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800字作文 >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彙總5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彙總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00字5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彙總5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舊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老北京人習慣俗稱為五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初"同義,"五"、"午"相通,按地支順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亦稱"端陽"。

端陽節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起源於江南,由來有多種説法,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説法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五月五日端午節賦予紀念屈原的意義。抗日戰爭時又定五月五日為"詩人節"。

端午節時,在南方講究舉行"龍舟競渡",在北京明清兩代則講究"熙遊避災"。初五日上午,羣入天壇"避毒",天壇是祈年聖地、各勝,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遊樂;過午,有的到魚池或高粱橋、滿井、草橋、積水潭等處"飲醵熙遊"。

端午應節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棗粽子,蘸白糖吃。時令鮮品是櫻桃、桑椹。糕點鋪賣一種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圖案的桃酥式的圓糕點,叫"五毒餅"。人們以這些時鮮和應節糕點用來上供或互相送禮。

北京人俗謂"善正月,惡五月"。因五月氣候温熱,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師符和鍾馗像來鎮宅、驅避"邪祟"。清人柴桑《燕京記》雲:"(端午)前數日,肆間用黃紙蓋朱印,或繪天師、鍾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購而粘門上,以逐祟惡。"從五月初一起,各家還將菖蒲、艾草插在門的兩旁,一曰"蒲劍",一曰"艾虎",也為辟邪驅瘟。為辟邪,京城端午時,人們還紛紛買蒲鞋穿上過節。

端午節還有"扔災"一説。節前,手巧的婦女以五彩綾羅製成小虎、葫蘆、櫻桃、桑椹、瓜豆、葱、蒜形狀,用綵線串起來,五月初一那天繫於小兒的釵頭或背上、胸前;小姑娘還用硬紙條疊成菱形"粽子",纏上五彩絲線,戴在身上,通稱"葫蘆"、"續命縷"。到了五月初五午時之後摘下來,連同貼在門楣上的剪紙葫蘆揭下來,一起仍到門外,叫"扔災"。

節日期間,人們還要飲黃酒,在小孩頭上用雄黃畫一"王"字,有的還用雄黃塗小孩的耳鼻孔,説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蟲鑽到耳鼻孔中去。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親人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每年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商州地下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範圍,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回憶,尤其是端午節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年輕女子。

是她一個幼小生命需要奶水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懷抱,我她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需要,她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距離把我拉離了她懷抱,但我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種子深深種了我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期盼,通往鄉下小路和小橋,奶媽家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圖畫。

那時候每年端午節,我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清香和香包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棕子,裏面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吃起來軟軟,甜甜,香香,我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這幾天,我主食就是奶媽棕子,我一直到現都認為奶媽棕子是最好吃,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小棕子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脖子上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一邊包着手裏,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媽媽,女兒現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記憶中,那是什麼樣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美記憶,美味道,美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這裏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鬚水——因為傳説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於門——因為艾能僻邪,這一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採青——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食粽——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夏天,氣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粽。表示食後寒天過去温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種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製成的食物,一邊甜一邊鹹,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糰子。它的由來是由中原傳來的。是中原水鄉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藴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4

今年的六月六日是端午節,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外婆家度過了開心的`一天。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外婆和媽媽包好了紅豆棕子,燒熟後裹着白糖給我吃,每次吃到這紅豆棕子,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啊嗚啊嗚”地吃下去,邊吃還邊在心裏盤算着,什麼時候自己也包一回棕子。

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了今年端午節,我可以自己包棕子啦!吃完午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包棕子,於是,外婆拿出了一袋糯米和棕葉。

我和外婆先一起把糯和棕葉洗乾淨,然後,外婆把糯米放到一個大盆裏,往糯米里灑了一小勺鹽。我不明白為什麼要灑鹽,就問:“外婆,為什麼要灑鹽呀?”“灑了鹽糯米就不粘牙了啦!”“那不會很鹹嗎?”“就一點點,沒關係的啦!”“哦!”雖然我這樣回答了,可我還是一知半解。

準備工作做好後,就要開始了。外婆拿起一片棕葉,卷好,再往卷好的葉裏放入糯米,再把棕葉折起來,包出棕子的形狀,最後用繩子把棕子捆好,一個棕子就包好了。一卷,一放,一折,一捆,一個棕子只需四步就完成了。

只見外婆雙手靈巧地包出一個個小棕子,包好的棕子小巧靈瓏,看着外婆包棕子挺簡單的,我就忍不住想要來試一試。我剛包出一個棕子的形狀,還沒捆好呢,米就漏出來了,只好重新包過。有時候,稍一用力,棕葉就破了,也只能重新換張葉子重新包過。看着外婆和媽媽包了一個又一個棕子,可我手頭沒有一個棕子“誕生”,甭提有多着急,只好請媽媽幫忙,總算包好了幾個。最後,我自己單獨包的棕子僅僅只有一個,哈哈,我是多麼“強悍”呀!

鍋裏放好水,外婆把棕子倒進去,看着這小棕子“撲通撲通”跳下水,我的口水便不由自主地落下來,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吃完粽子,我們便來到華東理工大學觀看龍舟比賽。

華東理工大學校園內的大河上,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着,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着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和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裏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裏有着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

當暑着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5

説起賽龍舟,不禁令我想起那寬闊的珠江江面上,鑼鼓震天、百軻爭遊的精彩場面。隨着人們的喝彩,喧鬧聲,粵曲《賽龍奪錦》那悠揚的樂調,我的心潮也翻騰了起來了!只見江面上清波盪漾,一排排蓄勢待發的龍舟一字兒地排列着,熱鬧極了。那就是一年一度龍江鎮的龍舟競渡。

賽龍舟,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的活動,以順德人為代表的珠三角人民尤其喜愛龍舟活動,可分為游龍(以漫遊、觀賞表演為主)和賽龍(比賽競速為主)。由於龍江鎮河流交錯,山清水秀。正因為這樣,今年當地政府值歡慶端午佳節之際,舉辦了龍舟競渡。

記得那一天,我們一家人早早地來到龍江鎮準備觀賞龍舟,可誰也沒有想到,江岸便早已擠滿了人,到處周圍人山人海,彩燈高懸,旌旗飄揚,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五花八門的“蛟龍”在江面上“蓄勢待發”,水手們精神抖擻,各自都舒展着優美的身姿……比賽即將開始了!

正午12點,比賽進入了倒計時,就要“放龍”了!“三、二、一,準備——”只見周圍的觀眾緊張得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啪啪……”隨着鞭炮的響起,龍舟競渡正式開始了!

一條條“蛟龍”如箭離弦”,千船齊發,飛一般地劃啊劃,欲爭羣龍之首。此時,站在“龍頭”的鼓手張鑼結鼓,樂聲響起江面,歡聲笑語也在兩岸迴盪。只見各個龍舟隊的健兒激浪高歌,狠勁猛劃,奮力衝刺。領頭那隻“蛟龍”奮力“飛騰”着,後面的也不甘落後,領頭的龍舟被後來者超越了。原先領頭的那隻船不服氣,水手們怒髮衝冠地向前衝——好一幅千船竟發的壯麗圖景啊!

誰知突然遇上風太大,竟然把領頭的那條龍舟弄翻了,十幾條緊跟在後面的船見到機會來了,馬上超越他們了!正在危急之時,掉到水裏的隊員並沒有驚慌失措,他們齊心協力地把沉船弄好。一次失敗了,引得人們哈哈大笑,好一幅人與自然博鬥的壯觀圖景啊!但隊員沒灰心,重頭再來!船終於弄好了!隊員們爬上船,奮起直追,永不放棄。

經過十幾個回合拼搏,受過挫折的那條毅力堅強的龍舟,終於反超越了原來領先的那些船,搶先衝過了終點,闖進龍門,勇奪錦標啦!頓時兩岸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大家都欣喜若狂地喝彩着,為水手們的精彩表演歡呼着,呼喊着他們心中英雄的名字,熱鬧極了!

今天的見聞使我覺得,賽龍舟這種精彩的民間活動,就像我們的人生那樣,既精彩刺激,又充滿艱辛困難;既會失敗挫折,也會成功奪標。失敗和挫折誰沒遇到過呢?跌倒了爬起來再走吧!陰溝翻船雖然可怕,但掙扎爬上船,仍可以划向理想的彼岸,登上光輝的頂峯!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能像水手們那樣不畏艱難,去奮力“衝刺”,就一定可以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babaizi/jnwz7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