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秋日養生先要養心的總結

秋日養生先要養心的總結

秋日養生先要養心的總結

秋日養生先要養心的總結

養生之本在於養心。正所謂根本清源,本末不可倒置。而這正是大多數人所忽略的。中醫有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進入秋季,這個容易讓人憂鬱的季節,養心尤為重要。“燥則潤之”是秋季養生的良方。芬芳潤體,才能修養身心,收穫屬於秋日的美麗和健康。

一、靜神養心

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秋熱濕,中秋前後燥,晚秋又以涼、寒為主,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於“收”的狀態,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注重養“心”精神調養是秋季保健重點。通俗來講,心腦共用,養心與滋腦相一致。心平氣和以養性,清心醒腦以養神。

推薦食譜:桂圓枸杞粥

材料:桂圓肉15g,枸杞子10g,紅棗5枚,大米100g。

做法:先把上述材料分別洗淨,砂鍋內加清水放入大米,中火煮開15分鐘後,再加桂圓肉、枸杞子、紅棗(去核)煮成粥。晨起空腹及晚上睡前各服1次。

功效:此粥有補血養心、安神之功效,可治療老年人血虛眩暈、耳鳴、失眠等症。

二、睡眠保心

古人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睡眠不僅可以養身,同時還可以養心,古人説的“卧,休也”便是這個道理。人在睡眠時,其身體活動已經減少到最低點,肉體的各種感知器官都對外界關閉起來,不再與外界的事物打交道。這樣一來,人的各系統器官的活動也就相應的減弱,從而減少了能量的消耗,使身體逐步得到恢復。

推薦食物:睡前吃點養心的食物,對身體特別好。如蓮子對養心安神有獨特的功效,百合對清心安神則作用明顯。

三、日常護心

日常護心,關鍵是保持良好情緒,除外,平時的飲食也很重要。其實,最有益心臟的食物就藏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一般來説,脆、軟、滑、黏或是有彈性的食物,都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食物纖維類似血管清道夫,不僅可吸附脂肪和有毒物質,通過糞便排出體外,還能抑制肝臟和其他組織合成膽固醇。

推薦食物:薏米:高纖的薏米,不僅可以美白,降膽固醇的效果一點也不輸給燕麥。做薏米飯,一碗薏米加一碗半的水,放進電飯鍋裏煮熟,煮好後分成小包裝放進冰箱冷藏。煮飯時可將冷凍薏米稍解凍,放入飯鍋與米一起煮熟。

海帶:黏滑的海帶是預防血管阻塞的“高手”。海帶內含巖藻多糖昆布素,可以防止血栓和血液黏性增加,預防動脈硬化。海帶煮湯、涼拌均可,但其本身含鈉,最好減少調味料使用。

芹菜:爽脆可口的芹菜有保護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記得吃葉子,葉子的維生素C比莖高,且富含植物性營養素,營養價值高。

木耳:木耳自古以來就被當成預防動脈硬化的“護心”食物。木耳的高纖成分,可以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加速膽固醇排出體外。

四、藥茶寧心

結合夏季氣候特點與個人體質情況,可適當選用中藥泡服,調節陰陽平衡。

體質虛弱而疲倦乏力、頭暈、口渴、汗多者,可選用西洋參6片、麥冬10粒,開水浸泡代茶飲,有益氣、養陰生津之功。

對於肝火偏盛而煩躁、眼紅、眼花、頭痛、頭昏、口苦口乾者,可用菊花10朵、決明子6克,開水浸泡代茶飲,有清肝明目之功。

虛火上升而出現心煩、口渴、睡眠不實、口腔潰瘍等症者,可用蓮子6克、梔子6克、酸棗仁6克,開水浸泡代茶飲,有清心除煩安神的作用。

前腳剛“治理”了張悟本的所謂“養生食療專家”,後腳又出現了所謂“神人”李一,既“懂”養生,還“身懷絕技”。

傳説中“神人”有弟子三萬,其中還不乏名人。“神人”辦班、出書、上節目一個都沒落下。名氣上去了,事情自然也多了,真相也就大白於天下了,駕馭220伏電的“通電體檢”被指“鬼扯”,其“養生祕訣”也是在“故弄玄虛”。

從張悟本的“綠豆治病説”到李一的“神通”,人們似乎在養生熱潮下失去了“主心骨”。太多的養生節目,太多的養生專家,眾説紛紜,到底孰是孰非,難以辨明。人們恨只恨沒有一雙法眼,能夠看得明明白白。

其實,養生最重要的還是理念。一個科學健康的養生觀是最為重要的。科學看待養生,不要隨波逐流,根據自身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處方才是真經。

養生話題中人們熱議的食補是中醫倡導的藥食兩用,適度的食補只是養生的一部分,養生還應注重多方面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比如平和的心態、健康的生活規律、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以及健康的興趣愛好等。想來,一個擁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自然會健康快樂地生活,也無須過多關注偽專家們的“高談闊論”。看看百歲老人們的長壽祕訣,不難發現知足常樂、堅持運動、充足睡眠、合理膳食是他們所共有的。

看來,養生並沒有多高深的理論,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將養生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中,冷靜養生,科學養生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高處寒冷地,人的壽命長;低處氣温高,人的壽命短。目前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多生活在亞寒帶和寒帶,比如日本和北歐。總人口只有500萬人的格魯吉亞,百歲以上的壽星竟有2000人之多,就是受益於低温的生活環境。

從飲食着手。

一,低温烹調。低温烹調能減少高温烹飪時致癌物出現的概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養分,可謂一舉兩得。

二,少吃偏熱的食物,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做調節。麻辣燙、火鍋等現代人愛吃的食物會給秋燥“火上澆油”,涼性食物有助於身體氣息平衡,去除燥熱,比如水鴨、魚蝦等體温偏低的肉類食物,稻、藕、筍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蘿蔔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陰處生長的菇類,冬棗、蘋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可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三,飯吃八分飽。進食越多,產生的熱量也越多,易使體温升高。國外研究顯示,少食可使動物體温下降,使其死亡概率降低1/3以上。

從睡眠着手。

一,睡個“低温覺”。我們的體温並非恆定不變,而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晚間9—11點開始下降,凌晨1—3點降到低谷,清晨8點左右開始緩慢上升,晚餐後(晚7—9點)達到頂峯。因此夜間睡眠是“低温養生”的好時機,必須杜絕熬夜,每晚要確保7—8個小時的睡眠,切忌夜生活過度,甚至通宵達旦地瘋玩。

二,避免“光壓力”。在燈光中入睡會導致體温上升,使人體產生“光壓力”,影響正常代謝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環境中入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vxrz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