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精選40篇)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精選40篇)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精選40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精選4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同時,我也存在着許多不足,包括:一是,剛畢業,沒有教學經驗,對教材分析不透。書上有些東西寫的很簡單,但是事實上很多東西都要自己補充進去,讓內容充實完善起來,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再講一個知識點前應該先做好哪些鋪墊……,這些就需要事前的備課功夫要做細,做到位,多聽聽師父和其他老師的課,然後及時做好調整。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教師要想使課堂高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做到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在課堂設計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師生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課堂的教學

這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繫緊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哦!原來物理就在我身邊,原來物理這麼有用!極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們在每節課上都不斷的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而不僅僅只交給學生死板的知識點,那麼,現在的課堂還會象現在這樣毫無生機嗎?

“小朋友,你們看這裏有很多標有‘紅燈’、‘交通事故’的標誌,還有一個骰子和兩個代表出口和入口的箭頭,讓我們把他們拼起來通向中間的幼兒園,我們四人一組趕快來試試吧!”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

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説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做好遊戲的組織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活而不亂。小學生天性愛遊戲,爭強好勝,有些學生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時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因此,首先,有開始遊戲之前講清規則。紀律要求,評分標準,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要能理解學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評,而是積極講清楚,在集體活動中,大家應該遵守規則。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特別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特別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老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係,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己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説給大家聽。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

上學期低年級的美術是以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為主。主要方式是塗色、添畫。整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繪畫水平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本學期我是在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以指導為主,強調創造的過程,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並與其他教師在交流中要多瞭解孩子,主動觀察、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況準確把握,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孩子技能技巧,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孩子從小就喜歡亂塗亂畫,他們把亂塗亂畫作為一種自由的遊戲活動。學生藉助畫畫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但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控制力差,繪畫水平低,正處於塗鴉期,我覺得正確的觀念和適當的方式引導是激發學生美術活動興趣的關鍵。

1、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

春天,它藴藏着無窮的奧祕和想象的空間。因此在開展美術教學中,我儘可能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讓孩子運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玩一玩,並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孩子觀察、欣賞的時間,引導他們進行細緻的觀察,使孩子的腦海中留下清晰豐富的印象,幫助孩子們積累豐富具體的、直接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孩子們想畫、愛畫的慾望。如:在進行繪畫“小蝸牛”前,我們通過讓家長先帶孩子們一起去觀察小蝸牛,先對蝸牛有個初步的瞭解,從它的形態、形狀,身體上的紋路。不但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從中獲得了許多關於蝸牛的感性認識,為繪畫“小蝸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而更好地把它表現在畫面中。

2、適當的示範。

孩子對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維還處在啟蒙階段,缺乏相應的表現能力,若任憑孩子自由發揮,而沒有正確的示範、引導,那麼就會出現空有過程而沒有結果的局面,從而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孩子美術表現力的發展。為了避免學生對範例的機械模仿,因此我在向孩子示範時,並不要求他們模仿,而是通過把所要表現的事物進行分析,然後示範其主要的外形輪廓。在這過程中,我結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自編的小兒歌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現事物。

3、恰當地指導。

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坐不住,繪畫活動中總喜歡自言自語,任我多次提醒、控制,但還是鬧哄哄、始終難以安靜下來,他們的繪畫水平也較低,不能自如的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因而,在作畫時,我總是鼓勵孩子邊説邊畫,盡情地釋放孩子自己的情感,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為此我改變以前的這種做法,相反地在繪畫活動中引導學生放心地邊畫邊説,如:在繪畫在畫小朋友的身體時。學生邊畫邊説:“一條線是媽媽,一條線是爸爸,再畫一條線手拉手,”邊畫邊説,孩子們既掌握了繪畫的技能,他們自己的感受又能得到釋放,乍一看,活動室有點亂哄哄,仔細瞧,孩子們十分投入,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完成了。所以説,在指導學生作畫時引導學生“説”比較可行,每一次美術活動,我都允許他們繪畫的結束後與同伴交流、提問。如:請小朋友悄悄地告訴旁邊的好朋友,“你畫的是什麼?它們在幹些什麼事情?他們在什麼地方呢?”孩子通過説,掌握了繪畫的技能,在與同伴的交流中起到了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促使孩子大膽用色、大膽表現及想象創造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在指導學生畫毛毛蟲的不同動態時,我嘗試使用“基本形”不變的方法,引導孩子讓自己的毛毛蟲從不同的方向爬過過來。通過多次的示範、指導、練習,孩子們對此有了初步認識,孩子們都能從不同的方位變出自己想象中的毛毛蟲。因此在繪畫中對孩子們要求要高一點,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美術教學活動中,還有許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探究,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將努力探索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在積極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經驗和知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下學期我將讓孩子們嘗試了其他不同的畫法,如滾畫,吹畫,染紙畫、刮畫等,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以學生為本,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呵護他們的創造潛能。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

小學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為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着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説説、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台變成舞台,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着“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4

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

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範學生,採取合理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和觀察習慣。

二、注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三,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繫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現代化教育對美術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各方面都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進了原來美術課程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美術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美術教材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的變革,有效地運用各種資源,增強了美術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5

美術課程作為當今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綠,只有經過夏的不斷修剪、培植與澆灌,才能達到秋的成熟。因此,我們對每節實驗課都要認真總結,積極反思,積累經驗,發現不足,為進一步的實驗工作鋪平道路,打下根基。針對本節課,我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深切體驗:

第一,“大藝術”的教學理念給予課堂更豐富、更深層次的人文主題。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日益走向綜合,建立起了多門藝術學科的溝通與交融的“大藝術”的教學理念。這無疑對學生的情感陶冶、智能提高、人格成長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這一理念指引着我在課堂中充分挖掘教學內容裏藴藏的各種人文主題,力求使課堂向深與廣兩方面不斷拓開。

本節課中,對繪畫、文學、音樂、舞蹈的欣賞和音、視頻等新教學手段的運用始終貫穿全堂課;各種深入淺出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生活健康常識構成了豐富的課堂資源,教師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有米之飲”。學生相應地從視覺、聽覺與精神、意義上全方位、立體地由表及裏、由外而內地對春天進行感受認識,對春意進行理解和內化。

第二,“生態式”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更加靈活生動,更具愉悦性與創造性。藝術與遊戲有着內在聯繫,藝術與生活也密不可分。想象和自由創造是藝術和遊戲的共同本性。本節課中設計開展了大量自然生動的具有遊戲傾向的藝術活動,潛移默化地養成了學生開朗活潑的性格,使學生通過藝術的學習形象生動地理解了生活與知識。

整節課有思想感情到口頭表達,再到肢體表現然後至書面表達,層層遞進,把書面世界、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融會起來。

“生態式”的課堂,達到了深、美、淳的效果,師生皆受益良多.

第三,“人為本”的教學觀點,使課堂更具兼容性與開放性,更關注人格的健全發展。強調藝術學習的個性化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在藝術課程中的重要體現,藝術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注意了充分調動他們的主體意識,讓他們體驗、探索並積極實踐,認識自我、展現自我。

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我安排組織這節課結構的主要依據。在感受與欣賞過程中,我把自然規律與學生心理規律結合起來。由感受春的氣候變化到動植物的變化、由靜到動的變化、由具體春景感受到抽象春天藝術的體驗、由感受到表現創造的激發,循序漸進、合情合理地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堂。

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是課堂的最大資源,我把他們加以最充分的利用。課堂中,我教給學生自主放鬆的金鑰匙,讓他們盡情打開思維的大門,打開個性的窗口,在課堂中大展拳腳,釋放天性。師生之間的交流對話,學生之間的熱烈探討,還有學生內心對話的激發,使他們在課堂中一次次講出了精彩的言語,展現出了獨特的表演才能,迸發出了與眾不同的想法。

以人為本,使這堂藝術課不僅愉悦了每個學生,與發展了每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最大的益處,這才是一堂成功的藝術課的最終目的。

正如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春意,領會到春的本質一樣,作為教師的我同樣認為,這堂課也是我進行藝術課程實驗工作的春天,在這裏我播下了嘗試的種子:人文性、終合性、創造性、愉悦性能在這裏互相滋長,相映生輝;個性化、情感化、知識化讓我們脱離了傳統課堂的束縛;師生在這裏都得到了精神上的放鬆,獲得知識上、能力上、心靈上的進步,更堅定了我進一步積極探索改革的信心。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6

這一節課是小學美術(湘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14課內容,本課融摺紙、剪切、圖案、色彩於一體,屬於立體造型的範圍。重在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動手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實踐展開與摺疊、模型製作等活動過程中,增強空間觀念,在製作作品中感受藝術的獨特魅力,在活動中獲得相關技能和知識。教學設置思路如下:觀察分析—自主探究—方法指導—評析交流。在教學實施中可先讓學生探究作品的製作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講講鏤空蝴蝶的製作步驟,然後再具體分步驟探究,探討製作步驟的先後順序是很重要的。最後是評析作業,交流經驗和拓展環節。

這一課的學習中,我個人感覺在圍繞重難點確立教學方法上有突破,通過我製作的作品,為學生的觀察、欣賞、製作提供了參考。感覺所設計的教學措施有實效,如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很快就掌握到用幾何圖形概括外型的方法,通過示範讓學生體會到蝴蝶細節描繪、裝飾效果的表現方法,還有剪制蝴蝶的方法,並且在後來的作業中許多學生都運用到了這些方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該是很好突破了重點和難點,學生在繪畫製作上有收穫。

本課涉及的教學內容特別雜,知識點多,跨度大。包括蝴蝶的外形、色彩、紋樣、特點、立方體的製作、蝴蝶與卡紙顏色的搭配,還有鏤空剪制蝴蝶的方法,四年級的學生對於蝴蝶還是比較熟悉的,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上課一開始的範品展示就勾起了大家創作的慾望。

對於接下來的整個製作流程同學們都非常認真。學生們的製作過程也很順利,包括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顏色的對稱、剪裁的保留部分等等),只是40分鐘的課程過於倉促,一半的同學還都是半成品。所以到展示部分就稍欠加一些。再就是教案的設計比較傳統化,仍然是老師講後學生練習,缺乏新意。

根據美術課程的標準,在今後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我應該進一步的運用開放式的教學理念,從整體把握教材的角度,設計出具有開放性、趣味性、實效性、新穎性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途徑包括先進的多媒體電教手段等等,培養學生想象力,激發創造思維,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7

《讓大家認識我》是小學一年級美術的第一節課,分為兩課時執教,在時間的安排上比較充裕。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學會自我介紹給對方,開始創設了召開新同學見面會的活動情境,以畫自己的形式交流,學生反映熱烈。在交流中互相增進相互瞭解,融洽彼此感情。我採用學生作業當場反饋比較的形式,讓學生看看比比誰把畫面畫的大、飽滿,形象直觀地比較使學生髮現把畫變大的優點。學生通過塗一塗、練一練的繪畫實踐活動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塗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學生還有餘力,老師就鼓勵他們大膽變化,探索運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創意表現。

在本課中,我通過一系列撕、剪、貼、畫、説、看、玩等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比如在“撕”後讓學生談談感覺,是想引導撕痕留下的立體感。但同時要注意學生年齡較小,練習速度不一,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指導。第二教師示範部分注意步驟,但色彩方面更需要大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最後要注意引導學生不亂扔廢棄紙屑,留住邊角紙料,備於以後的課程中使用。

在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有些同學表現的相當積極出色,而有個別同學表現的淡漠。如何調動這部分同學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我想可以通過談話、做遊戲,與老師同學合作描繪等變現形式,激發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融入遊戲過程,在愉悦的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8

本課是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面具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區的原始藝術中,都可以找到面具。因為它顯示了原始藝術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藝。特別是我國的不同民族和地區,有着多種面具。把這些面具介紹給學生,可以促使他們多方瞭解世界不同民族的藝術。同時,由於地域、種族的差異,面具的風格迥異。裝飾藝術表達內容的廣泛,表現形態的千奇百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滿了無窮的樂趣。

教學中首先通過展示了不同材質、不同造型表現手法的面具。它們在形態與神態的表現上給人的感覺多樣,有的滑稽怪誕、有的粗獷奔放、有的猙獰恐怖、有的質樸天真……這幫助學生了解面具的多樣風格,瞭解多種表現方法。通過製作步驟的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製作面具的基本方法,解決製作中的技術難點。最後我讓學生戴上面具講有趣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了幾個特點:

一、興趣入手,貫穿欣賞、競猜、情境想象等活動,始終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達到學生樂學、會學的目的。

二、將美術課程與其他學科巧妙地進行整合。比如在初步認識、欣賞各地的面具之前,將其所在地在版圖上進行顯示,使學生的瞭解更直觀,更清晰。在介紹面具的來歷時用觀看影片代替了枯燥呆板的解説。聲音、圖象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

三、請來學習小夥伴,通過參觀博物館的形式自主解疑。在明明博士的帶領下,學生帶着自己的疑問來學習,其目的性更強,積極性也更大。這樣的課件設計體現着學習的互動性,使教學輔助媒體真正起到了實效性。

四、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繫,學生面具的作業設計與迎新舞會相結合,學以致用。

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比如:

一、面具文化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要想在一節課的時間裏瞭解各地的面具特色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也沒有這樣的必要。因此,本課的面具欣賞部分顯得有些多而淺。如果重點分析欣賞一兩個面具,先總結出面具誇張的特點再進行廣泛的欣賞,使學習由點到面再總結,對學生後面的設計會更有幫助。

二、學生技法上的學習指導得不夠。在進行面具設計時,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其表現方式。可能是教師在示範時過快了一些,也可能是因為新學習的油水分離法操作起來比較麻煩,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選擇了用油畫棒或彩筆設計。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9

《刷牙》是一節“造型·表現”課,在備課時我感覺無從下手,到底要學生們學習什麼呢?在教參中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並不明確。不能上成健康教育課,講刷牙的知識與口腔保健,但應該讓學生們在增強口腔保健意識的基礎上。利用刷牙這個特殊的角度啟發學生,能夠大膽地表現刷牙時的動作,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的特點,我在導入時設計了情景,為小明想保護牙齒的好辦法,從而引出課題。再以小明的身份向學生請教問題,比如:一天刷幾次牙;正確刷牙的方法;刷牙用到的工具。一些簡單又充滿童趣的問題。學生回答的很好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起來刷牙這個環節,讓大家都來做刷牙的動作,仔細觀察刷牙時是什麼樣子的:張大嘴、手握牙刷把、小臂彎曲孩子們記下這種體驗,為創作時人物動作的表現打好基礎。

最後,我精選了幾幅關於小朋友自己刷牙時的畫,注意引導學生繪畫時的構圖,人物的位置、大小,刷牙的動作,細緻的表現,人物與周圍環境的關係、色彩的搭配,以及創新等,孩子們在畫畫要時注意的有很多,只要有一方面比平時有進步,就算是小小的成功。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通過回憶、對比觀察、師生互動,瞭解了刷牙的用具和正確的刷牙方法,能夠大膽表現刷牙時的動作,提高了學生記憶觀察能力,審美和表現能力,知道愛護牙齒,每天認真刷牙是好習慣。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0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時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同學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同學審美能力,培養同學認識美,發明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同學學到繪畫與製作的身手;能培養同學的綜合能力,發揮同學在各個方面的才氣;能使同學感受美;能使同學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同學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同學為本,使同學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同學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同學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説:“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同學興趣自然有,上課輕鬆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佈置、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和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考慮、推敲。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只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考慮: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考慮的同時,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和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只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方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研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考慮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小朋友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方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小朋友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小朋友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小朋友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同學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身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需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小朋友的個性,限制小朋友的發明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同學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無妨帶領同學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同學觀賞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同學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同學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小朋友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小朋友喜歡色彩,有的小朋友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小朋友只喜歡畫籠統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規範,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規範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考慮,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規範。例如:李吉林老師認為“老師肯定——同學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局部,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只協助教師掌握同學心智和發明力的生長情況,和時給予同學啟發和協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同學表示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保守用“一個規範”去套同學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同學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同學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裏去。在優秀作業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同學勝利的喜悦;在表示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同學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示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發明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缺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時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時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同學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同學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區分、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同學發明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同學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同學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1

《彩陶》這節課是三年級課程中的河南地方課程,這節課是為了參加美術學科方面“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比賽而準備的。但是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原本以為可能會枯燥無味的內容竟然別有一番趣味,於是我在課堂上就講了這節課。果然,學生們也被彩陶文化吸引了並且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具有彩陶風格的作品。

在課的導入環節,我出示了河南澠池仰韶村出土的一件彩陶作品,為學生們介紹了彩陶的由來和種類。學生們都表現出了自豪感,想要對彩陶文化瞭解的更多更深入。在新課的講授環節,在彩陶造型分析上我讓學生通過欣賞雙連壺大膽想象這件彩陶作品的由來,學生們展開了大膽的想象猜測,有的説是表示男女結婚,有的認為是部落結盟。我及時肯定並表揚了他們的推測。接着在彩陶圖案分析上我重點讓學生欣賞舞蹈紋彩陶盆和人面魚紋彩陶盆,這時學生已經開始自己想象了,他們對彩陶上的圖案進行了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並不時為自己的想法發出陣陣歡樂的笑聲,我也加入到學生們熱烈的討論中去併為他們的想法鼓掌。

本來在創作環節我沒有對學生嚴格要求,我覺得只要學生在對彩陶文化的藝術審美上有自己的認識和獨特感受就行了,但是沒有想到學生的創作熱情很高,並且有的學生甚至自己創作出了非常獨特的造型和具有濃厚彩陶風格的裝飾圖案,在色彩的把握上也有正確的理解和表現。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非常重要,在今後的課堂上要多進行這樣的課,培養學生創造美的願望。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2

《花地毯》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下冊中的一個課例,是讓學生運用剪貼、繪畫方法來設計製作一塊小地毯,並指導學生用許多“小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嘗試不同的材料,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的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表現出來,休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這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開始我就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通過遊戲“猜一猜”導入,學生猜的五花八門,有的説牀,有的説桌子,氣氛非常活躍,最後學生猜到了花地毯,馬上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本課主題,緊跟着我又適時激趣,給學生講了一個《小狐狸家的花地毯》的故事,讓學生羨慕小狐狸,自己也想有塊花地毯,很自然的就調動了低段學生的學習慾望,效果非常明顯。另外,讓學生親自感受地毯的質感,並小組合作將“小地毯”拼成兩塊“大地毯”,使學生在活動中無形的學到了美術知識(顏色搭配)。讓學生學會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一切讓學生來支配,自主地探究學習。

本課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通過“展銷會”的形式讓學生互相推薦自己的地毯,把教學活動推向了高潮,整個活動中運用多種方式,例如學生與學生之間成為買賣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成為買賣關係,讓學生互評互議,告訴大家為什麼買他的地毯,如何推薦自己的地毯,很自然的提高了學生的評價能力。活動中我最高興的是學生爭先恐後的把自己製作的地毯推薦給我,都希望老師買他們的,教師好似開心的調合劑,使每位學生都獲得快樂。

這一課我分別在兩所學校上過,第一次是在本校,第二次是參加區教研室舉辦的“送課下鄉”活動在長崗鎮中心學校,同是一個內容卻有着不同的感受,兩次講課都使我難忘,都有許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在本校上這堂課,由於非常瞭解學生,學生思維靈活,參與性極高,課堂氣氛活躍,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的。但在教學中我也體會了幾點不足:

1、小組欣賞討論時,問題有些不明確,教師要參與活動中。

2、要及時地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奇思妙想,並幫助他們克服一些製作中的困難。

第二次在長崗上這堂課時改進了上次的不足,努力的完善了此次課,但因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及條件差異,上課時經常有一些異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需要教師的隨機應便。記得剛上課時我和平常一樣喊了一聲“上課”,可是學生毫無反應,班長也沒有喊“起立”,這時我隨機應變立即向學生做了個自我介紹,馬上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記得上這堂課中間有一個環節是讓小組同學邊欣賞邊討論,可是讓我沒想到學生並無行動,這時我才明白他們平時可能較少接觸到小組討論的活動,緊跟着我馬上耐心的引導他們如何欣賞,如何討論,不一會同學們互相討論各自的想法,我也從他們臉上看出了一絲笑意。在長崗上這節課時最讓我難忘的是由於鄉鎮學校對短線學科專職教師的缺乏,其美術課多為主課教師兼帶,他們對我的到來特別熱情,學生也很高興。我事前通知學生帶彩色紙、膠水、水彩筆等工具,竟然沒有一位學生沒帶,課後我才知道他們在家裏把有顏色,認為好看的紙(廣告紙,掛曆紙,舊書)全拿來了,這使我特別感動。在教學生製作的花地毯竟然和城市的學生製作效果不分上下,而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總之,有許多值得我回憶的也有許多不足:

1、教師要善於營造一個輕鬆、自由的創作氛圍,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2、在評價活動中,學生的膽子小,教師應多舉例、多引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力求每位一學生都成功。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3

上完這節手工製作課以後感覺還是不錯的。課堂上結合我校的綠色教育滲透變廢為寶的意識,教會學生用廢舊塑料瓶、紙盒、易拉罐等筒狀材料製作裝飾實用的筆筒使學生將日常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在筆筒的設計製作,這樣的設計充滿情趣也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中我讓學生帶着問題研究筆筒的製作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徑,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解決教學重點做好了鋪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設計、製作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動腦,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交流,不斷地找到新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一堂課下來看着孩子們的作品,鮮豔的色彩,不同的造型,別緻的設計.讓我感歎孩子們的創意如此豐富,有收穫也有缺憾。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也不願意動手操作,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以後要多關注這些學生,讓他們也動起來。

《有趣的造型》以蛋殼或乒乓球為主體,附加彩色紙或者其他材料,進行人物或動物的創作。用雞蛋殼做小工藝品,在我兒時的美術課堂裏就出現過,現在回憶起來,還記憶猶新,做好的小工藝品,似乎在我的案頭擺放了很久很久,非常有成就感。所以我對於這節課特別的感興趣。

這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善於利用身邊的的材料,進行簡單的創意、設計,學習製作美化生活的小工藝品,感受設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上課的時候我深深的體會到老師示範的重要性,所以這節課就把重點放在了教師示範上。一上課,我就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有趣的造型,有幾個小朋友和我們一起來學習,但是他們非常不聽話,誰能讓他們變聽話呢?於是我掏出了準備好的雞蛋殼和乒乓球,班裏的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把它直接粘在紙上,做個小圓筒,你一言我一語的。同學的主意真不錯,好吧,就聽你們的吧。蛋殼和乒乓球固定的問題的解決了。

接下來抓住“有趣”和“造型”兩個方面為特點為重點。適時的演示如何使作品黏合的美觀、牢固。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的作品特別的有趣,有小豬,兔子,魚等等等的形象。

回憶這節課的不足之處:課程設置可以安排的更巧妙些。課堂評價語不夠有效。

路還很長,願我和孩子們快樂學習每節美術課!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4

小學生對美術課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有的認為美術課是副科,不影響升學,學得好不好沒有關係;有的認為畫畫要有天賦,自己將來不當畫家,學不學無所謂;比較普遍的認為繪畫比較難,因此部分學生對美術課興趣不濃……面對這些情況,如果美術教師只根據教材安排的內容,作些理論講解和示範,讓學生臨摹,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興趣很重要。對於小學生尤其如此。根據小學生好動不好靜,好奇心強的特點,和從具象到抽象的教學規律,把繪畫課設計成一系列手工製作課,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達到繪畫教學的目的。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這學期,無論是三年級或是四年級,技能訓練比較多,如布貼畫、紙塑動物、剪紙、橡皮泥等,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二)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如《紙塑動物》,小動物是小朋友最喜歡,廢紙又是同學們最多的,再加上舊棉絮,用這些東西紮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後用廢紙片一條一條地粘貼出小動物,最後進行彩繪美化。既輕又美觀。同時,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提高自身技能

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教學之餘,我除認真參加學校及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技能業務學習外,還經常去圖書館學習美術教學刊物,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上能更快地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5

《戲曲人物》這一課是實驗教材浙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是以我國傳統的戲劇表演為題材內容設計的課,通過欣賞、畫臉譜、畫戲劇人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對各種戲曲有所瞭解,感受戲劇藝術的魅力,使之對傳統藝術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培養他們熱愛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情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欣賞、認識,引導學生來認識、表現臉譜形象和人物動態,拓展他們的學習空間,豐富他們的觀察、記憶和想象力,培養表現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本課教學通過畫戲劇臉譜和畫戲劇人物兩個活動,使學生認識、瞭解和掌握戲劇臉譜和戲劇人物的基本表現方法及步驟,畫出自己瞭解、熟悉的戲劇臉譜和戲劇人物。在題材內容上主要體現了我國傳戲曲人物的化粧、服飾和動態形象,原教材對錶現方法並沒有限定,可以是線條刻畫、色彩塗畫、也可以是水墨表現,而我在教學中選用了國畫這一形式,一是覺得國畫和戲曲都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用水墨更能表現出戲曲的形式美;二:在高年級的美術教學中,學生的繪畫表現已經逐步脱離低年級的意象期,他們更希望像成人一樣作畫,所以教學中應多注重技法和知識性,融欣賞與技能訓練為一體。

那麼這節課,可以説是在第一課時“欣賞、瞭解戲曲知識,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是:欣賞了解——分析回顧——嘗試應用——示範概括——創作表現——評價鼓勵。

首先通過一段Flash動畫的欣賞讓學生從視聽上感受戲曲的一些形式美,結合學生平常對戲曲的瞭解,讓學生討論,分析出戲曲人物的獨特美,包括化粧、服飾、道具、動作造型等,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創作慾望。

接着,在分析回顧的環節中,以一組畫家的戲曲人物作品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分析其中的用筆用墨技法,回憶以前學過的一些國畫技法,比如説運筆、濃淡等,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國畫基本技法在具體繪畫創作中的運用。

在對繪畫步驟的示範中,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不僅掌握水墨人物畫的一般方法、步驟,還注意到表現畫戲曲人物時所運用到的繪畫技巧,比如誇張、裝飾手法的應用,線條的流暢、變化,上色時的幹、濕控制等。最後在通過一組畫家和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領會到“畫有法,而無定法”,從而讓學生在自己的繪畫創作中大膽創新,畫出富有個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總的來説,這一課的教學流程,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經探究理解之後進入想象和創作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和創作過程。學生琳琅滿目的作品也體現了他們充滿想象力的創造!

當然這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如教師講的太多,還有就是對學生主動積極性的培養不夠。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6

上了這節課,我最大的體會是“創設情景、熱情無限”。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以為爸爸媽媽當小廚師為主線,情感性強,

學生興趣濃,學習熱情也很高,師生都共同融入到了這樣的情景當中。學生們為了當上小廚師都躍躍欲試,為做出最好的作品而努力。我想,這關鍵在於情景的創設,以及“我是小廚師”在刺激着每一位小朋友的表現慾望。

2、熱情無限,發揮學生創造力,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創新,做自己想象中菜餚,讓自己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們有得做菜餚,有的做點心,有的做水果等等各式各樣,顏色鮮豔,讓人看了垂涎欲滴。課堂上,學生得到了生活中想體驗而體驗不到的經歷,想表達而又沒機會表達的生活感受。特別是討論環節,讓學生的慾望得到了充分的表達,讓他們感受了生活的多姿多彩。通過親手製作讓他們享受到了勞動的快樂,以及成功展示的成就感、自豪感。

3、家長參與,其樂無窮。

在整節課中,有兩個環節讓家長和學生進行了互動。一個是在學生製作的時候,其實在原來的設計中是沒有考慮到讓家長參與的,可是在進行教學時,看到不少家長都伸長脖子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製作怎樣的菜餚時,於是我便突然來了個主意,邀請家長們和孩子一起製作,通過觀察我發現,這樣實施效果特別好,有家長參與孩子們的討論、製作,不僅孩子們樂於其中,家長們也相當高興,真是皆大歡喜呀。另一個環節是在課的結尾,讓孩子們在《感恩的心》歌曲中,把自己親手製作的菜餚獻給自己的家長,並給自己的家長説一句感謝或祝福的話,很多家長在這時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也覺得很開心。

這節課我覺得也有一些不住的方面,由於孩子們對於這節課的內容非常感興趣,所以有些太興奮。在幾個小結的地方孩子們都停不下來,感覺在該收的時候有些收不回來,而我也沒太在意,沒有控制好紀律就小結,所以效果不太理想。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注意這方面。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7

經過美術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完成了一次美術公開課教學,使我得到了諸多啟示,從研課到授課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逐漸鍛鍊成熟的過程,教育需要每個教師都儘快成長,我更應該努力使自己得到提升。下面我就來説説我對這節課的課後反思。

本次教學的對象是四年級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設計運用能力,他們思維活躍,有創新意識,學習興趣較濃,有基本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所有這些都對本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節課,我從“一個信封藏着什麼?”為開課嵌入點,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引出立體賀卡式的板書《賀卡製作》的課題,學生自制的紙質賀卡入手進行談話、激趣導入,引出我們本節課的主要任務用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製作“六一”兒童節為主題立體賀卡。,激發和培養學生們對長輩、同學的愛和感謝之情。接着,我讓學生繼續欣賞老師收集到的賀卡,一邊欣賞,一邊觀察:談談自己欣賞後的感受?從學生感受中歸納出賀卡的特點:祝福語、圖案、材料、形狀。讓學生明確創作的思路是可以更廣泛的,拓展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如:文字和背景的和諧,圖片的大小的調節,以及圖片位置的擺放,顏色的整體和諧、版面的美觀等。教師只在整個教學中突出起組織教學、強調重點的作用。最後,請同學們利用學過的知識自主設計。在展示作品的時候,學生非常踴躍,一個個紛紛要求展示給大家看,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並讓學生相互評價,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並談談為什麼,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很感興趣,對這部分的知識掌握的還不錯,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最後引出美麗的賀卡將送給誰?孩子們迎合了當時六一兒童節的氛圍,異口同聲的説想送給將來到我們學校做客的市盲聾啞學校的同學們。為了延續這種真摯情感,我引導學生將感恩之情傳遞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這一堂課經過了許多次研課、試講授課,這個過程中,美術組的老師們給了我許多幫助和好的建議,但由於我教學經驗不足,教學中仍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賀卡製作導入部分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主題,使學生設計的過程中缺少了方向。

二、這節課雖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總體來説教學過程顯得較為平淡,尤其是討論賀卡的製作方法時,因為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我考慮到時間問題,沒能充分發揮學生作用,製作步驟和方法顯得有些死板,應該給學生更多思維發散的空間,更好的激發學生興趣。

三、學生製作環節教學方式略顯陳舊,沒有很好的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合作的能力沒能充分體現。

四、作品展示評價時,我只讓學生評價了作品中優秀的部分,作品中失誤的部分被忽略,這樣不利於未完成作品的學生的快速提高。今後我要提高這些缺失的環節,讓學生能在欣賞、互評中得到提升,從而掌握學習的本領,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以上是本人在這次展示課後所思考的不足之處,尚有不足,敬請各位領導和各位老師批評和指正。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8

課堂教學秩序井然,學生作業完成率高。通過這階段對小學美術新教學理念地學習,反思傳統美術教學下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比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的新要求,我有許多的感悟和收穫:

首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小學藝術教育中必須重視的要素,在整個小學教學階段,學生的興趣還不夠穩定,認識興趣以一定的情境性為特徵,只有掌握學生年齡特點基礎上,才能瞭解小學生由於在感知、意識、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懸殊,所表現的興趣上的不一樣。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各個年級學生有着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

其次,在教學美術繪畫課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作畫,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形象後,有個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針對學生喜歡觀賞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並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色彩方面則多憑主觀映像。因此,指導兒童觀察和向兒童指出觀察任務時,首先讓其觀察形狀,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着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要想學生積極開展美術活動需調動他們學習、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其積極性在於興趣的驅使,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當然培養小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祕訣就在於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採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只會忽略當年所應具備的經驗常識,事後再想彌補已使年輪變形,無異於拔苗助長。

再有,教學評價的科學合理性,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評價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通過美術活動都得到發展,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悦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教師千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不能用"乾淨整齊""像不像"來作為衡量的標準,否則學生會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失去創造中的自由意識。因此,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重視個性的培養。在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的今天,美術教育更應該發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實施,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都應該圍繞着服務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這一重要目標。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為美術專職教師,我將盡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置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打開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讓他們從中體驗快樂,也讓自己感受那份與眾不同的幸福。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9

在對風景的講解中,使學生學到了運用速寫的方法繪畫風景畫,學會了如何取景進行繪畫。抓住了事物的結構特徵進行描繪。本課,教師通過運用在真實景中繪畫,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

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

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0

縱觀小學美術教材,有欣賞課、色彩課、創作設計課、手工課等,其中手工課是課堂氣氛最活躍的一種課型,但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使手工課無法圓滿完成,這也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遺憾。

每次上手工課,走進教室的一剎那,發現孩子們的桌子上零零碎碎地放着些上課要用的材料,有些有,有些沒有,感覺這樣的課總有些力不從心。當我問及孩子們準備美術材料用具的情況時,有的學生説忘記帶了,有的學生則説找不到材料。隨之“響應”的有好幾位學生。今天美術課是要求學生用手工紙、剪刀等工具創作,上次美術課結束時,我特意關照同學們要記得帶各種材料。這麼多學生沒有材料,這課還是否按計劃繼續上呢?我暗暗地想道。全班同學都隨着我的沉思而安靜地等待着。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上手工製作內容,學生沒有材料或準備不充分,再好的教學思路和設計也是在“紙上談兵”。象今天這樣的情形已是屢見不鮮了,相信所有的美術老師都遇見過這樣的情況,是件令教師比較頭痛的事。

當遇見這樣的情形,我們是該放棄還是該繼續呢?如果放棄的話,是不是要等到學生都把材料準備充足後才能上課呢?這樣,我想,不僅打消了已經帶了材料的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要浪費的時間就不止是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了。所以,還是繼續的好。那如何繼續呢?我們此時就可以改獨立操作為小組合作,通過確定策劃組長、討論構思、分配製作任務、合作完成作品,解決部分學生材料的不足,同時也解決了想象、構思的單一性,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對於那些未帶材料的孩子,單靠批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是要鼓勵其參與小組的設計構思,協助其他同學進行製作,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但我們不能單靠小組合作來完成美術教材中的所有手工課,孩子難免有時候會準備不充分。所以,從另一面看,我個人認為對於美術教材的編排,也應該有城鄉差異,有一些美術手工材料在農村是購買不到的,或者,能否考慮在編排美術教材時,對於手工課的材料作適當的安排,以減少學生為購買手工材料而煩惱的問題。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1

在我從教的一年時間裏,最經常聽到的贊聲就是:“作為一名美術老師真好!上課不用從頭講到尾,輕鬆又愉快,輕鬆的收穫教學成果,還可以得到全校學生的愛戴……”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在我任教的一年裏,學習了很多美術教學成功案例,觀摩過許多優秀美術老師精彩授課,同時我也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把自己總結的教學理念搬到課堂裏,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由原來過於強調學科本位轉為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目前,“為畫而學”的教育觀已經越來越受到美術教育者的非議。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中絕大多數人,目前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美術學習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所以,我們對學生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我們尋找的途徑,必須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現代兒童教育基質中,無不體現着“寓教於樂,寓教於玩”的基本特點。經過新課標的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覺得美術教材的內容廣博,課程其有綜合性、多樣性的特點,美術教育教學側重的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特別是低年級強調遊戲性、體驗性的活動。

然而,兒童的美術教學中,並不是以通常意義上的“輕鬆遊戲、淺嘗輒止”,它的“遊戲”內容更為豐富,規劃更為寬鬆,過程更為複雜,結局更多變化。它要求學生真正做到一個親身體驗的參與者,眼、腦、手並用,充分運用各種知識,充分展示各種能力,充分挖掘各種潛能。而我們教師就是這項“遊戲”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應該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循循善誘,耐心引導,以充分啟迪學生的心智,發散學生的思維。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引入遊戲性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真正進行最自主的美術活動。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景芝教授説過:“孩子們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各具特點,只要我們正確地加以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而美術教學是最具有創造性的活動,最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多種方法中,遊戲性教學是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2

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工作,理清了思路,掌握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十幾年的教學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我經過許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美術老師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怎樣才能……?我認為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去學習。

首先,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們的美術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着人情味,作為美術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藴藏在美術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着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美術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美術大餐”!最後,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美術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美術課,要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美術,樂學、愛學美術。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美術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美術學習方法,體現美術課的靈魂,使美術課上出“美術味”!

通過這些年的感悟,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使我對美術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3

小學美術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創新精神、完善人格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學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養和科學認識等產生直接與間接的影響。通過造型與表現、設計與運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四個領域的學習,不斷體會美術學科特徵,使學生藝術能力和文人素養得到整合發展。

一、課前準備

1、學習新課標,鑽研新教材

應該明確小學美術課程的目的任務和各年級的具體要求,認真制訂切實可行的學期教學計劃。

2、制定課程計劃

學期課程總體目標,教學內容標準和學生情況簡析,教學進度安排,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計劃及實施方案等。

3、認真備課

本學期我擔任二、三年級的美術教學,這個階段屬於學生興趣培養期,大部分孩子對美術的興趣非常濃厚,那麼怎樣使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從中獲得新知識是我的備課目的。下面是我的一點想法:

(1)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備課中,應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

(2)備課中要圍繞美術活動學習目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對話、討論、思考使學生在欣賞活動、技能訓練、能力培養等方面得到協調發展。

(3)教師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備課中可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4)教師要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重視學生學,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5)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它學科的聯繫。

(6)教師應以各種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7)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網絡美術教學、製作生動美術作品,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進行交流。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4

這個學期是我邁入工作的第一年。由於學校實際工作的需要,我承擔了三、四年級和六年級兩個班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

一個月下來,感受最深的就是上課學生太活潑,上課有點吵,特別是手工製作課,這也許跟我的教學經驗不足有關。現僅從美術作業來談一點反思。

首先,應該對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有個貼切的認識。其實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們的心血,都藴涵着豐富的內容,作為美術教師應該用欣賞者的眼光看待學生,體現出人文關懷的精神。其實孩子因家庭,社會環境及自身的遺傳因素,都會產生不同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行為表現及操作中會參差不齊。比如三年級《老師您好》中我讓他們畫老師,學生能畫出老師在上課時的結構與動作關係,但是內容太單一,我讓他們在自己的畫上再添點東西,有的學生並能擴展成師生一組人就是有創造力的作業。因此在批改作業時放棄“一刀切”的武斷做法,而是進行了人性化的嘗試。

其次,對於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我們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現的專業性美感。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能只用與別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績進行橫向的比較來判斷,而應看自身的縱向發展,因此我在批學生作業時,會看看他的作業與前面的做比較,如果進步了,我會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上有進步,並在下節課公開表揚;如果內容太單一,我會寫上‘如果再添加點東西進去那更好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希望他們能對美術課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作業質量得到提高。

再次,與學生多溝通,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多欣賞美的東西。現階段,隨着教育水平不斷改革,美術教育也迎來了新一輪創新,但現階段六年級依然沿用老的一套教材,以前也是老的一套教學模式,那麼是否有必要對其採取新的教學模式呢?改革固然是有它進步的一面,但對於現階段的六年紀要讓其從老的思想觀念完全轉變也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行,對於他們還是必須要用老的一套教學模式去講授,而對於三、四年級學生,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是新美術教學的試點,也是我們新來美術老師的研究點,這對於我們是一次機遇和挑戰,也是我們不斷進步、不斷適應這個社會發展的一個過程。三年級學生和四年級學生年齡不一樣,接受的事物也不一樣,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接受事物也不斷增加,思想也不斷開闊,他們在畫中就表現的不一樣,因此這需要老師們與學生多溝通,充分領悟各年級在畫中表現的思想和意境,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意識,最後所呈現的美術作品也形式多樣,真正體現兒童畫的價值所在。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5

《點的魅力》本節課教學內容意在讓學生從大自然和生活的萬物中發現圓點的幾種基本形狀:圓點、圓圈;發現圓點在紙上不同的位置,給人不同的感覺,產生基本變化。通過對教材創造性的處理,突出一個“玩”字,力求在教學中師生共同創設輕鬆和諧的氛圍,既競爭又合作,共同發現小圓點的魅力,用圓點來創造美。

在導學部分,通過認識新朋友———小圓點的自我介紹,抓住了學生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起來。老師順勢而導,學生比較自然的就進入了學習的第一個環節中,出示自學指導,自學課本中的“只是窗”,瞭解小圓點在畫面中的不同位置及不同的排列方式帶給人的不同感覺,然後交流學習所得,從而對小圓點的魅力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為了讓學生對小圓點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和理解,進入第二個環節:小組合作探究。通過欣賞小圓點構成的美術作品,學生共同探究、交流、彙報並體驗,讓孩子們對小圓點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和理解,並體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過程。這樣,由看到説,由説到做,由簡單到複雜,學生容易接受,也體現了“四六”教學模式中的先做後教。課堂上學生的求知慾和表現欲得到充分展示。

從學生完成的作品情況來分析,大部分的學生作業都很投入,但由於小組合作探究佔用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真正讓學生作業的時間不是很充足,部分孩子雖然還在努力,但也只有在課後繼續完成了。

在課堂教學設計當初,並沒有講到小圓點的聚散、規則以及作品欣賞做到歸類等問題,給這堂美術課留下了少許遺憾。課雖結束了,但思考仍在繼續着:有位老師曾經對我講“一堂課,只要學生學得開心、畫的順利,老師教得實在,就是一堂成功的美術課。”我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裏,在將來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揚長避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6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老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教師應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故事、遊戲、音樂等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這節《流動的顏色》中,我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讓小朋友一起玩色彩遊戲,用吸管來吹畫。讓遊戲活動進入課堂,因為遊戲活動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説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能給課堂帶來生機,更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創造活力。

兒童的天性是好動、好玩,在玩中增長知識,而新教材的確貼近了兒童心理特點,順應了他們心理髮展的需要。二年級的學生對原色和間色根本就不懂,如果用舊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不想聽、不理解,所以我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智力發展狀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目的地領着學生一起玩一玩、變變法戲,看看間色是怎麼“變”出來的。把“玩”帶入到課堂中去,引起同學們的興趣,開拓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躍自然。我創設“吹一吹”、“看一看”、“想一想”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美術,激發學生愛學、樂學、趣學。學生在玩中學習,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感受,印象很深刻,馬上學到了美術知識,而且能牢記在心,並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

這一節課下來,學生各自都有收穫,能根據自己吹出來的畫,憑感覺、聯想和想象進行造型活動,創造出的作品豐富多彩。在課堂上,學生為了能更好的完成作業,聽課時比平時都認真。看到遊戲活動給大家帶來如此大的吸引力,我頓時被孩子們的童真和心中對成功的渴望感動了。我覺得課堂還給學生,望學生來做主,是真正體現民主自由的。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7

本課是版畫系列中的一課,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刻印方法。運用刻印的方法設計製作賀卡、藏書票或書籤。其中刻印的方法和圖案的細節處理是難點。

在學這節課前,我本想給孩子們介紹更多的版畫知識和篆刻藝術,讓他們先了解,可後來覺得我介紹給他們,不如讓他們課後自己去找這部分知識,自己去學習。有好多孩子對刻印很感興趣,上課之前就刻了一些小圖案。孩子們感興趣,他就會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課堂上學生們自己當小老師介紹刻印的步驟,陰刻、陽刻的方法。

在課本上,出示的胡蘿蔔和石膏板上雕刻製版。胡蘿蔔和土豆是家庭中常見的材料,石膏板不容易找到,我們就用胡蘿蔔、土豆、黃瓜、橡皮代替。

我認為刻圖案很簡單,並沒有聯繫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們大多采用陰刻,刻的圖案也很簡單,比如小五角星,小花朵,心形,小貓爪,小兔小熊小貓等簡單的動物圖案。有刻字的同學,由於要刻反字,有點困難,基本都印反了。為此,我又講解了陽刻的方法,和刻字的要領,有的學生嘗試陽刻,還有稍複雜的圖案,效果不錯。

在製作書籤或壁紙時,好多學生印的位置不合適,排列的不整齊。也有幾個學生做的小書籤很有創意,畫印結合,搭配合理。有的學生一直在不停地刻刻印印,沒有製作書籤。讓他們刻吧,有興趣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比什麼都重要。總的説來學生的熱情很高,積極動腦,大膽構思,相互之間充分交流,對制印的方法掌握較好,刻版過程中沒有受傷,對作品的互評活動非常踴躍,各抒己見,學生作品也構思新穎,別具一格,教學效果很好。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8

本節課是小學美術第二冊造型表現的一課內容,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如何利用觀察、比較方法,抓住獅子五官特點以及突出表現特點。在觀察、欣賞獅子及其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創新能力。通過畫畫、做做、演演獅子的形象,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這節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畫獅子、製作獅子,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如何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大膽表現,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

一節好課離不開一個好的引入,剛開始的短片部分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課上,教師收集的一些關於獅子的資料及圖片極大的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利用了這些資料,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瞭解如何利用物像間的對比,發現其特徵,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在授課中,教師範作的出現又一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老師的引導,師生一起分析“獅子大王”的製作方法,教師的講解和示範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製作方法、構圖、色彩上一定要突出講解,解決製作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此,教師的引導一定要精煉、到位,才更易於學生的理解。

在製作中,學生對於獅子鬃毛的表現會有些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教師的範作,瞭解製作的方法,另外,對於材料的準備也要到位,比如,樹葉、雞毛、毛線……等一些較為新穎的材料,更易激發學生創作形式的多變,學生用自己稚拙的雙手進行創作,風格迥異,有的用線,有的用色,有的利用各種廢舊紙張和一些特殊材料,充分展示了自我的空間。最後的展示環節也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在美術課上為學生創設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盡情的動起來,學生們多變的作品也在這一環節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極大的滿足感,也更加對美術活動產生了興趣。

學習美術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還應結合實際美化我們的生活,所以,美術課只有學生自己的創作和老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應貼近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引導學生感悟藝術與生活的關係。通過欣賞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獅子藝術形象,讓學生了解並欣賞民族傳統文化,向學生滲透我國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藴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9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雪花飄飄》是湘教版第七冊十一課,本課內容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是以雪為主題,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學活動。巧妙運用生活中常見或者廢棄的材料,製作一個富有情趣,製作精美、觀賞性強的“雪景玩具”,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對雪花和雪景有個感性認識。

“雪景玩具”是由外部框罩和內部景觀兩個部分組成的。外部框罩是由半個大號透明飲料瓶和底座、吸管經過切割、穿插的方法組裝而成。

在教學雪花飄飄做法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欣賞雪花飄飄的玩具,瞭解它的結構後,接着讓孩子們玩一玩。然後教他們分析製作的步驟,學生對雪花飄飄的玩具,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認真的學習,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得到了答案。當然由教師來講製作過程,他們也能獲得答案。相同的答案,不同的過程,帶給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精神更是難能可貴的。最後,把作品用手機拍照下來,更加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是否在學習中探究,完全看教師是否給予他們學習的機會和發揮的空間。我在本課中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擁有學習的機會,給予他們足夠的發揮空間。我認為教師不應該只教會學生某種單一的本領,而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使他們獲取更多的本領。

我感受到了我教學的不足的地方,比如語速太快,過程中我的傳達的語言較多,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但是總體來説,孩子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每個學生都想完成自己設計的雪花飄飄玩具,我看到他們製作時候的認真樣作為老師也感受很快樂。活動中,除了讓學生按照書中製作外,還讓學生用各種材料的做裝飾,玩具的景也可用各種各樣的彩色紙裝扮,這樣做出來的效果不僅美化了玩具,也美化了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成功帶來的喜悦!

總之,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師只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善於思考,把握其精神實質,遵循美術課程的感知規律,紮紮實實的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追求美術教學的本真,才能充分發揮美術藝術特有的魅力,才能不斷提高和培養學生美術鑑賞的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0

本課的教學要抓住一個點,那就是我們要畫不一樣的太陽,是我心中的太陽,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教學難點在於激發學生的想象,展現孩子獨特的個性,所以在教學環節中我分四步走:嘗試繪畫——瞭解認識——啟發想象(提供思路)——大膽創作——小結評述。通過四個環節,學生從感知、認識到發散,孩子們打開想象的翅膀,想象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心中所認識的太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瞭解太陽是由基本形圓形和周圍的光芒組成的,畫完後通,過大家的欣賞評述來討論:“誰畫的太陽最漂亮、最有趣、最特別?”這個環節我特別強調了學生的表達和自我感受,並讓孩子想想你喜歡這個太陽的理由。通過這個環節建立孩子自己獨特的個人意識:那就是畫自己的太陽。接着是學生作品賞析,在這一過程中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想像太陽的變化,對孩子的創作思路進行點撥與啟發,例如:把太陽看成是不同角色的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外形有什麼不一樣;從四季的角度看太陽,春天是綠色,夏天是火焰的紅色……中午的太陽眼睛掙得大大的,傍晚的太陽又像什麼呢?在這個環節中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師生互動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孩子們的思維變得特別大膽。

小結評述這個環節我採用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把重點放在了滿足孩子的表達願望上面,充分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畫説説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特別活躍。

教學中也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語言不夠兒童化、情景化,例如:“把太陽描述成漂亮可愛的小姑娘”,“太陽娃娃要睡覺了”。這些都是孩子化的語言描述,老師應用語言與孩子融為一體,強化孩子的語言認知,從而建立自己的個人創作意識,學生的作品就會變得更加大膽、率真而又富有童趣。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1

根據這節課的重難點,我先在上課的時候請幾位學生上講台擺幾個動作的造型,再由其他學生猜猜看,他們在幹什麼?再反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猜,由遊戲導入課題,能很快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為自己的布娃娃穿衣服我想是很多兒童都很喜歡玩的遊戲,所以基於這點,我利用課前製作好的線描人物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猜測這個人物在幹什麼?教師再將事先準備好的服裝為人物“穿上”,再請學生猜猜看他在幹嘛?然後請個別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上講台來為人物添畫上背景。提問:“為什麼同一個姿勢的人物穿上不同的服裝,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讓人感覺在做不同的事情呢?”教師引導學生回答並總結出人物與環境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解決教學的重點。

接着給人物換上一套太空服的時候,教師啟發學生,人類在太空中是失衡的狀態,那麼如果他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你還能想象出他在幹嘛呢?之後教師再給人物換上最後一套服裝,把人物裝扮成女性,再請學生來猜測這個人物在幹什麼,她處於的環境是怎樣的?來解決教學的難點。

最後才請學生打開書本,欣賞上面的作品,看一下還有哪些環境是自己沒有設想到的,這樣可以填補學生想象的漏洞,拓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進一步從優秀作品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並汲取別人的精華變為己用。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於學生對人物的造型把握還不夠準確,還需要在課堂和課後多加練習。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並能創造性地運用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水平。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鼓勵與支持,

一、把音樂、舞蹈帶進美術課堂

音樂、舞蹈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作用,能調動人的情緒,在美術課中相應地引用音樂、舞蹈教育,將更好地輔助教學。本課先讓同學跳起“小雪花”的舞蹈,大屏幕播放雪景。把大部分沒見過雪的南方小孩引到了冰天雪地中,讓他們感受大地銀裝素裹的壯觀,激發學生製作雪花的慾望,把學生向“情”引。讓學生在這“雪景”中激發強烈的`情感,使之“情”與“景”產生共鳴,從而讓學生有強烈的表達欲,使他們在音舞的文化情境中學到美術,達到了課標的整合目的。

二、與文學相結合

美術通過造型視覺藝術去傳播文化思想,文學則利用文字,兩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現手法不盡符而已。在美術課中,利用優秀的文學作品(故事、詩歌、散文等),優美的語言與畫結合,積極調動學生思維,彷彿身臨其境,帶着作品意境的整體印象,再聯想,再遐想,由此培養想象能力、創新意識,從而達到了美術文化情境多元化的目的。

我國許多的經典詩文中往往有不少作品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而美術教育有寓教於樂、生動形象、易於感人的優勢。把美術教學與誦經活動相結合恰好能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如在教學《美麗的雪花》一課時,我展示《江雪》這幅畫,讓學生感受畫中的意境,並通過對古詩《江雪》的講解,引起學生對雪的世界的嚮往。

三、與生活相結合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有許多美的問題,技術上的問題很難用語言能説清楚,必須藉助直觀手段才能獲得明確的概念。於是課前我也佈置給學生收集大量的資料,增加對雪的認識,很多孩子都帶來了,資料比我收集的還全面,還有的學生把雪景都打印下來了,給了夥伴們不小的震撼力,課中我還出示大量的欣賞圖片在感官上抓住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課堂上來,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

在繪畫過程進行一半時,我又出示了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可以鼓勵學生,促進學生努力的作畫。

教學實踐證明,美術教育應該是一個從感知美、理解美、鑑賞美到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在美術課堂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美術教學獨特不可代替的功能,通過藝術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豐富,心靈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美好事物。我覺得,在美術教學中注意學科整合,把音樂、語文、科學、品德和美術結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的綜合知識,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21世紀的科學教育一定是與藝術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未來所需要的人才一定是綜合型的人才。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3

《我們的影子》是嶺南版第四冊第10課的內容,本課教材以“美術與科技”為切入點,以“影子”這一科學常識為題材,以“我們”為物象形態,進行有趣的造影與聯想活動,激發學生對生活現實的關注和興趣,培養想象力與概括表現力。

為了能有效的上好本課,我與黃瑩老師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三次磨課、三改教案,還邀請了劉豔秀、劉蓓老師一起聽課、評課。在磨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兩大方面問題處理不當,需要解決的。一是對教材的處理。教材是以“陽光的影子”導入的,有人影、手影等,產生影子的情況也很多,我們不可能在短短的40分鐘內,全面的、祥細的講授所有的知識,第一次磨課後,我們決定降低教學難度、縮窄教學範圍,以適應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於是,我們最終選擇了以手影為主要教學內容,以描畫為主要手段來創造影子、記錄影子、裝飾影子。二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與處理。第一次上這節課,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教學形式明顯是很糟糕,每小組有8名同學,小組內的分工不明確,小組合作學習時,組裏成員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有些事情搶着做,在些事情卻沒有人,有些同學一直在玩,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很差。為了真正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我們查閲了大量資料,瞭解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與操作方法,對班裏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分成學習小組,每組4人,按正方形圍坐。整個小組學習效率有了大大提高。對上述的兩個問題,我們不斷的研究與修正,今天的這節課,可以説是多次研磨後的成果。

在本課裏,我們設定了四方面的教學目標:

(1)瞭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2)能運用線與色表現“影子”並組成有趣的我們的影子畫面;

(3)能主動地與同學一起造影子、畫影子;

(4)對造影子和創作影子感興趣。

把“能用線與色表現影子,並組成有趣的畫面”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觀察影子、激發興趣”、“瞭解影子、創造影子”、“留住影子、美化影子”、“欣賞影子、點評影子”與“拓展延抻、感受文化”五個環節,層層深入,在玩中學,在小組合作中學,在相互評價中學,充分體現美術課的學科特點。我認為本課有以下三方面亮點:

1、課堂引入巧妙,瞬間設置懸念。“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在畫框,猜一猜我想用來做什麼?”這一問題的拋出立馬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迅速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畫框上來,緊跟着的造影子與瞭解影子產生的原因就變得順理成章。

2、教材處理得當,講授深入淺出。本節課,黃老師充分考慮學生與課堂實際,以手影為教學切入點,通過欣賞學習法,觀察法、學生講解學習法、演示法等,各類教學方法交互使用,在不知不覺中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3、小組合作學習效果良好。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合作過程中做到各負其責,相互幫助,在規定時間裏合作完成了造影子、畫影子及美化影子的工作。在以小組為單位點評作品時,基本上能做到組內意見統一。這種小組合作學習,初步體現了學生合作意識。雖然,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有點“亂”、“吵”,但如果學生是真正的在討論問題,在認真的合作完成作業,課堂上有點“亂”“吵”又有什麼所謂。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4

《漂亮的小鐘表》一課的內容是孩子們熟悉且喜歡的夥伴——小鐘表,這非常貼近他們的生活,對他們來説具有強烈的誘惑力,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參與的主動性。課後就有不少孩子對我説:“老師,我最喜歡上手工課了。”

這節“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能夠給學生提供很大的創造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能讓孩子在製作中充分的享受成功的喜悦。當孩子做好了錶針能夠轉動的鐘表時,那種喜悦溢於言表。教材中選擇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鐘表,目的是引導學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鐘表給人的不同美感。課堂上我還展示了一些學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設計、製作的鐘表作品,目的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和多種材料設計、製作小鐘表,幫助學生在設計製作的過程中開闊思路。

首先,通過欣賞、瞭解鐘錶的文化及造型特點。通過對不同鐘錶的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欣賞,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從課件中,學生了解了鐘錶的歷史文化,振動原理與不同種類,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與對鐘錶的興趣。在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最喜歡的造型是卡通類型,這為接下去的製作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其次,通過鐘錶的設計製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設計與製作能力,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的成功與否,並不在於學生繪畫水平的高低,而在於學生心靈快車能否啟動,能否提速。所以很多平時畫兒畫的不是很好的男孩子,在這次活動中卻表現的很突出。

巧用材料以及對錶盤的設計是本課的重點。通過對作品的分析,使學生在製作中即快又好的完成簡易的漂亮的小鐘表,並且學生製作的作品形式各不相同,想象極為豐富。有的做出了心型鐘錶,有的做出了花朵鐘錶,有的做出了懸掛式的鐘表,有的做出了機器人鐘錶,有的還給鐘錶加上了開關按扭……花樣繁多,五花八門,讓人歎為觀之。這不正是我們所想得到的教學效果嗎?

最後,在學生設計製作完鐘錶之後,安排作息時間遊戲,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學生分小組一起認一認鐘錶。撥出每天早上幾點起牀,幾點上學,幾點吃午飯,幾點睡覺……學生總結髮言,今天製作的鐘表即是一件藝術品,又可以提醒我們節約時間,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是公平的。”

這節課在每個班裏都是下課鈴聲響起時,伴隨着孩子們:“唉——雜下課了。”的遺憾聲結束的。我想如果以後每節美術課都是這樣,那該多棒。我應該在上繪畫課時,更多的關注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繪畫中體驗成功,享受美術的快樂。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5

本節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是一節想象創作課,也是小學美術教材版畫系列課中的一節——吹塑紙版畫,版畫由於材質軟而薄、造價相對較低,也比較容易刻畫,所以是最易被兒童接受、掌握的版畫教材內容之一。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求異思維有着一定的鍛鍊和提高的作用,因此本節課的設計以激趣、想象、創作進行教學設計。但是由於受到工具和材料以及課堂時間的限制,不能進行吹塑紙油印板畫的學習。其實如果在課堂上進行吹塑紙版畫創造,學生學起來應該更有趣。但是一節課只有四十分鐘,講上二十分鐘,把一堆用具鋪開得個幾分鐘,還沒做十幾分鍾呢,又該收拾東西下課了,又是油墨,又是刻刀,吹塑紙的,收拾半天又影響學生的下節課。所以只作為課後拓展,通過多媒體,學生了解後在課下完成,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在課下再問老師,課堂上只能進行繪畫或者手工製作。

故而,在設計《大嘴怪》這節課時,把教學重點定為“如何把嘴巴畫大”、“如何變怪”。難點定為“創造思維的發散性”。在教學重難點定好之後,通過多媒體課件,先從真實動物身上提煉出嘴的形狀,再添加變化,進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最後在進行怪的變化,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同時,注重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自由的創作空間,如:“你想象中的大嘴怪是什麼樣的怪物?”“你的大嘴怪生活在哪裏?”“它是一個善良的形象還是兇猛的?”“它的大嘴巴有哪些奇特的本領……”孩子們的想象力是自由而活躍的,引導學生想像從而打破思維的定勢,創作出靈活多樣的構圖形式,感受創新所帶來的樂趣。

同時,課堂中幾個遊戲的添加①比比誰的嘴更大②猜猜這是誰的嘴。雖是遊戲,但卻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着緊密的聯繫,避免了為了遊戲而遊戲的教學誤區,使課堂氣氛變得非常活躍,學生在愉快的心情和氛圍下進行主動學習。

有的學生畫的小朋友在大嘴怪的舌頭上玩滑滑梯,有的畫的大家在大嘴怪的嘴裏打掃衞生,幫助大嘴怪清理口腔,有的畫的是機器大嘴怪,現代化的機械……整個教學設計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注重過程,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淡化技法訓練。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6

《夢幻中的城堡》是人教版美術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屬教材所定義的“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主要是通過教學指導學生用採用繪畫、剪刻、粘貼等方法,創作出富有個性特點和形式感的新穎城堡作品。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慾望,我充分蒐集了相關教學資料,並查閲和借鑑了網絡上的關於本課的一些課堂實錄,發現在教學方法上基本上是以情境導入法為主。通過對我校三年級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我決定也採用情境法教學。雖然現代生活中的建築日新月異,但作為我們這樣一所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學,生源絕大多數來自農村,沒有多少學生親眼目睹異於居民樓樣式的建築,有的只是通過電視或漫畫而對城堡有一個比較模糊或抽象的認識而已。正因如此,我覺得利用童話的超現實形式和本課結合起來更能給學生以想象和創作的空間。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創設情境即是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我以白雪公主的故事進行導入:“想知道白雪公主現在過得怎麼樣嗎?”“王子要為白雪公主修建一座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堡,可是看了許多設計圖都不滿意,可把他急壞了。怎麼辦呢?”。故事情節的延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興致濃厚,躍躍欲試,“為白雪公主設計一座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堡。”通過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到預設的情境之中。大家見過真正的城堡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世界十大城堡(德國霍亨索倫堡、德國寧芬堡、德國瓦爾特堡、法國的朗熱堡、瑞典的格里普斯科爾摩城堡、瑞士的西庸城堡、圖爾庫城堡、英國的愛爾蘭朵娜城堡、英國霍華德府邸、德國新天鵝堡。)學生或許記不住這些城堡的名字,但是建築的美感衝擊着學生的視覺,感染着他們的心靈,能夠帶給學生以美的感受。介紹哥特式建築及巴洛克式建築的風格特點,讓學生進行了解,以追求“小課堂、大容量”的教學效果。

《人民教育》編輯賴培根老師在我校作報告時講到,美術課就是培養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本課教學中我啟發學生對城堡進行描述,引導學生去發現城堡的形式美感,“你最喜歡哪座城堡?喜歡城堡的什麼地方?”學生通過語言進行描述,比如“我喜歡高高的房頂,半圓形的窗户”“牆上的花紋非常美麗”等等,甚至有的學生用比喻來形容“牆的顏色像火一樣”、“房頂像劍、像針一樣”。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去發現城堡的美之所在,並把自己對美的感受進行了表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預感到學生對建築美的這種體驗在接下來的創作中馬上會得到體現。

“把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堡建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赴上海市閘北實驗小學學習期間,美術教師黃慧麗老師的一節課《燦爛的煙花》讓我印象頗深。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黃老師採取了層層遞進,由淺及深的方法,分步驟教學引導孩子創作,收到了十分出色的教學效果。為幫助學生完成作品背景的創作,我借鑑了黃老師的方法,對學生進行了提示。“白雪公主的城堡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那麼應當建在什麼地方最好呢?”通過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説在山頂上,在森林裏,在海面上,在水下,在雲彩上,在半空中……,神奇、夢幻的童話為學生打開了自由暢想的空間,學生奇思妙想層出不窮,課堂氣氛高漲。學生通過觀察、想像、討論,進而去創造一座更加奇幻、更具夢幻色彩、富有個性和形式感的城堡。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説過:語文課要有語文的味道。我想換言之,也可以説美術課要有美術的味道,在“怎麼教”和“教什麼”的問題上還是應該偏重於後者。生活本身就充滿了美,充溢着藝術氣息,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學生髮現美之所在,並用藝術的手法把它表現出來而已。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7

通過上一年級《香甜的水果》這堂研討課,我有一些收穫,同時也有一些不足,現將體會反思感受與大家交流探討。

1。充分關注學生的感受

現代的教育理念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美術課是孩子們喜歡的課程。我就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在遊戲的形式中學習知識、鍛鍊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因此在開課時,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猜謎導入新課。在學習過程中設計了小遊戲,讓學生主動的去體驗和感受。整個教學過程在一種輕鬆活潑的氛圍中進行,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的快樂。

2。注重學生的思維與個性

一位藝術家説過:“藝術如果失去個性,就等於失去生命。”小學生的藝術創作也是一樣。在愉快的氛圍中,更多的學生願意表現自己的思維與個性。我就讓他們盡情的説,盡情的表演。看到什麼就畫什麼,想怎樣畫就怎麼畫。只要是能張揚自己的個性,畫出自己獨特的東西。甚至有一些是不符合邏輯和規則的。但是隻要學生仔細的觀察,用心的想象,所有的無規則的東西都是有趣味的。比如,後來有的學生説要畫香蕉月亮、蘋果房子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對事物的美好想象,説明他們能積極的思考。我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繪畫,還請他們講自己畫裏的故事,給他們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機會,讓美術課變得更輕鬆有趣。

另外,我還有一些困惑,就是在美術教學中,由於孩子較小,新的美術教學理念和課程標準中不提倡繪畫技法的教育,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比如,課上有學生問我:老師,我不知道貼什麼----?這時我就會比較矛盾,如果我教給他們看,那他們就會照我的原原本本做下來。這樣可能會禁錮孩子的思維,造成繪畫的侷限。在這節課中,有些環節我覺得設計的很滿意,在教學中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當然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就是覺得雙基還不夠。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摸索與反思,為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8

《小蝌蚪》這一課選自湘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材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第七課。這是一節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同學發明思維和繪畫表示能力的課目。教材以清晨小蝌蚪們排隊動身開始充溢驚喜的冒險之旅來展開故事,引導同學在這以特定的情景中去考慮、想象、發明性地參與繪畫和學習。

《小蝌蚪》這一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目標:能認識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發明表示;能做到將簡單的相似形排列組合成具有一定美感的畫面。能根據特定的情境推理考慮,在繪畫中自如地表達自身的想象,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並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熱愛生活的情感和環境維護的意識。

在教學中,採用展現圖片的方式出現故事,通過情境創設使同學身臨其境,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同學想、説、將同學帶入小蝌蚪的生活之中,為同學提供思維線索,拓展同學自由想象和繪畫的空間。

讓同學同桌之間互相討論,用語言描繪自身特別的想法,然後鼓勵個別同學在全班大膽論述,教師適時出示範畫,引導同學考慮:畫中有許多小蝌蚪,一羣小蝌蚪在做什麼,另一羣小蝌蚪在做什麼,還有幾隻在做什麼。通過“羣”和“只”的概念向同學滲透相似形的排列和組合。

在《小蝌蚪》一課的優秀教案中,我充沛考慮到同學參與的“面”與“度”,採用情境創設的方法讓同學自身身臨其境,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同學都動腦、動嘴,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作業展示評價延伸:同學之間先互相交流欣賞,給同桌講講畫中的故事,然後請幾名同學上台展示,對自身的作品進行語言描述,教師對同學的評價予以引導,並對展示的作品從故事情節、繪畫表示等方面進行肯定和適當的小結。最後對全班同學進行激勵性評價,認識小蝌蚪最後變成青蛙,鼓勵同學做保護環境、維護益蟲的好小朋友。

在這節課教學中,我給同學創設了一個寬鬆愉悦的教學氛圍,倡議同學主動參與,樂於參與,勤於動腦。採用通過故事情景進行創作表示。同學通過看看、畫畫、想想等方法,進行造型表示,並從創作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這節課師生配合默契,同學學習積極性很高,同學的想象力很豐富,在短暫的時間裏大局部同學的畫面都很理想。在本課教學中,以教師的講解與同學的看、畫、講故事相結合,以教師為指導,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充沛利用幻燈片和相應的音樂,讓同學在玩、看、練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通過這節課教學,使我認識到教師要想真正上好一節課,必需認真領會課程目標,從調動同學積極性入手,面向全體同學,讓他們的個性都得到發揮和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課堂就會充溢情趣。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9

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勞動動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培養了學生敏鋭的觀察能力。我們要利用好文中一些素描、速寫和版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回憶、思考、體驗和想象人體活動時各部位的變化,體會各種勞動的動態。

勞動,身體各部分之間為保持平衡會發生相關動態。因此,在勞動中常產生最典型和最美麗的動作瞬間。許多畫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創作出了充滿勞動激情和快樂的繪畫作品,讓人感受到勞動時的動態美。比如畫家王文彬的油畫《夯歌》是描繪一羣姑娘在打夯。在夯懸於半空的最緊張的瞬間,表現了年輕姑娘蓬勃的朝氣和建設新農村的崇高理想。畫面構圖以傾斜的不穩定形式來加強打夯的動勢,生動地表現出勞動的美感。

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勞動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通過描繪勞動中的動作、工具以及周圍環境,不僅可以提高造型表現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美術課程的學習價值之一。

教材還重點展示了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學生在中外畫家對勞動動態美的不同風格的描繪作品中進行比較、欣賞。同時還選擇了一些素描、速寫和版畫作品,為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回憶、思考、體驗和想象人體活動時各部位的變化,體會各種勞動的動態。教材還演示了不同動作的動態線,讓學生對人體的動態有直觀的感悟。“試一試”和“提示”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一一化解。“學生作業”的展示和“學習建議”都提示了對學生創作的要求。

教學時,教師講勞動的故事,讓學生回想自己在勞動的時候或看爸爸媽媽在勞動的時候是怎麼樣子的——例如掃地,人是彎着身子的,頭是向下的,雙手拿着掃把等等。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最後是學生欣賞書中作品,感受作品帶給我們的藝術魅力。有了這樣一個過程,再進行人物動態定位指導,學生就能夠創作出不錯的作品了。

但是,在學生進行創作的時候,對人物構圖必須進行巡視指導。構圖的好壞是一幅畫成敗的關鍵,否則就不能表現出人物勞動中所體現的動態美。

所以,這節課人物動態線定位和構圖指導非常重要。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40

《小蝌蚪》這一課選自湘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第七課。這是一節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繪畫表現能力的課目。教材以清晨小蝌蚪們排隊出發開始充滿驚喜的冒險之旅來展開故事,引導學生在這以特定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創造性地參與繪畫和學習。

《小蝌蚪》這一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目標:能認識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創造表現;能做到將簡單的相似形排列組合成具有一定美感的畫面。能根據特定的情境推理思考,在繪畫中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象,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並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熱愛生活的情感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在教學中,採用展現圖片的方式呈現故事,通過情境創設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想、説、將學生帶入小蝌蚪的生活之中,為學生提供思維線索,拓展學生自由想象和繪畫的空間。

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討論,用語言描繪自己特別的想法,然後鼓勵個別學生在全班大膽闡述,教師適時出示範畫,引導學生思考:畫中有許多小蝌蚪,一羣小蝌蚪在做什麼,另一羣小蝌蚪在做什麼,還有幾隻在做什麼。通過“羣”和“只”的概念向學生滲透相似形的排列和組合。

在《小蝌蚪》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考慮到學生參與的“面”與“度”,採用情境創設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動腦、動嘴,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作業展示評價延伸:學生之間先互相交流欣賞,給同桌講講畫中的故事,然後請幾名學生上台展示,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語言描述,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予以引導,並對展示的作品從故事情節、繪畫表現等方面進行肯定和適當的小結。最後對全班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認識小蝌蚪最後變成青*,鼓勵學生做ai護環境、保護益蟲的好孩子。

在這節課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愉悦的教學氛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參與,勤於動腦。採用通過故事情景進行創作表現。學生通過看看、畫畫、想想等方法,進行造型表現,並從創作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這節課師生配合默契,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在短暫的時間裏大部分學生的畫面都很理想。在本課教學中,以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看、畫、講故事相結合,以教師為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幻燈片和相應的音樂,讓學生在玩、看、練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通過這節課教學,使我認識到教師要想真正上好一節課,必須認真領會課程目標,從調動學生積極性入手,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的個性都得到發揮和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課堂就會充滿情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w8e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