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荷花》教學反思(精選40篇)

《荷花》教學反思(精選4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荷花》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荷花》教學反思(精選40篇)

《荷花》教學反思 篇1

上課伊始,孩子跟着我一起走進了“荷花池”邊。教學第二段,我讓孩子們找一找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説明理由,很多孩子都找到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一句。我讓他們説一説,從這句話中,你讀到了什麼,許多孩子都答道“荷葉的多”(從“挨挨擠擠”看出來的)。我很高興,孩子們明白了什麼叫做“挨挨擠擠”。但是孩子們卻忽略了“碧綠”這個詞,一時心急,自己問了孩子們“那你從碧綠這個詞看出什麼呢?”其實,孩子們完全可以自己找出這個詞,可我怕會浪費了時間,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顯得太過心急了。

荷花的三種姿態,孩子們通過朗讀就能自己找出來,但在“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裏的“冒”字能否換成其他的字的這個教學點。課堂上我設計的環節是:這裏的“冒”字可以換成“鑽、長、探”等字。可是課後通過和師傅的交談,我才發現,這裏不可以把“冒”字換掉。“冒”字比其他的字更能表現出荷花的急切心情,想快一點看看這個世界的樣子。我恍然大悟,由於經驗不足,教給孩子們錯誤的知識,更多的還是因為對語言文字的把握上不準確。

教學第四自然段,是我最滿意的地方。我先是跟着音樂進行朗讀,讓孩子們在我的朗讀聲中,置身於荷花池裏,把自己當成一朵荷花,感悟荷花的美。接着,再讓他們想一想,除了蜻蜓、小魚來到荷花的身邊外,還會有哪些小動物被荷花的美所吸引過來。這一部分,算是一個小練習。但是,如果讓孩子們去讀,效果也許會更好。

從一節課中,顯現出了一些問題。不過,有問題才會有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些問題,儘量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更大的進步。

《荷花》教學反思 篇2

《荷花》這一課的學習,出乎我意料的莫怪與孩子那敏鋭的觀察力了。

課上,當我講到課文第二節,帶領孩子觀賞那美麗的一池荷花時,當我問:你看到了什麼?

前面幾個孩子結合着書上的內容説的很好——有什麼樣的花骨朵,有盛開的花朵等等,可這時站起來一位同學卻説道:“老師,我認為這幅圖不對。”我一愣,於是我就説:“你説説你的理由吧。”他大聲説道:“不該有蓮蓬。”咦,説真話,我還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課前只注意研究課文,誰注意看插圖呀!那更別提考慮這一點呀!但這也有時我們課上多好的教學契機呀!於是,我笑着説:“哪我就想請同學們説説,為什麼這時候不該有蓮蓬那?”孩子這是七嘴八舌説了起來:

“花才開,就敗了嗎?”

“書上説一進門就聞到清香,就跑去荷花池了,要是早開了,就不會這樣了。”

“天天看到開的荷花,就不會這麼吸引他了。”

“我認為荷花時才開的。”

……

“也不對,老師,可能作者很久沒去了,這次去的時候荷花早就開了,不就有蓮蓬了嗎。”

正説的熱烈時,又有一個孩子説了這麼一句話。這是班裏的孩子又是一愣,接着嘰嘰喳喳説了起來。

是呀,有這個可能呀。説真話,此時因為我課前的準備不足,我沒法告訴孩子是什麼情況,這時我又對孩子説:“這也是有可能的,那麼蓮蓬是不是該有,這就需要我們弄清楚作者到來的時間。看到沒有,文中到處是問題,就看我們有沒有疑,只有善於懷疑,才能找到真正答案。這節課老師就要佈置一個作業——查查作者到底什麼時候來的,那才能知道圖上畫蓮蓬,該還是不該。”

我想以後我會在這些方面更加關注了,不然真會讓孩子把我給問住,難住。

《荷花》教學反思 篇3

<荷花>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我很喜歡。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的美,我先花了一節課的時間來朗讀,等學生讀的很熟了才來講。

學習第二段時,學生在體會“冒”字是否用的好時,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冒”字用的好,不能替代。有的學生認為“冒”字好,但用“鑽”字也可。不過大家都認為“長”不好。我沒有表態,讓學生自己辯論。雙方意見相持不下,討論得很激烈。最後我説,那我們來查字典,看看兩個字的意思有什麼不一樣。通過比較字意,學生認識到還是“冒”的意思比較貼切。

今天學習第三自然段,我説:“現在你們就是一朵荷花,在陽光下亭亭玉立,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們閉上了眼睛,一會有些孩子舉起了手:“老師,我看到了許多人在觀賞我們。”又一個孩子説:“我看到蝴蝶飛來了,在我身邊舞蹈。”我欣喜地説:“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很多孩子舉起了手,“我看到了一隻青蛙跳到我身邊,呱呱地叫。”“我看到了一位畫家在畫畫,畫出了美麗的我們。”學生們高興地説着,笑着,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

下午我改學生的小練筆,寫一種花,學生是週末回家寫的。大部分學生寫的不錯,但是仿寫課文的痕跡非常濃。想到他們才開始寫植物,仿寫未嘗不可。一個學生寫的特別有意思,他説看三角梅的時候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腳,早有蜻蜓立上頭。他把這句改為:小花才露點點紅,早有蝴蝶露上頭。我覺得寫的很好。部分學生估計是看了作文書,還知道昇華中心,昇華到喜歡花的品格。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描寫花時沒有順序,以及描寫得不夠詳細。明天重點講這方面。

《荷花》教學反思 篇4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作者葉聖陶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它的語言文字美,描寫的景物美,產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感情朗讀以及對語言文字的體悟,激發學生喜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完成寫一種植物的教學任務。

1、隨文識字。本課的9個生字,集中分佈在課文的第2節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中,第4小節作者的想象中,因此識字教學我採用隨文識字的方式。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是一句長句,其中又有4個生字。為了讓學生能正確讀好句子,先學習生字以掃除在朗讀時可能遇到的障礙。每個生字的教學各有側重,其中“展”重在字形,“破”重在部首,“嫩”重在讀音。另外4個生字“佛、裙、隨、蹈”的教學則比較置後,則先讓學生在反覆的與文本接觸中,讀準字音,而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認識“佛、裙、隨、蹈”。這樣的生字教學設計既能提高識字效率,又能避免由於識字教學的介入而中斷的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交流。

2、朗讀體會。本文語言優美,在閲讀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以讀為本,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積累文本語言。如:教學第二小節時,抓住這節中的一些精言妙語—描寫荷葉多、荷花各種形態的句子,讓學生有滋有味地進行誦讀,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荷花的各種美姿,感受荷花的美,體會作者的情,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讀好這部分課文,熟讀成誦,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在賞讀中培養審美語感。同時遷移到寫一種植物的方法上來。

3、藉助媒體。為了更好的使學生與文本、作者交流,感受荷花的婀娜多姿,體會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我藉助媒體,創設了一個學生與作者一起“看荷花、賞荷花、想荷花”的情景,讓學生和作者站在同一角度上,從而更好的達到情感上的共鳴。例如:課文第二段中三種荷花的樣子。

4、教學不足。學生髮揮想象的餘地不多,可能受到媒體和同學回答的影響,在作業時有點千篇一律。

《荷花》教學反思 篇5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風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着重於引導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朗讀感受、想象感悟等手段使學生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前,我佈置學生們去了解荷花的資料,並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資料的能力。課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圖片,讓學生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視覺享受,蒼翠欲滴的荷葉、含苞待放的荷花…,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彷彿已經聞到了那一陣陣淡淡的荷葉香,悠悠的荷花味。

但是,由於農村的孩子課外知識比較貧乏,也沒有電腦網絡等途徑去了解信息,因此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進行資料的收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但是,在配樂欣賞完荷花之後,學生們似乎進入了狀態,也緩解了之前的尷尬。

文中描寫各種荷花開放時的姿態採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使學生體會到了不同荷花綻放時的狀態,既形象又生動。但是,一池荷花又怎麼會只有這三種姿態呢?於是,我進行了拓展,讓學生們也學看課文的寫法來説一説還會有哪些荷花開放的姿態,由於欣賞圖片時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交流的時候,學生們也有內容可説。

我們説,語文學習能夠讓心靈旅行,應該説,本堂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們瞭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但是,一堂如此美好的語文課又怎麼能夠以一節課的結束為終點呢?

作者站在荷花池邊,產生了無限美好的遐想,他動情的描述也打動了我們。如果此時,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會看到、聽到、想到些什麼?孩子們有的看到了遊人盪舟荷葉間,聽到了他們的歡歌笑語;有的想到自己變成了一朵荷花,正在翩翩起舞……

於是,在學完了荷花的各種姿態之後,我以這樣的一段話作為小結:“是啊,

今天我們領略的是荷花的別樣美,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是怎麼樣的心情呢?就請你來談談你的感受吧!”讓學生們帶着一種對文章的意境走出課堂,走出這一池荷花,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淡淡的荷香,以及難以忘懷的荷花。

這節課,我藉助多媒體,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但在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語言較為貧乏,作為教師的我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使得教學過程流於形式,而且沒有把握好時間。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今後要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荷花》教學反思 篇6

自提倡素質教育到全面貫徹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閲讀教學中我們欣喜的看到,課堂活起來了,個性突出來了,創新多起來了,這是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觀的體現。但縱觀目前的閲讀教學案例不難發現人們對“課改”環境下教學還存在着一些誤區。

一、重基礎,“寫字教學”貫穿始終

目前閲讀教學追求“個性”“創新”成了一股時髦的風,“寫字教學”常常被人們忽視,平時的教學中尚能在課尾提一提並佈置學抄寫默寫,但在“課改”研討課之類的閲讀教學中越來越成了麟毛鳳角了,生怕學生的“創新”的熱情,弘揚的個性受到它的破壞。在教學中“寫字教學”我很重視,而且貫穿在整 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後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並相機進行寫字指導。

二、讀書要讀出“味”來

以前的閲讀教學往往以“講解”為主,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權利,現在的一些閲讀教學則因追求“創新”和“個性”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機會。《荷花》的教學為“呼喚回歸閲讀權”的閲讀教學。

首先是熟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於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後,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

三、適當的“創新”

適當的“創新”或説“創新”要適當。“創新”是好事,是課改倡導的核心,但在一些課堂上,常常一“創”不可收拾,沾邊的不沾邊,恰當不恰當的統統稱之為“張揚的個性”,有“創新”。歸究其原因,這是沒有在紮實的基礎上追求“創新”,沒圍繞文章或字、詞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創新”。學生通過“熟讀”“品讀”“美讀”課文,與“文本”進行了紮實充分的對話,創新思維非常活躍,產生的創新成果也與“文本”相貼切。

以上三點是本節課的教學產生了魅力,使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荷花》教學反思 篇7

在這個非常時期進行的網絡授課中,執教的三年級下冊第3課《荷花》的第一課時,教學後自己感覺本課的成功之處在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把握課文方面,學習效果不錯。雖然是網絡授課,但學生參與度很高,連麥發言與老師互動很積極。本文敍寫“我”觀賞荷花,層次井然,脈絡清晰:初聞荷花清香→再賞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靈。

理清課文的結構思路,不僅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好課文,品讀課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不足之處:一方面是在激活學生情感,積極主動學習上。本文雖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筆下,荷花盡展其美麗多姿,作者感情趨勢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學這樣的文章應當充分運用有效媒體和手段,設置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熱愛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和慾望,從而引導他們以飽滿的激情很主動、很投入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體驗文中的美——荷花的美麗、情致的美好,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審美教育。但受網課限制,學生在屏幕另一頭的情感不能完全展現給所有人,老師對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不能完全掌握,那麼如何處理好放與扶的關係,是今後要研究的問題。放,放多少,扶,扶多點,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來定。另一方面是基礎的字詞學習上,對於生字的教學,只能利用課件呈現給同學們,老師無法當面看到學生的書寫情況,儘管強調了易錯字的書寫,但對於部分學困生而言,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的,在課堂上老師會針對一些容易出錯的學生進行當面指導,兒本次網絡直播課程受時間和界限影響,老師只能看到學生提交的作業來進行指導,給學困生及時糾正錯誤帶來延遲和一些弊端。

非常時期的網絡授課,雖有連麥互動,但不能照顧到所有學生,連麥效果受網絡信號的限制,時好時壞,對課程的學習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荷花》教學反思 篇8

我在教《荷花》時,先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古詩文讀給大家聽,通過部分同學的介紹,使學生對荷花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播放荷花圖片課件,從孩子們的眼神中不難看出,他們已經被荷花的美陶醉了,欣賞後學生們談自己的感受,教師相機小結:是啊,荷花的確很美,作者筆下的荷花更美。這樣,以濃郁的氛圍引導學生入境。

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作者用詞精妙。

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對詞語進行比較、揣摩、欣賞。不斷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鋭程度。如:《荷花》一文中“冒”這個詞,教師引導學生用換詞的方法,通過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在對這些詞的討論比較中學生體會到:“因為荷葉多,挨挨擠擠的,所以荷花只能從中間冒出來;‘冒’不僅寫出荷葉之多,還顯示了荷花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這樣,抓住關鍵文字,學生品出了精妙詞語的個性特徵,咀嚼出了它的神韻。”

讀寫結合,給學生廣泛的想象空間。

讀是為寫服務的,在讀的基礎上規範語言,發展語言,在理解“冒”的妙用後,教師在此加以引導。

(1)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在幹什麼?

(2)在理解這麼多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時,引導學生想象還會有什麼樣的荷花?

(3)教師配樂朗讀聯想一段讓學生想象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這種做法不但加強了對深文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語言,還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注重讀的訓練。

個別讀、雙人讀、齊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本堂課都有體現。

《荷花》教學反思 篇9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讚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

教學對象為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對周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能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喜歡閲讀,能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在表現荷花不同的姿態時,我用課件讓學生感受三種不同形態的荷花,學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寫荷花的長勢、各種姿態的語句背誦下來了,積累了課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觀賞荷花池美景時,通過課件的播放,使學生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也會為接下去的寫作埋下伏筆。

整堂課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深入地進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荷花》教學反思 篇10

身邊的自然風光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份資料。在前幾天,我們學習了《荷花》這篇課文,文筆極美,故以此為契機,在課堂教學之後,做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嘗試着讓孩子瞭解荷花,走進荷花,並且學習一些關於荷花的名詩名篇,進一步感受祖國厚實的文化底藴。這樣在活動中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身邊語文的樂趣。

1、學生在學習課文《荷花》時,就會主動上網收集資料,並且收集的資料五花八門。在這堂綜合時間活動課上,我先讓學生彙報小組合作收集的資料,通過不同小組的不同彙報形式,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認識荷花。在彙報的過程中,有的小組準備比較充分,彙報比較流暢;但有的小組對收集的資料沒能進行有效、合理的加工,呈現給同學們的資料比較枯燥,教師應加強學生對資料整理和使用的培養。

2、在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課文的喜愛時,學生活動的方式比較多。有的同學繪畫,有的同學寫詩,有的同學讀詩,還有的同學制演示文稿。在這一環節中,有的同學對任務完成得較好,有的同學、沒有完成任務,還需要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進一步進行指導。

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課前實踐過程體現得不充分。由於有些學生沒有親眼觀賞過荷花,所以在為荷花編寫廣告詞時,語言比較貧乏、缺乏想象力,沒能用簡潔的語言展示荷花最美的一面。

總之,綜合時間活動應以學生活動為基礎,今後,在確定主題後,加強對學生活動的指導,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活動的過程完整的表現出來。

《荷花》教學反思 篇11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們醉人,你的樣子是那麼迷人,你的姿勢是那麼動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們難以忘懷,看着你,我們感到了渺小;讀着你,我們忘記了下課……(學生語)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説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説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寫的多美啊,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知道了它們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裏,它們為什麼是美的,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機械地人云亦云,這樣學生的審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總結和概括,卻不能將概括和總結再具體化,使我們的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脱節————作文中反覆強調描寫、敍述要具體生動,可是在閲讀教學中我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不斷地要求學生“概括一下這段或者這幾段講的什麼”,講的什麼固然重要,可是具體的描寫卻忽略不計了。以至於學生對如何是具體、如何做到具體顯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認為:文章的美、極致體現在具體的敍述和描寫上,應該把更多的功夫用在體味文章的具體描寫上,從中感悟美、感悟生動。達到真正的讀為寫服務,讀寫有機結合。

《荷花》教學反思 篇12

學習這課我滲透了如何描寫植物這一寫作知識入課。但是學習這篇課文最重要的目的是:學習學習作者敏鋭的觀察能力以及在觀察的基礎上發揮想象。

教學第二段時,我佈置了一個任務:文中哪些話是寫荷花的姿勢?請用橫線畫出來。我叫了三名中下水平的學生回答這個問題都答錯了,我趕緊叫成績好點的學生來回答。我當時很鬱悶,現在也很鬱悶,這一簡單的問題應該每個學生都答出來的呀?上學期我經常引導學生要觀察植物的形狀。(我課始就引導學生明白我們平時説的形狀就是這課書説的姿勢。)學生為什答不出來呢?

讓學生領悟荷花姿勢美后,我問:文中第三段説,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而且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頁很美。可是書中只寫了三種荷花的姿勢,請同學們看圖,或者發揮想象,或者回憶自己曾經看過的荷花,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説説荷花的其他姿勢。這個問題一提出,舉手的人才五六個,而且説得也不是很精彩。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我引導的不夠好嗎?我該怎麼樣引導呢?

學習第四段時,我説:荷花的姿勢太美了,作者都已經陶醉了,你想知道作者是怎麼想得嗎?請你讀一讀第4段。讀完後我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想,我問:假如你也是一朵荷花,在一池荷花裏,看着你的腳下有有些什麼小夥伴,它們會跟你説什麼呢?你的小朋友——荷花,你會説什麼呢?你看到了什麼呢?

同學們陷入沉思,但是他們的答案並不精彩,想象並不夠豐富。他們思維侷限玉,小魚或者,小蝴蝶跟我説什麼,他們 的'思想沒有新穎。

怎樣引導才能讓學生的想象更加豐富呢?

《荷花》教學反思 篇13

《荷花》是葉聖陶先生筆下一篇精美的寫景散文,讓我們領略到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韻,感悟到大自然力量的神奇。文章語句優美,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荷花的喜愛讚美之情。

教學時,我注重朗讀感悟,增強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通過口誦心記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文章的第二、三段寫出了生機勃勃的荷葉及不同姿態的白荷花,展示了荷花茂盛的生命力。通過“挨挨擠擠、碧綠的大圓盤、冒、有的… …有的… …有的… …”讓學生在解詞、析句、悟情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更使學生認識逐漸深化,感情逐漸深入。我採用了繪圖的方法,在學生解説的同時把一幅亭亭玉立的荷花圖形象直觀的展現在眼前。

第四、五段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我採用了配樂朗讀與舞蹈表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如果你就是這荷花池中的那朵白荷花。你覺得自己美嗎?”我熱情滿懷的説。“美!”學生異口同聲。我抓住時機,“好!那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讓我們一起來釋放自己美的感受吧!”音樂響起,我們大聲誦讀,翩翩起舞又姿態不一,一時間教室似乎就是一個舞台,把“我”看到荷花展開的美妙想象再現得淋漓盡致。

課外延伸部分,多媒體出示學生平時常見的鮮花圖片,按照《荷花》的方法口頭作文,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本節教學我最滿意的是學生學會了寫景文章抓住事物特點進行

觀察和表達的方法:細心觀察+豐富想象+細緻描寫=精美的文章。在以後教學中應該把這種從文本學習到挖掘文本外資源重新生成的方法加以斟酌、使用,真正實現教育的目標:學以致用。不知之處是,在展現荷花美時,荷花圖應該讓學生上台畫出學生自己文中筆下的荷花,這樣就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了。

《荷花》教學反思 篇14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按看荷花的順序描述了夏日公園裏的一池美麗的荷花盛開時的情景和“我”看荷花時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本課語言文字優美,因此,在學習本課時,我主要採用以讀促悟的方法,並且儘量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把自己也想像成一朵荷花,因此,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來進行,比如,在教學中文中的第四段,我讓學生想像作者看到荷花,感覺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作者是看到了白荷花的樣子非常美,把自己也想象成了荷花,尤其是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是説荷花瓣隨風飄動的樣子,想像成了自己美麗的裙子,更能表現荷花的美麗,作者看着看着都把自己給忘記了。緊接着,作者由動寫到靜,又展開豐富的想像,蜻蜓飛過來,小魚在腳下游過,我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還有什麼小動物會告訴我什麼呢?學生想象豐富,並且練習了排比的句式。

不足之處,本課對荷花的描寫有絕妙筆墨,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出小練筆的時間,但是由於給學生留的朗讀的時間較多,小練筆就捨棄了,在下一步的教學中,還應該做到有所取捨,要抓住課文這個例子,做到有針對性地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更要切實以教材為例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荷花》教學反思 篇15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讚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

教學本課我引導學生多層面的瞭解文本內容,通過欣賞荷花美,品讀荷花美,邊讀邊想象荷花美,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了共鳴,獲得了審美體驗。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出示《荷花》圖片,請大家邊看邊想,你看到了什麼。揭示課題。學生交流後引入:課文中的我又是怎樣看荷花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充分誦讀,激活語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表現荷花的“美”。學生的自主選擇,隨機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聞到清香、觀察形狀、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邊讀邊想這一段,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説説你的體會。在表現荷花不同的姿態時,我讓學生用動作感受三種不同形態的荷花,學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寫荷花的長勢、各種姿態的語句背誦下來了,積累了課文中的精彩句段。在通過課件的播放荷花池美景,使學生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長、鑽、伸、露、探、衝),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説説從“冒”字你體會到什麼?(“冒”寫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機盎然,又寫出了荷葉的茂盛。)

三、在教學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時,我採用師配樂範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並把自己當成一朵荷花把學生的情感融入課文作者的感情。

《荷花》教學反思 篇16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讚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

教學時我針對他們對周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能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喜歡閲讀,能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教學一開始我讓學生先説一説自己眼中的荷花,喚醒學生的原有感知,把學生自然地帶入美麗動人、風姿嫵媚的荷花池旁,學生興趣盎然,激起了進一步探究的願望。在表現荷花不同的姿態時,我讓學生用動作感受三種不同形態的荷花,學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寫荷花的長勢、各種姿態的語句背誦下來了,積累了課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觀賞荷花池美景時,通過課件的播放,使學生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也會接下去的寫話埋下伏筆。

整堂課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深入地進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荷花》教學反思 篇17

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態美。為後面作者展開想象提供了生動形象的依據。在教學中,我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學習,着力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的美,並能有滋有味地讀出美。我先讓學生找出這段的總起句和具體寫荷花的三句話,進行教學。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

1、讓學生在圖上指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

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説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並拿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樣的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在教完這三句話後,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教師在圖上直觀演示後,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理解“冒”的意思,在讓學生説説從“冒”字你體會到什麼?緊接着又抓住“冒”練習有感情朗讀。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的畫面。

《荷花》教學反思 篇18

《荷花》是一篇形式優美語言生動的文章。課前,我先讓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形容以前所見到的荷花的樣子,之後用課件呈現荷花圖,讓學生首先在視覺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接着便走進課文,體會這篇課文描寫荷花的優美語言。

在本課的執教中,我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三年級學生要求能夠獨立自主地預習課文,而能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決定着學生的預習質量。在讀第一遍課文時,我要求學生讀通課文,並圈出生字。讀第二遍時,要求學生注意不理解的詞語。當學生髮現問題時,我並沒有立即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他們通過一些方法自己解決,例如查工具書,看插圖,同桌交流,聯繫上下文等等。當學生讀第三遍時,他們已經能夠很熟練了。這時我便請學生展示他們讀的最好的一段或幾段,並請其他同學評價,孩子們沉浸在閲讀的喜悦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不僅對這篇課文有了整體的瞭解,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了如何學習語文,同時將這種方法延伸到平時的課外閲讀中。

《荷花》教學反思 篇19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感悟語言。

1、讀讀、畫畫、説説,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課文第2小節時,我採用了創設了讀讀、畫畫的學習活動,抓住這節中的一些精言妙語——描寫荷花各種形態的句子,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荷花姿態的婀娜,讓學生有滋有味地進行誦讀。當看到學生讀書目在紙上,心人書中時,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荷花的各種美姿,激發學生地的興趣,我讓學生選擇你喜歡的荷花的姿態畫一畫,説一説,通過動動手,動動口,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內化,使學生從文本的語言中感受荷花的美,體會作者的情,在賞讀中培養審美語感。

2、拓展思維,激發想象,積累運用。

在第2小節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欣賞一池嬌豔多姿的荷花,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荷花的美,體會到小作者為何會陶醉在其中,從而達到讀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間的共鳴。這樣,學生才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説。而後通過媒體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説一説:蜻蜓和和小魚會對我説些什麼?讓學生用學到的課文語言來讚美荷花,並因此轉化為學生的語言背景,進入潛意識之中。

《荷花》教學反思 篇20

《荷花》一課,全文一共五個自然段,在第二課時的的教學中,我主要以體會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為主。在教學中,我先向學生提出這一自然段的幾個中心問題:文中描寫了幾種不同形態的荷花?整段文字採用怎樣的結構來寫?劃出這一節中你最喜歡的幾個好詞。接着,我讓學生帶着這些學習要求,用各自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第2節,在文中圈圈點點。

基本能概括出三種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態,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但在仿寫這一環節中,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有一部分學生缺乏優美的語言表述能力,語言文字讀來乾巴枯燥,沒有好的形容詞來修飾,説明平時的積累不夠;有一部分學生流於純課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結構太過雷同課文;而大部分學生的素材範圍狹小,僅限於幾種花卉,説明學生課外知識欠豐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所知較少。凡此種種,從課堂總體效果來看,這節課還是能達到預期目標,但從中也折射出了一些問題,今後在學生創新思維及好詞佳句的積累上,還需更加重視。

《荷花》教學反思 篇21

《荷花》一課,作者把荷花寫活了,教者當然也應該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學本課時,就利用荷花課件力爭把《荷花》一課教活。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每個學生當作一朵荷花,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千方百計帶學生走進課文,讓他們也陶醉在荷花叢中。

因為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通過學生的朗讀,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來欣賞課文,對於師生來説都是一種收穫。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當學生體會到作者是怎樣看荷花時,組織學生反覆誦讀相應的段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文第2段可組織學生抓住重點詞進行發散性誦讀,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不同的感情;課文第3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競賽性誦讀,鼓勵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課文第4段可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誦讀,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進行説話訓練。在學生的誦讀過程中,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讀好、讀美這些語句上面。對極少數重點語句,教師視學生的感悟情況,作出相應的點撥和必要的調控。

我們在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精讀細賞之後,學生對課文內容也爛熟於心了。

《荷花》教學反思 篇22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邊欣賞美麗的荷花,觸景生情,不但寫出了荷花的美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悦目。為了讓學生能體味語言文字的美。我先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視線,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強烈讀書的慾望。其次,我讓學生自由朗讀第2、3自然段,並請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白荷花的句子,寫寫自己喜歡的原因或體會。我發現有部分學生能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品味。如:“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有的學生説:“我從碧綠的大圓盤中體會到荷葉之美。”有的説:“我從挨挨擠擠上體會到荷葉之多。”接着我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在學生交流不同姿態的白荷花時,我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進行多元解讀,通過把“冒”字換字,來體會白荷花的可愛之處。然後我又讓學生用喜愛的方式讀讀,使學生的腦海中彷彿出現一幅美的畫面。

最後,採用多種多樣的讀書方式,使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有滋有味。遺憾的是學生讀書的時間花費的稍長些,來不及讓學生當堂背誦,只好把背誦課文的時間放在了下堂課上。

《荷花》教學反思 篇23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

本文的重點與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達到審美的目的。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然後結合課文中的插圖,邊讀句子,邊找出相對應的圖,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態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多元解讀,讓他們説説還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思維很活躍,有:長、鑽、衝、露、伸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字放進句子讀一讀,談談體會。有的説説“長”太平常了,讓人感覺不到荷花競相開放、亭亭玉立的姿態。有的説“衝”字少合適,感覺花兒開得太快了。也有的説“鑽”字一般用在比較結實、堅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讓人感覺白荷花生機勃勃、喜氣洋洋、亭亭玉立的樣子。通過交流再讓學生讀文,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展開想像,對文中的省略號進行補充,讓自己與花共舞,與蟲共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生活情趣。

《荷花》教學反思 篇24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課文中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風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教學“看”的部分,我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一理作者觀察荷花的順序,學生一看就瞭解了作者是先總的觀察,再細緻觀察,先觀察荷葉,再觀察荷花。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描寫荷葉和荷花的句子作了詳細分析。我讓他們説説荷葉有什麼特點?是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相機板書:荷葉:多(挨挨擠擠、一個個)、美(“碧綠”是寫顏色美、“大圓盤”是寫形狀美。接着,又讓學生看看課文中寫了荷花的幾種姿態,相機板書:荷花:半開或蓓蕾初綻(才展開兩三篇花瓣兒)、全開或含苞怒放(全展開了)、將開或含苞欲放(花骨朵兒)

教學“想”的部分,我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的原因和過程,交流作者是如何放慢鏡頭表達自己的想象過程的,以此體會到寫作過程中也應放慢鏡頭細緻描寫。

《荷花》教學反思 篇25

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時預設了這幾個問題:為什麼説這是一大幅活的畫?誰是畫家?為什麼説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根據預設的教學流程,我正準備引導學生學習下文,小明忽然舉手發言:“老師,作者由美麗的荷花想到了畫。

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學生如此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自主精神怎能視而不見呢?給時間讓他們自由言説吧。於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發言了,應佳玉説:“老師,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詩説:“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高波平説:“我想到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孩子們各抒己見,眾説紛紜。其他學生有的説課後要去收集寫荷花的詩歌,有的説要用彩筆畫荷花,還有的説要查找其他作家寫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説得多好啊!實在令人欣喜。

《荷花》教學反思 篇26

在我執教的《荷花》一課時,主要採取情境設置,引出課題,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學習的思想展開教學。

我先質問“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引出同學們的不同回答,從而讓同學們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荷花的資料,隨着學生彙報的進程,學生在這期間也增長了很多知識,然後教師出示了幾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圖片,並附加以精闢的言辭作以簡要的講解,教師加上過度語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葉聖陶老先生筆下的《荷花》一課,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樣把荷花描寫的栩栩如生的?”展開這一課的教學。

這節課存在着許多亮點之處。例如在情境設計中,教師出示的幾幅荷花圖片很具有代表性,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教師準確精闢的語言,給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乾脆利落,切入學生的內心,抓住了關鍵性的詞語。如果在談論“一朵朵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冒”字的用法時出示相應的圖片,能給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感覺。

對於課文的朗讀應作為重點部分,但本節課的朗讀我沒有指導到位,是由於忙着去感悟課文了,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

《荷花》教學反思 篇27

本節課後,我反思了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幾點啟發。

一,如果説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畫意”,而學生們感悟到的既有“畫意”,又有“詩情”。這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傳遞給我們的不正是詩情畫意嗎?學生的聯想彷彿偏離了教師的預設。簡直成了自由發言。其實,這自由發言正是學生獨特感受的流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是來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視的課程資源……如果説這是一個“教學意外”。那也稱得上是個“喜出望外”,因為,這是學生“潛心會文本”的直接體現。

二,語文教學的“預設”是必須的,但要有彈性和留白;“生成”則更為重要,它是語文課程的活力所在。教師應該接納和珍視教學中的“意外”,並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選擇出發去拓深、拓寬語文課程的內涵和外延。這樣教學就不會侷限在“認知維度”一隅了。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意外”建構生成為“高效的教學環節”,語文教學就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荷花》教學反思 篇28

課文描寫夏日公園裏一池荷花盛開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其中的遐想。文章運用許多好詞佳句,表現了荷花清新脱俗、美麗婀娜的風姿。全文一共五個自然段,在第二課時的的教學中,我主要以體會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為主。在教學中,我先向學生提出這一自然段的幾個中心問題:文中描寫了幾種不同形態的荷花?整段文字採用怎樣的結構來寫?劃出這一節中你最喜歡的幾個好詞。接着,我讓學生帶着這些學習要求,用各自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第2節,在文中圈圈點點。其間我巡迴檢查中,看到有的學生讀得有滋有味,頗為入味。而最後一個環節就是進行教學反饋。

從反饋情況來看,對於幾種不同荷花的概括和好詞的尋找,學生分析理解的都挺不錯,基本能概括出三種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態,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但在仿寫這一環節中,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有一部分學生缺乏優美的語言表述能力,語言文字讀來乾巴枯燥,沒有好的形容詞來修飾,説明平時辭藻的積累不夠;有一部分學生流於純課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結構太過雷同課文;而大部分學生的素材範圍狹小,僅限於幾種花卉,説明學生課外知識欠豐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所知較少。凡此種種,從課堂總體效果來看,這節課還是能達到預期目標,也能從中折射出一些問題,懂得今後在學生創新思維及好詞佳句的積累上,還需好好加以重視。

《荷花》教學反思 篇29

回顧《荷花》這堂課的教學,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導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讓學生在情境中品讀語言,欣賞語言。不僅要讓學生領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讓學生領略到語言的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比我出色。他們對詞句的品讀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尤其是對“挨挨擠擠”、“冒”、等詞的探究,讓課堂實現的真正的“對話”,給課堂帶來了生機。

文章語優句美,充滿想象,讓人讀後能身臨其境,賞心悦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採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並茂,似乎自己也變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在教學中,我積極創設情景,營造民主、平等、開放的氛圍空間,鼓勵學生敢想、敢説、敢做。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必要的引導——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通過討論,把各自在獨立探究中的發現進行交流,從而生生之間互相啟發,互動地學。然後,組織學生之間的交流彙報,學生在悉心傾聽中發現見解的異同,比如讓學生談談欣賞荷花後的感受、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書。調動學生全身心投入,使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

《荷花》教學反思 篇30

今天,我教學了葉聖陶寫的一篇文章《荷花》。這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描寫了公園裏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課文中描寫荷花美的各種姿態的句子,開始反饋學習情況了,同學們紛紛舉起了小手,説出了正確答案,看來同學們自學情況還真不錯,我心中暗自想到。一位同學説:“老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是什麼意思?”我一聽這個問題問的好啊,我就説:“同學們,你們説這個‘冒’字用的好嗎?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班裏頓時嘰嘰喳喳的説開了,有的説可以換成長,有的説可以換成伸、鑽、探。我覺得同學們的思維此時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看着同學們意猶未盡,我又問道:“白荷花從荷葉叢中冒出來想幹什麼呢?”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説:“她想看看我們這個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給我帶來驚喜,這時另一位同學好像也理解了課文説:“她想出來透透氣。”在他們倆的激發下,同學們都踴躍的舉起了手,“她想出來展示自己美麗的舞姿”,“荷花想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荷花想出來看看美麗的大自然”。瞧他們説的多好,我不由得為他們鼓起了掌,我拿起了書,讀起了課文,同學們也紛紛拿起書和我一起讀了起來。此時,我和我的孩子們都已被葉聖陶筆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荷花》教學反思 篇31

課上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找出描寫荷花美的句子,讀一讀並説出它美在哪。有的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例如有一個孩子説,他喜歡“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句話,從“挨挨擠擠”這個詞中可以看出荷葉很多,“碧綠的大圓盤”寫出了荷葉的顏色和形狀。還有的學生能夠抓住重點字進行理解,例如有個孩子説:我喜歡“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我覺得這個“冒”字用得很好,隨機我就問:如果把這個“冒”字換成其它的字,如“長、鑽┄┄”行不行?聯繫前後文想一想,怎樣長才叫冒出來呢?此時同學們躍躍欲試,有的説使勁長叫“冒”出來,有的説快速地長叫做“冒”出來,還有的説高高興興地長叫做“冒”出來┄┄隨後,我又利用多媒體演示了一個白荷花從河裏冒出來的動畫,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了“冒”字的用法,還能夠從視覺上感受到荷花的美麗。我覺得,通過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同時,我也感覺到孩子們已經逐步地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能夠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課上有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試着畫荷花,在進行下一環節時,個別學生就有些收不回來了,這部分就顯得有些偏離主題了,而且還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我覺得這個練習作為家庭作業會比較合適。

那麼,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不斷的完善自我,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好的教學方法,爭取獲得更多的收益。

《荷花》教學反思 篇32

《荷花》是一篇寫景的記敍文。作者用第一人稱描繪了公園裏滿池荷花的美麗景色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文的教學重點我放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滿池荷花的靜態美。為此,第一課時,我沒有像以往一樣讀文、學生字。而是通過觀察圖畫,讀文體會。在讀中自悟。抓住第二段讓學生多讀,反覆讀。體會用詞之巧妙。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本想用課件比圖效果要好些。可是怕麻煩沒有用課件。相信用課件,學生觀看錄像後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美。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白荷花的幾種姿態,我用前年教這一課時的方法:讓學生用手來演示出荷花的幾種姿態,幫助理解背誦。學生興奮得不得了,不停地用小手來表達他們心裏荷花美麗的姿態。不到五分鐘,每個同學這三句話都會背誦了。更可喜的是有些同學把花骨朵飽脹得要破裂似的演示得維妙維肖。講到“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時,不少學生情不自禁把自己當做了荷花邊讀句子,邊迅速從座位上站起來,猶如朵朵荷花冒出水面。教室裏這邊冒出幾個,那邊冒出幾個。我趁機看看這個看看那個,説:“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由此我又問:“這滿池美麗的荷花是誰創造的?”話音剛落,就有十幾位同學説:“大自然。”我太吃驚了。教幾年了,以往問學生時,學生們總是回答葉聖陶、畫家等等。甚至有人説園丁。可今年的學生回答如此肯定,如此迅速。讓我着實意外。

感歎一:學生越來越聰明瞭。現在的孩子看得多,接觸得多,懂得也多。

感歎二:新教材單元之前的主題讓學生明白了本單元的主題。使學生有的放矢。

感歎三:新課改中我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把學生的大腦調控到了興奮的狀態。所以學生才能思路敏捷,對答如流。

由這節課,我想到了。我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應該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做、去説。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自始自終過着愉快的精神生活,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荷花》教學反思 篇33

今天給學生上的是12課《荷花》,上完後感覺非常成功,所以把這節課的一些收穫記下來。

《荷花》是葉聖陶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記敍文,文章語句優美,充滿想象,讓人讀後能身臨其境,賞心悦目。葉聖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中的美讀,他説過:“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説的‘一毅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説些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同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所以這篇課文我主要採用的是美讀法教學,在合適的地方配上了寫話指導。

這節課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兩處利用課文的留白出進行的寫話指導,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一、對第二小節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我進行了這樣的寫話練習設計: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_______地冒出來,彷彿______________。利用這句話中的兩處空白,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機勃勃,充滿靈氣。學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使勁)地冒出來,彷彿(不想錯過夏天池塘的美景)。”“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自豪)地冒出來,彷彿(是一位演員在展示自己的白紗裙呢。)”“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亭亭玉立的),彷彿(是一位舞蹈演員正在荷葉搭成的舞台上舞蹈呢。)等等。我一直以為,我班的學生根本就不會想象,不會説優美的句子,看來只要給學生正確的知道,學生會還給我大大的驚喜。

二、第四小節中還有這樣一處留白:“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我抓住了最後的省略號,問學生,還有誰會告訴我些什麼?提醒學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時間和地點的特點,展開大膽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回答:“蝴蝶飛過來,落在我的肩膀上,彷彿要與我比一比,誰才是這最美的。”“小鳥飛過來,繞着我打轉,唧唧喳喳地告訴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一隻小青蛙跳到了大荷葉上,抬着頭,看着我,它一定在想,要是我也變成這樣一朵美麗的荷花該有多好啊!”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節課,我藉助美麗的範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收到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雙贏的效果。

《荷花》教學反思 篇34

這是一篇抒情的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荷花細緻的描寫,體現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1、抓住重點詞來體味——重點詞“冒”

《荷花》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閲讀,並且學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其中有許多好詞佳句,適合學生積累,運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寫荷葉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三個特點——多、綠、圓。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體會,就是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研討。在這段話中,雖然有許多好詞佳句,但是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須有詳有略,所以,在這段話中,我重點抓住了“冒”字,讓學生來體會這個字用得真好!一開始,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段話中,那個詞語或那個字你覺得用得特別好?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冒”這個字。接着我問:怎麼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呢?在我的預設之中,學生應該會非常活躍,答案也會豐富多彩,例如:高興地長出來,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但是另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都沒什麼反應,一看這個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麼預設,也沒想到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因此,我只能換一個問題:荷花冒出來是想幹什麼呢?這下,學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説因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有的説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快速地長出來了,還有的説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來打招呼,很高興地長了出來……沒想到,問題一更改,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處!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好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體會句子中重點詞把握。

2、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來仿寫其他的花。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並且歸納出荷花的三種姿態,學生很快就總結出來了,一種是才開,一種是全開了,還有一種是花骨朵兒,接着,我讓學生看着板書,把荷花的三種姿態進行復述,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熟讀的基礎,現在又有板書的提醒,讓他們複述下來輕而易舉,這樣既體會到了荷花的三種姿態,而且學生在課堂上就積累了好詞佳句,課後背誦課文時就比較輕鬆了。最後,我讓學生進行想象,除了這三種姿態,還會有哪些姿態?有的説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説低頭不語,像害羞的小姑娘……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於寫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課後佈置作業時,我把學生分為三類,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選擇其中的一種花,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如果有一點困難,可以採用大家剛才討論過的,如果還是不會寫,可以利用荷花這一課中的第三自然段。這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學反思 篇35

《荷花》是一篇美文,課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按看荷花的順序描述了公園裏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文中插圖上有許多碧綠的大圓盤似的荷葉和各種姿態的白荷花。

根據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為了更巧妙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白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並能把句與句聯繫起來想象一池荷花這“一大幅活的畫”。發展創造性思維,想像“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感受作者與一池荷花翩翩起舞的陶醉美。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採取“化靜為動”的手法,通過貼圖、移圖、比圖、增圖、賞圖五個環節,在教學中滲透美育,讓學生充分感知、自悟自得,感受到了荷花的美麗,增加了審美情趣,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一、貼圖,激發興趣,感知美。

首先,在教學中,我有的放矢地運用“貼圖”揭示出語言所具有的形象性,有些難以確切體會的詞句就“不攻自破”。如“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文中的“挨挨擠擠”寫出了荷葉動姿,為使其形象能展現在學生面前,我便在淺綠色的底板上貼上一片片重疊並相碰的荷葉,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挨挨擠擠”這一用語。

我還讓學生走上講台貼圖,同時進行説話訓練;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變客為主的機會,營造了一個合作教學的活潑環境。如課文中描寫了荷花的三種不同姿勢“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學生們各自拿着不同姿勢的“荷花”,邁着理解課文特有的輕鬆的步子,把荷花分別插入茂盛的荷葉圖中;並按要求,分別邊貼邊用課文的詞句説:“一朵;有的 ;有的還是 。白荷花在 之間。”這種讓學生貼貼圖,説説文的方法,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移圖,品詞析句,理解美。

對有一定難度的詞句,有時藉助圖畫,稍加點撥,學生即可明白了。如“白荷花在這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句中的“冒”它的妙處是學生不易體會的。為了讓學生理解體會,我便將學生剛才貼在挨挨擠擠的荷葉層面上的白荷花,由下而上移動,通過這一動作,學生對“冒”字便心領神會了。

三、比圖,捕捉“文眼”,領悟美。

文中的“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出示了另一句:“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然後請學生比較,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接着,我拿出一朵“怒放的荷花圖片與一朵”“欲放”的荷花圖片,讓學生比較,學生也説不準哪朵更美。這時,我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達成共識,:“怒放”的荷花是美的,美在開得大,顏色鮮;而“欲放”的荷花也有自己特有的美,它美在花骨朵飽滿,有力。由此領悟到:“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四、增圖,拓展延伸,想象美。

課文中“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是作者的聯想。作者被這一池荷花的美景感染了,他的情感思想也隨之活動起來,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再現作者彷彿成為一朵荷花在池中的所見情景及由然而生的心境,我便在原圖上增添了有一個小孩臉蛋的大荷花加入圖中,引發他們聯想眼前出現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以及變成了荷花之後的心情。同學們紛紛插上想象的翅膀,討論開了,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

五、賞圖,配合表演,創造美。

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邊聽課文的配樂朗讀,邊欣賞圖畫,同時讓學生根據文中描寫荷花不同姿態的語句進行動作表演。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對課文內容的再體驗,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美感體驗得到昇華。

《荷花》教學反思 篇36

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因此,閲讀教學的整體構架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核心,以指導讀書活動為“經”,以字詞句段的訓練為“緯”;閲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因此在教學《荷花》第一課時,我注重圍繞上述教學理念開展教學過程。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説的“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用謎語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調動了學生情緒,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脈絡(聞到清香——觀賞形狀和姿勢——想象情景)進行整體感知。從全局出發瞭解了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

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邊,作者又是怎樣寫荷花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2段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或詞語寫得特別美,説説你的體會。” 隨後組織彙報交流。這樣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了美的語言。

在學生交流彙報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出多元解讀。體現了“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薰陶”之意圖。

最後,讓咱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美麗的、動人的荷花。看後鼓勵學生自由起立發言。説説“此時此刻,此時此景,你想對冒出來的荷花説寫什麼?”針對這一富有靈性、創造性的誘導,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使作者、學者、教者融為一體。

《荷花》教學反思 篇37

本節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為指導,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注重藉助多媒體進行合理情境的創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而學好語文。

一、儘可能體現新的課程標準。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的過程應是學生認知逐步提高的過程。

在設計讀書環節時首先是讀通,其次是讀懂;再次是讀好;最後要求嘗試背誦。要求逐層提高,學生的學習逐步深入。

2、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説荷花的姿態三種,教師就順勢引導,以便學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態”。

再比如作業的設計:“如果你覺得有更合適的作業,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另外的作業,還可以將你認為很有價值的作業推薦給老師或同學!”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3、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會

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學生在閉目欣賞的同時,經歷了一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學生腦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過程。學生憑藉各自不同的積累,在不同層次水平上理解了這段文字,想象了這段文字所表現的內容,不僅體現了語文姓“語”這一要求,而且使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過程又成了鍛鍊思維的過程,可謂一舉兩得!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話也給了我們最好的指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4、重視指導學生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我們深知古人所説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現代教育家所説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是強調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回顧這一節課,會被這許多看似不經意的語言所打動“課前是該認真預習!多讀課文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方法。”“請教別人、請教書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上網查資料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你們真是學習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通過讀書、討論解決問題”

5、重視課內外的語言積累。

新的語文教學強調返樸歸真,注重學生課內課外知識的積累,在這節課中,學生既有課外關於荷花知識、荷花詩詞的豐富積累,又有課中語言文字的學習積累,在老師的輔導下,學生進行了廣泛的閲讀積累。

6、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倡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節課中,對於疑難問題的解決便是藉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動學生,感染學生。

一段美的情境會省去我們教者多少繁瑣的分析講解。本節課中設計的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昇華情感。比如:配樂範讀,創設並引學生入情境。(師配樂朗讀有關課文,學生閉目體會荷花池的美景)“同學們,你們似乎看到了什麼?”深入情境(出示課件)“荷花真美!讓我們起立,像作者那樣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們!”(停頓片刻)

(學生變換角色描述)這些情境地創設顯然大大優化了教學,節約了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於閲讀、感悟、積累語言文字。

今天,我教學了葉聖陶寫的一篇文章《荷花》。這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描寫了公園裏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課文中寫荷花的句子,或是你認為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畫一畫,並寫一寫。學生自主學習後開始小組交流,也許是這篇課文寫的太美了,瞧他們讀的多認真啊,討論的多激烈啊!我來回巡視着,心中暗暗為他們高興。開始反饋學習情況了,同學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説課文把荷花寫的真香,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了;有的説“挨挨擠擠”説明荷葉很多。看來同學們自學情況還真不錯,我心中暗自想到。

正當我為他們高興時,班裏“最調皮”也“最可愛”的男孩子武嘯同學把手舉的高高的,小矮個子都站起來了,我想他平時發言最積極了,一定有什麼新的想法,我便讓他站起來説。果然,他説:“老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是什麼意思?”我一聽這個問題問的好啊,我就説:“同學們,你們説這個‘冒’字用的好嗎?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班裏頓時嘰嘰喳喳的説開了,有的説可以換成長,有的説可以換成伸、鑽、探。我覺得同學們的思維此時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看着同學們意猶未盡,我靈機一動問道:“白荷花從荷葉叢中冒出來想幹什麼呢?”江陶陶我們班“最調皮”也是“最可愛”的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説:“她想看看我們這個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永遠會給我帶來驚喜,這時提出疑問的武嘯同學好像也理解了課文説:“她想出來透透氣。”在他們倆的激發下,同學們都踴躍的舉起了手,“她想出來展示自己美麗的舞姿”,“荷花想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荷花想出來看看美麗的大自然”。瞧他們説的多好,我不由得為他們鼓起了掌,我拿起了書,讀起了課文,同學們也紛紛拿起書和我一起讀了起來。此時,我和我的孩子們都已被葉聖陶筆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荷花》教學反思 篇38

學習了《荷花》一課,多少有些教學反思,葉聖陶先生筆下的荷花無論是靜靜的站在那裏的還是微風中的各種姿態都是那麼的美。讀着讀着眼前就會讓人的頭腦裏出現一幅活的畫。一打開課文,那碧綠的荷葉聖潔的荷花,就深深吸引了孩子,再來讀文章,想象着畫面,清新美妙的感覺就不知不覺的融入朗朗書聲裏了。就讓孩子們自己大聲的朗讀課文,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然後又進行了朗誦比賽,平時幾個朗讀水平高的幾個同學向大家發起了挑戰,孩子們都讀的那麼動情。看着他們陶醉的樣子,我知道美麗的荷花已經印在孩子們的頭腦裏了。這麼美的文章不僅要美美的讀更要美美的品味。我抓住了兩個切入點點燃了他們思維的火花,給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我們沉醉其中,我們享受着這大自然的傑作。

第一個切入點:師:孩子們請起立,閉上眼睛,看着這美麗的荷花,我們陶醉了,忽然感覺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了,你們就是那一池美麗的荷花啊,能告訴大家,你是其中怎樣的一朵嗎?

生1:我就是那朵才開了兩三片花瓣的荷花。

生2:我就是那朵全部綻開了笑臉的那一朵。

生3:我就是那半開半閉羞澀的那一朵。

生4:我就是那朵剛打開花苞的那一的那一朵。

就在這樣的意境裏,孩子們的想象放飛了,我繼續引導,就像一個仰望空中放飛風箏的幸福的孩子。

第二個切入點:師有感情的朗讀第四段。放輕音樂,一陣微風輕輕地拂過湖面,輕輕地拂過你們這些荷花,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

我看到調皮的小魚游到我的荷葉下面乘涼了,它們找到了遮陽的大傘!

一絲絲春風吹拂着我的臉頰,我聽到了池邊的遊人讚美我們的優美的身姿,我沉浸在幸福裏,我感覺我就是那最美的荷花。

太陽用金色的陽光給荷葉上的水珠穿上了金光閃閃的衣服,風婆婆吹過這些荷葉,水珠寶寶在荷葉上流動着,一不小心跳進了水池,我的花瓣上的小水珠一點一點的像坐滑梯一樣的跳入了水中。

燦爛的陽光照在我的身上我是多麼温暖多麼的幸福啊!

我聽見我身邊的全開放的荷花姐姐對那支花骨朵説:要快快長大呀!

我看見一羣羣小蝌蚪正急着找媽媽呢!

孩子們內心的世界是多麼的多彩呀!那看似幼稚的語言又多麼的純美呀!我被他們感染着,快樂着!開心!語文老師!

《荷花》教學反思 篇39

在我執教的《荷花》一課時,主要採取情境設置,引出課題,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學習的思想展開教學。

我先問質發,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引出同學們的不同回答,從而讓同學們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荷花的資料,隨着學生彙報的進程,學生在這期間也增長了很多知識,然後教師出示了幾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圖片,並附加以精闢的言辭作以簡要的講解,教師加上過度語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葉聖陶老先生筆下的《荷花》一課,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樣把荷花描寫的栩栩如生的?展開這一課的教學。

但在這節課中原本設想時間安排的很穩妥,但不料前面在學生彙報時叫地學生多了(5、6名),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影響到後面的進展,使得學生的朗讀草草而過。再有,教師應該悉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也許是由於緊張,但這一點必須改掉),對於課文的朗讀應作為重點部分,但本節課的朗讀我沒有指導到位,是由於忙着去感悟課文了,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

不過,這節課還是存在着許多亮點之處。例如在情境設計中,教師出示的幾幅荷花圖片很具有代表性,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教師準確精闢的語言,給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乾脆利落,切入學生的內心,抓住了關鍵性的詞語。如果在談論一朵朵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冒字的用法時出示相應的圖片,能給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感覺。

另外,教師還應加強及時、恰當、準確的評價。講課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過於穩,跟小學生上課,就應該活,充滿激昂,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荷花》教學反思 篇40

《荷花》這篇課文以“我”的感受力為線索,寫出了荷花的美。

怎樣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閲讀來欣賞這種美呢?我先指導學生理清了課文記敍的順序: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看荷花,把握文章的脈絡。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邊,作者又是怎樣寫荷花的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引導學生把在“看荷花”這節課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勢美、顏色美、動態美,充實到“贊荷花”這節課文中去,再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課文。最後,我啟發學生想象,化為課文中的“我”,化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臨其境,一陣風吹來怎麼樣,風停了又怎麼樣,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怎麼快樂,小魚告訴我昨夜做的是什麼好夢。

針對這一富有靈性、創造性的誘導,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 張揚,使作者、學者、教者融為一體。

《荷花》教學反思7

《荷花》是一篇狀物寫景的散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公園裏一池美麗多姿的荷花和“我”觀賞荷花時的細膩、真切的感受,抒發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我在教學時圍繞“初聞花香──再賞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在課中,力求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讓學生思考,討論來解決,學習任務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裏,怎麼讀出荷葉的美來,寫荷葉與寫荷花之間的關係等等,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雖然也調動了起來,可就是不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導缺乏技巧,還是學生的語言顯得貧乏?與大師於永正老先生的課堂比起來,我的學生感悟總是的淺了許多。我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現在有了一點收穫,學生的積累顯得貧乏,因而課堂語言的表達也就顯得貧乏。而且學生的積累有了,但是學生的遷移不夠。因而要將閲讀充盈於整個語文教學,加強學生的積累和學會運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lgd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