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音樂教案《蘋果》説課稿

音樂教案《蘋果》説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教案《蘋果》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音樂教案《蘋果》説課稿

活動目標:

1.能用常見的水果替換原歌詞,並唱出來。

2.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歌唱的樂趣。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準備一棵智慧樹(樹上有許多水果:蘋果,橘子,棗子,葡萄,香蕉等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智慧樂園玩一玩吧!出發…… 瞧!這是什麼?(智慧樹)

師和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智慧樹上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智慧樹前做遊戲,歡樂多又多。

師:小朋友們,這可是一棵神奇的樹,它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這是什麼呀?(蘋果)

2.幼兒唱第一遍歌曲

師: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快樂的蘋果歌吧!

3.幼兒唱第二遍,並隨着歌曲做相應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唱得真好聽!那你們還想看智慧樹變魔術嗎?

二、創編歌詞並演唱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説出見過的其它水果。(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並幫助幼兒用新的水果名稱及特徵替換原歌詞。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變換水果名稱創編歌曲:橘子、香蕉…… 根據水果顏色創編歌曲:紅蘋果、黃橘子……根據水果味道創編歌曲:酸橘子、甜蘋果……根據水果大小特徵創編歌曲:小棗子、大蘋果……

三、知識遷移

請小朋友摘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把它唱到歌裏去,也可以唱給同伴聽。

四、師幼互動

把自己創編的歌唱給客人老師聽。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音樂教學活動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教材的選擇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智慧樹變魔術貫穿了整節活動,使幼兒始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

2.活動過程設計巧妙,環節連接合理。

3.老師的教態活潑,與幼兒建立了平等,融洽的關係,所以幼兒學得輕鬆,愉快。

總結這次的音樂教學活動,我覺得還有以下幾個缺憾。

1.在拓展幼兒思維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本次音樂活動的重點是通過變魔術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在説一説、變一變、唱一唱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從水果的顏色、大小、味道方面進行替換,但由於我沒有引導幼兒對歌詞的替換模式進行總結,所以幼兒在創編歌曲的環節上有點亂,不能根據規律替換歌詞。

2.歌曲的表演空間沒有充分利用。

3.只注重了活動總目標的達成,沒有提醒幼兒在歌唱活動中表達歡快情緒。

我將以這次研究課為契機,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學習,使自己在音樂教學上有更大的進步。

音樂説課稿(通用29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音樂説課稿(通用2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哦,十分鐘》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六單元的教學資料。是一首不帶再現的二段曲式的大調歌曲,歌曲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學生在課間十分鐘的歡樂心境。

教學資料:

教材分析。

歌曲《哦,十分鐘》是一首24拍,D宮調式,二段體結構的兒童歌曲。歌曲曲調歡快、活潑,語言形象生動。歌曲經過對孩子平日課間十分鐘的描述,表現了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後自由歡樂的心境。

第一樂段為方整性結構,包括4個樂句。前兩個樂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轉合的特徵,後兩個樂句分別是前兩個樂句的局部重複,構成平行樂段。該樂段的節奏緊湊,曲調輕快活潑,表現了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在課間簡便,歡樂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樂段為非方整性結構,包括三個樂句,第一句與第二句運用旋律的模仿手法,三度、四度的跳進。第三樂句有兩種不一樣形式:第一遍結束時,是第二樂句下三度自由模進的節奏變化。第二遍結束時,是第三樂句的局部重複。此樂段音調轉為舒展,哦,十分鐘唱出了孩子們對課間十分鐘的由衷歡迎。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視唱、演唱和分析歌曲的本事,班中學生樂於理解新鮮事物,求知慾較強,一經點撥便能進入進取的思維狀態,情感也易被激發。但班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個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一部分學生常是課堂的守望者,缺乏課堂學習的進取參與習慣和專注學習的本事。所以,在課堂上進取提倡和推行各種形式的教學理念,相信能在發揚個性,分享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面向全體,關注更多學生知識的理解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職責感,最終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方式的養成。

教學目標: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鐘》。經過聆聽歌曲,引導學生為歌曲劃分樂段。經過學習歌曲,培養學生的歌曲創編本事。

教學重點:能用甜美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O X X節奏的掌握及歌曲的視唱練習。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具學具準備:鋼琴、教材、打擊樂、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的制定,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經過情景導入、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經過教師範唱,引領學生分析歌曲、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經過觀察、體驗、模仿等方法掌握學習歌曲。

三、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揭示課題。聆聽音樂《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設計意圖:經過有意識的安排師生間的互動,讓教學氣氛活躍起來,為本節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歌曲教學。初聽歌曲,感受旋律。請你説一説歌曲的速度?這首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情緒?

設計意圖:經過聆聽歌曲,讓學生分析出音樂要素。歡快的朗讀歌詞,掌握難點。按節奏朗讀歌詞。

講解節奏難點:O X X加上旋律進行視唱。加上歌詞演唱歌曲中的難點樂句。

設計意圖:經過比較、視唱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比較直觀的掌握帶休止的切分音的節奏型。

下課的鈴|聲0|送來十分|鍾0|來吧|來吧|大家來輕|鬆|讓那疲勞的|眼睛|看看藍|天0|讓那緊張的|大腦|吹進清|風|

下課的鈴|聲0|送來十分|鍾0|來吧|來吧|大家來活|動|讓那握筆的|手指|摸摸皮|球0 |讓那快活的|叫喊|衝出喉|嚨|

踢毽子: X X | X X | ta ta ta ta跳繩: X X X X | X X X X | ti ti ti ti ti ti ti ti投籃球: X 0 | X 0 | ta空ta空溜溜球: 0 X X | 0 X X |

復聽歌曲,熟悉旋律。請你説一説歌曲兩個樂段所表達的情緒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樂段:歡快活潑。

第二樂段:優美抒情。

請你説一説歌曲兩個樂段的演唱方法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樂段:非連音唱法。

第二樂段:連音唱法。

設計意圖:經過聆聽音樂,使學生對歌曲的情緒有更進一步的認知,並且對於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視唱練習:學生跟鋼琴視唱旋律。

分組練習:全體視唱。

歌曲學習:學生跟鋼琴輕聲演唱歌曲。教師及時指導並進行範唱。全體學生演唱歌曲。歌曲處理。速度。情緒。聲音。

歌曲拓展:歌詞創編。創編第一樂段的歌詞並演唱。節奏創編。利用打擊樂來為歌曲進行伴奏。欣賞歌曲《哦,十分鐘》。

設計意圖:

經過打擊樂器的練習反饋,檢驗學生是否把音樂知識轉化為實踐表演本事。

總結評價。

學生談知識的收穫及情感的體驗。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性的評價。教師根據本節課的資料進行總結。

音樂説課稿2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資料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音樂欣賞課,主要欣賞《馬刀舞》《小步舞曲》兩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一首激烈昂揚,一首舒緩優雅,構成鮮明的比較。並且兩首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在許多電影電視中出現過,經過以往的記憶學生更容易理解欣賞樂曲,《馬刀舞》富有快節奏的音樂能夠很好的提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欣賞熱情,以優雅的舞步體會《小步舞曲》。

(二)教學對象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音樂欣賞本事,對於音樂的節奏,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演奏樂器有必須辨知本事,對於電影電視媒介中常出現的但沒有留意的音樂在欣賞的時候更能夠提起欣賞興趣。

(三)教學環境的分析

本節課經過現代信息技術和課堂實踐活動來配合欣賞教學,從而更好的到達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備多媒體設施的教室,桌椅的擺放要預留出一片開闊的空間為課堂實踐活動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一)欣賞管絃樂《馬刀舞》,古鋼琴獨奏《小步舞曲》。經過迥異的風格比較討論分析不一樣風格的音樂描繪的是怎樣不一樣的場景,利用哪些元素來表現出不一樣的場景。

(二)欣賞的過程中利用音樂軟件辨別管絃樂的演奏樂器,經過舞蹈的形式體會小步舞三拍子的音樂特點。

(三)在《馬刀舞》中感受緊張激烈的戰鬥氣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緩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兩首樂曲的特色欣賞與比較分析

(二)教學難點:課堂實踐活動中三拍子的小步舞與《小步舞曲》音樂的節拍要

四、教法、學法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生動趣味的欣賞課,四年級的學生欣賞本事正處於萌芽狀態,所以本節課以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為主,教師知識情景引導為輔,經過教師的情景引導,語言提示讓學生去發現欣賞過程中的亮點。在欣賞過程中採用不一樣角度,不一樣方式的體驗欣賞教學方法,《馬刀舞》從單純音響和現場演奏兩個角度去欣賞,不一樣的欣賞效果比較十分明顯,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樂曲,《小步舞曲》從聽音樂欣賞到以舞蹈的形式來體會樂曲,使學生融入到音樂當中,感受樂曲的魅力所在。《馬刀舞》欣賞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管絃樂的知識,以對樂曲的聽覺記憶為線索,共同探討總結所聽到的樂器,教師對其進行整理,將知識點慢慢具現化,由討論到總結到梳理層層進行,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動為主,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師生共經過合作,教師來領舞帶動全體學生,舞蹈的同時,用肢體與綜合感官來理解音樂。最終全體學生共同討論欣賞後的比較總結,讓學生從教師的引導中漸漸獨立能夠把自我在欣賞中的所感所想進行總結。

五、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整合點

1、以描繪戰場的視頻資料導入,激烈的戰爭場景與教學資料主題相契合,更好的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資料產生興趣。

2、以音頻與視頻兩個角度去欣賞音樂,單純的音頻資料熟悉音樂,演唱會的音響將音樂立體的展現給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

3、利用ppt文件,展示管絃樂隊的整體畫面,使學生有必須印象,利用動態的動畫圖片構成管絃樂隊的縮略圖,將管絃樂的分佈簡化,使學生能系統的記憶其分組,利用textbook軟件為學生展示樂隊中的各組別的演奏樂器,既能展示樂器外形,又能聆聽樂器的音色,加深學生的記憶,拓寬學生音樂視野。

六、課後總結與反思

本節課資料較多,所以在課堂環節的分配和時光的把握上教師要仔細的拿捏,雖然,兩首都是舞蹈音樂,可是《馬刀舞》節奏太快,不適合學生進行舞蹈配合,所以儘量用《馬刀舞》提升課堂氣氛,小步舞的教授要分步,由易到難,由單人,到雙人配合,提議將該課分為兩個課時。

音樂説課稿3

一、説説教學思路設計:

《故鄉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九冊第五單元的教學資料,這是一首兩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宮調式,曲調流暢而又抒情。歌曲表達了人們回憶完美童年的內心激動的心境。歌曲的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此段音區低而深沉,樂句都以弱拍起音開始,平穩的曲調,表達了人們帶着思緒萬千的心境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對往事完美的回憶。在第二樂句中還出現了一個臨時變化音。音調上使人感到對小路是多麼親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樂句中一個八度跳進,使人彷彿追憶到兒時歡樂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進到第二樂段,使情緒漸漸地得以抒發,在音區上升高,由衷地抒發了熱愛家鄉的心境。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鳴中結束,但心境久久不能平靜,往事歷歷在目,彷彿童年多完美的話語還要向你傾訴。

在教學本課時,我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加,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到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本事。所以我的教法中體現:

(1)審美體驗價值

(2)音樂中加強羣體意識

(3)變難為易的教學手段。

充分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進取主動地參加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經過分組合作、質疑探究來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程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完美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當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取、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資料。因為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所以我的教學目標是:

1、能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自我對故鄉的愛。

2、經過創編動作,瞭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樂曲的特點,加強對變拍子的認識。

3、唱好二聲部合唱,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本事。

三、説關鍵處的處理: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認為本課是以唱歌為主的音樂課,重點是用柔美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變拍子節奏,表現出歌曲優美、抒情的思鄉情。在這個環節,我採取教師語言描述創設情境,學生想象美麗景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用柔美的聲音演唱;另外利用遊戲的形式,將34與44變拍子節奏這一難點解決並消化,讓它變成一個簡便的能夠一筆帶過的東西。

四、説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聽三拍子和四拍子音樂進教室(《蘋果豐收》、《我怎樣長大》)

邊做律動邊進教室,經過聆聽感受三拍四拍子樂曲的節奏特點,並運用形體的動作增強學生對兩種拍子的韻律印象。學生説出兩種拍子的不一樣,你是用什麼方式區分的?

2、導課:

剛才我們大家一齊聽的這兩首歌曲是本學期剛學過的,你們誰還記得它是哪個國家的作品?

那麼,你們還記得這兩首作品的拍號嗎?

利用孩子們對競爭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進取性。並加以及時的表揚、鼓勵。

3、節奏遊戲,興趣引路:

在教唱《故鄉的小路》一課時,在一開始先用遊戲抓住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參加其中,將這節課的重點提出來用玩遊戲的方式來消化它。例如:聽歌曲《故鄉的小路》的伴奏音樂,教師帶領大家做變拍子的拍手遊戲,讓學生經過拍手這一簡單的動作,領會變拍子歌曲的特點。首先,教師規定一套表現三拍子和四拍子強弱規律的動作,例如:三拍子拍手掌、點手心、點手心;四拍子拍手掌、點手心、點手心、點手心。教師舉起拍號卡,(34拍和44拍的)帶領學生一邊做動作,不一樣的卡代表不一樣的拍子。其次,讓學生開動腦筋,各自編創一套獨具風格的動作,並與大家一齊分享;最終,教師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重新收攏,團體進行變拍子的音樂遊戲:

根據教師彈奏的音樂節拍特點,做出不一樣的規定動作。

而所有的這些只是為了《故鄉的小路》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變拍子節奏的把握做鋪墊。經過以上的練習,解決了曲譜教學中的難點,為新課的教學掃除了障礙。這種教學中創造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能夠調動學生身心各方面的本事和條件。並且讓學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樂的源泉。

4、測試聽力,區別變音記號:

剛才大家的練習做的十分好,教師此刻想測試一下你們的聽力。請聽教師彈奏的這兩個樂句,有什麼不一樣?

彈奏歌曲第二樂句,並將變化音改動一次,讓學生聽辨其中的不一樣。加以練唱,解決關鍵音的演唱。

5、熟悉旋律,合作學唱:

經過教師範唱和教唱,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資料,並利用節奏拍手傳遞遊戲的形式,一邊拍手一邊讀歌詞。另外,採取讓他們分組接唱、分組演唱和分男女生唱。從易到難逐步將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使學習效果更具有實效。

演唱的過程中注意情感的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最終按處理將歌曲完整的帶有情感的演唱。

6、歌聲中結束: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經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本事,提升音樂素養。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為課堂帶來了活力,注入了生機,彌補了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以直觀的美感享受。

五、説課件設計:

第一頁:優美的圖片做背景,插入三拍子、四拍子音樂,聽音樂做動作,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求知慾。

第二頁:三拍子、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圖示。做遊戲時的節奏圖譜

第三頁:變化音符的演奏樂譜。

第四頁:歌曲《故鄉的小路》的歌詞,配合讀詞做遊戲

第五頁:歌曲《故鄉的小路》的圖譜

第六頁:優美圖片做背景,插入歌曲《故鄉的小路》的範唱音樂以及伴奏音樂,進行接唱、領唱、齊唱的練習。

這就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教師們提出寶貴意見,多謝!

音樂説課稿4

  一、説教材

下面我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我們的田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的一節唱歌課,歌曲為F大調2/4拍並且由管樺作詞。張文綱作曲的少兒合唱歌曲《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日旅行歌》中的第三首。歌曲創作於1953年,詞曲作者希望通過少年兒童的獨特視角描繪祖國的秀美山川,讓孩子們盡情傾訴自己的心聲,以此喚起少年兒童對祖國和大自然的熱愛,表達了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

  二、説學情

這一階段的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賞能力、分析表現音樂的能力,但是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注重音樂課基本常規和欣賞、演唱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持續發展的趨勢。在安排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引導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比重,採用生動活潑、多元的教學形式。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歌曲寬廣、優美的音樂情緒,體會歌曲中描繪的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逐漸養成對大自然以及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體驗音樂旋律,探索歌曲中所描繪的自然山河的秀麗,通過小組合作,利用三角鐵和沙錘進行簡單的打擊樂創編,體會創編的快樂。

知識與技能: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並掌握連線的兩種名稱、用法以及連線在歌曲中的作用。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難點是掌握連線的兩種名稱,並能背唱第一段。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體驗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導入新課——初步感知——學唱歌曲——鞏固提升——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我將採用圖片導入法,首先由教師播放《我們的田野》伴奏音樂,學生跟隨律動走進教室。通過多媒體展示描繪田野秀美風景的圖片並提問:你們在圖片中都看到了什麼?由學生自由回答。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茂密的森林裏,有一隻小鹿在嬉戲;連綿起伏的山川,一條河流從山谷流過;在一片綠色的草地上,有許多小朋友在一起野餐。由此導入新課。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音樂教學中聽覺環境和視覺環境的優美可以為欣賞提供良好的氛圍。音質清晰、悦耳的音響給人以聽覺的快感,誘發美感的產生,教學方法同時也應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在學生親身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愉悦。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更多真題及資料請加負責老師微信66746005領取

首先,我會播放伴奏,並範唱歌曲。同時提出問題:這首歌曲中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由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進行:這首歌的音樂速度是中速,音樂情緒是寬廣、優美的。

然後我會再次播放歌曲,學生在聆聽的同時思考歌曲表達了什麼內容。學生交流討論後得出:歌曲描繪了大自然的田野、湖泊、鮮花、森林等,表現了大自然的美麗風景。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具有審美性。音樂的審美需要建立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因此初步聆聽整體感受音樂,是後面深入學習及提升音樂審美能力的基礎前提。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用“mi-ma”進行發聲練習,目的是為了培養良好的演唱習慣。

其次,學生跟隨鋼琴伴奏模唱,熟悉歌曲旋律及歌曲節奏。

學生根據曲譜演唱旋律,我拋出問題:音符上方的連音線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回答後,我為學生介紹連音線的兩種名稱及用法:一種連線是延音線,其作用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在演唱或演奏時作為一個音符,只演唱或演奏第一個音,它的時值等於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另一種是圓滑線,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音高的音符相連,表示在演唱或演奏時應該連貫。

學生找出曲譜中帶有連音線的部分,區分出哪些是延音線,哪些是圓滑線。我用鋼琴彈奏連音線部分,學生看譜演唱,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能夠正確演唱兩種連音線的唱法,進而完整演唱曲譜。

然後帶節奏的朗讀歌詞,加強學生對歌曲節奏的正確把握。

教師鋼琴伴奏,詞曲結合,學生完整演唱並思考:歌曲描繪了大自然的田野、湖泊、鮮花、森林等,表現了大自然的美麗風景,作曲家想表達的情感是什麼?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演唱歌曲?

學生自由發言,我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作者想表達的是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建設美好祖國的願景。

在這一環節的最後,學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後,背唱第一段。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課程性質包括實踐性,説明不論是音樂的文化內涵還是對音樂的審美體驗,都應在生動、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中,通過學生親身參與生成和實現。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拓展延伸環節,為體現音樂教學的綜合性,我會以四人為一小組請學生以前後四人為一小組,十分鐘時間,將事先準備好的沙錘、三角鐵,進行簡單的打擊樂伴奏,並上台展示小組成果。

創編活動既可以鞏固新知,同時拓展學習思維,將所學知識進行融合、發展,從而提升音樂欣賞、表演、創作能力。小組合作的方式利於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促進學生的人際溝通發展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回顧課程內容:這節課我們學唱了《我們的田野》,歌曲中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這些美好的自然景色伴隨歌曲一起被我們記憶。也加深了同學們對大自然和祖國的熱愛以及對將來建設祖國的美好願景。

課後與同桌分享你都見過哪些,或者喜歡大自然的哪些景色。

音樂説課稿5

教材分析:

《每當我走過教師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首歌曲,歌曲結構為兩段體,24拍,曲調優美深情,以學生的角度歌頌了教師的辛勤奉獻的品質,深切地表達了對教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資料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讓學生深切感受在教師精心培育下他們茁壯成長,從而培養他們對教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能以崇敬的心境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藴含的愛師情懷,能從內心體會對教師的尊敬及愛戴之情。

教具:

多媒體,鋼琴,笛子。

説教法:

結合教師自我專業上的優勢和孩子們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我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手法:

1、故事引入法

2、多媒體情景吸引法

3、現場表演法

4、層層設疑法

5、聯想比喻法

6、活動法

力求把複雜的資料簡單化,讓孩子們簡便地掌握學科知識。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結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徵,我運用故事導入:從孩子們身邊的故事入手,在多媒體畫面和《每當我走過教師窗前》的音樂中,講述一個十分調皮,經常跟教師作對的學生小紅的故事,講到有一次當小紅走過教師窗前,看到教師在辛勤地批改作業的情景,之後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引領孩子們打開課本,學習這一首歌曲。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在學習歌曲之前:先出問題考考學生,引導學生初步瞭解音樂情緒。教師用笛子吹奏兩段曲子,讓學生分辨哪個片段是歡快的,哪個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體資料是:(拿出笛子)在教師現場的精彩演奏下,學生熱情高漲,都紛紛回答。

三、歌曲教學:

在剛才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基礎上,播放歌曲,讓學生認真聆聽,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力度怎樣,歌曲可分幾段?(鼓勵學生主動回答教師再作點評。)

讓學生先跟着自我打節拍,按照節拍讀歌詞,(可分組讀,教師指出比較難的節奏,多讀幾遍)

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播放音樂,學生打着節奏,輕輕跟唱,由於旋律比較簡單,很多同學都已經基本會跟着唱了,

為保護學生的嗓子,教師先帶學生們練練聲,為避免枯燥的練聲方法:教師用各種動物的叫聲來引導學生練聲。(如大象嗯,嗯,嗯。小羊咩,咩。咩)學生興趣極高。

這時,教師彈奏歌曲,鼓勵學生跟着教師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學生互動:

在基本會唱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分組唱,輪唱,領唱,合唱,培養學生們的協作本事。

五、情感交流。

讓學生們把自我比作小紅,看到教師如此辛勤地為同學們改作業。內心會怎樣?鼓勵同學們都用筆寫一句想對教師説的話。讓同學從內心體會對教師的感情。最終,讓在學生深情的歌聲中結束課堂。

音樂説課稿6

教學目標:

1.聽賞樂曲《森林水車》,感受樂曲主部與插部不同的音樂形象。

2.能記憶樂曲主部主題,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樂曲的結構圖式。

3.能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樂曲。

教學重、難點:

1.聆聽樂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樂曲的結構圖式。

2.教師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樂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以水車圖片及樂曲前奏中的水車音響引入樂曲《森林水車》。

2.如果班裏有農村的學生,可請他們介紹水車的作用。

二、聽賞樂曲主部主題A

1.播放樂曲《森林水車》主部主題A,學生感受主題音樂形象,邊聽邊看曲譜(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題曲譜)。

教師提問:

(1)主題A的節奏是舒緩的還是密集的?(比較密集)

(2)主題A是由什麼樂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樂曲《森林水車》主部主題A,並提問:主題A表現了什麼樣的情景?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樂曲《森林水車》主部主題A,要求學生進一步熟悉主題旋律。

三、欣賞樂曲

1.初次完整聆聽樂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車》樂曲,並提問:主題A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三次)

樂曲《森林水車》中,主題A在樂曲中出現了三次。除主題A外,樂曲還有序奏、兩個插部(分別用B、C來表示)和一個尾聲構成。下面我們先聽序奏部分。

2.聽賞樂曲序奏。

播放樂曲《森林水車》序奏部分,學生感受音樂形象,邊聽邊看曲譜。

音樂説課稿7

教學內容:

《盧溝謠》

教材分析:

《盧溝謠》是“唱響中國”入圍的36首歌曲中一首寫給孩子們唱的歌,它以中國歷史文化為創作背景,用孩子的視角將盧溝橋見證的民族興衰與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來,以極富畫面感地語言將人們帶入了過往的歷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謠形式表達,即大氣深邃又空靈婉轉,抒發出一種發自肺腑的愛國情懷。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盧溝謠》,正確把握歌曲情緒。

2、掌握歌曲中的附點節奏,4拍長音,反覆記號,把握歌曲的旋律特點。

3、通過學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潤同學們的心靈,培養學生正確的藝術審美觀,傳承民族精神,挖掘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學會歌曲,掌握歌曲中的節奏,旋律特點,正確把握歌曲情緒。

教學難點:歌曲中附點節奏,四拍長音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清點人數

二、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同學們還記得嗎?

生:……

師:那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七個基本音級、拍號、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師:看來同學們都掌握的不錯,那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歌《盧溝謠》

三、教學過程:

1.作品簡介:

《盧溝謠》是今年“唱響中國”入圍的36首曲目中一首寫給孩子們唱的歌,它是一首歷史童謠,是一首站在盧溝橋頭唱中國歷史的歌,唱中國精神的歌。

2.節奏練習(為掌握歌曲節奏作準備)

讓學生看樂譜,教師提問:這首歌的拍號是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練習這首歌中的節奏。(掌握四拍長音和附點四分音符的節奏)

3.旋律練習

⑴音階練習

12345432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識譜練習(要求學生劃節奏,加強四拍長音

附點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識譜練習(根據學生情況教師給予糾正,講解反覆記號)

⑷唱譜後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詞練習

⑴歌詞朗誦

⑵帶入歌詞反覆練習(邊唱邊糾正學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寫《盧溝謠》是希望通過它抒發一種發自肺腑的愛國情懷)

音樂説課稿8

一、説教材

下面我談談對教材的理解。《保衞黃河》是人教版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節唱歌課。它是冼星海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歌曲為2/4拍,全曲採用進行曲體裁,以短促跳動、鏗鏘有力的節奏,快速大跳的音型,使歌曲充滿力量,形象地刻畫了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黃河,它以英雄的氣概出現在亞洲的原野,高唱着民族的讚歌,也描繪了抗日英雄們為保衞黃河、保衞全中國而戰鬥的壯麗場景。

二、説學情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要對教材要有所瞭解,還應該對本學段的學生情況有一定的把握,接下來我就來簡單的分析這一階段時期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向初中生過渡,他們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瞭解音樂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覆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這一時期有的學生已經進入變聲期,在教唱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聆聽學唱《保衞黃河》,感受歌曲描繪的黃河風貌及抗日鬥爭場景,學習中華兒女們的頑強鬥爭精神。

過程與方法: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加強對輪唱的認識,提高音樂實踐能力。

知識與技能:瞭解輪唱及其特點,能夠背唱歌曲,並能完成二聲部輪唱,注意力度的變化。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能夠背唱歌曲。難點是瞭解輪唱及其特點,完成二聲部輪唱。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表現法、合作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導入——初步感知——學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在本環節我採用了音頻導入的方式。通過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並提問:在這首歌曲中都聽到了中國的哪些地方?學生進行自由搶答。最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一個總結:有長江、長城、黃山、黃河……而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就跟其中一個地方有關。從而引出新課《保衞黃河》。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更好的開展接下來的新課教學。

第二環節為初步感知環節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我會為同學們播放歌曲《保衞黃河》,並提問學生聽完是什麼感覺。學生自由回答。通過初聽,學生大致可以説出音樂的力度堅定有力,節奏短促跳動。隨後復聽歌曲並提出問題:歌詞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學生自由回答,我會進行總結:剛開始描繪了黃河兩地的面貌,隨着歌曲高潮的逐步邁進,描繪了抗日英雄拿起武器,與敵人展開頑強的鬥爭,場面雄偉、激昂、熱烈。對於這樣的一部作品,學生對於曲作者也會想有一定的瞭解,我再趁熱打鐵,介紹一下冼星海:他是人民音樂家,廣東番禺人,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絃樂曲,尤其是抗日戰爭期間創作的《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國,其中《黃河大合唱》被選入“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而《保衞黃河》選自《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

通過初聽、復聽及提問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歌曲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學唱歌曲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這一環節,我將選擇使用教師範唱,學生跟唱、背唱以及學習二聲部輪唱的方式展開我的教學,變枯燥為生動,引導學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我會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發聲練習,幫助學生打開嗓子。

其次,我會範唱歌曲,學生小聲跟唱,體會我所演唱的歌曲力度。接下來,我彈奏鋼琴,學生視唱樂譜,並自主找出節奏比較難唱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會發現樂譜中有很多切分音和附點節奏需要把握,我會帶領學生單獨練習這些地方,並提問學生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是什麼。學生自由回答,我會進行小的總結:是為了凝聚巨大的力量,有層層推進的感覺,表現了人民武裝的不斷壯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斷高漲。學生熟悉了樂譜,就帶着歌詞完整演唱,並嘗試着背唱歌曲。

最後,我會帶領大家學習二聲部輪唱。先通過聽的方式以及我的一個總結了解輪唱及特點。接着,通過一個口號遊戲的方式體驗一下輪唱的演唱方式。學生了解並練習了以後再融入到歌曲中試着輪唱第一句,並注意每個聲部的力度處理。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輪唱的結尾兩聲部一定要同時結束,我會單獨請學生練習結束句,先唱的聲部到“保衞華北”的地方可將這幾個字重複唱一遍。之後,就是學生完整進行輪唱。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豐富了課堂活動,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加輕鬆的學會表現歌曲,更全面的掌握新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的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識,提升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我會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黃河大合唱》的其他幾個樂章,然後進行總結: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第二樂章《黃河頌》、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第四樂章《黃水謠》、第五樂章《河邊對口曲》、第六樂章《黃河怨》以及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每個樂章都有獨特的演唱形式,如詩朗誦、混聲合唱等。最後,我會請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編創小活動。每個小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將《保衞黃河》演出來,可以用詩朗誦、可以用其他演唱形式,可以用舞蹈等。之後,小組上台表演,進行組組互評及教師點評。

這樣做既能鞏固本節課所學的新知識,也達到了新課標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帶領每一位同學充分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於音樂課程的興趣。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一個好的結尾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一環節,我會進行一個情感的昇華。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保衞黃河》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凝聚了中華兒女抗日必勝的決心。過去人們不怕犧牲,保衞着我們的祖國,才有現在我們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為建設美好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在作業部分我將會佈置一個開放性作業,請同學們課下聆聽《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

七、説板書設計

音樂説課稿9

教材分析:

科目:音樂科

內容:

設計者:

主題:要做好孩子

題目:《小朋友,愛祖國》

教材特點:按照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思考特點,貼近學生的思維模式,通過借喻的形式,將小朋友喜歡而熟悉的小動物人性化,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容易將學生帶入學習歌曲的狀態,讓他們在學習歌曲的同時,能通過動物的情感體現來同化孩子的心靈,從而產生共鳴,讓孩子們切實地受到感悟,明白要像那些熟悉的小動物一樣熱愛自己所生長的地方,叢中培養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恰到好處的將音樂與思想素質培養相結合,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學生情況分析:

本校學生的情況相對其他地方的學生較為不同,主要差別在於學生環境的差異,這裏的學生會對他們所熟悉的事物會更感興趣,歌曲中所提到的小蜜蜂、小鳥兒、小花都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而且他們對動畫尤為感興趣,因此將歌詞中的小動物人性化,通過找配對的遊戲形式,讓學生通過音樂找到答案,結合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動畫,能在充分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又能更容易地提起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更有效地組織課堂,保證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

課題

《要做好孩子》

教學內容

教唱《小朋友,愛祖國》

課程目標

1.通過聽與教,讓學生理解歌詞內容,叢中感受歌曲意境,培養有感情地演唱《小朋友,愛祖國》。

2.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表演,讓學生切身感受祖國的美好,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培養學生做好孩子的自信心,懂得如何去做好“愛祖國、愛科學、誠實有禮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

1.學好《小朋友愛祖國》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該曲,並叢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感情。

3.培養學生自信心,用心去做個愛祖國、愛科學、誠實有禮的好孩子。

授課方式

啟發式,對比式,參與式

教學難點

1.節奏的掌握及運用,音高要唱準。

2.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力和鑑賞力,感受中國現代社會的美好,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具

錄音機,鋼琴,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唱着《娃哈哈》,邊唱邊跳的進入課室。

師生問好。

二.導入。

1.學生一進課室就看到鮮明的題目《要做好孩子》,以此開門見山地切入本課的教學重點,順接讓學生談談怎樣做才算一個好孩子?(愛祖國、愛學習、誠實有禮的好孩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思維,以學生思考為主,將學生引入今天要學習的主題內容。

2.通過學生一系列的回答,引出本節課的題目——愛祖國。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呀?讓學生回答後,老師再説:你們又知道老師喜歡什麼小動物嗎?然後拿出歌詞中出現的三種小動物,再引申這些小動物都居住在什麼地方?知道老師為什麼喜歡他們嗎?(因為他們都珍惜和熱愛自己所居住的地方),這些問題也讓學生回答。那麼我們生長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應該怎麼做?(熱愛自己的祖國), 所以這些小動物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下面我們就通過音樂來表達我們對祖國的愛

三、教唱:互動的方式進行課堂組織。

1.先欣賞兩次《小朋友愛祖國》,接着讓學生翻到書本P34。

2.老師彈一句讓學生跟着唱一句,分句跟琴模唱。

3.老師範唱,學生跟唱。請學生出來表演,唱得好的進行貼紙表揚。

4.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對歌,老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唱熟後再交換。

5,合着歌曲的節奏,邊拍手邊完整地唱,並進行舞蹈動作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感。

四、學生自主發揮音樂聯想。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教幾個舞蹈動作,後請學生出來表演,將學生分兩組,對歌曲進行動作表演,一組學生分別充當歌曲中的三種小動物,另一組學生唱歌曲中的和聲,並將兩組角色相應對換,增加學生的學生興趣和課堂氣氛。

2.通過多輪的歌曲熟練,讓孩子們自我發揮,啟發他們引用身邊所見的小動物或植物等事物按照歌曲的特點進行歌詞創編,將合適的歌詞用在歌曲中,然後進行表演,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思考潛能,培養求異思維。

五、在一片《小朋友愛祖國》的歌聲中,總結本課內容。先讓學生自己總結今天學了什麼,老師最後再做總結。

教學總結

唱一首愛祖國的歌,歌中充滿着對祖國的崇敬與熱愛,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21世紀的新生代更應該通過音樂來感受生活,珍惜幸福,通過對該曲的學習,認真的思考作為一名學生應怎樣去愛祖國,報效祖國就是愛祖國的最佳體現,而要報效祖國就必須從現在起,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以後才有能力去為祖國作貢獻。

從今天起,以一個誠實有禮,熱愛學習,愛祖國,愛科學的好孩子為準則,時刻要求自己,提醒自己,不斷的完善自我,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音樂説課稿10

一、設計意圖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二、目標定位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並初步學習對唱。

2.進一步感知夏天的有關特徵,懂得夏季衞生的重要。

3.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能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對唱。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瞭解夏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圖片、歌曲磁帶。

三、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依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依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雷聲、蛙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依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説一説、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圖片內容:夏天的風景──雷雨過後,青蛙呱呱叫)

教師: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夏天到了。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為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前半段歌詞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圖片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前半段歌詞。同時,也為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動的重點內容:通過模仿雷聲和蛙聲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強弱。

(二)欣賞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師以清唱的方式提問:“夏天到了怎麼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聲和蛙聲的節奏圖譜,鼓勵幼兒按圖示有節奏地念出後半句歌詞,並用動作區分強弱的節奏。

2、欣賞歌曲前半段,教師清唱

提問:夏天到了,你心裏覺得怎麼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夏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歌曲旋律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前半段。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前半段

(三)整體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後半段,提問:歌曲裏還唱了些什麼?

出示圖片,提示幼兒學念後半段歌詞。後半段歌詞比較多,幼兒記憶時相對要困難一些,因此,除了圖片的提示之外,我還採用教師語言暗示、動作暗示等方式幫助幼兒熟記。

2、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教師領唱幼兒用單音字哼唱旋律;教師和幼兒互相接唱;邊做動作邊唱等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

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幼兒在學習前半段歌曲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唱。

3、分組對唱歌曲(問答式對唱前半段、集體合唱後半段)

問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唱。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唱……儘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三拍子的強弱節奏。《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採用多種對唱的方式鼓勵幼兒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活動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們特別高興,因為夏天有許多與春天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去找找看,把夏天的這些特別的地方編進歌詞裏,唱給大家聽。 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夏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夏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新詞,

既滿足了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為孩子們鞏固歌曲旋律、節奏提供了反覆的練習機會。

音樂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音樂第3冊第九課美麗的動物中的表演曲目《金孔雀輕輕跳》,教學內容有:學唱歌曲《金孔雀輕輕跳》,利用鈴鼓、三角鐵為歌曲伴奏和表演《金孔雀輕輕跳》。

2、教材分析

《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節拍為2/4拍,一段體結構,屬五聲E宮調式,曲調清新優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進行,如第一樂句:31 35|5-| 36 12| 2-|,第四樂句6 33| 12 2| 16 12| 2 -|。配以XX XX| X-|為主的節奏,自然,流暢,好似傣家小姑娘與小孔雀那輕巧的舞步,姿態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3、教學目標

根據音樂新大綱的要求,重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感受理解,表現欣賞音樂的審美能力的培養,我對本課教學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讓學生在清新優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培養他們愛護動物的意識,並從優美的舞姿中領悟到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道理。

(2)技能訓練:①指導學生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②用鈴鼓、磁鈴為歌曲伴奏;③學習傣族舞的基本動作,自己創編舞蹈。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歌曲並能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歌曲中同節奏、同歌詞,但不同旋律的最後兩樂句的比較: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5、教具準備:

光碟、錄音機、頭飾、拼音卡片,孔雀扇、鈴鼓、磁鈴。

二、説教法

1、情景導入法。老師創設孔雀跳舞情景,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新課的趣味感、新奇感。

2、旋律模唱法:教師分樂句彈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學生用“la”音模唱出與音高、節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如第一樂句,教師彈31 35| 5 -| 36 12| 2-|,學生模唱“la……”這樣有利於訓練學生的音準節奏又能培養學生音樂記憶力。

3、手勢感受法:為了突破歌曲的難點,最後兩樂句在音高上不同,我採用了孔雀手勢法進行教學,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認識化難為易,也體驗到音樂課中的趣味感。

三、學法

1、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指導學生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重在讓學生通過閉目聆聽音樂,從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再跟琴模唱找出歌曲較難唱的樂句,分析視唱化難為易,最後親自嘗試,完整並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羣體合作法。在創編舞的過程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發揮其獨特的才華,鼓勵他們互相幫肋、互相啟迪、互相促進,發揮其羣體力量,增強他們的交往能力,達到共同提高。

四、説教學程序

(一)組織教學,音樂常規,老師彈琴,學生做小鳥飛的動作進入教室,然後跟老師一起作律動《早上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氛圍的濃厚。

(二)基本訓練。為了保護兒童的嗓音,在學唱前,應充

分讓學生打開歌喉,以免拉傷聲帶,由於低年級學生對枯燥的練聲曲目不感興趣,我把練聲曲目敢編成兒童喜聞樂見的動物朋友,歌唱前提示學生挺胸、收腹,嘴打開。這樣既為學習本課歌曲作了適當的鋪墊,也達到了保護兒童嗓音的目的。

(三)導入新課。

老師戴上頭飾,做幾個孔雀活動的動作,請同學猜猜是什麼動物。學生猜出後,告訴他們:今天要學習一首關於孔雀歡舞的歌。

(四)新課學習

1、音樂範讀歌詞,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理解歌曲,簡述歌曲大意,重點理解“展翅開屏”和“傣家”兩詞的意思。

2、學習歌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新歌的興趣,老師有感情的範唱一遍,然後放錄音,請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用手輕輕點拍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接着老師用琴聲帶領學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錯的兩樂句:“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3、難點樂句教學:請學生試着打一下兩樂句的節奏。兩樂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過孔雀手勢法來感受。這樣充分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4、大膽嘗試,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在熟悉節奏旋律後,解決了難點的基礎上,學生對歌曲的學習已是輕鬆自如了。在此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唱歌:齊唱、分組唱、分男女生唱、個別演唱等多種演唱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演唱才能。

5、成立簡易樂隊。在唱好了歌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用一些簡易樂器為歌曲伴奏,利用鈴鼓、磁鈴為歌曲伴奏。老師用鈴鼓示範,磁鈴主要用在打擊長音處。學生分組練習用鈴鼓和磁鈴為歌曲伴奏。這樣,既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也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

6、創編活動:美的旋律、美的歌詞更需要美的舞姿。為了激發學生學舞的興趣,老師隨音樂表演一段,然後重點把傣族的幾個基本動作給學生示範一次:孔雀鶴立、孔雀開屏、傣族舞語彙,鼓勵學生三五個一組,互相啟迪、創作,老師指導、觀察,請一些創編的好的同學在前邊來表演,音樂再次響起,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各盡其能、各得其樂、各有所獲。整節課都讓學生處於愉悦之中。

音樂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春雨濛濛的下》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冊第六課,本課重在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們發展為中心的新教育觀,重視合作與共處意識的培養,訓練學生們的合唱能力。《春雨濛濛的下》是一首電影插曲,曲調既抒情又形象,其中運用了具有動感的多種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使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兩聲部三度音程的運用加強了春雨和聲的效果,很好地體現了春雨的美。歌詞十分簡潔,卻又十分雋美,使人由衷地讚美春雨,對春天充滿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學生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二)教學目標: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們實際,本課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們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生活的真摯感

(2)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3)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他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準和諧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

二、説學情

學生們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們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們仍不是很感興趣。因此在學習中,應加強對這些學生們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於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

三、説教法

本課包含了音樂、美術、詩歌、文學、思品、自然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並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主導作用,二者相互結合。

四、説學法

學生們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們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我以"美"為突破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們用"欣賞、感受、探究、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們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課堂導入

1、蘇霍姆林基説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春天"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們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裏進行了場景佈置,將關於春天的各種自然景觀編製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室四周佈置幾棵柳枝,牆壁貼春雨、小草、小鳥、小花等圖片,並配有《渴望春天》的音樂,讓學生們一走進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揚旺盛的生機所吸引,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把他們帶入悠閒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

2、導入

上課開始,教師聲情並茂地説:"同學們,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了,大地披上了綠色的外衣,朵朵鮮花競相開放,這一切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通過教師親切的話語,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配合多媒體動畫,自然過渡到讓學生們欣賞春雨,學生們被綿綿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有關春雨的小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詩句,學生們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這時讓學生們説春雨的感覺,便不知不覺引入了新課,學生們的學習慾望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為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

1、欣賞歌曲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們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們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呈現於學生們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們很快進入歌曲地審美情景中,喚起他們學唱新歌的慾望。

2、模唱歌曲

當學生們初步感知歌曲後,引導學生們用LU輕聲哼唱,使學生們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薰陶。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介紹作者,朗讀歌詞

這首歌曲是我國著名的詞作家喬雨老先生為我們少年朋友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歌曲。教師先充滿感情地範讀一遍,和學生們共同分析歌詞,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等不僅句式對稱整齊,而且色彩豐富,使學生們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色彩美、韻律美、對稱美、意境美的特點,這樣師生融合更能激發學生們朗讀的情感。

2、填詞歌唱

在美的情境下,讓學生們分聲部演唱,學生們因為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及歌曲的欣賞,已能很好地唱出齊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後根據學生們演唱的情況,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如第一句:如何唱準"下"的時值和唱齊弱起是這句難點,我採用讓學生們看教師的指揮手勢解決這一難點。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如:讓學生們跟老師一起劃拍演唱,唱準時值。

3.歌曲處理

如何使學生們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過學生們分組討論,邊總結邊實踐體驗,指導學生們二聲部要唱得清晰、和諧,要用較輕的音量,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來演唱,結束句表現出春雨越來越弱、聲音越來越小,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4.情感昇華

為了更進一步使學生們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準確表達歌曲情感,教師向學生們介紹歌曲選自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綠色錢包》裏的插曲,並對《綠色錢包》這部影片作簡要介紹,瞭解歌曲的寓意,使學生們懂得歌曲以濛濛地春雨象徵祖國的關懷,以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象徵青少年,鼓勵青少年健康成長,達到寓思想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

六、成果展示,歌唱春天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後,我將本課內容提煉與昇華,讓學生們討論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然後分小組進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課前準備)、創作詩詞、畫一張畫等活動,進行合作創編,這個創意使學生們從感知美、體現美,上升到創造美、表現美,給每個學生們都有參與體驗的願望和機會,激發了學生們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

接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每組推選的代表到講台前面進行成果展示,給學生們搭起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讓學生們表現、歌唱春天,學生們邊欣賞春天的美景邊觀看優美的舞蹈,並有感情地演唱,採用第一段領唱,其他同學合唱歌曲,第二段配樂朗誦(師伴奏),第三段齊唱、合唱。這一環節把歌唱、舞蹈、表演、詩朗誦等相互融合,讓學生們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

最後,教師通過與學生們交談對本課進行小結,讓學生們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春光。最後學生們在歌曲《春雨濛濛地下》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本課我以美麗的春景為主線,層層深入,循序漸進,使學生們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美".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充分體現以學生們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力求為學生們創設愉悦、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音樂環境。

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內容的分析、設計及安排,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音樂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夏》選自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夏天”中的第1課時,是一首希臘兒童歌曲,2/4拍,一段體結構,共四個樂句,其中一、三樂句旋律完全重複,二、四樂句節奏相同,句末的四分休止節奏使歌曲更具朝氣和活力,跳音唱法的運用充分表達了歌曲歡快、愉悦的情緒,生動地展現了希臘兒童在海邊沙灘盡情玩耍,享受温暖夏天的情景。對於地處農村的三年級學生來説,大海、沙灘似乎有些遙遠,真正去過的很少,因此,在理解和表現歌曲時需要老師創設情境,適當加以引導。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對於學生已不再陌生,但要在歌曲中準確地運用還需要教師的重點指導,所以也就成了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希臘之旅”的情境中,使學生了解希臘風情,運用對比法進一步鞏固四分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

2.用聽唱法學會以歡快、愉悦的情緒演唱歌曲《夏》,並嘗試用樂器、動作表現歌曲,通過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歌詞創編。

3.啟發學生對大海、夏日生活展開想象,使他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夏日的無限樂趣。

教學重點:

用歡快、愉悦的情緒表現歌曲《夏》

教學難點:

準確地運用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小歌片

二、説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結合歌曲內容及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動的特點採用了情景教學法,結合聽唱法、對比法、小組合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創設了“希臘之旅”的情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瞭解了希臘,開闊了視野,在感受希臘夏日之美、和希臘小朋友一起唱歌的過程中輕鬆愉快的學會了歌曲。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聽唱法,讓學生聽錄音範唱、聽老師範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律動聽唱,使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激發了他們表現音樂的願望。在歌曲情感的處理上,我採用了對比法進行教學,通過老師範唱引導學生進行連音和跳音,休止和非休止的對比讓學生選擇更能表現歌曲情緒的方法進行演唱,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運用音樂知識理解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最後根據學生興趣,引導他們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演唱、樂器伴奏、舞蹈的形式表現歌曲,並結合生活實際為歌曲創編新歌詞。

三、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情激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三)律動參與學唱歌曲

(四)小組合作表現歌曲

(五)結合實際創編歌詞

(六)總結內化課後延伸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情激趣

首先,我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麼樣子的?讓他們充分想象後盡情地用語言描述大海的美,從而激發了他們想去海邊玩兒的慾望。接着問:“什麼季節去最合適?為什麼?”學生會立即回答:夏天,因為可以游泳、划船、打水仗、光腳在沙灘上跑等,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無限樂趣,為接下來的學習作了鋪墊。“夏天能做這麼多有趣的事,希臘小朋友們也特別喜歡夏天、喜歡大海,還邀請我們到他們那兒旅遊呢!可希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並簡單介紹希臘的歷史文化和著名景觀,(如:美麗的聖托裏尼島、令人神往的愛琴海、世界聞名的雅典衞城、希臘首都雅典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奧運聖火就是從這裏燃起的。)使學生在希臘之旅的情境中瞭解了希臘,開闊了視野,不僅充分體現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希臘小朋友用歌聲歡迎我們;分享夏日快樂給歌曲起名字;律動體驗、感受歌曲節拍速度三個步驟使學生用不同方式反覆聆聽歌曲範唱,學生很自然的聽辨出歌曲歡快、愉悦的情緒,2/4的節拍,進行曲的速度等,體現了在情感體驗和音樂實踐中培養學生感受音樂、鑑賞音樂的能力。

(三)律動參與學唱歌曲

1、熟悉旋律

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我從歌曲情緒入手,用la以連音和跳音的不同唱法模唱旋律,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選擇,學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跳音唱法,接着指導他們用小雞啄米和拍皮球的感覺進行模唱,並引導觀察、對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點(即:1、3句完全重複,2、4句節奏相同),用水彩筆在代表四個樂句的方格內塗上合適的顏色。使音樂基本知識的學習自然流暢,有機的融合在情感教學中,學生易學、樂學。

2、律動學唱

學唱過程往往是一遍遍反覆的過程,為了必免學生情緒下降,我將決策權交給了學生,請學生説出自己想用什麼方式學唱歌曲,這時學生會非常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會説想拍着手唱,那好,我們就拍手唱,並請他到前邊帶領全班同學跟着範唱錄音拍手練唱,隨後踏步唱、拍肩唱等各種律動唱依次出現,學生們在不同的律動中聽唱歌曲不僅興趣高漲,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體現了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的原則。但在聽唱過程中,四分休止節奏處容易唱長,我按休止和非休止方法分別演唱歌曲,讓學生對比感受,進行選擇,學生們異口同聲地選擇了休止唱法。“為什麼?”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我沒急於找學生回答,而是選擇了小組討論的方法,使他們在合作中得出休止節奏更能表現歡快、愉悦的情緒。此時再跟琴齊唱歌曲,不僅休止節奏唱準了,情緒也有了一點。

3、情感處理

歌唱是音樂的二度創作過程,唱歌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唱會歌曲上,而應用已掌握的技能,將歌曲情緒充分的表達出來。為此我創設了“與希臘小朋友賽歌”的情境,激發學生獲勝的慾望,並提出“要想唱得更好還須在哪些方面改進”的問題,學生很快説出要用跳音唱、注意休止節奏。隨後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哪一句最能表達你快樂的心情?怎樣唱?”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練唱,大部分認為是最後一句,唱時力度稍強、情緒飽滿,並通過指名示範、教師示範、師生接唱、跟伴奏音樂唱等形式使學生更準確地用歌聲表達歡快、愉悦的情緒。

(四)小組合作表現歌曲

在學生能夠準確地用聲音表現歌曲的基礎上,我根據學生愛好、特長鼓勵他們自由組合成演唱組、樂器伴奏組、舞蹈組分別練習並展示,用不同方式表現歌曲情緒,不僅培養了參與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而且為學生提供了發展個性、展示特長的機會。

(五)結合實際創編歌詞

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時間,我以請希臘小朋友分享中國小朋友的快樂為激發點,啟發學生説出自己有哪些快樂的夏日生活,同時播放多媒體課件,為創編歌詞積累了素材。這時我出示小歌片,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兩人一組為歌曲創編第三句歌詞,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滿自信的展示中國小朋友的歌曲《夏》,培養了創新意識和能力。

(六)總結內化課後延伸

今天我們和希臘小朋友共同度過了夏日的一天,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也是知識、技能和情感內化的過程。

由於本單元還有三首關於夏天的歌曲,於是我以“夏日之旅”的下一站去哪兒?為下節課埋下伏筆,並激發學生課下主動蒐集資料,為下節課作準備。

音樂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根據湘教版小學音樂第九冊第六課的內容——《山鄉的彩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山鄉的彩雲》是一首民歌調式的歌曲,這是一首鄉土氣息濃郁的兒童歌曲,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眾人和聲“嗦羅羅羅喂”的反覆,為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氣氛,歌詞以“彩雲”這一形象的比喻,描繪出改革開放後我國農村五彩繽紛的豐收景象和喜氣洋洋的幸福生活,熱情地謳歌了黨的富民政策。

2、教學目標:新課程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我的教學目的是:

(1)能用明亮跳躍有控制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我國民族音樂的特色和表現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3、教學重點與難點:本科是以唱歌為主的音樂課。重點是用明亮,跳躍而有控制的聲音演唱歌曲,把握節奏,表現出歌曲喜氣洋洋的生活情趣。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規定或自創的象聲詞,表現畫面的情境。認識倚音,學會它的唱譜法。準備的教具就是鋼琴和多媒體。

二、説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再獲得知識。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牐牨究沃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分組合作、質疑探究來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四、説教法

(1)審美體驗價值:

(2)音樂中加強羣體意識:

(3)變難為易的教學手段:

五、説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音樂問好

2、節奏遊戲,興趣引路:在教唱《山鄉的彩雲》一課時,在一開始先用遊戲抓住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將這節課的重點提出來用玩遊戲的方式來消化它,讓它變成一個輕鬆的可以一筆帶過的東西。這首歌包含有較多的四十六的節奏型,這對於小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難的地方。我讓他們運用象聲詞的模仿,例如我説:“剪刀剪起來咔嚓”同學們就回答:“剪刀剪起來咔嚓嚓嚓咔嚓嚓嚓”。然後運用鬧鐘、鞭炮、火車等物體發出的聲音來配合節奏,並讓他們根據聲音做動作,最後還分別給這些節奏編上曲。而所有的這些只是為了《山鄉的彩雲》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四十六的節奏的把握做鋪墊。通過以上的節奏練習,解決了曲譜教學中的難點,為新課的教學掃除了障礙。這種教學中創造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可以調動學生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和條件。並且讓學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樂的源泉,音樂來源於生活,他們自己也可以創造音樂的元素。

3、視聽結合,導入新課:我根據歌詞內容繪製圖畫,讓學生觀察圖上的“雲”,從而形象而直觀地理解,這裏的“雲”,指的就是農民喜獲豐收後堆起來的谷垛。這樣做,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能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親近感,又可加深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生活中有很多美的東西,我啟發學生用不同的顏色來描繪山鄉的景象,用精煉的語言刁勒出一幅美麗的山鄉彩圖,這個簡單的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留給他們充分的時間,人人蔘與想象、表達。隨後在課件上展示曲譜中提到的顏色,出示曲譜中提到的農民心目中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東西,導入新課題。

4、熟悉旋律,合作學唱:通過老師範唱和教唱,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讓他們分組唱和分男女生唱。

5、藝術處理,情感演繹:通過啟發提問:這首歌表達了農民伯伯怎樣的心情,我們又該帶着怎樣的心情來唱呢?“嗦羅羅羅喂”我們應該唱得怎樣?音高像雲一樣是往高處走的那我們音應該越唱越高還是越唱越低?歌曲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力度呢?這樣,通過啟發性的體問,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到了歌曲中活潑親切的情緒。注意氣息控制,能根據譜中的力度記號MP,MF,﹤,﹥漸強漸弱等表現力度變化。“嗦羅羅羅喂”應輕聲,像一人唱眾人和的感覺。演唱的過程中注意情感的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最後按處理將歌曲完整的帶有情感的演唱一次

6、小結下課,佈置作業:讓本課在歌聲中結束。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為課堂帶來了活力,注入了生機,彌補了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以直觀的美感享受。初走上教學崗位,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音樂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前後聯繫:

各位老師,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浙江省義務教育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六課《民歌——小調》。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欣賞了中國民歌中的勞動號子和山歌,初步瞭解號子與山歌那各具特色的風格與特點,因為有了前兩者的學習作鋪墊,小調的欣賞與學唱難度可謂“水到渠成”,也可為下一課中國民歌的綜合欣賞作好充分的準備。

2、授課內容的安排:

這一課主要由欣賞《沂蒙山小調》和學唱歌曲《馬燈調》兩部分組成,我將本課設計為三課時:

第一課時:欣賞沂蒙山小調》,介紹小調的特點。

第二課時:結合小調的特點,學唱《馬燈調》。

第三課時:鞏固、複習《中國民歌——小調》。在此,我主要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

3、教材分析:

小調是中國民歌的一種,通常在勞動休息時、日常生活中或娛樂風俗節慶等場合演唱,曲調優美、流暢。流傳在山東的《沂蒙山小調》是一首新民歌,以優揚的曲調,樸實的語言,歌頌了家鄉的美麗與富饒,表達了人們對新生活的讚美和對黨,對偉大領袖的愛戴。全曲分起、承、轉、合四個樂句,工整、自然,加上襯詞和感歎詞的運用,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4、教學目標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欣賞《沂蒙山小調》,瞭解中國民歌——小調的風格特點。

(2)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中國民間小調獨特的韻味,培養學生對我國民歌的興趣和愛好,使其對中華民族博大的民間藝術有所瞭解,進而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品質的培養。

5、本課的重、難點及關鍵點的分析:

民間的小調對於從小生活在城鎮的孩子們來説,尚存在一定的距離。本課重點通過《沂蒙山小調》來讓學生真切體會小調的獨特韻味,這也是本課的難點,而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在於,創設恰當的欣賞情境,將學生真正帶入到中國民歌的世界,通過對比欣賞,切身去體味小調的特點。

二、説教法、學法

基於以上分析,根據四年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強烈表現欲的心理、生理特點,結合音樂寓教於樂的學科特點,我採用主題綜合課的形式進行教學,創設情境,以帶着學生們到全國各地的農村去走一走,每到一處,好客的鄉親們都用他們的特產——民歌來“招待”大家的方式,從而引導同學們到中國民歌的世界裏去遊玩一番,其中重點突出對“小調”的欣賞。讓學生以遊覽者、欣賞者的身份,自己去聽、去看、去問、去想。

具體步驟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二)欣賞小調,切入主題。

(三)返程路上,回味音樂美。今天我主要説説第二環節“欣賞小調,切入主題”。教具準備:錄像(或VCD)、鋼琴、錄音機。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介紹活動的內容——到中國農村去遊玩。(播放“農村風光”的錄像或VCD)[設計意圖:學生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上課一開始,變換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創設一定的情境,以視、聽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2、觀看VCD(錄像),“來到某村落,鄉親們都熱情的送上了他們的特產”。

(1)浙江勞動號子《拉蓬號子》

(2)四川山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問:勞動號子與山歌的特點、風格分別是怎樣的?[設計意圖: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絡點,由已學的知識入手,從對舊知識的.複習導入到對新知識的學習,運用知識遷移法,使得新授內容的滲入更為自然。]

(二)欣賞小調,切入主題。

1、聆聽小調,欣賞音樂美。

(1)初聽(完整)“告別了一個村落,咱們繼續前進。忽然,遠處傳來歌聲,聽聽,唱的是什麼?味道似乎……”問: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人們對好奇的事物總是樂於探索的,小學生更是如此。在前面的內容進行到接近尾聲的同時,播放《沂蒙山小調》,製造懸念,以“偶遇”的方式引出課題,激起學生想聽個究竟的願望。目的在於A、讓學生對全曲有整體的印象。B、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揭示課題,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設計意圖:我們知道,歌詞的朗誦有利於統一學生的情感,從歌詞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有利於學生對作品有具體、直觀的瞭解。]

2、學唱小調,品味音樂美。

(1)復聽讓學生選擇自己覺得最具特色,最喜歡的一句的來學唱。[設計意圖: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譜能力和音樂模仿能力,學習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強,因而,此時的授課內容不拘一格,讓學生擺脱問題的束縛,引導學生仔細欣賞,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小聲用“Hm”跟着小調哼唱,以體會小調獨特的韻味。培養學生主動發掘音樂作品亮點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2)由學生自己將所選的一句仔細品味、學唱。(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設計意圖:使學生將自己的選擇付諸於行動,仔細揣摩,認真學唱,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展示。

[設計意圖:由教師自己帶頭,將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敢於暴露自己,以此來激勵學生,鼓勵學生要相信自己能唱得比老師好,以培養學生勇於展示自己的勇氣。]

(4)分組展示。(錄音對比、鋼琴伴奏)[設計意圖:讓學生也來過把歌星癮。]

(5)完整欣賞。(全體哼唱)

3、鑑賞音樂美。增加欣賞幾首小調,由學生討論小結小調的特點。

[設計意圖:對剛學的知識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拓展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馬燈調》的欣賞為第二課時中歌曲學唱打下伏筆。]

(三)返程路上,回味音樂美。欣賞中國民歌。

[設計意圖:與第一環節相呼應,使整堂課有着完整的形式美,瞭解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中國民族音樂的興趣。]

四、授課時間安排

(一)5-6分鐘。(二)30-32分鐘。(三)2-3分鐘。

音樂説課稿16

一、説教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您們好,今天我要説課的課題是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音樂第( )冊第( )課《 》

教學內容

本課的教學內容有:(根據樂曲特點選擇)

1、學唱歌曲《 》

2、感受歌曲的( )情緒

3、利用( 樂器)為歌曲伴奏和學生自由表演

4、讓學生明白( )道理

5、齊跳集體舞去表現歌曲

6、全體學生表演( )的動作

8、讓學生自由創編歌詞,創造性的表現歌曲

教學分析(首先我來做下教材分析)

……

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根據新課標要求,要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唱好歌曲中的(力度對比/依音/八分音符)。

2、思想目標(教育):通過教唱歌曲及表演歌曲向學生滲透( )的思想。

3、情感目標: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理解歌曲。用( )聲音演唱歌曲/用創編舞蹈/用歌曲表演的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

二、説教法和學法

1、情景導入法:播放兩幅畫面來進行對比,以此來導入( )這一主題。

2、旋律摸唱法:引出難點之後,先讓學生跟教師朗讀歌詞,再通過教師準確的範唱解決,這樣有利於訓練學生的音準和節奏。

3、自由創編,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指導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能夠根據歌曲的音準和節奏去演唱,解決較難樂句,分析試唱,化難為易,從而完整表現歌曲。

4、羣體合作法:全體師生表演,參加音樂舞會/讓學生上來自由表演的情景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發揮其獨特的才華,鼓勵他們自由發揮想象。

三、説教學流程:(下面我來詳細談談對本課所設計的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放進教室時就充分感受到音樂氛圍的濃厚。

通過播放幻燈片,讓學生充分感受到( )的重要性,並談談自己以前做過哪些( )。引出主題。

聽着《 》的伴奏音樂,( )地進教室,歌曲以伴奏帶的形式,讓學生在剛開始就對歌曲的旋律有所熟悉,學生剛開始還沒有注意這首歌,所以老師就再給學生放一遍,同時教師在黑板上展示畫面,讓學生邊聽邊看,聽後,再講出歌曲都講了些什麼?這樣為了學生在開頭就從視覺和聽覺上理解歌曲。

讓學生聽《 》伴奏音樂走進教室,在開始讓學生看兩幅畫面,產生一定的對比,請小朋友們説説哪裏不同。這樣就可以自然的引入這一主題。然後教師藉此機會向學生灌輸( )的重要性,並以此印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師:可是你們知道嗎,一位音樂老師把所有的音樂都收集在音樂小屋裏了,包括我們前面學過的好聽的歌曲,可是,現在誰都不能打開這扇門,鑰匙丟了,但是音樂老人説了“只有一個辦法才能打開這扇門,他以前在門裏設置了一道密碼,是一條節奏,只要你把它唸對了,門自然就開了,小朋友你們有信心嗎?(課件出示節奏)

2、引出歌曲難點:視聽結合,學唱歌曲難點部分。

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理解歌曲,充分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根據本課設置的難點。

出示:節奏……

先跟教師有節奏的朗讀歌詞,在唱歌詞,使難點得到解決,藉此機會教師對學生説:小朋友真厲害,你們看音樂小屋的門開了,(多媒體展示門開的畫面)進了音樂小屋,我們當然要先學會唱《 》這首歌,這是我們跟音樂老人的暗號,以這首歌曲作為暗號,學生肯定感興趣,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情感,現在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

3、新歌教學,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根據本課所設置的重點,大膽的嘗試,指導學生用( )聲音去演唱歌曲。充分發揮學生的演唱才能。

在教歌過程中,我是這樣來安排的,聽錄音機兩遍,不同的要求:一、初聽歌曲,讓學生聽出用怎麼樣的感情去唱。二、復聽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讓學生在心裏默唱,並且用手指着書本上的歌詞。這樣的兩遍下來可以快速地讓學生學會歌曲。三、學生跟琴輕聲唱。四、放聲唱。五、學生提出難點,並一起解決難點。六、齊唱、七、歌曲情感處理。這樣的程序下來,學生對歌曲的掌握就比較紮實了,也解決了本課的中難點。

4、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生用( )聲音去演唱歌曲,

2、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表現歌曲,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自由發揮想象,培養學習能力。

難點:

四、拓展部分:

音樂老師看我們表現這麼好,打算送每位小朋友一份禮物,(發下白紙)為了感謝音樂老師,你想對音樂以及自己説什麼話,把它寫下來,個別作品展示,更加深化了主題,以此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使昂過程變得非常完整。

五、教師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跟音樂老師玩的開心嗎?音樂老師説了希望我們的小朋友天天能表現這麼好,平時多聽音樂,能做得到嗎?

六、教學特色

本課我是根據新課標要求,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對( )的情感,在情境導入和律動環節,設置懸念,讓學生摸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進而引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學生而言是特別具有挑戰性的。

這樣輕鬆了課堂,實現了主題,並且更加容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以便達到最後的教學目的。

音樂説課稿17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它由三大環節構成:第一個教學環節:感受音樂、理解情感。計劃用時10分鐘。

1、播放《我愛米蘭》,學生在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2、經過常規的組織教學後,迅速過渡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即:

3、帶着問題聆聽歌曲《我愛米蘭》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各為2分40秒)

問題有如:這兩首歌曲分別是什麼演唱形式?歌曲讚美的是什麼?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為什麼要將老師比喻成米蘭?兩首歌曲速度上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速度對錶達音樂情感有什麼作用?

根據學生的討論,老師適時的範唱與講解,使學生逐漸明白:兩首歌曲都表現了學生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前一首歌曲是將老師比作米蘭,頌揚了教師默默奉獻的崇高精神。而後一首歌曲則是直抒心懷,歌頌了老師為培養一代新人而嘔心瀝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蘭,並不是一種名貴的植物,也不是絢麗多姿的花卉,但它能靜靜地散發着幽香,而以它來比喻教師的品格則是十分相宜的。)

這一環節中的欣賞過程,我沒有運用圖片、錄像等其它形式來提示、幫助學生們感受、理解音樂,因為我認為:音樂藝術應該運用音樂來體驗與表達,理解音樂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細地聆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加之,經過一、二年級的長期系統的學習之後,這一學段的學生也已具備了這樣的能力。這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經過這一教學環節後,我將點出今天的課題,即:學習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課本第40頁)從而進入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大環節:演唱歌曲、表達情感,計劃用時22分鐘。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主要運用:視唱法、教唱法相結合的學習手法,教學生演唱歌曲、表現情感,具體過程是:(重點説:教唱的過程及對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手段)

1、教師彈琴伴奏,引導學生輕聲地跟琴視唱樂譜;這時,我的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在音高、節奏方面的準確,還會適時地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輕輕地進行演唱。這種輕聲唱的要求,不僅是為了保護嗓音,我還會引導學生們明白,這也是歌曲情感表達的需要。

2、將學生分兩組進行"啊"音演唱,檢驗並鞏固學生的旋律感;

3、請學生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

如,提出問題:你覺得第一段要用怎樣的速度、力度來演唱呢?從而引導學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進行演唱。這一步驟中,我還將對歌曲中一字多音與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緒增進等重難點運用對比範唱等形式進行教學。

4、經過我細緻地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了第一段歌詞的演唱之後,接下來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詞,我將把學習過程完全地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的討論、演唱,進行及時地引導,最後,老師彈着伴奏,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並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達到這樣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進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則用稍快的速度進行演唱;

5、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鞏固學生的新授歌曲,我還將分別設計了這樣幾種演唱形式,如:分組競唱、分句接龍、領唱和齊唱合作等形式。這樣,不僅鞏固了新授歌曲,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們的歌唱表演形式,一舉兩得。

第三大環節:拓展創編、深入體驗(8分鐘)我主要採用:"分組合作,現場創編"的形式開展活動。

我將提示學生,可採用如:歌唱、配樂詩朗誦、舞蹈、小品、畫畫等多種形式來表達、體驗歌曲的情感,老師這時做適時的巡迴指導。

雖然學生們創編活動的質量高低參差不齊,但是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這時則變成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比如:彈伴奏、放音樂、組織評比等。但卻讓每位學生都在活動中獲得了不同的經驗,愉快的體驗了過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藝術的薰陶。

當然,由於時間的緊迫,學生們的創編形式在這一節音樂課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現出來,我將選擇其中較好的小組創編的表現形式在本節課上進行當眾表演,並鼓勵其它組創編的形式,課後進行再加工,下一節音樂課為老師和同學進行表演。

這樣的設計,不僅使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適時的拓展,而且,還將這一內容擴大到了課後,為下次的音樂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總之,我設計的這節針對三年級學生的音樂課,體現了新課標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則,並在單元目標的總體規劃下,體現了音樂課獨特的施教特點,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了授課目標。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音樂説課稿18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2、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能把握好各樂句的音準,完整演繹歌曲並能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3、在聆聽過程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形象。

二、教學重難點:

能夠把握好兩句音準,唱好兩句"啦啦啦啦啦",能掌握休止符的運用。

三、教學準備:

錄音機、多媒體

導入

播放《動物説話》

A、你們聽到了哪些小動物在跟我們打招呼?(雞、鴨)

B、誰能來模仿它們的叫聲?

C、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模仿其他哪些小動物的叫聲?(汪汪、喵喵、咩咩、呱呱)

小朋友的生活經驗真豐富,下面我們來做個遊戲

遊戲"我變你也變"遊戲的玩法是要根據我的聲音力度來回答,我來問,你來答

(小雞説話嘰嘰嘰、小鴨説話嘎嘎嘎、小貓説話喵喵喵、青蛙説話呱呱呱、小羊説話咩咩咩、小狗説話汪汪汪)

新授

初聽(播放歌曲)A、老師這兒有一首非常好聽的歌,你聽誰在叫?

B、好的讓我們大家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學着叫吧!(課件2)

教師教學一遍——師生合作一遍,邊叫邊用手打擊節奏××(小貓喵喵、小雞嘰嘰、小鴨嘎嘎、小豬嘟嘟)

C、學生學完叫聲,教師隨後加唱"啦啦----",教師用手勢劃節奏線(課件3)

(聽到小朋友優美的叫聲,我都忍不住唱起來了)

D、師生合作

學生叫動物的聲音,教師唱"啦----"

你們想不想跟着琴聲學老師唱一唱

E、教師彈琴,學生跟唱前半部分

F、師生合作唱----男女生合作

2、復聽(錄音機)

A、小朋友唱的真好,現在讓我們完整的聽一遍錄音,仔細聽聽它們的叫聲在告訴我們什麼呢?

B、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上的歌詞(課件4、5)

C、一句一句解決念清楚,解決附點問題,逐句唸完整,

學生跟念——師前生後合作念——師後生前合作念

D、逐句跟琴唱後半部分(課件6)

E、解決難點

你最喜歡哪個叫聲後的故事?你能來唱唱嗎?

3、再聽一遍錄音,聽聽那部分唱了2遍(課件7)

(出示反覆記號讓學生認識,講講作用)

4、請小朋友完整的跟琴唱(課件8)

5、跟錄音唱(讓我們跟錄音裏的小朋友賽一賽看誰唱的更動聽)

6、師生合作唱——男女生合作唱

四、創編活動(課件3)

A、下面我們來模仿一下歌曲的前半部分來創編歌曲,請小朋友們四人一組,每人編一種小動物的叫聲,啦啦啦一起唱,等一下請小組來表演

B、小組表演

五、小結(課件9)

今天我們的音樂課堂帶來了那麼多的小動物叫聲,它們的叫聲是在向我們人類傳遞信息説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瞧!它們在向我們問好呢-----

音樂説課稿19

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六冊第六課《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孩子們勾畫了一幅寬廣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課教學正是對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發展。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的一堂自創音樂課。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煉,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從中滲透對學生心靈美、行為美的品質教育。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現音樂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分組為旋律創編春天的歌詞。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美術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一個春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還採用了遊戲法,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策略。

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採用人機交互的手段,讓學生點擊鼠標自由選擇畫面上的對象,組成春天的圖畫。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現代音樂課程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所以,我為這節課擬定的題目為《春天的旋律》。它所藴涵的內容本身很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音樂藝術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我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我打破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激發學生去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複習歌曲,感受春天,遊戲活動這三部分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説春天、贊春天三環節。通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表達美、歌唱美、創造美這一系列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請看窗外,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的情景裏。接着我告訴學生,"讓我們一起來唱首春天的歌吧",這時候,學生就可以看着電腦屏幕上出現的歌單,拍着手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唱起了歌曲。我又採用聽練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聽辨自己和老師模仿小黃鸝唱歌的不同,突出強弱關係,解決歌曲中的難點,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看春天。我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一特點,讓學生看關於春的錄像,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鋼琴旋律,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都得到藝術的感染,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得到培養。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語言來描述,並進行模仿。也許有的孩子會説太陽,有的學小鳥,有的用身體表現柔柔的柳條,還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風箏。

你一言,我一語,我再讓他們用自己的小手在電腦上,選擇出喜歡的春景,用電腦拼圖的方法自由組成春天的圖畫,這時候,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美麗的春天美景。通過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學內容上,就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學生積累了許多描寫春天的語言,也為後面的創編歌詞打下基礎。

接下去,我又讓孩子們用優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學方法上,我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主,尊重個體的不同體驗,讓學生在鍵盤上敲出自己所喜歡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採用不同速度時所產生的不同情緒。歡快的音樂像小朋友在做遊戲,舒緩温柔的音樂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這些充滿童趣的語言,讓他們在感受音樂中豐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進行了樂感的培養。

接着,我讓學生分小組為這段旋律填寫春天的歌詞,這喚起並促進兒童潛在的音樂本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學生在一起進行創作,發揮集體協作精神,我再讓小組展示自己的創作,並進行互評。這樣的創作活動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孩子們在心理上都得到滿足、肯定、愉悦。最後,我採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室創設成一個美麗的大草地,在春天圖案的背景下,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學生分組進行遊戲活動。在輕鬆快樂自由的氛圍中學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裏?它,在温暖的陽光裏,在嫩綠的枝頭上,在大家的歌聲裏,在老師的笑臉上,在我們的心裏,在美好的生活裏。孩子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説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裏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裏。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音樂説課稿20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x版第x冊第x課,題目是xxxxx我準備從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為克服重難點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

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表現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並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力。

二、學情分析:

小學段的孩子在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上:能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聲音對它們進行模仿。能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在課堂上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在創造方面能夠自制簡易的樂器。在評價方面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簡單的評價。

三、教材分析:

本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它以生動的歌詞,輕快的節奏、流暢的旋律為我們展現了一副美好的畫面。表達了孩子們純真的感情和充滿快樂自豪的情感。

四、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鑑賞力。

2.通過音樂互動教學培養學生主動的參與各種音樂活動,鍛鍊他們的合作與協調能力,增進羣體意識、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學中應適時的發展學生的想象培養他們的創造潛力。

五、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重難點應是:

能主動的參與互動教學並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難點是:發展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六、為克服重難點我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有:

創設情境法、模仿教學法、對比法、聽唱法。根據學生在兒童階段自然嗓音很純、很亮、體形靈巧這一特點。我還採取用了律動、遊戲互動法等教學手段。

七、本課的教具是多媒體。下面是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2.利用教法克服難點

3.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創造

5.自評互評培養鑑賞力。共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教學。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採取了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並在聲像一體的課堂氛圍中導入了新課。通過對音樂的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獲得喜悦,對音樂產生興趣,因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課堂。

第二環節:利用教法克服重點和難點

本環節也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結合學生的自然特點,並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係。我採取了聽唱、律動、遊戲等教學方法來克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節奏難點的解決方法:四分音符用雙手拍肩,八分音符用雙手拍腿等律動比一比看誰表現的最好並獎勵小紅花。如:音準難點的解決方法:可以引導並帶領學生做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做一做遊戲。(具體的方法應根據教材而定,隨機應變)還可以通過師生接龍演唱遊戲解決難點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點的過程中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對錶現進步的同學應及時的給與獎勵。使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力都得到發展。第三環節: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學生最易於接受和參與的表現形式。為了使學生能主動的參與互動教學並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適時的創設與歌曲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並通過觀察比較採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學法(舉例:應根據教材進行舉例)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的有感情的演唱並多給學生鼓勵。這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課的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第四環節:拓展延伸培養學生創造有感情就有想象,從而形成創造思維。老師可依據本課的內容及情緒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即興創編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創編一些與課本情緒一致的節奏、詩歌、故事、遊戲、音樂表演等。(創編的內容和形式可以根據教材而定)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多關心多鼓勵。構建和諧團結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共同參與,培養學生樂觀的學習態度和友愛的精神。鍛鍊合作與協調能力,增進羣體意識,培養團隊精神。第五環節:自評互評培養鑑賞力

本課的教學評價我是以表揚和鼓勵為主,隨時引導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開展自評互評和老師的隨堂評價,以提高學生的樂感和審美能力。我評價他們的重點是能否積極自信的參與音樂表現、能否與其他的同學協作配合、在課堂小結時我還安排了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感想如: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歌曲中你最喜歡那一句?在課堂上對那些有創意的學生我還及時的發給他們小獎品。小結:以上是本課的總闡述,不到之處請評委指正。

音樂説課稿21

一、説教材

《小螺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第四課《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課的重點教唱歌曲。第四課共需三課時進行,下面我説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緊緊圍繞《小螺號》。《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過輕快有趣的歌詞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為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

二、説學情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這一時期的學生性格活波好動,熱情開朗,通過前幾年音樂課的學習呢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知識和簡單的學習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簡譜試唱,對音樂的情感也有初步的理解。不過這一時期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將採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來集中同學們的注意力。

三、説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歌曲演唱、處理與創新中,自然滲透“愛”的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等“愛”的美好情感;提高同學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演唱、自主創編等活動同學們能夠學會理解這首歌曲。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學習並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小螺號》,讓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四、説教學重難點

1、完整正確地演唱歌曲。

2、能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注意後十六分切分音符的演唱。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鋼琴、漁夫帽、海螺等。

六、説教法

根據新課改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根據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是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和體驗,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展開想象,大膽創新。我採用了感受鋪墊法、啟發引導法、比較法、發現法、激趣法、討論法等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讓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製作一套課件,不用粉筆板書。歌曲曲譜、樂譜知識中的符號、歌曲動畫等全部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讓學生感到形象、美觀、直觀、生動。

七、説學法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學生將在老師各種靈活方法引導下通過感受欣賞自然而迅速的學會歌曲唱法;通過探究、討論、發現去主動學習;通過合作、想象去創新發展歌曲,並得到愛的情感教育。

八、説教學程序

()新課導入

1、故事導入:在新課開始之前我會通過語言為同學們創設一個故事情景,通過故事的引入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同時我的故事和接下來的歌曲有着緊密的聯繫,對同學們歌曲的學唱進行鋪墊。

當時的課堂情境是這樣的:同學們:早上好,今天在新課開始之前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生活在大海邊的小朋友,是漁民的兒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陽,出海打魚,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陽,滿載而歸。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樂!對於濤濤來説,最大的快樂是每天晚學後,來到大海邊,欣賞着美麗的海邊風景,深情地吹起小螺號,螺號聲聲換船歸。同學們想聽聽小朋友的螺號聲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首好聽的歌曲《小螺號》。

(一)新課教學

1、歌曲欣賞:根據音樂新課改的理念要引導學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感受欣賞中不自覺的就能學會歌曲。新課教學重感受默化,輕專業技能。所以我設計了三次欣賞動畫歌曲,每次欣賞之前提出設問;如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樣描繪的?3、出示歌譜。邊看邊聽,然後回答歌曲表達了什麼情感?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和完善以上的問題。

2、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尋找、發現上滑音出現了幾次,並通過老師運用和不運用演唱的比較,讓學生總結出運用上滑音更能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學唱中引導學生尋找新的記號波音,並通過比較演唱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讓歌曲表現出大海的遼闊、海灘的無際、美好的心情。

(3)老師伴奏,學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二)演唱歌曲。

(1)根據學生素質和表現,即興利用齊唱、對唱、領唱等等形式,進行各種歌曲演唱處理、表現。

(2)啟發學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並運用正確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出漁家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3)引導全體學生到前面來自由發揮進行動作表演,教師給與激勵。

(三)鞏固拓展

1、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如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各種動物的叫聲、火車、汽車等物體發出的聲音等。請各小組堂論、創作的新歌詞,並劃分小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創編歌詞,展現創新能力。

2、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同學們自主學習能力。豐富教學內容。

3、師生各扮角色發唱不同的樂句,進行創新演唱歌曲。

4、創編表演親情故事。招一名同學扮演阿爸,一名同學扮演孩子,阿爸帶上漁帽,孩子拿上螺號,老師彈琴學生拿着螺號唱歌,阿爸聽到號聲滿載而歸,和孩子唱着歌一同回去。通過音樂劇的表演更加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同學們對歌曲情感的理解。讓我的課堂豐富多彩。

(四)小結作業

音樂劇結束之後我會向同學們説明今天所學習的歌曲情感,鼓勵他們回到家裏把這首歌唱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過程,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音樂説課稿22

一.説教材

《打麥號子》選自小學音樂蘇少版第九冊第四單元“情繫江淮”,這是一首江蘇靖江民歌,體裁為勞動號子,更精確的説是農事號子或打糧號子,歌曲通過勞動時的吶喊及一領眾和的説唱形式,表現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歌曲節奏、旋律簡單,易於學唱。《打麥號子》是本單元中繼《楊柳青》後的又一首不同體裁的江淮民歌,在幫助學生了解、認識、體驗、感受江淮民歌的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小學高年級學段,學生的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和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

我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出發,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欣賞《情繫江淮》感受樂曲抒情、流暢、淳樸的特點,增強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初步瞭解民間音樂的常用體裁及號子的特點

3.能夠與他人合作,通過領唱、合唱的形式體悟和表現勞動號子一領眾和以及與勞動節奏緊密結合的特點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理念,結合本課教材,這節課我設計的重點是:體悟和表現勞動號子的特點,我將通過多媒體視聽、創設情境、師生合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等方法及手段,讓學生充分感受樂曲特點,用各種方式表現歌曲歡快、熱烈的氣氛。

這節課可能出現的難點是:學唱歌曲時下滑音、拍號變化及前十六分音符和後十六分音符的掌握。

四.説教法學法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音樂實踐活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來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感受音樂美,主要運用視覺圖象法,師生合作創設情境等方法來學習演唱《打麥號子》,體驗樂曲風格及情緒。

學生學習需要方法,所以這節課學生將通過視聽欣賞、自主體驗、和諧合作等學習手段,在聽、唱、動中反覆感受樂曲風格及特點。

五、説教學過程

我將教學過程設計成四個版塊:欣賞導入、新歌教學、鞏固提高、闖編表演

(一)、欣賞導入

1、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所以我首先播放歌曲《情繫江淮》,採用欣賞導入的方法。這時畫面靜止單一畫面,這是為了讓學生充分聆聽音樂旋律,感受音樂的情緒,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2、接着出示歌詞,由我來朗誦。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內容。

3、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接下來再次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我就增添了許多美麗的江淮風景圖,(其中還包括一部分來自咱們江陰的),這麼做就將純粹的聽覺欣賞上升到視聽結合的高度了,讓學生有了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另外運用江陰的圖片,會更貼近學生,學生的興趣也會隨之提高,而且還能培養學生作為江陰人的自豪感。

4、(導語:咱們江蘇的風景如此婀娜多姿,美麗動人,那咱們的民歌也很有特點,請大家交流一下你所瞭解的知識。)

師總結並闡述相關知識。

(二)新歌教學

主要運用視覺圖象法,師生合作創設情境等方法來學習演唱《打麥號子》,體驗樂曲風格及情緒。分四步進行

1、聆聽原唱,初步感受。採用小組討論相互合作的方式瞭解歌曲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可從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情緒等方面切入,這樣更加緊扣音樂要素。。

2、由我總結討論結果並揭示“號子”特點:“號子”是產生於人們生產過程中,人們在從事繁忙的勞動時,為了使大家在同一勞動時刻協同用力時而自然產生的吶喊。

3、採用自主探究法。請同學分析歌譜,找出異同處。目的是:一、培養學生分析樂譜的習慣;二、為下面的學唱歌曲鋪墊。

4、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學習喊號子(即歌曲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比較難。出示樂譜,我在難點部分課件作出對比。其中的一些難點我是這樣一一設計解決的:

下滑音:指導學生用手劃旋律線的方法掌握。這樣做的意圖是讓學生更形象、自然地體會掌握下滑音的演唱方法。

複拍子:

提問學生:“如果把3/4拍換成2/4拍會給你什麼感受?”可以帶領學生唱唱,用對比法來討論,更加直觀明瞭。

樂曲的第二十一小節,學生很容易受前幾個樂句的節奏影響,唱成後十六節奏,所以在這個地方的樂譜上,我用不同的顏色標出,以示提醒。

(三)、鞏固提高

創設情境:當學生進入一種特定的環境面而特定的審美對象,其審美興趣會大大增強,審美效應也會提高,所以結合教材,我運用了這一個勞動場面,烘托渲染氣氛。以促進學生演唱的興趣。另外演唱時還要要求聲音和諧同一,代表集體勞動時的齊心協力。

(四)、歌表演

指導學生分組創編聲勢動作給歌曲伴奏,可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五)、總結

最後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音樂説課稿23

一、説教材

本次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第三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本課1課時,本課的教學內容是:歌曲《大風車》。

《大風車》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音樂綜合課,這首歌是一首電視少兒節目的主題歌,歌曲表現了小朋友看大風車節目時的快樂情形,表現了大風車節目伴隨着小朋友的身心成長的願望。

二、説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大風車》。

2、技能目標:讓學生隨音樂旋轉大風車,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和聽辯能力。

3、情感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歌曲、合作學習的愉快。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説重、難點

重點是: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大風車》。

難點是:。學生隨音樂旋轉大風車。

四、説教法

我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是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聽唱法、討論法、學科綜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音樂教學特點注重運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愉悦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創設情境為了使同學們很快進入到歌曲內容中去,我用聽賞《大風車》的音樂把學生帶入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通過聽音樂《大風車》讓學生感知的。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後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在學會唱歌曲後,我通過學生自編律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創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造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運用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説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啟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線”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學生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創造、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編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要求全組學生共同討論。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時,可相互激勵、互相啟發,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本課中這種方法我主要用學生律動上。

六、説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把它分為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合作學習體驗創新、拓展延伸、。

七、教學反思

通過為歌曲做律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了他們積極探索,逐步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音樂説課稿24

學段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和即興創造活動。

4、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演唱歌曲《乃喲乃》,並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瞭解1、3、5三個音以及它們神奇的作用。

2.技能目標:通過“聽、唱、動、奏”等音樂活動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創作旋律的興趣,並能積極嘗試和探索音樂奧祕的願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聽、唱、動、奏”活動中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勇於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並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瞭解1、3、5及其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創作旋律的興趣。

難點解決:

師:請同學們找出這首歌的節奏、旋律上有什麼特點?啟發學生説出這首歌由哪幾個音組成?(學生分組進行談論回答)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正是這些神奇的音符1、3、5,讓我們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風情,找到樂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就容易唱了。(學生跟琴演唱歌譜)

(設計意圖:新課表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採用啟發式教學,通過師生間的共同探討,運用比較法、發現法,讓學生自己尋找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學生自身的訴説,啟發了思維,加深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積極引導學生把對音樂的內心感受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快樂學習的實踐中去,在“唱唱、聽聽、議議”等活動中感受理解音樂。)

音樂説課稿25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程的內容是小學藝術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二課《咚咚姑娘》中的一首歌曲〈啄木鳥〉。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認識、瞭解啄木鳥的生活特點和特殊本領。

2、學習表現啄木鳥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內容。

3、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説設計理念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演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模唱和表演,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從而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於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採取“寓教於樂”、“寓教於玩”的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和貼畫,本着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宗旨,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素質基礎上,選擇自己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我把學習表現啄木鳥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內容設為這堂課的重點。而難點是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五、説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這裏我設計一個啄木鳥看病的FLASH,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引出所要學習的歌曲《啄木鳥》設計提問:“故事裏是誰給樹爺爺治好了病?學生回答後引出本課的歌曲《啄木鳥》

(二)觀察啄木鳥圖,回答問題:你所瞭解的啄木鳥是怎樣的?由幾部分組成?它是怎樣進行捕食的?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一下啄木鳥的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以及捕食的方法。(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觀察圖片及自我的討論和老師的講解對啄木鳥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三)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節奏歌譜練習,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唱好啄木鳥這首歌曲,在這裏我把歌曲中的一些難唱的地方創設了一個情景加以一定的練習。我出示一棵枯萎的蘋果樹,老師啊這裏也有一棵蘋果樹,你們瞧,這棵樹啊也生病了,因為他的肚子裏也有很多的蟲子,你們能學習啄木鳥來幫助他把蟲子啄出來嗎?而我的歌譜節奏就寫在這些小蟲子上,要求學生能唱出來就是把蟲子捉出來了,就會獲得一個小小啄木鳥的獎勵。當大家都能唱好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棵長滿綠葉的樹

(四)學唱歌曲,能幫助到人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聽啄木鳥正快樂的唱着歌呢?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設計問題:你覺得這首歌曲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來唱?

2、隨着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唱一唱這個環節大概要15分鐘左右,由於學生在節奏練習中已經把歌曲中的一些難唱的部分已經解決了,所以要唱好這首歌曲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採用學生領唱、師生接口唱、按節奏讀歌詞等方法來學習這首歌曲。

3、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音樂童話劇(啄木鳥治病)本課的難點是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童話劇學生帶上自己喜歡的頭飾在老師的朗誦和音樂聲中用另一種藝術形式來表現啄木鳥

4、情感小結:在廣袤的大自然中,生活着許許多多可愛的小動物,它們用自己的行動維繫着自然生命鏈條中一個個重要環節,奏響了一曲曲自然生命的華美樂章,我們感謝他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愛護他們!

音樂説課稿26

一、教材分析

欣賞歌曲《媽媽之歌》是我國民歌,她通過母子兩人的對話,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志愛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報。歌曲的歌詞樸實無華,母子之情溢於字裏行間。旋律婉轉起伏,寬廣綿長,充分表現了母子之間真摯的情誼。演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曲調寓意深刻,它通過一個平日生活的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這兩部作品的主題相同,是對孩子們進行“愛”的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學目標

綜合教材內容及其他教學要素,我認為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聆聽歌曲《媽媽之愛》,瞭解女聲、童聲的演唱特點。感受音樂中母子之間真摯的情誼。

2、能基本學會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從中體會到孩子對媽媽的深情和孝順之心。

3、通過系列實踐活動,教會學生懂得母愛之偉大,自己應該懂得回報和付出。

其中教學重點、難點設定為:通過聆聽和學唱歌曲,瞭解女聲、童聲的演唱特點。感受音樂作品內涵,懂得母愛的偉大。

三、教學理念及教法、學法的選擇

新課標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髮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鑑於以上理念,我決定採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悦、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髮展。教學過程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穿插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新與實踐。

那麼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呢?我決定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四、教學流程及相關考慮:

一)組織教學

師生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聲中,邊唱歌曲邊走進教室。師生問好之後,老師直接揭示本課的主題“愛”!

[音樂課堂應該有一個美的開始,在這個環節中,師生唱着《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進教室,就是為了能一個與本課教學主題相披襯的氛圍。使孩子一進入教室就能感受到“愛”的幸福!]

二)主題討論,欣賞《媽媽之愛》

1、老師組織學生圍繞着“愛”,説説身邊愛自己的人!鼓勵學生用具體的事例來説一説。

2、老師引出《媽媽之歌》,隨機運用課件介紹族民族的風土人情及特色音樂。

3、出示歌詞,誦讀歌詞,組織學生討論歌曲所反映的內容是什麼?學會區分哪段是媽媽唱的?哪段是孩子唱的。

4、初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的美感以及音樂中母子之情的深厚。

5、再聽歌曲,感受女聲、童聲的音色的基本特徵。

6、再次復聽,請學生跟着輕輕哼唱,深深體驗母子的深情。

[讓孩子有所感悟,不是單靠學生一味地聽音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發自內心的感受,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較長時間的“説説愛自己的人”。有了親身的體驗,感受歌曲的內涵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另外,我還運用課件,向孩子們展現了民族的風土人情,更有效拓展了學生文化的視野!]

三)初學《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1、師生談話,引導孩子去思考媽媽的愛。回憶學過的搖籃曲,唱一唱,再次感受“母愛之偉大”。

2、從“報恩”引出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學習歌詞內容,説説自己感受到了什麼?

3、請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深情地誦讀歌詞。

4、初聽歌曲:請孩子們積極展開想象,説一説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5、再聽範唱,請學生邊做推搖籃動作邊輕聲哼唱。

[這一個環節由於時間的關係,所以只是處理成“初學”狀態。通過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深情地誦讀歌詞,聽音樂想象音樂的意境,邊動作邊哼唱等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多方位、多感官地感受到“愛”的內涵,逐步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能力、表現能力、想象力。]

四)主題延伸

1、老師引導學生去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該為媽媽做點什麼?

2、以“我為媽媽做什麼”自由選擇

A為媽媽唱一首歌

B為媽媽背一首詩

C對媽媽説一句話

D為媽媽做一件事

E其它

[在這個環節中,我特意設計了“我為媽媽做什麼”的自由選擇習題,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現個性的舞台,還能使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拓展了學生思維。另外,這一環節的設計,也能促使學生去關注自己身邊的“愛”,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本課的主題“愛”]

五)組織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在《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的歌聲中,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讓孩子們在充滿着愛的旋律聲中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孩子們的學情,學習的習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只要能成為了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就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境界!

音樂説課稿27

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六冊第六課《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小朋友們勾畫了一幅寬廣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課教學正是對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發展。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的一堂自創音樂課。

本課的教學目標:

包括了我對同學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和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同學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同學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示美、鑑賞美,發明美的能力得到煅煉,激發同學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從中滲透對同學心靈美、行為美的品質教育。

本課的重點是:

通過同學感受春天的美,表示音樂的美,提高同學的審美能力。本課的難點是:同學分組為旋律創編春天的歌詞。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美術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同學創設一個春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同學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還採用了遊戲法,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戰略。

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同學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讓同學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採用人機交互的手段,讓同學點擊鼠標自由選擇畫面上的對象,組成春天的圖畫。同學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現代音樂課程規範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所以,我為這節課擬定的題目為《春天的旋律》。它所藴涵的內容自身很美,給同學提供了一個音樂藝術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我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我打破保守、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同學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協助同學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發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喜好,從而激發同學去表示音樂、發明音樂。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考慮的:它由複習歌曲,感受春天,遊戲活動這三局部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説春天、贊春天三環節。通過這樣的佈置,使同學的欣賞美、感受美、表達美、歌唱美、發明美這一系列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請看窗外,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問題和同學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同學很快就進入了實際的情景裏。接着我告訴同學,“讓我們一起來唱首春天的歌吧”,這時候,同學就可以看着電腦屏幕上出現的歌單,拍着手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唱起了歌曲。我又採用聽練結合的方法,讓同學聽辨自身和老師模仿小黃鸝唱歌的不同,突出強弱關係,解決歌曲中的難點,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看春天。我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一特點,讓同學看關於春的錄像,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鋼琴旋律,讓同學從視覺上,聽覺上都得到藝術的感染,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得到培養。接着我又引導同學在音樂聲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語言來描述,並進行模仿。也許有的小朋友會説太陽,有的學小鳥,有的用身體表示柔柔的柳條,還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風箏。你一言,我一語,我再讓他們用自身的小手在電腦上,選擇出喜歡的春景,用電腦拼圖的方法自由組成春天的圖畫,這時候,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美麗的春天美景。通過這一局部的佈置,在教學內容上,就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

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同學,又能讓同學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發明才幹。同學積累了許多描寫春天的語言,也為後面的創編歌詞打下基礎。接下去,我又讓小朋友們用優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學方法上,我以培養同學的想象力、發明力為主,尊重個體的不同體驗,讓同學在鍵盤上敲出自身所喜歡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採用不同速度時所發生的不同情緒。歡快的音樂像小朋友在做遊戲,舒緩温柔的音樂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這些充溢童趣的語言,讓他們在感受音樂中豐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進行了樂感的培養。

接着,我讓同學分小組為這段旋律填寫春天的歌詞,這喚起並促進兒童潛在的音樂天性。讓小朋友們感受到音樂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同學在一起進行創作,發揮集體協作精神,我再讓小組展示自身的創作,並進行互評。這樣的創作活動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小朋友們在心理上都得到滿足、肯定、愉悦。最後,我採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室創設成一個美麗的大草地,在春天圖案的背景下,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同學分組進行遊戲活動。在輕鬆快樂自由的氛圍中同學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裏?它,在温暖的陽光裏,在嫩綠的枝頭上,在大家的歌聲裏,在老師的笑臉上,在我們的心裏,在美好的生活裏。小朋友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説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同學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裏發明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小朋友的心裏。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缺乏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珍貴意見。

謝謝大家!

音樂説課稿28

《可愛的家》是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的內容。第二單元是以“親情”為主線,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和諧温馨,其樂融融的感人情景。從熱鬧的動物王國,到擬人化的植物夥伴,再到身邊熟悉的幸福的小家,處處流露出熱情、友善、關愛的濃濃親情。在設計教案時我運用音樂中聽、唱、拍奏、律動、編創等方法,引導學生通過音樂活動來體會“愛”的付出與獲得同樣快樂,學生如何與大家分享喜悦,引導學生關心、幫助他人。下面談談我設計這節課的一些想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從情入手。

欣賞曲《可愛的家》是首讓人感到親切,温暖的歌曲,樸實無華的旋律中洋溢出對親人深深的懷念,對故鄉無盡的憂思,使人眷戀那份濃濃的、難以割捨的親情。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充分挖掘歌曲中透露出的濃濃情意,以培養學生音樂聽覺為目標,充分運用教學中的各種環節,通過“情”來撥動學生的心絃。於是我以這首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圍繞“家”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學生在這首輕柔音樂的伴奏下從竹子寶寶的家談起,到個別學生通過照片介紹自己所熟悉的小家,讓全體學生引起共鳴,體會到家的温暖。當然班上也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為了讓他們也體驗到家的感覺,我便再由“姐妹兄弟”一詞引伸到團結友愛的班級大家庭,在這個家庭裏可以得到更多地關懷。通過運用討論、談話式的教學方法,拓展了學生對“家”的認識,使他們從被家裏長輩萬分寵愛的小寶貝成長為班級中其他小夥伴的姐妹兄弟,更讓他們懂得與他人相處要和氣、友善,要學會照顧關愛他人。在隨後的欣賞過程中,學生就會將自己的感受,全身心的融入音樂作品之中,從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二、以情導創,以創拓情。

音樂創造是培養、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它能激發學生創作音樂的情趣和積極參加音樂創作的意願,喚起其音樂情感,啟發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我在設計欣賞歌曲《可愛的家》時,通過各種欣賞活動,使學生產生出積極的情感反應,以情導創,以創拓情,把“情”作為一條主線。首先是以《可愛的家》作為背景音樂,通過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切入本課主題,引起每一位學生心靈深處的共鳴。這是一種完全放鬆和無意識的聽賞方法,以此來渲染一種柔美、恬靜的氛圍。接着是將學生通過語言交流所體會到的對“家”的點滴感受融入到靜聽樂曲之中,隨着音樂的進行,進入回憶、聯想或想象,這是一種聯想想象式聽賞,是學生自身感受與音樂情感的交融。然後,我在交流“家”和聆聽關於“家”的音樂基礎上,和學生共同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音樂情景,通過即興創作表演,以身體動作來對音樂做出反應,稱為運動式聽賞。第一步無意聽賞是引起學生欣賞的動機和興趣,第二步靜聽是激發起學生對音樂強烈的情感反應,第三步是組織學生參與體驗、創設有關音樂中所體現的濃濃親情與温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使他們的審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進一步昇華,最後就是將先前學生體驗到的音樂情緒,落實、內化到歌曲的演唱上,使他們在演唱中身心得以愉悦,情感得以抒發。在學生對歌曲《可愛的家》理解與創作時,我認為既要營造好他們“參與音樂活動”的氛圍,深化“進入情境”的心理誘導,也要尊重學生自己的創造,放手讓他們根據創設的情境開展想象並結合自己的內心感受,大膽地進行音樂創作的嘗試。

三、以情激趣,以趣促情。

人們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中我將上學期學生非常喜愛演唱的歌曲《音樂是好朋友》作為進教室的音樂,讓他們喜愛d、re、i,喜歡音樂,踏着這首熟悉的樂曲步入音樂課堂,從而激起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隨後我再讓學生用歌聲來和可愛的竹子寶寶打個招呼,他們頓時覺得很新鮮,平時都是和小夥伴,和老師打招呼,這次卻和擬人化的植物朋友問好,他們對演唱《竹子冒尖尖》這首歌曲的興趣一下子提升了很多,而且不用老師多提要求,他們也會憑自己的生活經驗以親切、活潑的歌聲和竹子寶寶對話,和大自然交朋友。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符合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徵,容易產生親切感,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促進他們美好感情的抒發。

通過此次上課,備課,也使我深刻地領悟到:《唱遊》教學應該面向全體,服務全體,是具有普及性的音樂教育。作為音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把音樂知識與技能融於活動之中,並隱性成線,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逐步獲得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情感的激發,忽略音樂教學的基本技能、技巧,那麼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永遠只是有豐富表情但無實質內涵的人,無法讓學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

音樂説課稿29

一、説説教學思路設計:

《故鄉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九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首兩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宮調式,曲調流暢而又抒情。歌曲表達了人們回憶美好童年的內心激動的心情。歌曲的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此段音區低而深沉,樂句都以弱拍起音開始,平穩的曲調,表達了人們帶着思緒萬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對往事美好的回憶。

在第二樂句中還出現了一個臨時變化音。音調上使人感到對小路是多麼親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樂句中一個八度跳進,使人彷彿追憶到兒時歡樂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進到第二樂段,使情緒漸漸地得以抒發,在音區上升高,由衷地抒發了熱愛家鄉的心情。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鳴中結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往事歷歷在目,彷彿“童年多美好”的話語還要向你傾訴。

在教學本課時,我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因此我的教法中體現:

(1)審美體驗價值

(2)音樂中加強羣體意識

(3)變難為易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分組合作、質疑探究來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程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該是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內容。因為“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因此我的教學目標是:

1、能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2、通過創編動作,瞭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樂曲的特點,加強對變拍子的認識。

3、唱好二聲部合唱,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

三、説關鍵處的處理: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認為本課是以唱歌為主的音樂課,重點是用柔美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變拍子節奏,表現出歌曲優美、抒情的思鄉情。在這個環節,我採取老師語言描述創設情境,學生想象美麗景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用柔美的聲音演唱;另外利用遊戲的形式,將3/4與4/4變拍子節奏這一難點解決並消化,讓它變成一個輕鬆的可以一筆帶過的東西。

四、説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聽三拍子和四拍子音樂進教室(《蘋果豐收》、《我怎樣長大》)邊做律動邊進教室,通過聆聽感受三拍四拍子樂曲的節奏特點,並運用形體的動作增強學生對兩種拍子的韻律印象。學生説出兩種拍子的不同,你是用什麼方式區分的?

2、導課:

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聽的這兩首歌曲是本學期剛學過的,你們誰還記得它是哪個國家的作品?那麼,你們還記得這兩首作品的拍號嗎?利用孩子們對競爭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並加以及時的表揚、鼓勵。

3、節奏遊戲,興趣引路:

在教唱《故鄉的小路》一課時,在一開始先用遊戲抓住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將這節課的重點提出來用玩遊戲的方式來消化它。例如:聽歌曲《故鄉的小路》的伴奏音樂,老師帶領大家做變拍子的拍手遊戲,讓學生通過拍手這一簡單的動作,領會變拍子歌曲的特點。首先,老師規定一套表現三拍子和四拍子強弱規律的動作,例如:三拍子——拍手掌、點手心、點手心;四拍子——拍手掌、點手心、點手心、點手心。老師舉起拍號卡,(3/4拍和4/4拍的)帶領學生一邊做動作,不同的卡代表不同的拍子。其次,讓學生開動腦筋,各自編創一套獨具風格的動作,並與大家一起分享;最後,老師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重新收攏,集體進行變拍子的音樂遊戲:

根據老師彈奏的音樂節拍特點,做出不同的規定動作。而所有的這些只是為了《故鄉的小路》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變拍子節奏的把握做鋪墊。通過以上的練習,解決了曲譜教學中的難點,為新課的教學掃除了障礙。這種教學中創造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可以調動學生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和條件。並且讓學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樂的源泉。

4、測試聽力,區別變音記號:

剛才大家的練習做的非常好,老師現在想測試一下你們的聽力。請聽老師彈奏的這兩個樂句,有什麼不同?

彈奏歌曲第二樂句,並將變化音改動一次,讓學生聽辨其中的不同。加以練唱,解決關鍵音的演唱。

5、熟悉旋律,合作學唱:

通過老師範唱和教唱,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並利用節奏拍手傳遞遊戲的形式,一邊拍手一邊讀歌詞。另外,採取讓他們分組接唱、分組演唱和分男女生唱。從易到難逐步將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使學習效果更具有實效。

演唱的過程中注意情感的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最後按處理將歌曲完整的帶有情感的演唱。

6、歌聲中結束: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為課堂帶來了活力,注入了生機,彌補了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以直觀的美感享受。

五、説課件設計:

第一頁:優美的圖片做背景,插入三拍子、四拍子音樂,聽音樂做動作,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求知慾。

第二頁:三拍子、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圖示。做遊戲時的節奏圖譜

第三頁:變化音符的演奏樂譜。

第四頁:歌曲《故鄉的小路》的歌詞,配合讀詞做遊戲

第五頁:歌曲《故鄉的小路》的圖譜

第六頁:優美圖片做背景,插入歌曲《故鄉的小路》的範唱音樂以及伴奏音樂,

進行接唱、領唱、齊唱的練習。

這就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jo4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