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以大學為題的感想

以大學為題的感想

以大學為題的感想

以大學為題的感想

這是跟一位老師聊天時,老師所説的話。我曾經在某一時間開始便一度的如此認為,只是人微言輕不侃侃而談。以下也僅代表個人觀點及個人活法,不敢強加諸君,貽笑大方。

人沒有思想將變得很安全,雖然看似很努力,而實則不過是在順着某種潮流而隨波逐流,潮流要順,順應天時也,但絕不可隨波逐流,如連浪花都不敢泛起,不敢激流勇進,何以成中流砥柱?縱是志在野而不在廟堂之上者,無思想何來陶淵明田園之心?

作為一個大學生,一定要有思想,有相對正確的和諧的統一的理論體系,不斷推陳出新,昇華完善,一定要有眼界,要有可能看到未來的眼光。只掌握技能的大學生,只是一把無思想的工具,因為高校所學之技能因無思想而為他人所用,豈不可笑?

《大學》説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且不論什麼治國平天下宏遠藍圖,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者幾何?其中有一條道走到黑的,不辨黑白而鑽入牛角尖;有誤入歧途的,曲解其意為就是要與眾不同,就是要偏激另類;最可笑的為無知者還笑話他人不懂人情世故,謬論《厚黑學》而看不到自己的無知。且不論萬事萬物之深淺,不探究事物便不知之深,無法愛之切為其次,無知者無畏,人無敬畏之心將很可怕,且不得其中感悟與道理,沒有這感悟與智慧如何能夠有發自真誠的心意,沒有真誠的心意如何能夠端正心思,沒有端正的心思如何能夠修身為人,如孔子訓其子孔鯉不學禮,何以立?不學詩,何以言?如此便聽風便是雨,盲目妄談社會如何如何黑暗,國外如何如何好,試問是被黑過了還是去過國外人家賄賂了你?或者妄談中國似乎在某個朝代要不是誰怎樣怎樣好像從此走向世界巔峯,他國就一定不如中國?

還是試問觀過世界否?就談世界觀。

大學是一個人三觀走向成熟的地方,但不是説沒有讀過大學的人三觀就不成熟,如同才子蔡瀾見於山野之人,可惜其竟然沒吃過魚肉,山中人答道沒吃過的東西有什麼好可惜的呢?其人生觀令人敬佩,已比世上太多人懂得得失,試想范仲淹寫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今一個山中之人不也通達如此。鄙人認為用金錢建立的價值觀是最務實也是最沒有價值的,用年齡建立起的人生觀是最有標準也是最不公平的,用閲歷建立起的世界觀是最有説服力也是最不公正的。中外有許多人淡看生死,如阿基米德一句請別破壞我的圓,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日之同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人有這一生所追求的超越了死亡的東西便足以看淡生死,只不過可惜雲煙過於繚繞,有人無法過眼。

沒有思想變得很安全,也變得很可怕,容易被人控制。如同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問諸君為什麼進學校?我想人人都會眾口一詞的答道:為的是求學問。再問:你為什麼要求學問?你想學些什麼?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來了。諸君啊!我替你們回答一句罷:為的是學做人。我老實不客氣告訴你罷;你如果做成一個人,知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可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重要性。再如鄭強校長在《開講啦》談到為什麼要讀大學談及人生的目標,讀大學,不是一下就悟到的,是要有一個過程。大學絕對不是讓大家只學一門知識,如果要領會大學的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不在於讀哪一所名校。我今天當然知道,在座的同學當中有中國最著名的大學的學生,我忠心地希望大家,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多去體會這所大學的歷史和文化。這對大學的解釋不再是像企業化管理看師生在什麼樣的刊物上發表了多少論文,下了多少個創新型蛋的量化指標,而是像浙大早在竺可楨校長帶領學生西遷所樹立的求是校風,以至於綿延下來的精神財富。

鄙人認為,大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那四年,更不僅僅在於找一個工作,拿一份工資,包括高中的三年也不僅限於高考,學習的意義如果僅僅是為了那僅僅的一次考試和幾年時光,我們又何必浪費這有限的一生短短的時光,我認為《論語》孔子的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道理在此,不困於現狀而着眼於一生。

就我自己來説。

我個人不妄談他國好壞,在於我的侷限導致涉獵不多,我從不反對人説我只知道保守傳統的看四書五經,但我一直覺得如同餘秋雨先生在《中國文脈》中所述,中國的文化如同倔強的山脊連成的天際線,那些思想的偉大,是從《詩經》《楚辭》的開創,是在百家爭鳴這個偉大時代的雄辯,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的厚重,是如同易中天先生所説站在今天的角度對儒墨道法的公平看待。這些給我的思想是到今日作為當代大學生對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這個目標的深切體會。而試問,今日未看《周易》之人,便覺其是神棍算命之書者甚多,可知其一個乾卦便足以涵蓋一生處世之所為,我覺得有思想也在於這不人云亦云。

人云亦云了嗎?

似乎大部分的人陷入了生存危機,上大學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考證是為了找個好工作,甚至入黨也抱着好找工作的心理,找個好工作是為了高工資,優待遇,有了高工資優待遇是為了好的生活,那麼有了好的生活是為了什麼。我或許是因為沒有經歷過那種尷尬,好像也沒有資格説這句話,但是我想當你廝殺小半生得到了這些種種,精神是否會一貧如洗,所以我暑期在做一個補習班老師時我都會告訴我的學生説我希望你們精神富足的做好人,而且事實上我發現,我還沒上大學還沒考證也沒入黨,自己去找份普通的工作也是可以生存的,這當然是對物質生活沒有太多需求的想法,人各有志。

就像一直想説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於是,我趁着這個年紀在大膽的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oeg0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