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200字作文 >

以美為話題的作文200字(精選5篇)

以美為話題的作文200字(精選5篇)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別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是一種用一段引導材料啟發思考,激發想象,用話題限定寫作範圍的作文形式。你寫這類作文時總是沒有思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以美為話題的作文200字(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美為話題的作文200字(精選5篇)

以美為話題的作文200字1

對於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美是一種令人感到爽心悦目的視覺效果:有人認為,美是一顆令人感到温暖的心:但我認為,美是一種透徹心扉的情感。它,可能不像眾人所想的那樣,有着精緻、美豔的外觀,有着美好、温暖的內心。單,它有着神奇的魔力,能夠撼動人的心絃。

清晨,當世間萬物尚未甦醒的時候,我獨自一人漫步在林間的小道上 ,貪婪的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四周一片寧靜祥和,許久沒有再享受過如此幽靜的環境了,心情一片舒暢,一掃往日的陰鬱氣息。露水仍未散去。一滴一滴的吸附在嫩綠的小草上,嬌翠欲滴。蒲公英的孩子已隨風飄走,至於一個枝幹屹立在這,每一枝條上,都掛着一串露珠,就像被豐滿的麥穗所壓倒的麥稈一般,彎下了腰。晶瑩剔透的露珠配上草色的背景,構成一幅極其和諧的畫面。我心神一動,抓起掛在胸前的照相機,將這幅唯美的畫面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美,寧靜而祥和。

我艱難地一步一步朝前走去,終於到達了山頂。站在山頂,俯視全鎮,所有風景一覽無遺,頗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天地之間,唯我為尊。

遠處,海天相接的地方,一輪圓日冉冉升起,染紅了半邊天。手中的相機,快門按個不停,我試圖記錄下每個光彩的瞬間。這是,沉睡的大山蘇醒了。耳邊傳來一陣陣清脆的鳥叫聲,黃鸝開始歌唱,喚醒仍在夢鄉中的大樹。大樹輕輕搖曳着,抖動枝條,向周圍的一切説早安。攀附在樹幹上的牽牛花,睜開她迷茫的大眼,開啟它短暫卻美妙的花季。相機開啟錄像模式,我想記錄下這震懾人心的景象。美,沁人心顰。

遠處傳來幾聲雞鳴,提醒着熟睡中的人們,天亮了,該起牀工作了。霎時間,本在熟睡中的村莊鬧騰起來。鄰居王大媽挽着她的籃子,走上街道,開始她一天的叫賣。隔壁的老伯扛着鋤頭出門了,來到田間,盡情的揮灑他的汗水。忙碌的一天開始了。我拿起手中的相機,記錄下所有的人和事。美,温暖心靈。

慢慢的走下山去,相機記錄下我的足跡,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切。美,透徹心扉。

以美為話題的作文200字2

“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大千世界時時更替,不變的是帶着愛的美麗。

美是什麼?是春天的百花齊放,還是夏日的烈日炎炎?是秋天的碩果累累,還是冬日的銀裝素裹?不,都不是。美是春天的辛勤耕耘,是夏日的精心呵護,是秋天的豐盛美滿,是冬日的悠然自得。而美總是與人們捉迷藏,久久尋覓不見。拾起地上的垃圾的那一瞬間的你是美的,忍一時風平浪靜的寬容的你是美的,勤儉節約,淡泊名利的你是美的。

凌晨,天空中幾顆星星高懸,我也睡意正濃,身邊卻被一個聲音吵醒。我睜開朦朧的雙眼,一個疲憊的身影映入我眼簾。我睡意未去,眼眶卻漸漸濕潤了,腦袋裏像放電影似的回憶着奶奶工作的情景:年近七旬的奶奶為分擔家庭重擔卻毫不猶豫地去大棚裏戰鬥,寒冬未曾憐憫過這個滿頭霜花的老人。穿上戰鬥服的奶奶,不畏嚴寒,只為心裏的那份牽掛與温暖,那寥寥無幾的收入是她的戰利品,而她每每為此而欣喜。相比冬日之寒,夏日更是可惡,太陽烘烤之下的大棚,越發地熱,奶奶的毛孔像剛打的井一樣,“井水”漸漸漫過周身,越來越多。

奶奶雖時時離家,而她心卻一刻也未與我們分離。每次從大棚裏回來,奶奶總會向老闆要一些草莓,那草莓紅紅的,像奶奶那愛家、愛親人的真摯之情。每次往嘴裏塞那草莓時,嘴裏是甜甜的,而我的心卻是酸酸的。

一次,奶奶回到家中,臉上還掛着汗珠,雙腳仍舊拖着沉沉的疲憊。奶奶與我相視,她總是顯得有些恐慌,快速地離開了我的視線。當我發現異常之後,問奶奶:“奶奶,你怎麼了?”奶奶支支吾吾,説些什麼我也聽不清。我強行拉開奶奶為遮掩傷口而捂得嚴嚴實實的衣服,才發現奶奶後頸部分出現杯蓋大小的曬傷,傷口很紅,像極了奶奶帶回的草莓果。看着奶奶那傷口,它彷彿轉移到了我心上,我的心也火辣辣地疼着。

奶奶美嗎?也許你會覺得一個已近七旬的老人不美,可我覺得奶奶美。奶奶有任勞任怨,勤儉持家的美;有不偷不搶,心繫家人的美;有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美。奶奶,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以美為話題的作文200字3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最美的地方,或許是一個畫面,一個片段……正因為那最美的地方,我們才會有對於美的感受。

我的心中也有一個最美的地方,那裏就是老家。還記得小時候和一羣小朋友玩的時候,那時,太陽放射出温和而不刺眼的光,我們一個個拿着自己的“蘆葦”武器,跑過了小橋流水,跑過了泥濘的水稻田,在蘋果樹下搖晃着樹杆,盼望着像電視劇裏被蘋果砸中而獲得超能力;在小河裏圍抓着小魚小蝦,捉迷藏,玩得不亦樂乎。如今想來只是兒時的美好記憶。

現在,當我再一次回到故鄉,看着遠處的青山,早已變了摸樣,那些老式的電線杆也不見了蹤影,小河也變成了人們洗衣勞作的地方。小魚小蝦更是稀少。然而,始終不變的是人們的熱情和那不變的稻田和果園,這兒的人們善良熱情,讓我感受到心裏美美的。

走進稻田,只看見一片的翠綠,眼前彷彿浮現了兒時那些快樂的身影,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笑容,身影逐漸遠去,越來越模糊,笑聲依舊迴盪在天空。而孩子們的腳印卻永遠留在了那裏。

步入果園,樹上的果實早已收穫,彷彿一個蓬鬆的頭,在微風中搖晃,像在跳着舞。耳邊傳來鳥兒的鳴叫聲,似乎成了一幅奇麗的圖畫。在太陽的照耀中,不停變換風格,在果園裏,人們彷彿就是觀眾,盡情欣賞着大自然的表演。然而,兒時的景色卻早已忘卻,只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心中最美好的地方,不管是什麼,總在我們心中都留下永恆的回憶,那是多麼的美好!

以美為話題的作文200字4

美,一旦在這個世界上表現出來,就決不會泯滅。——川端康成人追求美的心是不會停止的,人在追求美的同時往往會因為時代因素產生一些病態美。川端康成在《關於美》中提到了日本的舞妓和相撲,便是當時日本人所推崇的病態美,不,也許現在也是。川端康成在看完大相撲夏季賽場歸來,看見書桌上一個希臘小陶瓷和六朝陶瓷有感而發,想到了日本的京都“舞妓”和“相撲”,他認為無論是從生理常識還是倫理常識角度來説,這應該是病態的,醜陋的,可他們許多人卻感到了美,甚至狂熱於這兩種職業。川端康成回想起了自己一套茶具,也許他認為這套茶具是美的。他寫道:他會從羅丹的青銅像的手,就想到了亡友橫光利一。

但他看見陶俑:一個凝聚古希臘和古中國文化的陶俑,他卻想到日本的病態美和其它兩個民族的源遠流長,想着這其它兩個民族文化可以流傳至今並凝結在陶俑中,而日本的相撲和舞妓是否能流傳呢?我想川端康成的答案是“不”!其實現在的中國又何嘗不是有許多病態美呢?猶記得網絡上有一首《反非主流》,歌曲的.歌詞雖低俗,但卻實實在在反映出了許多年輕人的非主流心理,他們荒廢了學業,掏空了心思在搞怪上,他們染髮,化粧,打羣架,嘴裏説着自以為很酷怪音調。

雖然我不討厭非主流,它只是一個時段的流行物,但我很厭惡那些以追求非主流為名墮落的人,他們是因為自我內心甘於墮落,卻將責任推在了非主流上。就猶如《反非主流》的結尾一般荒誕“文化沒有,素質沒有,還搞蝦米非主流,”可惜這個作者將主題堅持到了最後,卻敗在了“蝦米”上,但也有可能是故意的炒作吧。經常聽到周遭的人或推崇非主流鄙棄非主流或和我一樣保持中立。但無論是什麼觀點,從極個別人身上依舊可以看到病態美》相較這些網絡興起的藝術真正的藝術卻被世人拋棄。那些優美的散文和小説卻無人問津,形成鮮明的對比是那些網絡作家韓寒,郭敬明。

對他們的的人和作品我不敢下結論,我也有幸拜讀過郭敬明的作品,也許我情商太低吧,我是真的沒讀懂,只看見一堆堆華文辭藻凝成的短文,比我看的文言文還難懂,也許這個時代我已經出局了,也許現在有人已經想反駁我了,我保持沉默。美的定義因人而異,我倒是樂意在古典鋼琴曲的環繞下讀着一些經典的文章。

以美為話題的作文200字5

隨着時間的流逝,一件件往事,在我的記憶中漸漸遺忘,但仍有一個人讓我至今還難以忘懷。

繁華的大街上,行人來來往往。忽然,我看到一位老人,疲憊地靠在遠處的牆角邊上。我走近看了看那位老人,他衣衫襤褸,骨瘦如柴,黧黑的臉扭曲如一截枯根,雙眼微微睜開看着走過的行人。雖然滿街人潮流動,美麗的皮鞋行過美麗的人行道,但沒有一個人駐足他一眼。

我看見他的樣子很憂傷,在這炎熱的夏天裏,他是不是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或許再想他失散的親人,需要人們的安慰和鼓勵?我很想去幫他,但出於我還是個小孩,手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幫上他,最終我還是無動於衷。

突然,不知道誰的錢包掉在老人的跟前,老人看見了,趕緊起來,把那個錢包撿起,向前方的行人詢問。可是行人們都説不是,老人很擔心,於是又回到牆角,等錢包的主人來取。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急切地向這邊走來,低着頭四處在尋找着什麼,嘴裏不住地自言自語:“我記得我帶錢了呀!放哪裏了呢?”老人看了,急忙走上前,把錢包遞在那中年婦女面前問:”這是你剛才掉的錢包嗎?”中年婦女仔細一看,激動地説:”是——是啊——太謝謝你了!”老人説道:”不用謝,不用謝,是你的就應該給你,你看看少錢了嗎?”那中年婦女打開錢包數了數,高興地説:”沒少,沒少,謝謝你!”説着掏出50元,往老人手裏塞,説:“這50元給你,你用它買點吃的,要麼買件衣服。”老人連忙説:”不用了。不用了,我不需要。”説完,老人又回到了

牆角。

這位衣衫襤褸的老人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雖然外表醜陋,但他內心卻無比善良,他那拾金不昧的精神,至今還激勵着我前進。

標籤: 精選 以美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erbaizi/2pqgv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