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植物作文 >花作文 >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記述文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記述文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記述文1

在啾啾的鳥鳴聲中,我從題海沒頂書山迷蹤的噩夢中掙脱出來。看了一下牀頭的鬧鐘,5:30,今天是週日沒有上課,我的生物鐘竟然沒有罷工!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記述文

是繼續補眠,還是起牀看書?我的視線不禁投向被老媽驅趕到書架最頂層的我的“朋友們”。“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總相親”,怎可辜負這份“故人情”!

“又看閒書了!就不能好好利用週末補缺補漏!”

陡然出現的一聲怒喝,把正沉浸在比爾?波特《一念桃花源》裏的蘇東坡和陶淵明的世界裏的我,嚇得七魂出竅,八魄昇天。

驚魂甫定的我在老媽的常規動作——極盡所能的勸告、威脅、利誘之下,開始繼續征戰中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怡然自樂”,多美的感覺啊!我心中的桃花源在哪裏?哪裏可以安放我的快樂?

上週一體育課,又是“放羊”式自由活動。我們幾個人坐在樹蔭下天馬行空地瞎聊。籃子突然拿土豆上課偷看書被H老師沒收的糗事開涮,不想土豆竟然紅了眼睛,然後就趴在膝蓋上“嗚嗚”哭了起來。我們慌了手腳,忙勸慰的勸慰,責備籃子嘴賤的責備,拿紙巾給土豆擦眼淚的擦眼淚,一通好忙。土豆的情緒漸漸平緩下來,有些羞愧地對我們説:“不要怪籃子,是我自己心裏難受。”於是,在我們詢問之下,她説起緣由。她喜歡看書,在家裏,只要做完作業,她就會看書,且必是昏天黑地,忘乎所以。於是招致母親的雷霆鎮壓。無奈之下,她才會在學校裏偷偷看。土豆的“遭遇”一下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原來,每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緊盯考試分數的母親。而在各種壓力之下,書中的世界就成了我們心中的桃花源。在這個桃花源裏,我們跟安妮和戴安娜一起在綠山牆前嬉戲;跟福來奇一起學習海鷗喬納森的堅強勇敢,敢與眾不同;跟簡?愛學習自尊自愛;跟孫少平孫少安在平凡的世界裏感受平凡人的各自的不平凡。

其實,我們不是不懂事的孩子,我們明白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才會感受到壓力,才願意承受壓力。但,我們也需要一個安放靈魂的地方,我們也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心靈的棲息地,而書中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這也是我心中的桃花源聖地。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記述文2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在公園中徘徊,幻想着正處“世外桃源”;在阡陌間流連,痴望着能偶遇桃花林;也在竹林裏踱步,祈禱着真有這樣一處“絕境”。

自古以來,眾人皆追求美好快樂的生活。但或許是道不同,有人享受於榮華,有人沉溺於名利,有人淪陷於地位,於他們而言這便是美好的`生活。人不同,想法自然有所差異,我向往的便是似陶淵明筆下純澈的生活——那片唯美的桃花林。

如今雖不是兵連禍結,但多了幾分繁華喧囂。很多人的心早已隨波逐流,甚至淹沒其中。“桃花源”別説找,甚至人們早已被蒙上追求美好的心靈,連想都未曾有人想吧。

恐只有我這一幼稚小兒才會這等痴心妄想吧!我心中一直存有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它“不食人間煙火”,它“悠然見南山”,它“深林人不知”。我沒有陶淵明大濟蒼生的情懷,只想平平淡淡地生活;我沒有陶淵明那樣憂國憂民的德性,我的桃花源中沒有“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景象,這兒只有我一人;我沒有陶淵明那樣細膩如絲的心意,我的桃花源中不必耕作——考慮如何生存,倒想回歸原始,“今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

你或許會問我是否會孤單。雖是一人所想,但有花草相伴,樹木為依,如何孤單?懷揣自然,便能體味自然的真切。氣惱時,站在山頂大喊喧泄,聽耳邊迴響,心裏着實舒暢;浮躁時,凝望湖水的波瀾,用水打濕臉頰,心裏也逐漸平和;寂寞時,躺在草地上,聽耳邊鳥鳴唱又或者某小動物的足跡,一個人可獨享這美好,何樂而不為?

我心中的桃花源四面是陡峭而高聳的山峯,只在有一條小徑可往來。小徑上遍佈荊棘,如此才能隔絕裏外,且讓人明白“仙境難求,美麗不易”的艱難——一切美好生活都有代價。裏面有竹林,池塘,百花,草地……數不勝數、美不勝收。我並不希望這兒四季如春,只祈求四季都有各自風味,春花秋朋,夏日冬雪,遵循自然規律。我想在裏面建一個小木屋作為家,我鍾愛作畫,想取“桃花源”的景為圖,用“桃花源”的花為料,描繪心中唯美畫面。

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不得而知。但它可以存在心間,任你暇想,任你探訪,任你暢遊。只要心中有夢,它就不是夢。祝願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夢”!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記述文3

讀畢《桃花源記》後已明白,桃花源雖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精神嚮往,得是深究其背後,卻是當時的歷史背景與民眾心理的真實寫照。其一陶潛先生在經歷過黑暗腐敗的社會隱居回鄉,早已對黑漆漆的社會萬般厭惡,不向腐敗者低頭。其二,興亡皆苦的百姓,因為永處於被壓迫的身份,自然也是最苦命的受害者,無處傾訴。二者一結合,便使得陶潛先生的想法超前,但卻不被社會所認同,進而只能“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在文字中道明白自己的世界,給予自己以精神慰藉,進而才寫出了《桃花源記》——這時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有人説,現今世界早已安定,何需一個虛幻的“桃花源”呢?其實不然,這雖然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是也可以作為我們的一種精神追求和嚮往,而我覺得“桃花源”所具備應有三點:

第一點則為人心善,人心不得有欲。無數的報道上都曾多多少少報道地:“某某商家被查出假冒偽劣商品”“某某單位又被查出貪污公款”之類的,究其本根,就是一個“欲”字忘不了,欲中包含貪慾、功名利等等,也許,只有人將心中的慾望除盡,才能作到本性清靜,自然會讓世界多一份真實,多一份温馨和睦——這是萬物美好的開端,只有本性善了,對待事物才會善。

第二點為政治清明,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也會有政權。我認為最理想化的就是“各取所需,各取報求,實現共享”,也就是共產主義,如果真正實現了這一奮鬥目標,人與人之間因為各種各樣明爭暗鬥所產生的分化與隨之帶來的矛盾就會大大的減少,更進實現人民平等,然後政治要能清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

第三點,也就是當下全球關注的熱點,一個是環境問題,習總書記也曾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一個理想化的桃花源也應該不僅環境優美,更是要有許多環保意識的人。另一個是發展,要將在發展科技創新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對歷史的回望與體悟,因為,沒有歷史與文化的未來是一匹野馬,會漸漸脱離人類掌控範圍內,現在的人們也嚐到了控制不住的苦頭。興許只有這樣,其未來才有可持續發展性。

雖説桃花源在古人眼裏或許是一種幻想,但是不妨將它作為一種奮進目標,與現實結合,自然也會再現文中的“桃花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wuzuowen/huazuowen/qv77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