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精選6篇)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精選6篇)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1

在上第一課《植物新生命的開始》時,我讓學生自己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雖然也提到要帶鳳仙花的種子,但是一般孩子的家中都是沒有鳳仙花種子的,鳳仙花這種植物現在也不是很常見了,第一節課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帶來的,不過其他的種子孩子們帶了好多,鳳仙花的種子我則通過各種圖片進行展示,所以基本沒有影響第一課的上課效果。在這一節課上,我慎重地佈置學生準備下一節課要用的鳳仙花的種子和播種用的各種工具。看得出,孩子們都去精心準備的,有的孩子特意去店裏買了鳳仙花的種子,還準備了花盆和泥土,我感到很欣慰,看來同學們對種植鳳仙花都很感興趣。

《種植我們的植物》這一課的教學,我先從介紹鳳仙花開始。我通過讓學生自學書本上第19頁“資料庫”中有關鳳仙花的資料,讓他們説説你獲得了哪些關於鳳仙花的知識,讓孩子們進一步去了解鳳仙花。然後介紹鳳仙花的播種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花盆的底部為什麼要有出水孔?”“出水孔為什麼要用瓦片蓋住?瓦片怎樣蓋最好?”“為什麼要澆適量的水?”等問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播種方法。同時,考慮到我們這一所學校是農村學校,有大半的學生都是外來務工子女,有的學生家裏沒有花盆,估計父母也不會特意去給他們準備花盆。在浙江小學的科學論壇上,我看到了有位老師用大號的飲料瓶,改裝成的花盆特別的實用,我便把所有的圖片都下載了下來,製成了幻燈片,放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回家只要藉助於家中沒用的飲料瓶,簡單製作一下,就成了一個完美的花盆了。只要剪下飲料瓶上部漏斗狀部分,擰去瓶蓋倒置,裏面先塞上棉花,再裝上泥土;瓶子剩餘的部分再剪低一些,作為儲水用;把剪下來的上部倒置上去,用膠布粘好,一個改良版的飲料瓶花盆便做好了。孩子們對於這個變廢為寶的花盆都很感興趣,同時對花盆裏培育出的盛開鮮豔花朵的鳳仙花也非常感興趣,我大力發動學生,回家去試着做一做這個花盆,希望人人都能培育出屬於自己的鳳仙花來,供接下來的日子對鳳仙花的種子的萌發、鳳仙花莖和葉的觀察做好準備。

當然觀察鳳仙花種子的發芽,書上還介紹了在透明的杯子中進行播種,我也跟同學們介紹了這一種方法,同時也讓他們試着做一個這樣的裝置。學生對於種子發芽,到底是先長根還是先長莖和葉搞不清的,大部分學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肯定是先長莖和葉的,因為種子種在泥土中,他們看到的就是發芽。所以首先啟發學生想辦法如何親眼看到種子的萌發過程,讓他們先説一説,然後閲讀教科書上介紹的用透明杯子種植植物來觀察根的生長,並且提醒學生“不同方向都放置種子”,為後面觀察根總是向下生長做準備。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2

《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內容離他們的生活較遠,他們就不愛學,怎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呢?我覺得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幾點:

首先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要讓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相處的,彼此在一起探索,研究。如最近上的新課《種植我們的植物》,學生對種植植物很陌生,由陌生產生好奇。當了解了植物的種植過程與方法之後,有的學生迫不及待想實踐,可是不知道找什麼種子?那裏有種子?

有個學生在課程進行中,舉起小手詢問:“老師,那裏有賣種子的?”“其他植物的種植方法與鳳仙花種植的方法一樣嗎?

看到他們的想實踐精神,我竊喜,這是孩子對生物產生了興趣。藉着這個東風,我説:“種子就在你的身邊。你家裏的食物,帶子的,帶核的,就是種子。如:豆類,瓜果類……”

孩子們一聽恍然大悟,馬上表示回家親自栽種。還有的説拿到學校來和教師一起種。

其次,引導學生會問。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最後,科學課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的答案有時文不對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進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學生逐漸樹立起我能學好科學的信心。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

活動背景:

我們班有幾個孩子每次吃午飯時,孩子們總是悄悄地把蔬菜放在一邊或乾脆跟老師説:“我不吃菜”。道理他們也都懂得:“蔬菜有營養,要多吃。”可他們就是咽不下去,這裏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與他們不瞭解蔬菜有很大關係。同時,我想:在種植方面也可以讓孩子獲得各種經驗,挖掘出許多教育價值,綜合各方面的分析後,我決定就以種植蔬菜入手,開展蔬菜主題。

案例一:種植

於是在國慶節前我給孩子帶來了一些蔬菜種子(袋裝的)和菜苗。為了給孩子一些神祕感和驚喜,説是解放軍帶來的禮物,並讓孩子猜猜是什麼?我搖動着小白菜種子。談子瑤説:“是巧克力。”談宇恆説:“是豆子。”程欣説:“是花生。”……“你們再聽聽它的聲音,看看它的袋子,猜猜會是什麼呢?”在我的提醒下,自立馬上反應過來:“是小白菜”。我反問:“為什麼?”“我看到袋子上畫着小白菜。”“你真聰明,可小白菜裝得進這小小的袋子嗎?”迅搶先答道:“我知道是小白菜的種子。”“對,是小白菜的種子。”大家為猜出結果而興奮。(猜測禮物是一個很隨意的環節,在老師的步步引導下也變成了孩子運用各種信息去判斷某一事物的學習,並讓孩子感受到猜測的快樂,也因此使他們對禮物更加興趣。)

孩子們對“解放軍”送來的禮物非常開心,大家都急不可待地想種植蔬菜。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後,我們決定到種植園開始種植活動。他們興趣勃勃地用小工具這邊挖挖,那邊剷剷,可是怎麼種呢?孩子們請教了保育員阿姨,阿姨給小朋友做起了示範,小朋友蠢蠢欲動。在阿姨的指導下,孩子自己挖抗、播放種子(菜)、埋土、澆水,大家興奮地忙活了一個下午,種了三盤種子,一大盤蔬菜。(為了讓孩子見證蔬菜的整個成長過程,以及不同蔬菜成長過程的不同,加上季節的原因,所以我只準備了小白菜和黃豆種子。)大家一起記下種植日期,看看過幾天他們誰先發芽。放學後,孩子們拉着家長去看他們種的菜,並説:“這個是我種的。”“這棵是我栽。”看着他們快樂的樣子,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趁着興頭,我請孩子每人在家種植一盆蔬菜,在家進行管理、觀察,雙管齊下。

案例二:澆水

第二天,孩子到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菜種長出來了沒有。一天、兩天過去了,還是沒有動靜,有的孩子就急着去翻土看。不時地問我:“菜怎麼還不長出來?”我勸他們耐心等待。可是漸漸地我發現孩子老是忘了給菜澆水,駐足觀看少了。我心裏真不是滋味,本以為他們對種植那麼興趣,想借此來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學會關心、照顧、觀察事物,實現一舉多得的收穫,但是現在……我不甘心讓孩子就有那麼一會的熱度,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們。我想孩子之所以關注少了,是因為他們還是中班的孩子,他們雖然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但是他們的堅持性、耐性有限。當他們期望的結果久久沒有出現時,他們的興趣也在漸漸減弱。不過既然想讓孩子去關心、照料蔬菜,就該賦予蔬菜生命特徵,寓於感情色彩。

於是在一次户外完回教室喝水時,我故意提高嗓門:“我現在要給蔬菜寶寶喂水了,我看他們口渴得都蔫了。”聽着我的話,大家都搶着説:“老師,我去餵它喝水。”第二天談文浩喝完水後跟我説:“老師,蔬菜寶寶還沒喝水,我去給它們喂水”。為了鼓勵他的行為,以及帶動更多的孩子去關心照料蔬菜,我在集體面前表揚了他。結果引發了澆水熱潮,大家都想澆,只有三個澆水壺,他們就把“建構區”中的瓶瓶罐罐派上用場了。剛澆完,又有另一個去澆水,弄得菜地裏都是水。經常聽到他們互相責備:“水澆太多,菜會死掉。”看來他們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大家都想給蔬菜“喂水喝”都想關心照料,為了滿足大家這一需求,我請大家把家裏種植的蔬菜都帶到幼兒園來。同時一起製作了澆水記錄表,讓他們看澆水記錄,如果今天有人澆過了就不用再澆了。澆水的事漸漸的不用老師操心了。

案例三:觀察記錄

可是我看到這些天來孩子似乎只滿足於澆水,而對蔬菜的觀察卻很少。而且我看他們帶來的在家種植蔬菜的記錄本,很多都是家長代勞的,看來孩子還不知道如何做觀察記錄,家長還不理解老師的意圖。為了引發幼兒對蔬菜的認真觀察及持續觀察,我想得用上記錄:讓大家一起觀察種下去的蔬菜有沒有變化?怎麼變化?每種菜的變化一樣嗎?於是我與孩子一起設計了觀察記錄,誰發現變化就把它的形狀畫下來,並在發現者下填上自己的座位號。第二天,午餐完我們去種植園散步,陳雅婷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興奮地跟我説:“老師,小白菜發芽了”。聽他這麼一説,我和其他小朋友趕緊圍過來仔細觀察,還真有許多小白菜冒出芽了,我用十分誇張的語氣(為的是吸引更多的孩子過來觀察)説:“小白菜真的發芽了,讓我看看像什麼呢?”談家欣説:“我覺得有點像託東西的小手。”“圓圓的葉子好可愛。”我為鼓勵孩子們的發現,特別是第一位發現者——陳雅婷,讓他把小白菜的變化畫下來貼在記錄表中。我把把他的話語記錄在旁邊,幫助其表達的更清楚,也讓家長能明白我們的做法及意義。並一起看看日期,數數小白菜種下7天就發芽了,然後請他把自己的發現和記錄告訴大家。我又在集體面前十分讚賞地表揚了他,鼓勵他堅持連續性觀察,以激發更多的孩子參與。從此每天都有孩子來報告他們的新發現,並不忘記錄他們的發現。“小白菜的葉子變了,變成小扇子的。”“現在好像蝴蝶一樣。”“小白菜長出第二層葉子了。”“黃豆裂開黃黃的肚皮,露出綠綠的小點點。”“黃豆的黃衣服都脱掉了,露出一片綠綠的葉子。”“它的葉子裂成兩片了。”“小白菜的葉子又孌了,像橢圓形……”

在我們的共同關注下,蔬菜一天天地長大了,關注他們的孩子也漸漸增多,孩子們的發現也多了,我們的學習還在繼續……

反思:回想與孩子一起種植蔬菜的'整個事件,我們認識到老師與環境在幼兒的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老師要善於捕捉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作出價值判斷,從而把教育目標寓於幼兒的興趣之中,物化在環境之中,生成有價值意義的教育活動。比如本次活動是在老師觀察幼兒的種植興趣和對種植的渴望後,分析了種植對孩子將獲得的經驗與教育價值。又把讓幼兒喜歡蔬菜的教育目標融入其中。從幼兒喜歡種植的興趣點入手,以蔬菜為載體,與孩子一起種植蔬菜,既滿足孩子的種植需要,又讓幼兒在種植管理過程中感知蔬菜的培育過程、生長變化、生長條件等,獲得各種有意的經驗和體驗,增進全面瞭解。在照料中孩子們傾注了自己的感情,從而發自內心地喜歡蔬菜。從種植開始,到每種蔬菜的成長,孩子們在不斷地觀察、比較、發現、探索的過程中,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和經驗得到了生成和深化,對蔬菜的感情也在不斷加深,收到了預期效果。

2、在日常生活中藴藏着許多學習的機會,老師要有敏鋭的教育意識,不要錯過每一次讓幼兒學習的機會。比如看似沒有什麼教育意義的猜測禮物環節,竟也成為幼兒學習運用相關信息判斷事物的學習。而後的怎麼種植、怎麼澆水、怎麼觀察……都是孩子學習的機會,老師要善於把握這些機會,讓它們變成有意義的活動。

同時,為了確保學習的有效性老師必須不斷提出挑戰性任務和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有了種子怎麼辦?沒有土怎麼辦?有了土又該怎麼種呢?怎麼知道誰澆了水,誰發現了變化?……在這些問題拋出後,又及時地相應的支持,比如:取土工具、種植工具、澆水工具等。正是在老師的這些挑戰性的問題和任務的引領下,以及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持下,孩子們一步步地與環境和材料互動,並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經驗。

3、老師須時時地關注孩子,適時的牽引,以讓活動有意義的進行下去。幼兒很喜歡做事,觀察新鮮事物,但沒有堅持性,即使是他們很興趣的事物,關注的熱情也不久,要培養孩子將這種興趣保持下去,並從中獲得我們所期望的預期教育目標,需要老師傾注大量的精力去關注,牽引孩子重新點燃興趣之火,並努力將教育目標物化在環境與材料中,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獲得發展。當孩子忘記給菜澆水時,老師利用每天倒水給他們喝的這個環節,以給蔬菜寶寶喂水喝為由,用移情體驗,重新燃起孩子對蔬菜的關心和照顧。當發現澆水過剩時,又及時請大家把在家中的種植帶到幼兒園,同時用上澆水記錄。當發現孩子忙於澆水、忘了觀察時,又及時用上了觀察記錄……正是老師時時地觀察着孩子的一舉一動,關注着孩子的動向,研究着措施,讓孩子們持續保持着興趣,步步前進……

4、從中我們也發現要培養孩子的某種興趣並把這種興趣持續下去,老師的積極參與對孩子們來説能起最好的帶動作用。因為孩子們在和老師一起做事情的時候,興趣總是最高。其次鼓勵語言、讚賞的目光又會激勵着幼兒去參與,再去觀察發現。當發現孩子的好行為時總是給予讚賞,並在全班表揚。對孩子的發現總是給予鼓勵和讚賞,這些都激勵着更多的孩子去關心照料蔬菜,去觀察、去發現更多的發現。同時,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表現與展示的機會,是孩子們擁有成功感,增強自信心的必備條件,而成功與自信又會促進孩子自主發展並保持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性,使之不斷探索再獲成功,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隨着活動的進展,蔬菜的變化,孩子們也在發展變化……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4

教學反思:為什麼菠菜爛了

記錄時間:07/3

記錄內容:種植與觀察

記錄對象:全體幼兒

案例記錄:

陽春三月,孩子們已感受到了陣陣的春意。老師:“今天有點熱”、“老師這裏的小草發芽了。”在他們親切的話語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

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更多的春天的知識,我帶了芋艿和蘿蔔讓幼兒討論:“我們能種蘿蔔和芋艿嗎?怎麼種?”小朋友們的回答當然是肯定的,認為可以種在泥土裏。“那麼可以種些什麼呢?請大家明天帶一些可以種植的植物和種子來,觀察他們的變化。”

第二天,小朋友們帶來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東西,有帶種子的,有帶素菜的,有帶水果的.,真是五花八門,有的還帶了番茄和去了根的菠菜,真是讓人意想不到,我沒有説什麼,只是表揚了孩子們,孩子們興致勃勃的安頓好了自己帶來的東西。

有過了幾天,萱萱觀察中發現蘿蔔長出了嫩嫩的小葉子,忍不住大叫了起來:“蘿蔔長葉子了,蘿蔔長葉子了。”聽到了萱萱的喊聲後的孩子們忍不住跑到了種的植物跟前,以觀察他們的動靜。袁藝琳説:“我的菠菜爛了。”許多孩子看看蘿蔔又看看菠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他們的小腦袋裏好像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於是我取出了蘿蔔和菠菜,引導孩子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討論。問道:“為什麼蘿蔔活了而菠菜卻爛了呢?”在觀察根部的不同時發現:蘿蔔有根鬚,而菠菜沒有根。原來,植物的根就好像是我們的一張嘴,它可以吸收水中的養分。而被剪去根的菠菜又無法再長出根鬚,所以腐爛而死亡了。

案例分析:

老師的主導作用到底如何體現,是一路拉着孩子走,還是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學會觀察與討論?無可非議是後者。因為我們所要給予孩子的是終身發展所需要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某種知識,正如綱要所指出的:“為幼兒學會生活、學會探究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和活動空間,為幼兒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案例中,老師發現孩子帶番茄、帶沒有的根的菠菜種植,也沒有加以阻止,而是讓孩子在種植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學會討論,學會自主總結經驗,孩子在種植的過程中學會了自主學習。(dujuan)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5

自去年任三年級科學一課程以來,一直最讓我頭痛的事情是課堂空洞,沒有實際的東西給學生看,調動不了學生的積極性,一直以來我也抱怨學生上課紀律不太好,可能這還是和課堂脱離實際是分不開的,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多想辦法,儘量讓學生多動手,多實驗,充分調動他們的興趣。

三年級第一單元是《植物的生長變化》,這個單元,大綱建議讓學生親自種植鳳仙花,(鳳仙花的生長週期是4個月的時間),並且讓學生在種植的過程中通過觀察、紀錄瞭解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一般要經歷種子發芽——幼苗生長——枝葉生長——開花結果這四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紀錄和比較來描述植物的變化,並用統計圖表、列表、畫圖等適宜的方法處理相關的信息。

針對大綱的要求,我總覺得空蕩蕩的,心裏也充滿了很多的困惑,每當翻開科學書,我總會自言自語,這個單元適合我們城市的學生嗎?我們的學生真正能從這個單元獲得多少知識呢?作為老師,雖然我每次上課都會通過查閲很多的資料,希望自己的知識更豐富,希望學生聽的有興趣,更希望學生在課堂上人人蔘與,人人動手,課後人人觀察,人人紀錄。但是在這個單元,我總覺得是在紙上談兵,也覺得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雖然我在理論上告訴了學生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以及植物根、莖、葉各部分的作用。看着坐在下面的學生,感興趣的又有多少人呢?從課堂上下來真是有種莫名的失落。這樣的課堂,自然不會怪學生,課後我也想了很久,我個人認為:

第一:鳳仙花的種子學生買不到(課堂上雖然用其他的植物種子代替了鳳仙花的種子,學生只學會了怎麼種植。)

第二:鳳仙花的生長週期(3~4月播種,6~7月種子成熟)貫穿整個學期,老師的教學任務也完不成。

《種植我們的植物》這一課,我僅讓學生掌握了種植植物的方法和步驟,課上我僅能用一個一次性杯子給學生做示範,佈置作業讓他們回家後自己種植。但根據課後的瞭解,真正種的人非常少,而且種的質量也不高,因為他們不像農村的孩子,種植植物的條件不夠充分。

總之,這個單元,我總是覺得這個單元不太適合我們的學生,主要是條件有限,資源有限,很多試驗不能到位!

幼兒園種植教學反思6

第一單元是《植物的生長變化》,這個單元,要求讓學生親自種植鳳仙花,(鳳仙花的生長週期是4個月的時間),並且讓學生在種植的過程中通過觀察、紀錄瞭解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一般要經歷種子發芽——幼苗生長——枝葉生長——開花結果這四個階段。

在每個階段都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紀錄和比較來描述植物的變化,並用統計圖表、列表、畫圖等適宜的方法處理相關的信息。但是在這個單元,總覺得是在紙上談兵,也覺得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雖然我在理論上告訴了學生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以及植物根、莖、葉各部分的作用。看着坐在下面的學生,感興趣的又有多少人呢?從課堂上下來真是有種莫名的失落。這樣的課堂,自然不會怪學生,課後我也想了很久,我個人認為:

第一,鳳仙花的種子學生難弄,雖然他們都生在農村,但鳳仙花沒有誰特意收集了它的種子。

第二:鳳仙花的生長週期(3~4月播種,6~7月種子成熟)貫穿整個學期,老師的教學任務也完不成。

《種植我們的植物》這一課,我僅讓學生掌握了種植植物的方法和步驟,課上我僅能用一個一次性杯子給學生做示範,佈置作業讓他們回家後自己種植。但根據課後的瞭解,真正種的人非常少,而且種的質量也不高,因為他們一部分學生住在學校,種植植物的條件不夠充分。

總之,這個單元,我總是覺得這個單元不太適合學生,主要是條件有限,資源有限,很多試驗不能到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rydm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