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設計

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設計

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設計

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個小故事,文章用質樸的言辭和親切的語氣,講述了一個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有趣故事。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因為出門時只帶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親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最需要保護的薩沙。而薩沙在父母親的影響下,也不甘於做弱小者,把雨衣蓋在了薔薇花上。儘管文章説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這既滲透了“不甘於做弱小者”的文本價值觀念,又飽含着“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義。

二、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好、感歎號表達的不同語氣。學寫“撲”等六個字。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會寫“撲”等六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好、感歎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四、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朗讀課文,聯繫生活實際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

五、學習方法

以讀為主,讀寫結合;想象體驗。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複習上節課的詞語。

二、感悟學文

(一)感受野薔薇的美麗弱小

1.找文中寫野薔薇的句子。

2.對比兩處寫野薔薇,一處是第2段寫剛開出的野薔薇,一處是第8段寫雨中的野薔薇。讓學生通過看圖,想象,實踐來理解其中詞語的意思,從而感受到薔薇從美麗動人到可憐無助的變化。

3.假如你就在這朵弱小的野薔薇的旁邊,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親身感受,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適時想象,啟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則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

(二)薩沙是否弱小

1.薩沙和你們一樣,他也要像你們一樣保護弱小、嬌嫩的野薔薇。快速讀3-9段,看看他是怎麼説怎麼做的?找出薩沙説了幾句話。

2.讀出疑問的語氣

3.全班交流討論莎沙説每句話時的心裏想法。

4薩沙用自己的行動保護了弱小的野薔薇向大家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在你眼裏,什麼又是最弱小,你又會怎麼做呢?

憑藉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薩沙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三、寫字

給足學生觀察書寫的時間,讓他們寫出規範,正確、美觀的字。

四、完成課後練習,積累詞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ewxm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