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高二音樂教案(精選12篇)

高二音樂教案(精選12篇)

高二音樂教案

高二音樂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音樂歌唱教案(精選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音樂教案1

教學內容:

1. 選自高中二年級音樂教材,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2. 本節課內容包括兩個個部分:《情誼地久天長》、《歡樂頌》、《回憶》三個作品的分析;介紹交響合唱和歌唱基本要素(發聲器官的健康與衞生)的相關知識。由於本單元涉及的內容面廣、量大,本教材又是《歌唱》模板,所以在教學時,重點是聲樂,其他的例如音樂劇的形式、交響曲和結構及奏鳴曲式等內容點到為止,不祥講。

教學目標:

1. 在欣賞《情誼地久天長》、《歡樂頌》及演唱《回憶》等合唱聲樂作品中,感悟情誼、團結的人文精神,並瞭解相關的交響合唱的知識。

2. 學會演唱《回憶》及自選歌曲,實踐歌唱技能,懂得歌唱不僅要掌握技能技巧,還要知道歌唱發聲器官的健康和衞生常識。

3. 歸納前幾章學到的歌唱知識(包括名人名言),進行歌唱表演的交流與研究,進一步提高演唱水平。

教學重難點

1, 設計好《回憶》的合唱教學過程,歌曲的情緒,歌曲的風格及其演唱的形式等。

2, 引導學生正準確的發聲方法並深情地合唱《回憶》以及其他自選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老師上節課佈置的作業麼?兩首曲子唱熟了沒?我們先複習一下,一起來唱《友誼地久天長》。

二、音樂劇《貓》簡介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合唱的經典曲目,和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要來介紹一個特別的音樂形式——音樂劇。我想先問一下大家,大家説説知道的,或者是瞭解的音樂劇有哪些?(《歌劇魅影》、《音樂之聲》、《貓》等)。好,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音樂劇《貓》,一起走進“傑里科貓”的音樂世界。

同學們都看過音樂劇《貓》,有沒有哪位同學能簡要説一下劇情?這部音樂劇主要是講述一個叫傑里科的貓族王國裏,有各式各樣的貓,它們中的領袖叫杜特羅米內。它們每年聚一次。今年的聚會還有一個特別的使命:挑選一隻貓派往天國,使其獲得新的生命。於是,眾貓都用歌聲和舞蹈展現自己。其中有一隻貓叫做格里澤貝拉,她是貓歌劇中最經典的角色,被稱為“魅力貓”。她年輕時是貓族中最優美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蕩,但嚐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醜陋無比,它哀求貓族的原諒,並希望它們接受它,但是大家對他的態度卻十分冷淡,甚至蔑視它。當它再次出現唱起了《回憶》這首歌時,歌聲感動了領杜特羅米內,最後得到大家的寬恕,還被選為派去天國的代表。

《貓》《歌劇魅影》《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被認為是歐洲音樂劇的四大劇目,其中《貓》居首位。《貓》從構思、改編、排練到首演,經歷的十年的時間。《貓》從首演開始就場場爆滿,在莫斯科首演時,觀眾起立歡呼鼓掌長達20分鐘!目前,該劇已在13個國家用10種語言演出過。

三、欣賞音樂劇片段

1.欣賞音樂劇的開頭段

2.欣賞《回憶》。 《回憶》是該劇中最動聽的一首歌曲。該曲調在整部劇中一共出現兩次,現在給大家欣賞的是格里澤貝拉第一次出現的唱段。聽完之後告訴我帶給你們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在歌聲中,格里澤貝拉回憶它離羣后的一段時光,那時候的它,年輕、優美、幸福、富於幻想,但是現在它變得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滿身淤泥。它渴望長輩、兄弟姐妹伸出熱情的手來撫摩它,給它暖和。但是沒有一隻貓對它伸出援手,最後它只好黯然離開。)

3.再次欣賞《回憶》。 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格里澤貝拉的第二次出場。同一曲調不同場合出現,帶給你的感覺有沒有什麼不同?(當格里澤貝拉再次唱起這首《回憶》時,歌聲感動了貓族中威望最高的老杜特羅米和眾貓,老杜特羅米決定寬恕她,並在徵得大家同意後,把格里澤貝拉選為去天國的代表。)

四、學唱《回憶》

1.節奏分析。打開課本第55頁,我們看一下譜。該曲採用的是不常用的12/8拍,就是8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12拍,其實就是4個三拍組成的。有兩種劃拍子的方法。一種是打三拍子,一小節打四次三拍子;另一種打四拍子的圖示,也就是打一下包括了三個八分音符。

2.難點分析。二連音。第五小節中,兩拍唱成三拍,也就是三拍平均分成兩排來唱。

3.放音樂,跟唱。下面我們一起跟這原聲帶,小聲哼唱歌曲,注重在唱的時候要掌握好三拍子歌唱性的感覺。

五、總結

《貓》是一部相稱經典的音樂劇,大家也看到了,音樂劇可以説是最豐富的舞台表演形式了,它包容了舞台,燈光,對白,歌唱,舞蹈,甚至是魔術,一切的表演形式都可以在音樂劇中呈現,相對而言,音樂劇也是最年輕而且最具有流行元素的表演形式。音樂劇的音樂通俗易懂,情景幽默而富有喜劇色彩,受到不同欣賞程度着的喜愛,除了之前説的經典的曲目外,現在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作品,比如《芝加哥》,《紅磨坊》,《假如·愛》,《雪狼湖》,他們是以電影形式手段展示,但是它本質上就是音樂劇,希望同學們課後可以去多多瞭解寫音樂劇。

高二音樂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絲竹樂的基礎知識、激發、培養學生對民間絲竹樂的興趣愛好。

(2)、感受、體驗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音樂風格,掌握江南絲竹、廣東音樂之特色樂器的知識及判斷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們之音樂風格的原因。

(3)、掌握有關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1)、讓學生在民間絲竹樂欣賞中感受絲竹樂的藝術美,提高對民間音樂藝術的鑑賞能力。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在課外自覺的去查閲、收集有關絲竹的資料,懂得民樂的同學,能夠自己組成一個民樂隊來演奏,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的能力及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民族文化藝術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掌握有關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基礎知識,感受、體驗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音樂風格。掌握江南絲竹、廣東音樂之特色樂器的知識及判斷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們之音樂風格的原因。

教學難點:

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辨別。

教學方法:聆聽法、講授法、討論法、實踐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power point) 。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上課禮儀

2、請幾位懂得民樂的同學上台表演一段民樂合奏。

二、導入:

同學們剛才看到了這幾位同學的表演,精不精彩?(生:……)。那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這幾位同學在表演中分別使用了哪些樂器嗎?(生:……)。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有二胡、笛子。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湧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絃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中國民族樂器種類眾多,剛才同學們看到幾位同學表演中使用的樂器只是我們眾多民族樂器中的一小部分。同學們那麼還知道中國的哪些民族樂器呢?知道我們中國民族樂器的種類及劃分嗎?(學生討論回答,老師做補充)。

1、民族樂器的種類及劃分:

吹:指吹管樂器有笛子、蕭、嗩吶、管子等等。

拉:指拉絃樂器有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等等。

彈:指彈撥樂器有琵琶、箏、古琴、三絃等等。

打:指打擊樂器有大鼓、小鼓、大鑼、小鑼、鈸、碰鈴、木魚等等。

(通過觀看投影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這些樂器的印象。用屏幕上顯示的樂器圖片以及相應的樂器音色文件作對照,重點對比二胡與高胡的音色)。

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我們都知道民樂演奏有獨奏和合奏,那你們知道民樂合奏有哪幾中形式呢?(學生討論回答,老師做補充)。

2、民樂合奏的基本形式:

清鑼鼓樂:打擊樂器合奏。

吹打樂: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合奏。

絃索樂: 拉絃樂器和彈撥樂器合奏。

絲竹樂:拉絃樂器和吹管樂器合奏。

(通過觀看投影,讓學生更為直觀的瞭解民樂合奏的形式)。

3、剛才幾位同學用二胡和笛子表演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民樂合奏,那麼同學們能告訴我這是屬於民樂合奏的哪種形式呢?(生:……)。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是屬於絲竹樂。因為它是由拉絃樂器和吹管樂器一起合奏的。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吹打樂和清鑼鼓樂這兩種民樂合奏的形式,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外一種民樂合奏的形式——絲竹樂。播放投影,引出課題:《絲竹相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授課:

課本里選用了絲竹樂的兩個樂種,一首是江南絲竹《中花六板》,一首是廣東音樂《娛樂昇平》。今天我們通過這兩首樂曲的學習來了解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聯繫及區別。

1、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流行於上海市以及江蘇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間器樂樂種。其樂隊有“絲竹板”和“清客串”兩種。前者是專業性的後者是愛好自娛性的。江南絲竹所用的樂器以民族樂器為主,輔之以輕型打擊樂器。如二胡、琵琶、揚琴、三絃、笛、蕭、板、鼓、鈴、木魚等。江南絲竹的樂隊編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數十人,小者一二人、一絲(二胡)一竹(笛子)即可。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大多輕巧、明朗、歡快、活潑為主有時也表現得較為粗獷。其樂曲內容表現江南人民樸實健朗的歡快性格,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江南山清水繡的美麗風貌。花(加花)、細(纖細)、輕(輕盈)、小(小型)、靈(靈活)江南絲竹典型的風格特徵。

有一首古詩讚揚絲竹樂:“一曲絲竹心已醉,夢聽餘音夜不寐,內中奧妙誰得知?仙樂霓裳人間回。”從詩中可以看出,江南絲竹早已為人們喜聞樂見。

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首非常優美的江南絲竹《中花六板》。

(1)、播放《中花六板》並且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a)、在這首樂曲裏同學們聽到了哪些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樂器有哪些?

(b)、這首樂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c)、一邊聽一邊對照課後51頁《老六板》的旋律做比較,想想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作品分析及和同學們共同解決回答以上幾個問題:

《中花六板》為江南絲竹曲,又名《虞舜薰風操》或《薰風曲》。

在這首樂曲裏蕭、琵琶、揚琴、二胡演奏主旋律,笙和揚琴起支持和烘托作用,小三絃則起打點和添線的作用。

這首樂曲的旋律優美抒情、清新悠揚、莊重典雅,頗具有江南色彩。抒發了人們追求幸福、樂觀向上的生活情緒。

剛才我有讓同學們對照《中花六板》的旋律與《老六板》的旋律思考一下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現在我請一位同學用二胡拉《老六板》的旋律,請一位同學用笛子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同學們仔細聽,討論思考後來回答。(生:……)。

《中花六板》是由民間器樂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發展而來的。那麼什麼加花呢?剛才我們聽了一位同學用二胡拉《老六板》的旋律,請一位同學用笛子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我們再來對照課後51頁的譜例,第一第二組的同學唱《老六板》的旋律,第三第四組的同學唱《中花六板》的旋律。同學們唱完後發現了什麼?我們發現《中花六板》的旋律是在《老六板》的旋律的基礎上加了許多音,使曲譜變繁密了,其骨幹音是沒變。這也是江南絲竹中常用的一種加花變奏手法。

(3)、拓展思考:學生小組討論,在我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能夠聽到江南絲竹?(在農村裏的婚喪喜慶、廟會、集鎮茶館等)。

剛才我們瞭解了絲竹樂其中的一個樂種——江南絲竹,接下來我們來了解絲竹樂的另外一個樂種——廣東音樂。

2、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是我國過傳統民間器樂——絲竹樂的一個樂種。它流行於廣州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民間器樂樂種。它的前身是粵劇的過場音樂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紀初,發展為獨立的樂種。廣東音樂的形成與發展,與一批專業創作者有關。其中,嚴老烈、何柳堂、呂文成、丘鶴儔等影響較大。1926年,呂文成改進了廣東音樂的樂隊編制。次後,高胡、揚琴成為主奏樂器。1949年以後,廣東音樂遊樂更大的發展。

廣東音樂的樂曲,一部分是源於古曲或民間樂曲的改編,(如:粵樂古調源於戲曲音樂,粵樂小曲源於傳統樂曲,粵樂過場譜源於地方性民歌等)。一部分則是作曲家遵循我國民間音樂的傳統及創作手法,汲取西方專業創作音樂的一些創作經驗,創作出來的一種更具有清新色彩的廣東音樂,這則稱之為粵樂新譜。廣東音樂的樂曲都短小精悍,節奏清晰、旋律流暢活躍,常以裝飾音羣構成習慣音型,因而形成一種輕快活潑、細膩纏綿、流暢動聽的音樂風格。

欣賞廣東音樂《娛樂昇平》。

(1)、播放《娛樂昇平》並且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a)、在這首樂曲裏同學們聽到了哪些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樂器有哪些?

(b)、這首樂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2)、作品分析及和同學們共同解決回答以上幾個問題:

《娛樂昇平》是廣東音樂中流行較廣的一首樂曲。作者是廣東音樂演奏家、作曲家丘鶴儔。樂曲中主要的演奏樂器有高胡、揚琴。樂曲為一段式(帶重複),徵調式。樂曲既保持、發揚了廣東音樂的傳統特色,又借鑑了一些歐洲專業創作的作曲技巧,從風格上有所創新和突破。樂曲表現了一種清新活潑,樂觀向上的音樂情緒。

(3)、拓展與思考:許多民間音樂都沒有具體的作者姓名,為什麼廣東音樂中的一些樂曲都有明確的作者姓名呢?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學生小組討論回答,老師做補充)。

四、鞏固複習:

通過填寫下面的表格及聆聽三首樂曲片段,判斷其中屬於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各是第幾首?加深學生對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理解,達到知識遷移,加深理解本課重點、難點。

拓展與探究:學生小組討論

還有其餘的絲竹樂的樂種,請同學們課後通過收集、查閲資料等方式填寫上去。

2、聆聽三首樂曲片段,判斷其中屬於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各是第幾首?並且能説出其判斷的依據。(生:……)。江南絲竹的是第2和第3首,廣東音樂的是第1首。其判斷的依據主要就是從樂器的演奏來判斷。

五、課堂小節:

同學們,通過這兩節課的聽賞,我們見識了許多中國的民族樂器,聆聽了許多不同合奏形式的傳統民樂的經典片段,從中我們也瞭解到了吹打樂、清鑼鼓樂、絲竹樂的音樂風格,特別是今天我們學習了絲竹樂裏的兩個樂種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你們説咱們中國的民樂美不美?(生:……)。

可是,由於文化的差異,咱們這麼美的音樂卻不能進入世界主流音樂文化圈。外國人不能理解它,甚至咱們本國的許多年輕人也不瞭解它。面對民樂的這種命運,咱們大家應該怎麼辦?(生:……)。

為了繼承和發揚中國的音樂文化,並把它推向世界,我們同學應該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勇於去發掘、探索。同學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通過閲讀書籍、查閲資料,包括上網下載並且參與討論學習,懂得民樂的同學自己可以組成一個民樂隊進行演奏等等,通過這些形式讓我們瞭解更多的有關中國民樂的知識。從而開拓我們的文化視野。

高二音樂教案3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作品的鑑賞感受民族音樂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瞭解民族打擊樂的多種演奏形式,從而激發學生對打擊樂的濃厚學習興趣。

過程與方法:

欣賞代表作品絳州鼓樂《滾核桃》,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體驗打擊樂的感染力。學生通過律動的實踐活動,體驗節奏與情境之間的聯繫。進而理解創作與欣賞之間的關係,奠定欣賞器樂作品的基礎。

知識與技能:

通過欣賞使學生探究把握中國打擊樂的代表形式及風格特徵,利用頭、身、尾作品結構並進行創作。

教學重點:

1、打擊樂器的種類及演奏技法。

2、對樂曲《滾核桃》中頭、身、尾演奏結構的探究,引導學生模擬創編袖珍版《滾核桃》。

教學難點:

掌握《滾核桃》樂曲結構特點和節奏特點。探究運用節奏表現的多種形式進行創作。

教學方法:

演示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體驗法、實踐法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鼓

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進入主題

觀看水鼓舞《中國龍》,感受中國民間打擊樂藝術魅力。

“我們一起來探討鼓的文化,一起來體味鼓的鏗鏘神韻!”

出示課題《鼓樂鏗鏘》。

(二)出示圖片,瞭解世界各地鼓的種類及發展歷史

同學們,這是什麼鼓?是哪個國家和地區的?

(土鼓、青銅鼓、擊鼓説唱傭、架子鼓、印度鼓、非洲鼓、

長鼓、手鼓)

(三)學生討論鼓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最早的鼓不是以樂器形式出現的,同學們思考一下,鼓有什麼樣的用途和作用呢?

(狩獵、祭祀、政治活動、集體勞動、活躍生活)

(四)探究鼓各部位名稱及音色特點

出示道具——鼓,讓學生認識各部位的名稱。

教師用各部位演奏節奏,讓學生感受各部位的音色特點。

鼓面:強而有力、渾厚結實

鼓邊:力度其次,較生硬

鼓槌:明亮、略帶生硬

鼓梆:清脆、通透

鼓釘:金屬音質、尖鋭

請同學們,用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本條節奏

2∕4 X X · X︱ X O︱X X· X︱X O‖

2∕4 X X · X︱X XX︱OX X︱XX OX ︱X O ‖

(五)欣賞絳州鼓樂《滾核桃》,觀察鼓樂表演中所用到的演奏技法,學生上台展示。

1. 雙手敲擊鼓面

2. 敲擊鼓梆

3. 雙手交替敲鼓面

4. 悶擊

5. 雙手交替敲擊鼓槌

6. 刮擊鼓梆

(六)復聽《滾核桃》根據樂曲的音樂情緒劃分段落。

探究各段音樂特點有何不同?

分為頭、身、尾三部分來組成表現手法就是運鼓梆,鼓棰,鑼鼓,花敲等打擊樂器!

擊鼓運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幹打的擊奏法豐富的表現了農民歡慶豐收的喜悦心情 。

“頭”為散板,引子特點,先合奏後10人輪奏鼓梆,表現“曬核桃”

“身”以基本骨幹節奏不斷變化不斷重複不斷加速一直把樂曲推向高潮!

4/2 XX X︱XX X ︱X X XX︱XX X‖

“尾”跟頭相似。

(七)拓展與探究

引導學生模擬創編袖珍版《滾核桃》

1、“頭”用跺腳展示,由弱慢——強快,展現核桃隨風滾動的場景

2、“身”用手拍出下列工整節奏,展現晾曬核桃的場景。

4/2 XX X︱XX X ︱X X XX︱XX X‖

(注: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強)

3.“尾”用跺腳展示,由快—慢,由強—弱。

(八)課後作業

以小組為單位,為民樂《金蛇狂舞》創編姑伴奏鼓樂

要求:運用本節所學演奏技法創編節奏

九)深化與小結:

希望這堂課上我們不僅瞭解的是鏗鏘的鼓樂,更是在瞭解一種文化。同學們在課下多關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利用課餘時間查閲資料,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傳承和發揚我國少數民族的藝術特色,因為越是民族的就越

世界的,讓我們共同努力、加油吧!

高二音樂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感受和體驗《歌唱祖國》《同一首歌》兩首作品,進一步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

2、知識與技能:感受和學習二聲部合唱歌曲,提高學生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3、過程與方法:通過聽賞、學唱與分析、師生交流等手段,學生能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兩首作品,進一步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

三、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歌曲的情感抒發,感受二聲部合唱。

四、 教法:

講授法、談話法、引導法、討論法

五、 教具:

多媒體課件、視頻

六、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選自高二《歌唱》模塊第二單元《讚美祖國》。在這個單元主要通過感受和體驗《歌唱祖國》《同一首歌》兩首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初步體驗合唱藝術的魅力,增強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同一首歌》歌曲以詩一般的語言、抒情的旋律和優美的合唱,表達了勝利、歡樂、團結、友誼的美好主題。歌曲採用的是帶再現的二部曲式。4/4拍寬廣的節奏、曲調和緩抒情,旋律徐徐向上。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大家知道9月3日是什麼日子嗎?有沒有看今年的閲兵儀式呢?生:回答

採訪:大家的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生:回答

展示閲兵儀式的圖片,進入今天的主題《讚美祖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新課

1、 師:同學們所知道的關於讚美祖國的歌曲有哪些?

生:積極討論並回答。

師:是的,説到讚美祖國的歌曲怎能忘記我們的國歌呢?大家在什麼場合能聽到《國歌》?

生:(天安門升國旗、學校升旗、奧運會時中國獲得金牌頒獎)

師:聽完《國歌》有何感受 ?

生:説出自己的感受體驗。(看到這些感覺到祖國日趨富強,為祖國感到驕傲)

2、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一位小朋友演唱的一首歌曲,大家還記得是哪首歌嗎?

生:《歌唱祖國》

師:下面我們再一起來回顧一下當時激動的時刻。

3、 欣賞歌曲《歌唱祖國》

4、 歌曲分析

師:歌曲是幾拍子的?什麼調的?速度如何?生:討論並回答。

5、 師:一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又叫什麼?生:答

師:除了副歌部分,還有什麼?生:主歌

師:是的,這首歌曲同樣也是由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組成。大家説説這首歌曲的主歌和副歌分別在哪裏?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生:討論並回答。

師:簡單介紹歌曲的節奏。四二拍子,強弱規律。

師:這首歌曲副歌部分是由強拍進入的還是弱拍進入的?

生:回答。

6、 演唱歌曲(簡譜、歌詞)

師:引導學生做到正確的歌唱狀態(身體的姿勢、面部表情、歌曲情感的表達等)

7、 以上《歌唱祖國》是一首愛國歌曲,這唱出了人們對祖國未來充滿希望的美好心聲。接下來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同樣激勵人們的歌曲《同一首歌》。

(三) 拓展:欣賞《同一首歌》

師: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這是一首深情、真摯的歌曲。

歌曲背景介紹:《同一首歌》的原型是30年代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音樂人在上海淪陷後創作的。時逢國難當頭,很多人夢想和希望破碎,生離死別。作者創作該曲,並配上詞。以此激勵自已和身邊的人們對未來要充滿希望。可當時的局面無法讓這首歌傳唱。據説作者後來去了延安就沓無音信了。他的作品就此積壓在音樂學院的資料堆中。到了80年代末才被陳哲等人發掘,整理,重新改創推出

8、 演唱《同一首歌》

師:引導學生歌唱時注意節奏、旋律、氣口、情感的處理等。

10、實踐二聲部:學生初步感受和聲效果。

(四) 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很喜歡這節課的內容,學習歌唱最好的方法就是演唱歌曲,並能從歌曲當中抒發出他們的愛國熱情。同學們應該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們要熱愛我們的國家,去好好學習,長大後能為國家多做貢獻!最後,祝願大家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歌唱。

樑萃敏導師評語:

該課教學環節流暢、合理;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親和力強。教師通過情感薰陶的方式,喚起學生對國家的情誼及自豪感,以感情為主線,引領學生主動探究及思考問題。高二的歌唱模塊有別於初中的唱歌課,基於鑑賞的基礎上去發自內心地歌唱,授課教師充分關注到了學生們的喜好,從學情出發,設計了一系列適合學生掌握的歌唱方法,由簡至繁,由易至難,循序漸進。

一堂好課應該是有缺憾的課,該課的不足之處就在於“度”的把握,如何更好地將鑑賞及歌唱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這是歌唱模塊課首要思考的問題,若偏重鑑賞,學生無法體會歌唱;若偏重歌唱訓練,學生的音樂情感無法產生共鳴。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啟發、引導並引領學生堅持歌唱學習,這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授課教師目的明確、有條不紊地系統化教學!

高二音樂教案5

教學目的:

拉丁舞以其動作的舒展流暢、自由隨意、熱情奔放、節奏明快和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等功能特點,將健身性、娛樂性、表演性和社交性融於一體,通過拉丁舞舞蹈的'學習和實踐,初步掌握“世界性形體語言”,培養文明禮貌和社交能力,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之目的。

教學重、難點:

1、 基本步法

2、 培養音樂感,進行自我的審美教育

教學準備:

1. 拉丁舞音樂和視頻。

2. VCD、電視機、MP3、音

一、導入

1、聽一段牛仔音樂,問同學這段音樂有什麼樣的特點?

二、簡單介紹拉丁舞

拉丁舞分為拉丁國標舞和拉丁舞:

拉丁國標舞是規範、嚴格、標準的,它是在拉丁舞的基礎上發展規範形成的競技專業舞蹈,內容倫巴、恰恰、牛仔、桑巴、鬥牛。

拉丁舞又稱拉丁風情舞或自由社交舞。它是拉丁國標舞的起源。拉丁舞是大眾民間舞蹈,隨意,休閒,放鬆是它的特點,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深受人們的喜愛。

倫巴舞(rumba),起源於古巴,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鐘27小節左右。倫巴舞的特點是:音樂纏綿,舞態柔美,舞步動作婀娜款擺。

恰恰恰(cha cha cha),起源於墨西哥,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鐘31小節左右。恰恰恰,音樂有趣,節奏感強,舞態花俏,舞步利落緊湊,在全世界廣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於巴西,音樂為4/4或2/4拍,速度每分鐘51小節左右。桑巴舞,音樂熱烈,舞態富有動感,舞步搖曳多變,深受人們的鐘愛。

鬥牛舞(pase doble),起源於法國,發展於西班牙,它的音樂為2/4拍,速度每分鐘62小節左右。鬥牛舞音樂雄壯、舞態豪放、步伐強悍振奮,是人們對它情有獨鍾的原因。

牛仔舞(jive) 起源於美國,是由一種叫“吉特巴”的舞蹈發展而來,其音樂節拍為4/4拍,速度每分鐘43小節左右。 也正是因為它的音樂歡快、舞態風趣、步伐活潑輕盈的特點

三、教學內容

(1) 站姿 倫巴與恰恰

A雙腳並立,自然放鬆。

B抬起橫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聳肩;

C任意一隻腳向側方想邁出一步,伸直支撐腿,身體重心轉移到支撐腿上,骨盆可自由轉動,重心在支持腿的腳跟處。支撐腿的膝蓋向後鎖住,骨盆移動的程度一身一上部不受影響為宜。

(2) 桑巴和牛仔

A雙腳並立,自然放鬆。

B抬起橫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聳肩

C任意一隻腳向側方向邁出一步,伸直支撐腿,身體重心集中在支撐腿的腳掌,腳跟仍不離地面。支撐腿的膝蓋不要向後鎖住。

(3)鬥牛舞

A雙腳並立,自然放鬆。

B抬起橫膈膜,伸直脊椎骨,不要聳肩;

C當雙膝伸直時,膝蓋並不向後鎖住。

高二音樂教案6

課時:

1課時

教材: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5《音樂與舞蹈》

第三單元 舞蹈世界

教具:

DVD機、電視機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藏族的民間舞蹈,感受藏族的音樂特點和舞蹈風格,瞭解我國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音樂舞蹈文化。

2、能較好地跳一個藏族舞蹈組合,掌握藏族民間舞蹈的基本動率。

重點:通過觀摩影像資料,讓學生了解藏族音樂與舞蹈的特點,掌握藏族舞蹈基本動率特點,能夠抓住音樂的特徵。

難點:要求學生在舞蹈中膝部保持鬆弛、曲伸和顫動,並由膝部的曲伸和顫動加上重心的移動以帶動上身晃動。

二、教材分析:

激情奔放、文中樸拙的藏族舞蹈

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傳統的民族。藏族人民在歌舞中歡慶佳節,也在個歌舞中祭祀祈禱,用歌舞來伴隨勞動,也在歌舞中讚美愛情和生活,歌舞活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藏族舞蹈體態的基本特徵是做胯,上身鬆弛並向前傾。特有的高原環境造成了藏族民間舞“無屈不成動,欲動必先屈”的動律規則。藏族舞蹈主要表演形式有“弦子”、“踢踏”和“鍋莊”。

弦子:以優美、柔顫、富有歌唱性著稱。

踢踏:藏語稱為“堆諧”。

鍋莊:藏語稱為“卓”,是圓圈歌舞的意思。

三、學習過程:

1、熱身:複習上節課學習的漢族----雲南花燈的基本動作。

2、介紹藏族音樂與舞蹈的特點。

3、隨節奏練習膝部的顫動,加強上身的鬆弛感覺。

4、作品賞析《牛背搖籃》。

5、學習“弦子”的基本動作:

步伐:單靠、長靠、三步一撩、拖步

手臂:甩袖、撩袖、拋袖

6、配合音樂《吉祥頌》,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跳動藏族舞蹈。

四、小結:

鼓勵學生進行舞蹈表演,可獨舞或三人舞。

收集藏族的民間音樂與舞蹈資料。

高二音樂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以及可愛的童聲。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用動作表達對歌詞的理解。

2、藉助生活中的經驗以及自身動作、語言、歌唱的參與,體驗歌曲和諧、温馨的氛圍。

3、樂於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來,享受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全家福”照片,幼兒用書《讓愛住我家》。

2、《讓愛住我家》歌曲磁帶、flash片子

3、温情心、房子、爸爸媽媽姐姐弟弟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伴隨《讓愛住我家的音樂》,幼兒欣賞“全家福的照片”照片,幼兒在參觀過程中,輕聲的討論,回憶有關的經驗。

教師:瞧,今天在大2班中,開了一個照相館,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請小朋友乘上車吧,我要帶着寶寶們去參觀了。

二、參觀完之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師幼兒共同討論照片的內容,激發幼兒熱愛自己家庭的情感。

(1)在照片上有一些誰啊?

(2)你看到照片上的人在做些什麼事情啊?

(3)他們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呢?

(4)説明他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教師總結:照片上是一些幸福家庭的全家福的照片,他們在拍照的時候,臉上都充滿了喜悦,臉上都笑咪咪的,説明他們很開心流露出幸福的喜悦。

三、仔細欣賞完整的音樂,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

(1)剛剛,我們欣賞了小朋友們的全家福,也欣賞了一段好聽的音樂,你覺得這首歌曲

聽上去怎麼樣,是舒緩的呢,還是歡快的?

(2)這首好聽的歌曲叫做“讓愛住我家”你們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麼?

(3)歌曲中有一些誰啊?(爸爸、媽媽、還有弟弟),他們真是幸福的一家人,那你們家也有親愛的爸爸媽媽,你感到你們家幸福嗎?

為什麼你會感到幸福的呢?

(4)那我們現在一起來感受這種幸福吧,現在我們閉上眼睛,爸爸媽媽一起抱着你,你依偎在爸爸媽媽的身邊,你會感覺到爸爸媽媽的懷抱温暖嗎?

教師小結: 因為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所以我們會感覺很開心、很幸福、很温暖。

四、欣賞歌曲童聲部分,通過歌中女孩的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從家中引出小姐姐的來到

(1)有個幸福的家庭真好,你們看,這是什麼呀?

幼兒回答這是家/房子

(2)這房子和家裏面住了幸福的一家人,我們一起來看看裏面住着誰啊?

(3)引出小女孩,原來是位小姐姐在唱歌,這位小姐姐看到小三班這麼多神氣的小朋友真開心,她還想送首歌給我們的小朋友呢。

欣賞歌曲童聲,理解童聲部分的歌詞,感受柔和的旋律

(1)小姐姐在唱一些什麼呢?

(2)他們家有幾口人呢?

(3)你覺得他們家幸福嗎?你能從歌詞中聽出來嗎?

(4)小姐姐唱得真好聽,,那我們一起來和她學一學吧。

(教師帶領幼兒邊做簡單的動作邊和老師一起哼唱歌曲。)

(5)小姐姐唱得真不錯啊,那現在我們小朋友用自己動聽的聲音和小姐姐一起來唱一唱吧。

五、欣賞爸爸媽媽歌唱部分,幼兒感受爸爸媽媽照顧家庭的辛苦。

(1)猜一猜,幸福的家中還住着一些誰啊?我們一起用熱烈的掌聲請他們出來吧。

邊出示圖片,邊讓孩子欣賞歌曲第二段音樂

(2)幸福的家中住着爸爸媽媽,你們愛你們的爸爸媽媽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爸爸媽媽上班工作很辛苦,照顧家庭也很辛苦。

(3)對了,爸爸媽媽在家中,為我們做了這麼多辛苦的事,那我們寶寶應該怎麼辦呢?我們怎樣來讓我們的爸爸媽媽開心,讓他們不再那麼辛苦呢?

(4)我們大2班小朋友都是聽話懂事的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掙錢很不容易,那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聽的話或者是什麼禮物送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呢?

教師總結

讓我們把感謝爸爸媽媽的話有感情大聲地喊出來吧:“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六、小朋友們説得這麼響亮,我想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中或在單位中收到了你們這麼好聽的話了,想不想把這份快樂、幸福的感覺永遠留在你們家呢?那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幸福快樂舞吧!

孩子看到自己的照片很興奮。一下子氣氛就很活躍了。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講着自己的見解。不知不覺中流露出對自己家庭的喜愛。

聽到這首歌曲,孩子們真的很喜歡,尤其是其中童聲的那一段,他們都能跟着唱了。 這些都是在為學習歌曲和動作打感情基礎。

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再讓孩子學歌曲的時候,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歌詞孩子也能通過我的解釋大概明白了,而且能輕輕的哼唱了。

孩子們唱到歌曲中的第一句“我愛我的家”時特別的有感情,我想我本次的課堂目標基本上達到了。

活動反思:

因為動作中有一個手指來表示家庭成員名稱的遊戲:小指是弟弟,中指是媽媽,大拇指是爸爸。因為課堂上孩子的反應比較慢,所以我想我應該在課前讓他們學學,幫助幼兒熟悉各手指代表的意義。如:大拇指是爸爸,爸爸炒菜嚓嚓嚓;(兩手大拇指相對,其餘四指握攏,拳心向上,隨兒歌彎曲做炒菜狀)食指是媽媽,媽媽洗衣唰唰唰;(兩手食指並排向下,其餘四指握攏,拳心相對,隨兒歌做上下搓衣狀)中指是姐姐,姐姐彈琴叮叮噹;(兩手中指彎曲向下,其餘四指握攏,拳心相對,隨兒歌做上下彈琴狀)小指是弟弟,弟弟唱歌啦啦啦。(兩手小指彎曲拉勾,其餘四指握攏,隨兒歌左右搖晃)在手指遊戲的基礎上我還可以編排簡單的動作,幫助孩子們更清楚地瞭解歌詞。另外為了讓孩子把自己從歌曲中感受到的這種愛的體驗移情於自己的爸爸、媽媽,移情於自己的家庭,在看全家福時,我應該給孩子充足的機會和空間抒發自己的感情。

高二音樂教案8

課標要求:

(1)欣賞19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瞭解這些美術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藝術價值。

(2)列舉19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理解這些音樂作品的時代性、多樣性和民族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19世紀以來世界音樂藝術和美術藝術的概況,認識它們的發展歷程。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近代民辦藝術關係到的歷史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類文化發展的多樣性、時代性和民族性,培養學生結合歷史背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學習19世紀以來世界藝術的輝煌成就,知道藝術文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增強學生的國際文化交流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19世紀以來的音樂美術作品的分析鑑賞,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審美取向,增強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評價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現代藝術的興起與流派。

教學難點:對貝多芬的音樂作品的地位和影響的理解。

課時:

本節教材用一課時。

板書設計

第18課 音樂與美術

一、貝多芬與古典主義音樂

1.貝多芬音樂的地位

2.代表作:《命運交響曲》

3.貝多芬的音樂產生的時代背景及藝術特徵

二、印象派繪畫與音樂

1.背景

2.印象派繪畫

3.印象派音樂

4.印象派的貢獻

三、現代藝術的興起

1.現代美術

2.現代音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請閲讀本課的引言:19世紀以來,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為音樂與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歐洲誕生了若干傑出的藝術大師,他們宛如一座座藝術高山,令世人歎為觀止。這些藝術家是誰?他們的作品具有什麼藝術價值?進入現代以後,藝術界又有哪些新發展?

一、貝多芬與古典主義音樂

先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74文字閲讀框《音樂領域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為什麼要讓同學們先理解音樂中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呢?我們來看一下本目內容的第一和最後一個自然段。

找同學分別閲讀教材P74第一自然段:18——19世紀之交,是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向水文音樂過渡的時期。為這兩大樂派架起橋樑的偉人是德國音樂大師貝多芬。

教材P74最後一個自然段:貝多芬既把古典音樂發展到登峯造極,又開創了浪漫音樂的先河,在音樂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這兩個自然段説明了貝多芬在歐洲音樂發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板書:1.貝多芬音樂的地位

請同學們看教材P74圖《貝多芬》,並閲讀第二自然段小字,瞭解貝多芬的生平。

在教材P74上面的文字閲讀框中節選了兩段貝多芬的名言,其中第一段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這段文字經常用來解釋貝多芬的音樂鉅作《命運交響曲》。

板書:2.代表作:《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還有哪些代表作品?《英雄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其中《第三交響曲英雄》是獻給他心目中給人類帶來自由、平等、博愛新時代的英雄——拿破崙的。當拿破崙稱帝並背離法國大革命理想時,貝多芬把題詞改成“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

貝多芬共有九部交響曲,教材中説:“他的九部交響曲是古典主義音樂的瑰寶。”。

教材P74本目內容的倒數第二自然段對古典音樂有進一步的説明,請同學們閲讀參考。

那麼,貝多芬的音樂產生的時代背景及藝術特徵又是怎樣的呢?

板書:3.貝多芬的音樂產生的時代背景及藝術特徵

這兩個問題的理解有助於同學們對貝多芬的音樂的更好欣賞。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74本目內容的第三自然段。

誰來回答一下時代背景?教材P74第三自然段:貝多芬生逢啟蒙與革命的時代,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終生追求進步和自由,具有強烈的反抗封建與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誰來回答一下貝多芬音樂的藝術特徵?教材P74第三自然段:其作品構思廣闊,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氣息,藴涵着深沉的哲理。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交響曲的發展與創新,他將聲樂與器樂結合,開創了交響曲的新形式。他成功地賦予器樂反映社會重大題材的使命,並調動一切音樂表現手段來為這個使命服務。

再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74本目內容的上面文字閲讀框的貝多芬的第二段名言: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瞭解我的音樂,誰便能超越常人無以擺脱的苦難。

二、印象派繪畫與音樂

貝多芬的音樂具有剛健之風,這與時代賦予他的追求民主與自由的革命精神有關。印象派繪畫與音樂產生的首要原因也與其時代密切相關。

板書:1.背景

教材上對印象派繪畫與音樂的背景介紹中,並沒有提到當時的社會狀況。你能結合已學知識作一簡要分析嗎?

19世紀的歐洲正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興資產階級對舊制度、舊傳統進行着猛烈地抨擊。而藝術中的天才們也用一種具有相當自覺意識的批判眼光來看待前代的藝術,用越來越富有挑戰性的姿態面向傳統。於是,他們用藝術上的創新來契合時代的精神。這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

教材上雖沒有提到印象派繪畫與音樂產生的社會背景,卻介紹了其它一些原因。你能分析出來嗎?

科技的進步,如繪畫中光學理論和實踐,音樂中樂器的革新。

藝術家的個人創造。

前代藝術的積累。……

下面我們來看印象派繪畫。

板書:2.印象派繪畫

先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75文字閲讀框《印象派的由來》。

印象派的精髓之處就是反對傳統的固定理論與模式,力求創新與突破。那麼,印象派繪畫有着怎樣的藝術特色及追求呢?教材P75第一自然段:他們直接描繪陽光下的物象,追求強烈的個人感受,根據自己眼睛的觀察和感受,來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為了加深對印象派繪畫的理解,請同學們參照閲讀教材P75本目內容的第二自然段小字。

印象派繪畫的代表人物是誰呢?法國畫家莫奈。

莫奈的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組畫《乾草堆》《魯昂大教堂》等。請同學們看地圖冊P40的相關圖片及説明文字。

從印象派繪畫我們來學習印象派音樂。

板書:3.印象派音樂

先請同學們從教材中找到體現印象派音樂藝術特色的相關語句。

提示:教材P75本目內容的倒數第三自然段:一些音樂家在創作中強調聲音的響度和音色,主張用它們取代傳統音樂中的調式與和聲體系,認為音樂只能提供一種暗示或心境。

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75本目內容的倒數第二自然段小字,以加深對上述藝術特色的理解。

印象派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其代表作品是1892年創作的《牧神午後前奏曲》。

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74藍底文字閲讀框,以及教材P76第一自然段小字以加強對德彪西作品的理解。

我們從前面的學習中瞭解了印象派興起的背景,以及印象派繪畫和音樂的大致情況,教材在P76本目內容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又介紹了印象派的貢獻。

板書:4.印象派的貢獻

找學生閲讀: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印象派的崛起,開闢了歐美繪畫與音樂語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們的審美領域,為藝術家發揮個性提供了新途徑。從此,藝術內容和形式的變革幅度越來越大,革新的鋒芒越來越鮮明,從而孕育了20世紀初對傳統藝術的全面突破。

三、現代藝術的興起

現代藝術的興起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同時流派眾多。

那麼,現代藝術的興起有着怎樣的時代背景呢?現代派產生在20世紀初以來的歐洲資本主義社會裏,兩次世界大戰和多次金融危機等種種尖鋭的社會現實,使不少藝術家們對現實產生不滿和幻滅。他們不是政治家,不可能要求他們去反對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他們在猶豫、彷徨之後,只有逃避殘酷的社會現實,沉浸在各自所向往的藝術形式的探索之中。

依據教材,現代藝術可分為美術與音樂兩個部分。

板書:1.現代美術

在19世紀歐洲的印象派崛起之後,歐洲的繪畫藝術又經歷了怎樣的流派傳承?新印象派、後印象派,最後是現代派。

在印象派自身的演變過程,又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畫家,教材中提到的有塞尚、高更和凡高等。

請同學們看教材P41的相關圖片及文字説明。(視角、選材等方面的創新)

這些印象派以及印象派傳承的流派對現代藝術的產生有什麼意義呢?教材P76本目內容的第一自然段:這些流派以新的視角描繪客觀世界(包括光和空氣氛圍),為繪畫領域開闢了新方向。

這樣,在印象派的基礎上,現代派開始主宰畫壇。那麼,現代派美術又有着怎樣的藝術特色呢?

第18課 音樂與美術

提示:教材P76倒數第二自然段:現代派對色彩和視覺進行深入研究,採用誇張、變形與抽象的表現方法,大膽運用各種新材料。

教材P77文字閲讀框《現代派美術》對現代派美術作了進一步的説明,請同學們閲讀。

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76最後一個自然段,

再請同學們看地圖冊P41相關圖片及文字説明。

現代藝術除了現代美術之外,教材上還提到了現代音樂。

板書:2.現代音樂

這部分內容,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77最後一個自然段小字。

小結:

藝術成就的關鍵在於創新精神的不斷高揚,而時代又賦予了藝術創新的個性,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藝術性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歷史發展的片斷與風貌。

作業:

“自我測評”1.古典主義音樂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如何評價音樂大師貝多芬?

提示:

①主要特徵:重視規範化,要求風雅、高尚、審慎與節制,側重於形式與技巧的表現,將感情的表達作為一股潛流,在完美均衡的形式內,強調着形式的嚴謹。

②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後歐洲社會的激烈變革,他的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出於社會環境和自身的才能的完美結合,他使音樂的表現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極大地擴展了交響樂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體裁,鋼琴的表現幅度也大大增強。內容的擴展導致表現手法的創新,他突破了傳統的曲式佈局,動機型的主題運動和動力性的樂思發展,使音樂具有非凡的氣勢和力量;建立在功能基礎上的離調變音體系,成為貝多芬的和聲風格特徵;靈活的離調和大幅度的節奏對比及力度對比,對於刻畫矛盾衝突和戲劇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對位法的運用、樂隊音響的組合、鋼琴音樂的創作,都有鮮明的特點。貝多芬集中了古典主義音樂的精華,開拓了浪漫主義音樂的道路。

高二音樂教案9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敢於表現,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挖掘他們的創造創新思維潛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從簡單的的聽流行音樂,哼唱流行歌曲到學會多角度客觀地評價和鑑賞流行音樂。

3、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R&B曲風的特點。

教學重點:

欣賞和哼唱節奏布魯斯的歌曲,體驗這種曲風的魅力。

教學難點:

能識別出R&B曲風的作品。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第十三單元《經典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不僅是藝術,也是娛樂,精神寄託,更是反映百姓生活的寫實記錄,甚至是大眾思想,意識型態的指標。它的平民化和世俗性吸引着廣大青年積極參與。現根據當今流行音樂的發展情況分析,節奏布魯斯是眾多流行音樂形式中最具有代表性,時尚且易懂的,備受當今樂壇的青睞,因此詳細講解它有一定的意義。

學情分析:高中生是個接近成人的年齡而又面對巨大學習壓力的社會羣體。他們渴望獨立,追求個性化的精神寄託,因而對流行音樂充滿了熱情。教法:、教唱、引導、對比、分析。學法:欣賞、體驗、哼唱、對比、討論、分析。

教學過程:

xxx

創設情境:

1、教師表演唱三種不同唱法的歌曲片段(民族、美聲、流行)。

2、學生分辨作答出每種唱法(其中流行唱法是學生最感興趣的)。

3、引入——走進R&B。

新課教學:

1、通過搶答環節和興趣演唱,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程的熱情。

2、介紹流行音樂四大具有代表性時尚且易懂音樂形式(電子音樂、説唱、節奏布魯斯、搖滾)。

3、播放國外當紅R&B歌手的MV視頻,感受節奏布魯斯的魅力並由學生初步分析這種曲風的特點。

4、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補充説明R&B的特點。

5、播放不同版本的<紅豆>讓同學們區分哪一首屬於R&B風格的歌曲。

6、介紹周杰倫。

7、學唱歌曲片斷<聽媽媽的話>,在教唱過程中讓同學們更加感受到R&B曲風的魅力。

8、分組比賽,提高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和組織能力。

知識拓展:

1、根據R&B的音樂特點,讓學生即興創作。

2、資源共享,讓學生回去收集自己喜歡的歌曲與大家一起分享。

課堂小結:

音樂是美的,多種類的,多元化的,今天我們學習了流行音樂,瞭解了R&B曲風的特點,同時也感受到了這種曲風的魅力,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不同風格的音樂等着我們去了解,去欣賞,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期待吧!

高二音樂教案10

教學對象:

高一

教學目的:

體會邀舞中的音樂形象。

瞭解作品及作者,對音樂中音樂形象的刻劃。

教學重難點:

對音樂中音樂形象的刻劃。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師:請大家先將標題補充完整。

邀請某人跳舞

2、用VcD放《邀舞》的音樂(欣賞一部分),對作者及背景進行介紹。

作者:韋伯,德國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德國浪漫樂派歌劇的創始人。1780年12月18日誕生在北德意志的小城鎮歐丁的一個藝術家庭,從小隨父母在各地巡迴演出,廣泛接觸戲劇與民間音樂,少年時隨父親及米夏埃爾海頓學習鋼琴及作曲理論,普任布拉格劇院和德累斯頓交響樂團常任指揮。

在韋伯的作品中佔突出地位的是歌劇,他所創作的歌劇《魔彈射手》被譽為浪漫主義的第一部歌劇,那奇異的傳説加上韋伯極富想象力的音樂刻畫,充滿了迷人的浪漫色彩,在當時颳起了一陣《魔彈射手》旋風,為浪漫樂派創造了巨大的聲譽,為德國民族歌劇的形成與發展,開拓了道路。

3、創作背景:韋伯的鋼琴小品《邀舞》又名《華麗迴旋曲》,具有圓舞曲風格,它細膩地描繪了19世紀歐洲上層社會舞會中男女賓客雙雙入舞的場面和神態。後經柏遼茲改編成管絃樂曲後,華麗的配器使音樂形象和情節更加鮮明、生動。

4、分析樂曲

這部作品是由引子和四大段圓舞曲及尾聲組成,三拍子舞曲。

1)引子部分:

要求學生聽辯兩個音樂形象

紳士與貴婦人

師:從音樂中你所感受到的紳士與貴婦人分別是怎樣的?

音樂用什麼來代表不同的形象?

體會音樂形象,由大提琴代表男賓,木管組代表女賓,形成“對答”式

2)從音樂想象接下來的場景?

A第一大段圓舞曲由四個主題構成,第一主題可視為迴旋曲中最主要的主題,雄壯、有力地:

第二主題活潑優美,表現了女賓的婀娜舞姿:

第三主題生動地表現了舞者在飛快地旋轉:

B第二大段圓舞曲在旋律、力度上與前面音樂形成鮮明對比,第一主題典雅、優美

第二主題由低音樂器組與高音樂器組形成兩個旋律在對話:

c第三大段落情趣更加歡快,與前面的音樂又形成更強烈的對比。

第一主題,雄壯地:

後頻繁的進行轉調。

第四大段實際上又回到第一大段的旋律中,但運用了變化的再現,原來四個主題重新進行編排,使樂曲氣氛更為熱烈、歡騰。

3)

音樂似乎回到了開頭,説明什麼?

尾聲中又出現了引子中男女對話的音樂,彷彿是男方將女方禮貌地送回座席,相互道別。

4)小結:

出示作品曲式結構

A+B+A+c+A+D……

高二音樂教案11

年級:

高中一年級

教材:

人民音樂出版社《高級中學音樂課本》第三節

執教:

深圳市碧波中學 廖平凡

教具:

影碟機 影碟(唱段實況) 幻燈片 幻片機 彩電等

教學目的

1、 通過對京劇的簡介,使學生了解京劇基礎知識。

2、 通過京劇名段欣賞和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培養他們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1、 用提問式導入 課題內容。

(我國戲曲中,影響最大的是什麼劇種?)

2、 介紹京劇基礎知識:(根據內容出示相應的幻燈片)

(1) 京劇的形成:

京劇在中國戲曲中形成較晚,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壽辰,詔令“四大徽班”(清朝安徽省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個戲班)進京演出,皮黃腔風靡京城。後來,留京徽班藝人與來自湖北的漢劇藝人合作,相互影響,並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式,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京劇雖只有二百多年曆史,但因為它久居京城這種特殊背景之下,名角輩出,流派紛呈,藝術成就顯著,影響遍及全國以致世界,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國劇。

(2) 京劇音樂:

1) 京劇音樂以西皮腔和二黃腔為主。西皮腔源於秦腔,形成於武漢一帶。西皮腔一般較為高亢剛勁,活潑明快,適於表現激昂、明朗、歡快的情緒。二黃的起源在江西,形成於湖北、安徽,它的唱腔沉着穩重,凝鍊嚴肅,適合表現深沉、悲怨的情緒。

2) 伴奏樂隊稱為“場面”,分為“文場”、“武場”兩部分。文場由演奏旋律的管絃樂器組成,常用的樂器有京胡、月琴、小三絃、京二胡、笛子、嗩吶、笙等(出示掛圖),

高二音樂教案12

教學內容:

1、瞭解非洲概況及非洲音樂的範疇

2、歌曲教學《當太陽降落》。

3、感受非洲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目標:

1、知道非洲音樂的範疇

2、能熟練地演唱歌曲《當太陽降落》,並能準確表現歌曲的音樂風格。

3、通過欣賞《阿伊亞——非洲的靈感》,總結非洲歌曲的風格特點。

3、喚起學生對非洲音樂文化的感情,激發學生了解和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強烈願望。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當太陽降落》,總結非洲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瞭解歌曲創作背景,喚起學生對非洲音樂文化的感情,激發學生了解和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強烈願望。

教 具:

PPt、電子琴、錄音機、教學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用詞語導入,提出問題,

2、學生討論

3、老師以導遊身份講解非洲概況;

4、教師總結非洲音樂的範疇。

二、學唱、欣賞非洲民歌

1、學唱歌曲《當太陽降落》;

(1) 講解樂譜,播放錄音,提出問題(歌曲的創作背景、演唱情緒、結構圖式,歌曲

中的“太陽降落”和“太陽升起”預示什麼?);

(2) 學生討論回答;

(3) 學生跟唱旋律;

(4) 重難點練習;

(5) 教師電子琴伴奏學生合唱1-2遍。

(6) 部分學生演唱歌曲;

(7) 教師指揮,學生完整表現歌曲。

2、欣賞歌曲《阿伊亞——非洲的靈感》

(1) 播放音樂,提出問題。(歌曲特點,演唱形式)

(2) 學生討論回答;

(3) 教師通過以上兩首歌曲總結非洲歌曲特點(樂句較小,常作反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v3ov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