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自然作文 >山作文 >

“明知山有虎”何必“偏向虎山行”_1200字

“明知山有虎”何必“偏向虎山行”_1200字

山中有虎,是危險之事,本應極力避免。然而,古諺卻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諺自古以來均為豪俠志士、墨客文人所稱道,推其為“勇敢之為”的典範,似乎已成定論。

只是,我心中一直頗有些不解。記得毛澤東主席曾這樣稱讚過屢立戰功的葉劍英元帥:“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以此表彰葉帥作戰時的鎮靜與謹慎。是的,遇事不含糊,不急躁,進行冷靜的分析與應對,乃是成功的上上之策。“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細想下來,覺得這是莽撞之舉。

山中有虎,自然是極具危險的。硬要進山,以人之氣力對付虎之威猛,那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既然如此,何必只憑一時的意氣去冒這個險!

難道這也叫勇敢?不,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正如荊軻,歷來人們都為其隻身刺殺秦王的義舉而讚頌不已,更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歌流傳至今,但他們可曾想過,以荊軻一人之力,就希望阻擋強大的秦國一統天下的腳步,可能嗎?即使刺殺了秦始皇,就能挽救如大廈將傾之頹勢中的燕國嗎?

僅僅因為一個不理智的決定,不僅誤了荊軻之性命,也給了燕國以致命的一擊。

這正説明,螳臂擋車,其結果只能是自取滅亡罷了。嗚呼,荊軻之舉縱有萬般悲壯,也難敵其自身行為的盲目。對古人,我們本無需苛求他們突破當時社會的思想意識水平,但歷史發展到了今天,我們仍為這樣不計後果的粗率行為嘖嘖稱是,豈不是歌頌魯莽嗎?

俗話説,“條條大路通羅馬”。既然明知山中有虎,為何不繞開山走路呢?試想當年的行者武松,他縱有百般武藝在身,若不是喝醉了酒一時興起,又怎麼會非要上景陽崗呢?想必神志清醒的正常人,都會考慮到山中的危險。繞開山走,只不過多費些工夫罷了,又何必總在一棵歪脖樹上吊死呢?也許有人會説,生活中免不了要遇到艱難險阻,要是一碰上困難就繞開道走,不就成了迴避困難,畏懼困難的懦夫了嗎?

這話乍一聽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細一分析便覺得有失偏頗。如果為了面對困難,就不顧一切冒冒失失地向前衝,不碰個鼻青臉腫才怪呢,有必要嗎?愚公移山的故事人們不會陌生,愚公那句“予子孫孫無窮匱也”更是體現了他鍥而不捨的精神。的確,愚公的精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然而不知愚公的後代中可曾有“子孫”問過:“我們不能繞開這兩座山走路嗎?不能搬家嗎?”哦,原來解決出行難題只需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繞道,搬家”。而愚公卻打算搭上自己的一生,以至於讓自己的子子孫孫擔上世代延續的重負,來挖去門前的兩座大山,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可悲。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是一種精神,而且是一種結果。違反規律,一意孤行,與其説是執着,不如説是固執、冒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本身就沒有多大意義。

其實,當明知山中有虎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做的,不是毫無目的的`亂闖,而是理智的思考與應對。行軍打仗,少不了運籌帷幄的謀士,治理國家,更離不開深謀遠慮的大夫。只知憑意氣行事者,不過是一介莽夫,只有以周密的計劃和明智的決策取勝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大事者。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號稱一代霸王的項羽,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威武與實力雄厚的軍隊,然而他只知“婦人之仁,匹夫之勇”,以致被圍垓下,英雄末路,淚別愛姬,落下個“無顏面見江東父老”的可悲下場,豈不哀哉?反觀劉邦,他既無項羽過人的武藝,又無數以百萬的精兵強將,但僅憑身邊臣子張良幾條精妙的謀略,就足以逼得西楚霸王烏江自刎,當年小小的亭長終成漢家王朝的開創君主。歷數我國古代多少開國先驅,有幾人不是如此?

故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莽撞之舉,不可取的所謂“勇敢”只是片面之辭。人類社會要發展,就不能只憑毫無章法的橫衝直撞。謹慎,理智,方為成功之上策。“明知山有虎”,何必“偏向虎山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ranzuowen/shanzuowen/3xdj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