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精選13篇)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精選13篇)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精選1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1

幼兒園,每個大班他們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切實在開展區域活動,充分發揮區角的作用,併合理佈置有自己班特色的區域活動區,如:表演特色區、建構特色區、體育特色區。在不同的區域發展孩子不同的技能,這與集體活動的單一技能目標相比豐富許多。幼兒正是在這些區域活動中增長了知識,使區域活動與集體活動相互銜接,優勢互補。

在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中教師不僅根據教育意圖提供符合月份目標和幼兒發展需求的材料,而且考慮了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開發性。如益智區的飛行棋、跳棋、撲克牌等。表演區的各種頭飾、自制的相關道具。讓幼兒通過豐富的材料媒介來大膽地表現自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又如手工區:為幼兒又投放了一次性桌布、彩紙、漿糊、剪刀等,啟發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春姑娘的衣服,激發幼兒的製作興趣。

與此同時,活動材料不僅分期分批地不斷更新,由易到難,不斷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始終保持一定的新鮮感,獲得新經驗。而且在設置區域時,能注重引導幼兒參與,根據幼兒的認識特點、興趣及月份目標,通過與幼兒共同探討來“生成”活動區域內容,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在活動前,老師出示了一個紙做的小機器人,小朋友感到特別的感興趣,老師就與幼兒共同探討與以往畫的機器人有什麼不一樣?這個機器人是怎麼做的?這樣,根據幼兒的求知慾望“生成”的認識活動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恰到好處的師幼互動是最重要的。活動前,老師與幼兒共同回憶上次活動中碰到得問題和獲得的經驗,以便使幼兒能在原有得基礎上得到更大得發展。同時老師詳細介紹了新投入的福娃棋盤,使幼兒能大膽地嘗試新內容;活動中,老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區域,讓幼兒做主,成為區域的主人,讓幼兒按照自己的的意願和能力,操作擺弄各種材料,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或商量式的共同探索學習。區域活動中,既考慮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探索問題,如:幼兒在記錄自己的脈搏時因為旁邊區域聲音太吵而未完成活動,把此區域與比較吵鬧的區域都設置在了一起,動靜分區有點不夠合理,以後應當進行一些改進。活動後老師與幼兒一起交流活動的感受,使其能進一步體驗倒成功得喜悦。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某一活動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如:在記錄鐘點時,教師能不厭其煩地為幼兒介紹兩種不同的記錄方法,並提出“為什麼有兩種記錄方法?”的問題,從而留下了更有利於活動開展的軌跡性材料。

通過這次觀摩學習,使我認識到區域活動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每個孩子都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老師是區域活動的控制者、觀察者、指導者、完善者,在體現孩子的自主性的同時,也發揮了我們老師的作用。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2

教學內容接近生活實際,幼兒也對此很感興趣,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常遇見的情景進行教學,使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同時引發幼兒對書籍、閲讀的興趣。

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在教學的第五個環節中不能足夠突破“培幼兒對書籍、閲讀的興趣”這難點,當然這也不是一兩個活動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這還得在平時的經常培養,如:每週正規、非正規閲讀學習活動1—2次,睡前、午餐前故事閲讀、講新聞,根據幼兒閲讀水平、興趣愛好精心挑選相關圖書,吸引幼兒閲讀,要求家長配合創造幼兒閲讀的良好的環境等。

上了這節課之後,我更加感到早期閲讀教育尤為重要,我要以以下目標作為努力的方向:以輕鬆、愉悦的方式培養兒童的閲讀興趣,提高兒童的閲讀能力。使幼兒通過閲讀可以獲得終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終身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3

早期閲讀中的繪本閲讀在幼兒教育中呈現出了愈來愈重視的趨勢。在本次活動中,我選取了《蚯蚓的日記》作為大班繪本教學的內容原因一是大班的孩子對記日記有了初步的瞭解,開始嘗試記錄氣象日記或是簡單的生活日記;二是大班的孩子在觀察、猜測、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急切地需要有一個表現的舞台。而《蚯蚓的日記》中的內容詼諧、幽默,以日記的形式,寥寥幾句話可以引發孩子的無限遐想。因此,在選材方面,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比較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徵的。

在準備中,我事先讓孩子觀察了蚯蚓,對蚯蚓的形態、生活習性有了初步的瞭解,孩子也有記日記的基礎,這些知識經驗的準備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而孩子們人手一本書是區分於繪本閲讀和看圖講述的重要標誌,多媒體對個別畫面的展示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便於我對孩子的引導。

整個活動開展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楚的,每一個環節之間層層遞進,各個小環節之間也存在着遞進關係,比如第一篇日記在小結的時候是教師小結的;第二篇日記是教師引導個別幼兒進行小結;第三篇日記是幼兒之間相互傾聽,進行小結。

在教學活動中,我還是比較注重細節的。例如在觀察第一篇日記的時候,我不僅引導孩子對孩子的表情、動作進行觀察,發現孩子們害怕的心理,而且也引導孩子對蚯蚓這個主角的表情進行了觀察,發現它的得意之後,讓孩子們猜測蚯蚓在想什麼,從而感受蚯蚓的調皮。又如第三篇日記中,我不僅讓孩子們觀察畫面,進行猜測蚯蚓媽媽、姐姐的想法,還將情感也進行了提升:每一個媽媽都最愛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美的!對孩子的禮儀也進行了教育:要尊敬別人,不能嘲笑別人。通過這些細節的關注,充分挖掘了教材各方面的教育意義。

當然,在教學活動中,我還是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我沒有很好地調動孩子的大膽積極發言情緒,讓孩子一開始處於緊張、放不開的狀態,即使覺得好笑也沒有笑出來;又如給孩子們自由閲讀的時間太少,孩子們在這個環節中整個場面比較熱烈,甚至到接下來的表達中,孩子們都很願意來説一説自己喜歡的日記,可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匆匆掐掉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再如對於繪本,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我在這個活動中充分讓孩子瞭解了日記的基本形式,卻忽略了對繪本的感受,《蚯蚓的日記》整本書給人的感覺就是詼諧、幽默的,而在活動中孩子們發笑的頻率卻不是很高,可見,我在引導中偏重了知識,而忽視了情感。

試教了很多次,也出現了很多狀況,我感覺自己對繪本教學從一無所知到現在略有所知,正努力探索更多,雖然本次活動結束了,但是對繪本教學的研究還剛剛開始。我相信繪本能帶給孩子很多,也能帶給老師很多!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4

區域活動是實現大班孩子教育發展目標的良好途徑,針對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給孩子們開設了美食一條街,益智區,閲讀區,手工四個活動區,讓孩子自由遊戲,以促進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我通過細心觀察發現益智區中的“找不同”無人來玩,這種遊戲材料是新投放的,“找不同”遊戲的材料也算豐富,圖片色彩鮮豔,孩子們應該喜歡的,可為什麼不能吸引孩子們呢?

我通過認真的觀察孩子的行為,分析他們的心理特徵,思考這個區域的材料環境,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原因:

1、材料缺乏趣味性

投放“找不同”這個遊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觀察的能力、有耐心、認真、專心做一件事的好習慣。但是很多孩子來到都是一看看,二翻翻,三就走人了,沒有一個感興趣的。

2、活動中幼兒缺乏成功感

幼兒在其他活動區中活動結束後都有作品給大家展示,從中得到一種滿足,快樂,而益智區中的“找不同”卻沒有作品呈現。

3、材料有難度

兩幅畫或是兩種物體進行比較找出不同之處,這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有些難度,因為這種活動要求孩子必須有耐心、細心、還要專心才能完成。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5

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的條件。並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並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區角活動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區角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

每當孩子們進入遊戲區,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他們有的看書、有的下五子棋、有的開心的搭積木、玩插塑……他們常常將搭好的積木拿給我看,並開心地告訴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飛機、寶塔……看着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着,我也很開心。因為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所以,每當進行區域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因為在這裏,他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悦、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瞭解孩子,敏鋭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

但是在區角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問題一:準備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卻不理會,或操作馬虎。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操作活動難度大(或過於簡單)。我們嘗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除了考慮教育的需要外,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也能忽視,通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豐富材料,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區域活動的主人。當然,區域活動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問題二:我們可能指導不當,或急於指導,讓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悄然流失,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要解決此類現象,首先我們應樹立幼兒是區角活動主體的觀念,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區角活動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自由想象,積極創作長大膽表現的.過程,要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給予積極的期望。

通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教研學習,我們知道所謂區角活動,簡單地説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範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反思,在觀察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

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

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裏,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髮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6

結合我們本週“亮眼看世界”主題,設計並開展了大班早期閲讀活動《城裏老鼠與鄉下老鼠》,《城裏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寓言故事,它通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裏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裏做客時所引發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從而引導孩子去了解不同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為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結合主題內容,希望孩子通過活動能瞭解城市中同時存在“市區”與“鄉下”不同地點以及其不同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在課前我與孩子們一起收集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請孩子與家長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帶來幼兒園,同時鼓勵孩子利用週末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去了解城市和鄉下的不同差異,積累一些生活經驗,為活動打下基礎。並將收集的圖片製成PPT,引導孩子們在PPT上欣賞這些美麗的照片、圖片,並請孩子自己進行介紹介紹。

在孩子經驗鋪墊下,我幫助幼兒瞭解故事人物、播放故事局部圖片、以及故事動畫一系列過程,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通過提問鼓勵幼兒還學習並模仿故事主人公的語言、動作,幼兒們表現踴躍,興致極高,甚至有個別孩子還能在活動的最後對故事進行完整講述。

與此同時,我通過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對城市和鄉村進行區別比較,從而加深幼兒的印象。還在活動中設計討論,“假設你是小老鼠,你是喜歡在城市生活呢?還是喜歡在鄉下生活?”通過辯論會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討論欲,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原因。後來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們的回答令人稱讚,孩子們表現讓我感觸很深,原來他們小小的年紀不但聰明還有主見,完全是一個個小大人。但是我也發現個別孩子在城市和鄉下人區分上有失偏頗,雖然我留一些時間幫助孩子們去回憶生活經驗,並出示個別圖片去引導幼兒從城鄉環境、交通、建築等方面去思考,但孩子的回答卻並不理想,他們還是很難區分出城市與鄉下的實質區別在哪裏,甚至有孩子説:“城市裏很乾淨,鄉下很髒……”

活動後我進行了反思,在活動設計和準備上來看在活動設計與教具的準備上應該是較充足的,問題還是出在幼兒前期經驗的積累上。孩子們所居住的鄉鎮其是一個介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地方,孩子們較少接觸到城市裏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同時現在的孩子又很少去體驗鄉野間的無限樂趣,因此在區別城市與鄉村時幼兒仍然是缺乏實際經驗的鋪墊的,在討論辯論“是城市好還是鄉下好”的問題中,孩子們的回答也難以達到實處。其實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就組織孩子們去收集一些城市與鄉村的照片,在日積月累中積累孩子們的閲歷,而不是在活動前簡單的收集梳理幼兒對城市與鄉村的經驗,更好地感受一個城市的多元化。通過此次活動讓我瞭解到為了活動準備材料還是倉促的,更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們在日積月累中學習和體驗,這樣孩子們對活動更深層次的目標就更容易把握了。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7

由於本學期的課題研究重點是提高幼兒對繪本的閲讀興趣,因此區域活動語言區自然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如何提高幼兒對閲讀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和説完整話能力是區域活動語言區的重點活動目標。為了提高幼兒對語言區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本學期對語言區進行了很大的變動與調整。

一、書籍的投放。

以往語言區的圖書以投放數量多為主,沒有觀察幼兒對圖書的翻閲次數和喜愛程度。為此,我決定對語言區圖書重新進行編號並製作閲讀記錄表。進入語言區閲讀的幼兒在拿書的時候先將自己拿出來的書的編號寫在閲讀記錄表上。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記錄,我可以統計出孩子翻閲每本圖書的次數,並且將幼兒不感興趣的繪本及時更換掉。同時,我可以初步判斷一下書架中適合投放的圖書數量,以便每隔一段時間更換一次,以提高幼兒對圖書的興趣。

二、語言區玩具的投放。

以往語言區的玩具主要以自制玩具為主。形式也以故事創編、故事講述、故事排序為主。加上自制玩具往往精美度可能較低,幼兒對語言區玩具的興趣不是十分強烈。現在,我們語言區的玩具不僅有自制的,還添加了好多引進的做工精良的新玩具。比如“詞語大開花”,不僅鍛鍊了幼兒對字寶寶的認知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幼兒的'組詞能力。“量詞汽車”不僅讓幼兒在遊戲中輕鬆的掌握了很多量詞,同時還讓幼兒能夠對生活中的很多物品與合適的量詞搭配並造句。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以前語言區的環境佈置比較簡單,由於地方小,沒有放入桌子和椅子。現在,語言區的空間被擴大了,還多加了一組櫃子和一組桌椅。同時,牆面上還多了好多可供講述的主題內容。同時投放了摸摸箱,讓幼兒在趣味中不斷感受語言區的閲讀樂趣。

現在,幼兒進入語言區後不再亂翻書亂放書了,看書的慾望也逐漸增強了,今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説完整話的能力依然任重道遠,希望可以在不斷摸索中有所突破。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8

一次在玩區角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在各自的活動區裏快樂的玩着,個個都興奮的不得了。我也被他們的興奮所感染,穿梭於各區之間,當我走到語言區時,忽然發現語言區的地上落着幾本書,顯然這是孩子們在看書時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會兒,發現語言區的5個孩子並沒有在意地上的書,沒有一個人去撿,好像根本就沒看見似的。於是我就走過去對正在看書的文文説:“文文,你們的書掉了,你把它們撿起來吧!”文文看看了地上的書,慢悠悠地説:“這書不是我弄的.”説完之後極不情願的把地上的書撿了起來,在撿的時候還不時的用眼睛瞟了瞟我。

這天放學後,還有幾位小朋友沒接走,於是他們便來到了圖書區和玩具區玩去了,玩着玩着,不知道什麼時候地上躺了一個山羊玩偶,我看了看正在看書的3位小朋友,我正想讓文文撿起來,想到了叫她撿時的不情願的眼神,於是我便想了一個方法,故意説:“啊呀!這裏怎麼有一隻山羊!真可憐!誰能願意幫那隻小山羊送回家呀!沒想到,我話音剛落,身邊文文就轉過頭來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小山羊,笑着對我説:“我來幫小羊送回家吧!”文文一蹦一跳的跑過來把小羊撿起來,送回了家。

這兩次讓小朋友撿東西讓我認識到了對待平等,尊重是首要的,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態度與幼兒積極有效地交流和互動,使幼兒不斷感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9

觀察記錄:

開展區域活動的時間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緒,就待老師發號施令了。為增加孩子們開展區域活動的興趣,我會定期在區角添加一些活動材料,在每次活動前都會向孩子介紹新玩具。這次區域活動我沒有給孩子們分配區域,而是讓他們自由選擇區域開展活動。基本上每次區域活動都是給孩子們分配好區域內容,時間久了會讓活動很死板,顯得侷限性。但要是突破原有的活動模式,我難免會對活動有很大的擔憂和顧忌。我們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活躍,這樣把它們放散開去,會不會亂成一團,以至一發不可收拾?沒有指定性,會不會有爭搶玩具的現象?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我的腦海裏呈現。當然,在活動前對孩子們的活動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活動開始了,孩子紛紛選擇區域、材料、同伴遊戲了。

一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多小朋友來問我:“老師,______玩具可以玩嗎?”“可以,區域裏的`材料都可以玩,但是要保護好這些玩具,玩好要整理好。”劉熙、貝貝、思雅幾個人在位子上認真的玩編織“蘋果、西瓜、籃子……”這是新加入的玩具,孩子還不怎麼會編織,於是我稍稍進行指導。之後我再去觀察發現他們根據範例及我的指導已經編織的很完美了。孩子的仿編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鄧楠天、黃瑩、高穎幾個在玩辦家家。看着她們的情景表演,我是既佩服又好笑。佩服的是,由於材料有限,孩子自己創設材料。她們把外套豎直抱在懷裏當做小寶寶,自己折碗筷等。好笑的是,她們完全投入到情景中,學着大人的行為舉止,學的有模有樣的,真乃是一位位的小大人啊!可見她們平時關注大人的行為舉止,大班的孩子有着很強的模仿慾望。有的孩子這個玩了會整理好又換了地方,有的孩子邀請其他的孩子進入自己的區域遊戲,有的孩子在觀看他人遊戲。

觀察反思:

活動開展的很順利,我之前的多種顧忌全然消失,沒有亂哄哄的現象。意想不到的是,這樣開放式的活動反而使活動更有生趣,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區域、選擇材料、選擇夥伴,反而顯得井然有序了。發現孩子們有着自己的人際交往,行為模式,遊戲方法,而作為老師的我則在旁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適當的時候進行指導給予幫助。在我的關注指導下,孩子玩的很投入很開心,但願時間在那一刻多停留會。形式多樣的區域活動有助於孩子游戲的興趣,在活動上有深層次的突破,在以後的活動中我也將會嘗試新的活動形式,讓活動變得更有意義。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10

區域活動又開始了,今天我們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製作小豬,崢崢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為小豬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呢?我就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他選了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小豬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並貼了兩隻大耳朵、一個大鼻子、又畫了兩隻小眼睛,接着開始做小豬的四隻腳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做着做着就停下來了,想了一會,還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對我説:“老師,我的小豬為什麼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們桌子上都有幾個小的土豆、山芋,就對崢崢説:“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比較小點,能夠做小豬的腿的?”他開始找了一會沒找到,於是動翻翻、西翻翻,突然發現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豬的腿,困難解決了,他又開始做了……不一會,崢崢開心地對我説:“老師,你看這是我做的小豬。”我及時表揚:“你真棒!”

反思:

我覺得在我們各個主題活動的開展中,不斷地在區角活動中增添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材料,讓孩子隨着主題活動的開展而有東西可操作,有東西可玩,讓孩子自由選擇操作,發揮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我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發展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再一次遇到問題時,我又適當進行引導,還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通,想到了好辦法。孩子在製作後體驗到了製作的愉快與成功的喜悦。教師及時對孩子進行表揚,更是讓孩子無比的激動與興奮。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11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我為此做足了準備。活動程序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遺漏哪個環節。因為幼兒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在材料準備上更是花足了心思。特別是在自主遊戲環節,為了避免出現爭搶遊戲材料的情況,我在每個遊戲區角投放了足夠種類、數量的玩具和材料。為了避免幼兒擁擠,我把活動室中所有空間都利用起來了,小書屋、計算區、建構區、體育區、手工紡等區角讓整個活動室都生動起來。充分的準備給了我順利開展半日活動的信心。晨區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看着琳琅滿目的玩具和材料,興趣都十分濃厚,勁頭十足,我樂在心裏。於是,我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選擇區角進行遊戲。可接下來的情形出乎我的意料。眾多的區角,讓孩子分散開來了,每個區角里最多隻有三五個孩子。看到那麼多玩具和材料,孩子們便拿起玩具自顧自玩了起來,根本顧不上和同伴交流,更別説區角之間的互動了。很多孩子不停地調換着玩具、材料,拿起一個玩具擺弄兩下,再換其他的來玩,始終靜不下心來。看到這種情況,我急忙來到建構區,提醒幼兒,原本以為孩子們會把注意力轉回到遊戲角色中來,誰知孩子們你推我我推你的,誰也不讓着誰,繼續搶着玩具。我看到一些幼兒把區角里的玩具都擺弄了一遍後,開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區角的新材料上,而語言區、小書屋等幾個新材料較少的區角漸漸遭到了冷落,幾個新材料較多的區角聚集了很多幼兒,於是,材料出現了短缺,我一直想避免的爭搶場面還是出現了。

活動雖然結束了,卻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在活動前做足了準備,提供了豐富的遊戲材料,是否一定能讓幼兒有規則地開展遊戲呢?從上述案例來看,答案是不一定。於是活動後我想了一個好辦法,要想幼兒不“扎堆”地遊戲,我給每位幼兒都做了一個“進區卡”,又在每個區域粘上了掛鈎,幼兒要想進入區域遊戲必須拿上“進區卡”才能進入自己想玩的區域,一但本區域的掛鈎掛滿了進區卡,你只能去別的區域活動了,這樣幼兒不僅能在自己喜歡的區域活動,也不影響別的幼兒了。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12

為期一週的半日活動展示在每個教師的精心準備和認真組織下順利結束了。本次展示活動中,每個班級的教師都根據主題內容進行了教室環境的創設、區域材料的豐富以及各個環節的滲透;每個教師都精心地準備了教學活動、區域活動以及户外活動。現主要針對大班年級組的整體區域情況作一簡單的梳理:

關鍵詞:區角創設

目前每個班級都創設了7—8個區角,主要涉及語言區、益智區、數學區、探索區、美工區、表演區、操作區。每個班級根據自己班級的特色有了着重區域並加以深入。例如:大七班在美工區的基礎上,開設了一個創意無極限的區角,主要讓孩子們進行廢舊材料的再加工,有光盤類、紙盒類、瓶罐類、毛線類等;大四班音樂遊戲較為出色,因此在“大舞台”裏,孩子們載歌載舞,玩得不亦樂乎。

建議:

每個班級學習型區域偏多,社會角色體驗較少。可適當調整一些區域成為具有一定社會交往性的區角,在社會性交往活動中同時發展專項能力。例如:在超市活動中學習排序、數的知識、加減的運算等相關知識;在設計院中進行粘貼、泥工、剪、撕、構建等多方面的技能。

關鍵詞:區角材料

經過前階段的學習與平行班觀摩活動以後,每個班級都對自己班級的區域材料進行了重整與添置。目前每個班級中材料都較為充分,能夠滿足幼兒的操作需求。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教師們新添置的材料:

操作類:穿鞋帶、串珠、繞毛線、七巧板、拼圖、棋類、玩鎖、點數、送牛奶、計算闖關、猜名字、拼成語(古詩)、找量詞、詞語開花、編織、找不同…

探索類:放大鏡、萬花筒、沉浮、音樂瓶、神奇的指紋、火箭、吸鐵石、靜電摩擦、溶解、月亮船、燈泡亮了、拆裝玩具、吸水性探索…

建議:

1、教師投放的材料關注幼兒學習性的材料居多,多為幼兒平面的操作練習,可在遊戲性與趣味性上作思考。

2、個別材料的投放存在可操作性問題,例如:物體吸水性探索過程中,教師投放的材料為硬海綿、A4紙、棉花(極少),這些材料的吸水性如何?是否可增加幼兒熟悉的大海綿、各類紙(餐巾紙、彩紙等),小毛巾等,並提供操作記錄表,以便於更好的檢驗與經驗分享。

關鍵詞:組織情況

每個班級孩子都能根據意願自由選擇區域,並進區有序地選擇材料進行操作,各班區域常規已經基本建立,區域活動組織流程規範。在區域活動之初,教師主要針對上次區角活動的問題、本次區域的重點以及材料作簡單介紹;區域過程中,倆位教師分工明確,有重點區域的跟進式指導,也有全局的巡迴指導;在活動結束後,均有總結以及作品介紹。

建議:

1、個別區角存在盲點,呈現任由幼兒自由發展的局面。例如:閲讀區幾位幼兒自由閲讀,建築角自由搭建等,沒有預設的發展目標。閲讀區可介紹看書要點並記錄所看書面的要點、建築區有本次搭建的主題與突破難點。

2、整體活動仍然存在較為吵鬧的現象,需要長期堅持引導幼兒安靜、有序、自主操作。

大班閲讀區域活動反思13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我們支持、鼓勵幼兒自發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隨時給予一定的幫助、指導。

我們建立區域活動常規,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自律能力。為了讓幼兒適應區域活動能獨立地參與,我班兩位老師和一位保育員在區域開放時間分散到各個區域進行有目的的指導,教師對幼兒每一點創造都表示欣喜,給予鼓勵,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另外,在區域指導中,我們加強區域間的配合,滲透,相互促進。不同區域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但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聯繫起來,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

如我們引導幼兒在美工角印小魚等送到娃娃家,製作花環送到表演角;數學角引導幼兒學習有規律地排序,將有規律裝飾的項鍊送給娃娃家的娃娃等。幼兒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在做做玩玩中輕鬆地得到了相應的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lmgw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