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通信連萬家》的教學反思

《通信連萬家》的教學反思

《通信連萬家》的教學反思

《通信連萬家》的教學反思

我覺得本課比較成功的地方在於:

1、迴歸生活,提升已有生活經驗

在現代社會,通信與我們生活已經息息相關,尤其是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城市裏,孩子們對通信方式已經比較熟悉,但是這並不能等於孩子們就關注了通信。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提倡迴歸生活”,關注兒童“生活經驗”的理念,教學中,我設計從學生最熟悉的通信方式——打電話説起,由近及遠,再把視角投向其他的通信方式,帶領學生回到他們熟悉的生活中,回顧日常生活中的通信經歷,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學素材,引導他們發現生活中沒有很好關注的或關注不夠的東西,從而感受通信與當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學生生活經驗進行有效的提升。

2、探究學習,激活思維火花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調查瞭解家人常用的通信方式,並將來自全班51個家庭的調查結果匯製成統計圖表,引導學生在調查瞭解通信方式的過程中,在已有經驗的交流中,觀察、發現,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激發探究的慾望,並且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研討,把尋找答案的權利交給了學生。然而在課堂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光有自己的思考是不夠的,教師抓住契機,及時補充社會中有關通信的信息、新的通信科技成果,來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力求建構對話、交流、合作的自主學習課堂,力求讓學生不僅是愉快的,也是積極思考的,同時還是不斷提升的,不斷髮展的。

3、尊重教材,引進有利資源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放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本課程教學資源的開放性。在教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學資源,是體現課程開放性的重要途徑之一。教材給我們呈現的是範例和話題,有很大的彈性空間。在“我們生活中的信使”部分,教材上提供了郵政通信和電信通信的.很簡單的流程圖。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靈活的再創造。例如:①把學生的零星的生活經驗串聯起來,探尋信件的傳遞過程。②從學生最熟悉的電話信息傳遞切入話題,用先進的多媒體展示其傳遞途徑,喚起學生對相關生活的回憶;補充信息不僅僅在於讓學生認識信使,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方式,更在於引導學生從新的視角進一步瞭解通信的特點,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係。③補充王順友的事例,也是在引導學生從關注王順友這個人,落腳點於使學生認識到通郵是人們的生活需要,特別是偏遠地區,通郵還是當地人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途徑等等。簡而言之,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rnqdk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