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精選10篇)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精選10篇)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

致青年教師內容簡介

我經常憧憬這樣的圖景,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着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閲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後,捧起一本濤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

我在病中,想起一個又一個學生的面容,感歎生命的短暫,同時也讚歎生命的美麗。我感謝上天讓我有機會認識這些美麗的生命,讓我感受他們的仁愛和賢德,讓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教育,讓我知道職業的使命與榮耀,讓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恆。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精選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心得,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

暑假,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感觸觸頗深。

吳非老師以平易的語言,將自己教書生活中那些生動典型的案例,一個一個展現在我們面前,書中很多寶貴的意見能讓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閲讀這本用心靈澆灌的文字,就如同與一位智者在徹夜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人生必經的歲月裏,青春的印記彌足珍貴。在燦若繁星的時光中,流逝的是青春的光陰,記錄的是思想的沉澱,而正是信仰支撐着青春的腳步。信仰是呼吸的空氣,信仰是沙漠中旅人的飲水,信仰是我們心中的太陽。正值青春的我,懷揣激情和夢想,走上了教學的工作崗位,工作七年有餘,心中一直堅守者那最初的信仰——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

在第一輯中有一篇名為《做個有胸襟的教師》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吳非老師寫道:“教師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優秀教師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樣遼闊,如同長空一樣高遠。只有教師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樂園;他所教的學生,才會愉悦的開墾自己的心靈。”

教師在教學中不光是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還要擔負起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擁有愛心、耐心,寬容對待。如有學生遲到了,別為難他,讓他進教室。因為學生遲到了,內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門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氣啊!教師用寬廣的胸襟對待學生以及身邊的人,無形中透露着教師不凡的氣度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些將春風化雨般滋潤着、影響着學生,學生也將心胸開闊起來,不自私,不與別人斤斤計較。

同時,吳非老師還指出有的教師心胸狹隘,總會把同行貶得一文不值:同行愛好讀書,他馬上就批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同行發表了幾篇學科論文,他就説“評價教師還是要看課堂教學”;看到同行上課受到好評,他又會説“只能上課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樣樣不如人,什麼都比不了,他甚至又會説“沒有生活情調又有什麼意思“。這些事情似乎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舉步維艱。這就讓我想到了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我剛看這本書時,還不以為然。現在走上社會,到處都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時不敢“冒尖”,有時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點成績,免不了要看小肚雞腸們的臉色……然而,自己對別人,則儘可能地做到一片坦白。我的人生個樣就是:簡單做人,真摯待人,平凡人生。我對學生説過,我要説到做到,一視同仁,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吧。

追尋着吳非老師那束光,品讀着《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讓我如沐春風,使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心懷理想,不懈追求,追尋心中的那片光,朝着教育的理想不斷前行!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2

暑假期間,學校給老師們購買了很多書籍,我分到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我就細細地讀了這本書。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分別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吳非老師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樂於動筆,發現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問題並寫了下來。給我深的感觸是他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一文中説: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

他在“我們是來欣賞同行的”一文裏也説:我們是來欣賞別人的,並不是來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長處。他也説,所謂“公開課”,本來也不過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學藝術,交流心得體會,何心非得比出個高低?我是來欣賞別人的,我是來參觀的,有什麼必要評頭論足,説三道四?他舉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榮退,系裏安排上一節課,有紀念的意味。70多歲的教授精心地準備了兩個月,隆重地上了最後一課,的確絕倫逸羣,無奈教授耗盡心力,上完課已無法走下講台,其後大病一場。請記住,我們是在上一節課,這節課課是向學生講授的,這是我們的日常工作,而不是為了坐在後排聽課的老師,而且,我們在這以後還有很多節課要上,不是非得在這節課上把一切美好的東西展示出來。

你是教師,你今天播下什麼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麼樣的花,結什麼樣的果實。他説,教育是“慢”的事業,它的特徵最像農業和林業,不能依賴“硬件設備”,不能強調資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點,不能靠使用生長激素。教師的人文素養比業務更重要。愛因斯坦説:“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着在心裏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3

教委為每位教師準備了《致青年教師》,讓我們利用暑期好好閲讀。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驚喜。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裏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同時,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4

學校為每位教師準備了很多的新書,讓我們利用暑期好好閲讀,我拿到的就有這本《致青年教師》。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作者在冷靜地辨析教育現象,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

《我是來欣賞同行的》,參加過很多次聽課,也聆聽過很多專家的點評,有時自己的困惑能從專家的點評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闡述出不一樣的觀點,有的觀點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謀而合,有的'觀點以自己的水平還達不到理解的程度,這樣在他們的點評中能得到新的東西,用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而作者的觀點讓人覺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來學習的,那就把心態擺擺正。讓我們來欣賞每位上課的教師吧。”“欣賞”這個詞非常喜歡,不管怎樣擺正自己的心態,能從一課中有一收穫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個人上課都有自己的特點,我是來參觀的,是來欣賞別人的,可能這樣的心態下會淡定地對待,這樣也會減少上課老師的壓力。

《課堂有你,更有學生》文中最後一段“如果上課可以不用課件,儘量不要用。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薰陶。……”作為一名教師,在師範是必練的基本功就有粉筆字。記得我才進師範時,三字中從沒接觸過毛筆字,看到別人寫的毛筆字特別是隸書,真的很羨慕。輪到自己拿起毛筆,橫豎都不聽話,寫出來的甚至都看不出來是什麼字,老師對我們這些沒練過字的學生説的一招我現在還記得,就是用毛筆畫圈,一個接一個,連着畫,看線條的粗細是否能做到大體相同。對一個不懂書法的人來説,我不知道這樣做的道理,但練着練着,再去寫字,感覺有點能握住筆了,每個暑假,包括到現在我都有練字的習慣,毛筆字的練習影響了鋼筆字和粉筆字,所以我的三字寫出來是差不多的,粉筆字更好一些。曾經帶一屆學生帶了三年,而那時的學校沒有多媒體,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轉動的、整塊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會為明天的課準備小黑板,可能學生受我的影響,班上有一部分學生的字體越來越和我相似,這時我才看到小處對學生的影響。

生而有涯,知識無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時間內好好工作、讀書,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師們,讓我們一起把教師做成播種幸福的職業,願我們共享生命與職業的歡欣和幸福!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5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穫甚少。可是,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閲讀。於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捧着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歎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爆發了,他居然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着學生流淚。老師説,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鬆,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後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説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於他們人性的甦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過去,我們常説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6

假期期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書中吳非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他是位智者,更是一位奮鬥終身的教育勇士和探索者。他為迷茫的教育者們,自我反思卻無所適從的年青人指明方向。讓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寫作者”。

書中令我感悟最深的是第三章中的“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説完”和“作業評價未必要用統一標準”的內容。在教學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每上完一節課,都很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我講的知識,正確的完成作業,但往往是事與願違。於是我就會覺得是他們不認真聽講。現在想想,我真的是太着急了。每個人對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更何況是學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在於有耐心。作為教育者,要有種樹育人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同時,在堅持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原則下,我們還應個別對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亮點,不要以同一標準去評價,斷定一個人的成敗,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們要以同樣的眼光對待每個學生。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要有很多東西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我也只有努力才能做到更好!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7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寫給初入教師團隊的青年人的書。這本書層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教師初入崗位的種種困難,以及困難出現的原因,解決困難的方法。可以説,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多。

吳非老師在書中提出了很多觀點,其切入角卻不盡相同。從課堂上,到課下與學生的交流;從教學內容,到與學生的教育內容。可以説是方方面面,應有盡有,足可以稱之是初入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的新手寶典。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僅幫助讀者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困難,還從教師實際生活中解析出了這些困難出現的原因,讓讀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鳴。這是非常難得的',如果不是長期從事在一線教師崗位,並處處細留心地觀察教師工作中的種種細節,是無法這樣像外科手術般的準確把握的。這讓我如獲至寶之餘,對吳非老師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吳非老師運用大量事例説明了青年教師在教育學生時產生困難的原因。青年教師由於初入崗位,經驗上十分匱乏,對孩子們的認識處於空白階段。這樣往往容易使得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對學生的種種行為不理解。其實這不是學生做的不到位,而是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階段,使用了錯誤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學工作在實際的運用中事倍功半。而這也正成為困惑廣大青年教師的一大難題。如果不能及時的改進,會對初入崗位的教師產生各種障礙。教育是一種高級的工程技術,其對象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如果掌握不了好的方法,一味的錯誤下去,那麼就無法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感謝吳非老師,在我初入教師崗位時對我產生了如此細緻的指導。來到崗位後,我發現我與這幫孩子們完全融為了一體,與孩子們共歡笑、同悲喜。希望我能將書中的經驗與知識逐步消化,成為我自身的精神財富,引導着我向着優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使我為孩子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架起了進步的階梯。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8

最近讀了《致青年教師》這本書,書中通過一個個案例講述了青年教師的很多困惑,並從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以及對教育的深層闡述……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急》這一篇。為什麼要這麼急躁?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來,所以不能急。

語文教學要做真正為學生長遠發展的事。於永正老師説教語文要做好三件事,讀書、寫字、寫作。讓學生愛上閲讀,一個喜歡閲讀的孩子學習不大可能太過糟糕。相反不愛閲讀孩子的學習會比較困難。兒童的學習越困難,就應該更多地閲讀。閲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反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出於追求分數,像猴子種果樹一樣急於求成,把語文課上成了訓練課,讓學生做許多的練習,有基礎知識的,也有閲讀短文的。可孩子的語文素養還是得不到提高,不少孩子到了小學五六年級還不能寫一篇字通文順的作文。因為做題浪費了時間,學生讀書、思考以及説話的時間大大縮水,有的孩子因為成績不理想,上課完全變成聽眾,上課很難聽到他們的聲音,久而久之變得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甚至懶於動腦筋,等着老師和同學的答案。與其費力不討好做題,還不如簡簡單單地學語文,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練練字、讀讀書,寫寫日記、讀後感。老師、學生的腳步也放鬆下來,享受到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

教育是慢的藝術,欲速則不達。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在一個漫長的歲月之後才能看到效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遵循教育的規律,拔苗助長,學生的根基沒有牢固,將來很難成材。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要有耐心。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以“等待、耐心、從容、寬容、期待”的心態去從事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教育,比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教育要好。只要我們有愛心、耐心,靜聽花開的聲音,相信孩子們一定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9

"一個冬日的午後,暖暖的陽光散滿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閒地坐在陽台上愜意的享受着冬日難得的温暖。耳邊傳來一位長者語重心長的話語,與我探討一系列關於教育、教師的問題。那些話語發自肺腑,誠懇而又不帶一絲官腔。那些問題切合實際也符合我們的特點。"上面這些是我讀了吳非的《致青年教師》後的真實感受。

這次教導叫我在網上買了這本書,自己也順便捎上了一本,機緣巧合的拜讀了這本對我意義深遠的書。説實話在未讀之前,我看了書名就對這本書產生了牴觸。又是一本教訓我們青年教師的書,又是一大通關於教育的理論,看着頭就大啊!假期中閒暇時我信手翻開了這本被我束之高閣的書。一下子我被他的目錄吸引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不要因為這樣的話而自得"、"我是來欣賞同行的"……一個個獨特的標題就這樣把我帶進了這本書裏。

通讀一遍後真的感覺這本書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覺,就如同書中説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樣。同時作者也為我們指出了許多誤區和錯誤。感謝書本讓我明白了教師的胸襟能夠影響學生的氣度。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從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徵是慢。同時我也知道了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課前緊張是正常的等等許多往日困在我心裏的問題這本書差不多都為我解答了。

讀着這本書我也時常反思我過去的教學生活,記得我剛工作的兩年我的教育成績可以説是極糟的。現在想想當時的我除了缺教學經驗外我還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幹"。再想想我現在的教學我更重視學生了,教學過程也流暢了。這些經過挫折而得到的經驗跟書中所説的不謀而合。過去我要求學生一天背單詞,他們背不出就是訓,就是罰。現在看來這是嚴重違反教育規律的,教育的特徵是慢。有的時候學生的記憶力有限逼他們有時得到的恰恰相反。

讀完書後我也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關懷而感動。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級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理想和愛的關心,怎叫人不感動啊!在書的最後兩個特輯作者不惜筆墨的告訴我們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愛。這循循善誘的話語我真的記下了!

整本書我是用了4天讀完的,我覺得我讀的不夠,我將讀第二遍,相信這也不會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後一遍!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0

當我利用一週的時間讀完《致青年教師》此書時,我不禁拍案叫絕。在書中,作者吳非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這種精心的文字創設,實在令人折服。讀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着你是一個成熟、理性的教師!

書中《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一文中寫道:“哭泣與落淚未必是軟弱,因為你的悲天憫人,因為你的正義衝動,因為你的仁愛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長太息以掩涕兮’嗎?魯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為斯民哭健兒’嗎?”作為教師,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應該有情感宣泄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當着學生的面流淚呢?教師是孩子們的指引者,我們應當引導他們認認真真地關注,並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記得2008級二班的孩子們畢業前對我説過的那句話:“老師,和您分別的時候,我們都不準落淚。”我微笑着告訴孩子們:“我一定會落淚。那種情況下,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其中一個孩子用異樣的眼光看着我,並且問我為什麼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激動地説:“與每位孩子相處了六年,這六年之間的情感,用文字都難以描述,何況是在現實中。你們馬上就要離開我了,叫我無動於衷,我怎能做到呢?”畢業典禮快結束時,孩子們唱起了李俠老師編寫的那首《情誼》之歌,我情不自禁地落淚了。孩子們與我分別時,使勁地擁抱我,也落淚了,而且久久不肯離去。一個人的閲讀積累只有越豐厚,他的人生感悟力才會越強。教師的閲讀經驗、人生的情感體驗一定對學生有極強的啟示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愛、悲傷與失望,真實地坦露在孩子們的面前。

在《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篇章中作者講述道:“語文教育除了教學生能正確使用母語,還應當有更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在創造性地使用母語和發展母語文化的過程中,懂得愛,懂得美。如果沒有這樣的追求,語文學科也就不成其為基礎學科。”蘇霍姆林斯基説:“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細細咀嚼一番,我覺得這段文字説得很在理。我們的教學不僅不能脱離現實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為了孩子們的長遠利益及精神追求。歲月悠悠,光陰輾轉。每一門學科的教學不要一味地為了考試。短短的學業路程中,我們不能讓孩子們覺得腳步太沉重,心靈不快樂,更不能讓孩子們再回首,就有滄海桑田的感覺。人生的意義,應該是心靈的富足,靈魂的怡然。請給孩子們的心靈更多輕鬆與自由的時間,拋棄那極度功利的教學評價標準,讓孩子們在我們的教育引領之下,追求詩意的人生吧!

教師在和學生的接觸中,必然會把自身的價值觀傳達給學生;如果為人處世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常識,對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視無睹,怎麼能當教師?當校長?一開始有道德情感的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教育者的思想低俗與言行粗俗。這是《教師的人文素養比業務跟更重要》中的一段文字,從中我感悟到教師的思想、品德、才華、修養對於孩子們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在與孩子們交流時,那副寬容可親的面容和心態會讓他們覺得這是一件令人輕鬆愉快的事。孩子們面對這樣的教師,更能傾訴心中的煩惱與夢想。

書末,作者在《讓我回到童年》文章的篇末中説道:“孩子們本當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驚醒他們的夢想。做過夢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夢想的孩子也會永遠幸福。人如果過於現實,也就很容易走向猥瑣。”想想看,如果我們每天都能與一羣願意給我們分享他們在家裏喜歡玩什麼玩具,看什麼電視節目,玩什麼遊戲,讀什麼課外書籍、什麼東西最好吃的孩子在一起,我們會不善待他們,善待自己嗎?我們要清楚地明白:小小年紀就懂得生活的孩子是精緻的。適當的環境教育,更能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及同情心,那是教師講大道理也無法取代的。儘管我們教師已是成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失去的東西太多,但我們永遠不要失去飽滿的熱情,無論是對待自己的事業還是對待家庭,都要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

如果愛的暖流在心中不斷地湧動,就能像甘泉那樣滋潤身邊的孩子們及家人們。每天到校,我們都應用自己充滿愛的笑容給予孩子們一份好心情,並用愛的魅力將教育教學工作幹得出色,讓我們的人生多一份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2g2n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