們開始忙着購置年貨了。街上出現了花市,這個時候的花要比平時的鮮豔,花盆也比平時的更精緻、漂亮。但是價格也會上升,人們不為此而吝嗇,購置新的年貨也好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氣象。除此之外,大人們還得趕着購買年糕、紅桃果、鼠殼果以及祭祖用的祭品等。

除夕是最熱鬧的一天了!早上,媽咪跑去市場買食物,以備晚上的年夜飯所用。家家户户都要貼上新對聯。午後,每家每户都要祭天地、拜祖宗,是為了緬懷逝去的先人,並且弘揚了中華民族孝敬的傳統美德。祭桌的祭品各式各樣,有年糕、雞、鴨、豬、魚、酒、煙……家裏的長輩先嗑頭跪拜,晚輩們才能隨之拜之。祭祖後,家人們沐浴更衣,換上了漂亮的新衣裳,一家人坐在一起談着新鮮事。

除夕這一天晚上還要吃年夜飯,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年夜飯。全家人歡聚一堂,圍坐在一起吃火鍋,這就是“圍爐“。年夜飯上準備了許多寓意深刻的食物,吃魚象徵着“年年有餘“、年糕代表“步步高昇“……除此之外,年夜飯桌上還擺上了平時媽咪捨不得買的食品呢!如:大蚱蟹、鮑魚、鰻魚、海蔘、龍蝦……這真是一場美食盛宴啊!吃過年夜飯,家人們便坐在一起守歲了。我們會泡上一壺醇香的潮汕功夫茶,看上一出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大人們會給小孩子發豐厚的“利是“,以驅除新一年的邪氣。小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放煙花,噼裏啪啦好不熱鬧!春節的鐘聲在零點敲響,但人們絲毫不覺得疲倦。就這樣,大家其樂融融地度過了除夕夜。此時此刻,大街小巷樂火通宵、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春節的喜氣!

俗話説:“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初一這不天早上,老人在家裏接待客人,我們和家長一起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一見面,不免説上一兩句吉利話,每家每户的茶几都會擺上糖果,到親戚家還能拿紅包。臨走時,雙方還得互贈一對大桔以示兩方“大吉大利“。這幾天,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不時拿出口袋裏的幾個零花錢買些新玩意,就算是做錯了什麼事,家長也不會責備我們,因為這一天不能罵人,不然這一整年都會倒黴。所以家長也不會追究。

到了正月初七。潮汕地區的人都得吃上一頓“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種不同的蔬菜熬成一鍋的。由於之前吃了太多的大魚大肉,所以這一天得吃七樣羹,目的是為了調理腸胃。常吃七樣羹還可以延年益壽呢!過了正月十五,我們這兒的春節便漸漸拉下帷幕了。這就是我們潮汕地區的春節,你喜歡嗎?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5

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稱履端、元旦,今謂春節,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長的民間節日。黎明時分,各家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新年。這個節俗傳統禁忌甚多,説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説“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髮、不説不吉利的話。全家起牀後,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閤家子孫一年平安。初一,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遠門,初二、初三人們可以訪親拜友,互賀新年。正如清人吳繼筠在《福州歲時竹枝詞》中説的:“族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這便是古時福州新正的景觀。有出嫁女兒的人家,要辦春酒,邀女兒、女婿及外孫回孃家飲宴團聚。水上船家(民)的婦女,頭戴紅花,藍衫青褲,布底青鞋,結伴登岸,挨家串門,用福州話唱詩賀年:“姑嫂雙雙賀新年,紅紅傘燈掛廳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門前。”“舊年過了又新年,生意興隆賺大錢;恭喜發財平安過,送奴粿過門前。”這叫“討詩”,又是賀年詞,賀年討以示吉祥。春節期間,福州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火樹銀花,歡聲笑語,到處呈現一派節日氣氛。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説“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髮、不説不吉利的話。全家起牀後,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取福州話諧音,如”雞”音似”系,羈”,”鴨蛋”似”壓亂”),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閤家子孫一年平安。初一,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初一不出遠門,初二、初三人們可以訪親拜友,互賀新年。正如清人吳繼筠在《福州歲時竹枝詞》中説的:“簇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

這便是古時福州台江新年的景觀。有出嫁女兒的人家,要辦春酒,邀女兒、女婿及外孫回孃家飲宴團聚。水上船家(疍民)的婦女,頭戴紅花,藍衫青褲,布底青鞋,結伴登岸,挨家串門,用福州話唱詩賀年:“姑嫂雙雙賀新年,紅紅傘燈掛廳前;好夈(斎)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門前。”“舊年過了又新年,生意興隆賺大錢;恭喜發財平安過,送奴夈(斎)粿過門前。”

這叫“討夈(斎)詩”,又是賀年詞,賀年討夈(斎)以示吉祥。春節期間,福州台江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火樹銀花,歡聲笑語,到處呈現一派節日氣氛。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迴鑾視事。閩俗諸節最重要做年,節慶時間從正月初一開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續到初九玉皇誕,甚至延續到元宵節。福州台江歷史上是著名的商埠,舊時春節人與人相遇第一句賀年詞便是“恭喜發財”,答語則是“齊發”。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6

緊張忙碌的一年就這樣又過去了。節前總是覺得時間過的很慢,真的過節了又時間飛逝,轉眼就又要開始上班。

有的時候真的覺的好累,真不知道人這一生真的要經歷多少艱難坎坷,才能一切都好。有的時候我很不開心,原因很多,來自於生活中很多方面,所以特別嚮往那種田園生活,如詩如畫。朝聞幽林鳥鳴,夕賞落日晚霞。渴望聽草叢中蟋蟀和蟬鳴,喜歡晚歸的暮童在牛背上吹奏悠閒悦耳的笛音。還有江畔裏蘆葦蕩叢中野鴨的出沒,和不知名的小鳥在柳枝上啾啾歡唱。這讓我想起我的故鄉。

記得小時候我常去江堤後面的小溪裏捉魚,那樣的日子總是在雨後或是逃課的時候。常常會弄得一身泥水,因為怕母親的責罰,而直到天黑才在母親焦急的呼喚裏回家。在那個温馨的農家小院,母親總是腰裏繫着圍裙用手攏在嘴邊,大聲的喚着我的小名,直到見到我了,那一臉憂色瞬間變成一抹慈愛的微笑,牽着我髒兮兮的小手,嘴裏輕輕的數落着,眼裏卻滿是疼愛。那時的我可以説是最幸福的。

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村人吃魚總是很方便,母親就常常在就要吃飯時這樣告訴父親,“哎,家裏沒有菜了”。父親就會一聲不響的拎起魚網,領着我和妹妹來到離家只二三十米的江面。綿延的蒙古爾山矗立在深藍色的江邊,山腳下是茂密的森林。綠樹濃蔭裏,江水清澈逶迤南下。一葉葉的小舟咿咿呀呀的盪漾在湖面,驚起羣羣水鳥。因為正是在酷暑季節,水温偏高,魚兒都成羣結隊的把嘴貼在水面上,歡快的遊着,父親就在這時瞅準時機,抖開圓形的大網準確的罩上去,然後慢而穩的拖上岸,所有的魚都胡亂蹦跳着,滾了一身的泥土。我與妹妹爭先恐後的往桶裏拾,一路打鬧着跟在父親的身後回家。這時候母親會早早的在院子裏支起一口小鐵鍋,鍋是用一個環型的三條腿的鐵架支起來的,鐵架下架上木板兒,鍋裏放上油,再上園子裏摘幾顆小葱和香菜,烹好鍋添上水把魚兒收拾乾淨,下到鍋裏,再舀一碗特製的農家大醬蓋好鍋蓋,填好灶火。只一會兒,濃濃魚香便瀰漫整個農家小院。擺好桌凳,一家人圍桌而坐,小米飯,江魚醬,小葱香菜。遠遠的,那香味就漾了開去,那一刻的時光讓我永遠難忘,那麼温馨,那麼無慮。

如今,我與故鄉遠隔千山萬水,我由一個不諳世事的稚子,脱變成一箇中年人。為人妻,為人母,肩負太多的責任與義務。也哭過,也笑過。當所有的失落與開心都變得不那麼重要時,一切都雲淡風輕了。生活留給我的是,記住曾經的錯,放下離自己太遙遠的東西。都市的生活緊張而忙碌,我仍會忙裏偷閒,於緊張的工作之餘,捧一杯清茶,臨窗而立,眺望遠方。在海的東北面,在那遙遠的海平面下,在那羣山環抱的小山村裏,有我健康的耄耋之年的老父,有我累得黑瘦卻健康的手足兄妹,還有,已經過世的慈母。

這一年的春節,匆匆過去,離回家的日子卻又近了。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7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春節習俗 春節風俗簡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

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户户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户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説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説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8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説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説,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説:“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衞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此刻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然後據傳説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節風俗作文900字 篇9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我們的祖輩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民族文化傳統,今天在這裏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們鎮裏最盛大的一個節日,過節的形式遠遠超出端午和中秋,春節的持續時間達半個多月。

春節前是過小年和過大年,這是冬季裏特別忙的時候。我們村裏的人家家户户都會留有“過年豬”,到了臘月二十左右的日子,是殺豬的高峯期了,連續四五天你都會斷斷續續聽到豬的犧牲發出的聲音。

殺完了豬就要打豆腐,用豬血和豆腐混合在一起,擠碎在揉成一個圓形,再是烘烤就做成了“血粑豆腐”,用來招待客人這是上好的菜。

打完豆腐就會把醃過兩三天的豬肉串起來做臘肉、灌香腸等。再是一些自家男人愛喝酒的家庭這時候就要忙着烤酒了,這也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時間。酒的原料是自己家用的發酵了的米飯,所以釀出酒特別香特別純。

大約到了二十八、二十九,鄉親們又興起打餈粑。打餈粑場面非常熱鬧,往往一家人打餈粑,鄰里幾家來幫忙,你幫完我,我再來幫你,只要糯米煮熟了,半個小時,幾百個餈粑就像藝術品從大家的手裏生產出來。在打餈粑的家裏,人人都可以隨意的想拿着吃就吃,主人反會覺得這是一種友好的表示,即使對於一般的熟人,主人老大遠的也會喊別人來吃“粑粑”。

事情忙地差不多了,也幾乎到了過年了。過年了,在外打工的一般都會在三十號前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吃“團年飯”。“團年飯”只限於一家人之間,滿桌子美味佳餚,一家人團團圓圓的聚在一起吃。在“團年飯”的桌子上,你每年都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菜“香菜燉魚”,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魚代表“年年有餘”。這裏還有雞肉鴨肉等,但我們有些很鐵的規矩,就是不能把“雞腦殼”叫做“雞頭”,而是應該稱它為“鳳頭”,也不能直接稱呼“雞腿”“雞爪”,而應該是“金爪”或“抓錢手”,這些都是帶有吉祥之意。

在除夕之夜也有許多的規矩,平時童言無忌的小孩子,在這個晚上大人就會進行“刮嘴”,在新春裏就會不亂説話。當除夕的交接處到了,大人即使睡了,也要在這個時刻起來在屋內放鞭炮迎新春。

新春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凌晨五點到七點,每家每户都至少要起來放一次鞭炮。通常這段時候還要到院子裏放大炮,表示新的一年真正來臨了。在這天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絕對不能在上午掃垃圾出門,鞭炮的殘渣,我們磕的瓜子殼、糖果皮,這些都是象徵着財富,把它掃出去了,就暗含這一年將不會積財。

新春一直會延續到元宵節鬧完元宵,這又有着很多的風俗習慣。很小的時候,我們那裏特別流行在元宵的晚上舞龍燈,三五年耍一次大的龍燈,十幾個村裏去鬧元宵,看過《紅樓夢》的,就知道那活動的排場又多大。只可惜我那時太小,沒能趕上親身去耍燈籠,只能看着別人舞龍燈。我呢,也幸運,親手舞過兩次草龍燈。舞燈時,每到一家門前,主人就會給你龍燈上插點着的香,再給大家打發一些新春的甜餅、喜糖奶糖,再放放鞭炮,這就走完一個過場了。

在現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這些習俗基本上已經退出它的生活舞台了,它們的地位和價值也在不經意間就成為歷史了。

標籤: 集錦 風俗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jiubaizi/7q0o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