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900字作文 >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彙編5篇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彙編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彙編5篇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1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跟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瀰漫着蘆葦葉跟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煞是好看。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説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説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説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台眼,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這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紅的這種草,今天不怕它,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這些神祕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這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買些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户户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着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户户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説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2008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着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3

我以前,只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從去年,才從網上的資料中知道,關於端午的説法不止一個,並且引出了不小的爭論。有的説是紀念屈原,有的説是紀念吳子胥,有的説是紀念孝女曹娥,有的説端午本是長江流域古代百越民族的一種祭祠活動。其實,一個節日,給歷史文化相聯繫,要的就是一種精神。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看,説紀念屈原更好。

屈原和吳子胥,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人,通過《史記》等著作可以看到,他們都是很有個性的人物。如果從文化精神的角度看,屈原的正直、愛國,更有典型性。而吳子胥的個人、民族遭遇及復仇特點更濃些。當然,仕吳而為吳服務,為興吳而直言且由此被害,這又給後人留下很多思索的材料。至於因家恨而借他國滅故國,這類事,雖然政治上代有事例,表現各異,但在道德上被人詬病,不宜成為文化祭祠的對象。

曹娥投江,是古代文化的名典。曹娥的傳説,作為孝的典範,對人是教育意義的。只是,對這個典型,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就現代人的眼光看,普遍意義的孝,永遠都需要。但,父溺水,曹娥沒有必要再投江,因為,投江是不能救父生還的。傳説的生還,客觀上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曹娥也是一條生命,以活人投江而死,換不來父親生還,這樣的死,豪無價值。以主觀臆造的救父傳説來説教世人,這很沒有説服力。但,這樣的傳説,偏偏在中國流傳千百年,這也説明了中國封建文化在許多地方的虛偽。説起二十四孝,其實,好多都有這種虛偽的成份。比如,王洋卧魚,想打魚未必身卧,身卧未必能得到魚。還有郭巨埋兒,那是很沒人性的,兒,也是一條生命。但,這樣的行為,罩上一個孝母的光環,就被人大加讚頌了。其實,母命兒命,都很重要。為人子者,要全力敬老愛老助老,為人父者,也要全力愛幼護幼育幼。老幼雙方,損害哪一方,都不是人性的作為。還有那個割自己肉為老人吃的孝婦,聽起來很受人尊敬,但,自己的'肉,又能割幾次呢?下次老人還想吃肉,如果沒辦法繼續割,是不是算不孝呢?

至於説端午源於古代祭祠,這個是很有可能的。或者,在屈原之前真的長期有類似的祭祠活動。屈子投江而死以後,人們就用以前圖騰祭祠的方式來祭祠屈子。我們寧可把百越人祭祠對端午的影響,僅侷限於祭祠的程序上,至於端午的精神,我們説,還來自於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內容需要考證。有好多事情,現在很難説清。有些事,古文化專家學者才能考察的資格。但,我們關注的是現在端午節的內涵。中國人過端午,應當有個明確的説法。我們覺得,這端午,還是要確定為紀念屈原。用這位古代先賢,來教育後人,繼承和發揚千百年來中國人所崇尚的愛國、忠貞、高潔和不息求索的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屈原,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屈原的事蹟,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腦海裏。屈原的愛國、忠貞、不與惡勢力妥協的高尚精神,哺育了一代代中國的仁人志士。至於他那些閃耀光芒的詩篇,更成了中華民族精神中重要的基因。在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我們向着奔流不息的汩羅江説:屈原的精神,萬古流傳!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

有些小朋友會問: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呢?這個問題我來告訴你吧,相傳龍舟競賽都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則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還有一些小朋友想問:“端午中的“午”與數字“五”音多麼的像呀,一定有一些關於“五”的風俗,可就不知道有哪些?的確有很多,如每家在端午節那天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並且這一天有許多孩子額頭上都有用雄黃酒寫的“王”字。有些孩子沒有寫,我想應該是爸媽認為只要有做人的品德就行了,不需要是第一,稱“大王”吧!

在這天中,有的孩子還佩戴着五顏六色的香囊呢!

昨天我一起牀奶奶就給我燒了兩隻粽子,還在我的褲子上掛了香囊,我一邊吃着粽子一邊聽奶奶講端午節的由來。吃好早飯奶奶帶我去菜市場買了艾草,奶奶説:“掛在門上可以辟邪。”買好菜我們剛剛回到家,姑姑和姐姐來我們家過端午節,我們一家人準備開開心心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不過昨天真的很開心。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都能有口福嚐到奶奶親手包的粽子,因為奶奶包的粽子有許多特別的講究,所以我最愛吃奶奶包的粽子。

要説奶奶包的粽子為什麼那麼好吃,那是有祕訣的。因為奶奶退休前,是在國營的糧店裏工作的,所以她對糯米的挑選有獨到的心得,所以基本上經過奶奶法眼挑選的都是顆粒圓潤的優質糯米,然後再配上新鮮的粽葉和品種繁多的餡料,那自然是與眾不同啊。包粽子前,奶奶先要把粽子葉放在鍋裏煮一會兒,據説煮後就能發出更濃郁的香味。然後再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經過一道道的工序,最後,粽子可以放在大鍋裏煮了,而這煮粽也是外婆的獨門一絕,因為越大的鍋子煮出的粽子越香,鍋內的粽子在蒸煮時香味會互相滲透哦。

奶奶包粽子用到的配料可多了,除了有傳統的豬肉,蛋黃、紅豆、紅棗,還有香菇、鮮嫩筍絲、蝦肉、金針黃花菜、新鮮魚肉等獨門配料……粽子比在外面賣的那種小一些,但卻好吃多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糯。

現在,人們幾乎什麼時候都能吃到粽子,在超市、街邊飲食店都可覓到它的蹤影,可那些粽子似乎都缺少一股特有的香氣,不是糯米不夠糯,就是餡料單一和太少,所以吃來吃去,還是外婆包的粽子味道最鮮美,因為她飽含了外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我們親情與關愛……

這個端午呀!我一定會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5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為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粽和涼粽。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温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為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歎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為後世典範。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説,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為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着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粽,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温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jiubaizi/37vd42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