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關於促進民族工藝品企業發展的建議總結範文

關於促進民族工藝品企業發展的建議總結範文

關於促進民族工藝品企業發展的建議總結範文

關於促進民族工藝品企業發展的建議總結範文

**草原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藴豐厚,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草原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並體現在生產生活、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其中民族工藝品種類豐富、花樣繁多,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特色,具有實用、觀賞和收藏價值,深受各民族羣眾的喜愛。近年來,隨着國家、自治區對民族文化產業的大力扶持和我盟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迅速,前景廣闊。

一、民族工藝品企業基本情況

據調研,我盟民族工藝品種類從工藝品內容和製作材料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蒙古族生活生產用品。其中,一是民族服裝。包括四大部落民族服飾、鞋帽等。二是日用品。包括銀碗、木碗、木根盤、銅鋁勺、水瓢、炊具、刀、蒙古包構件、民族建築裝飾用品等。三是文體用品。包括以馬頭琴為主的民族樂器、以摔跤服為主的民族體育用品等。四是生產用具。包括馬鞍、套馬杆、馬上用具、勒勒車等。第二大類是民族工藝美術品。包括利用金、銀、鐵、木、氈子、皮子、毛絨、骨頭、紙、布、瑪瑙、石頭、陶瓷等材料製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美術產品。

近年來,我盟民族傳統工藝品產業在主要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的同時,積極適應市場的新變化,瞄準區內外、國內外及不斷升温的旅遊市場,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需求相結合,積極進行技藝、品種和經營方式創新,不斷滿足各消費羣體的不同需求,市場穩步擴大,生產經營形式呈現多樣化態勢,個人簡歷就業增收方式靈活,參與人數逐步增多,為牧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快速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途徑。

據調研,目前全盟設計製作及流通銷售企業大致有230家,其中錫林浩特市有116家,約佔總數的50%。全盟民族工藝品企業、作坊、個體從業人員2000餘人。20xx年度工藝品產值約4000萬,營業額約1500萬。其中規模較大的企業,如塔林牧人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20xx年產值約50萬元、營業額約20萬元,規模較小的陶如民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xx年產值約12萬元、營業額約4萬元。我盟常年從事民族工藝品生產的從業人員,月收入普遍在2000元左右。

二、民族工藝品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盟民族工藝品企業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與全盟民族文化大盟和旅遊大盟的地位仍有很大差距。

(一)缺乏政策引導和扶持。雖然多個部門和社會團體都參與支持民族手工藝品產業發展和保護工作,但缺乏政策引導、整體規劃和資金扶持,難以形成發展合力。

(二)生產經營方式落後,產品科技含量低,銷售渠道窄。生產經營市場化組織化程度較低,帶動能力強的企業和合作組織不多,多數屬於家庭式分散生產經營,規模小、佈局分散;生產加工技術力量薄弱,產品種類單一、檔次低、質量差、包裝簡陋,不方便運輸攜帶;產品銷售市場佔用率低,心得體會銷路不暢,大多在本民族地區銷售。

(三)品牌意識不強,宣傳展示力度不夠。民族工藝品種類豐富、花樣繁多,但品牌商標意識不強,缺少必要的宣傳窗口、展示平台。

(四)技藝傳承後繼乏人。民族特色手工藝品製作技藝要求高、學習時間長、待遇低,對許多年輕人缺乏吸引力,加之許多傳承人不願將技術傳授他人,從業人員收入低、年齡老化,部分民族民間手工藝已瀕臨失傳。

三、推進民族工藝品企業發展的措施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應高度重視民族工藝品企業發展,將其作為繁榮民族文化旅遊業、促進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要認真貫徹落實《**盟關於促進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研究出台民族傳統制作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制定發展規劃,完善工作機制,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強宣傳推介。利用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加大對民族工藝品加工產品的宣傳。有計劃地組織企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和技術精英,到內地工藝品發達地區參觀學習。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展銷會、推介會,開拓眼界,最全面的範文參考寫作網站瞭解市場,宣傳產品,擴大銷路。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工作,創建民族工藝品品牌,擴大我盟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營銷手段,大力發展網上交易、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形式,充分拓展民族工藝品銷售空間。

(三)建立民族工藝品產業園區。加強民族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結合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機遇,推進民族工藝品企業發展。積極探索新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提高民族工藝品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將分散的加工能力協調組織起來,共同應對市場,儘快改變我盟民族工藝品生產規模小、佈局散的局面。

(四)積極培養民族工藝技藝傳承人。利用各種培訓資源,根據各族羣眾和手工藝從業者的需求,按照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實際操作的原則,召集社會各界民族工藝興趣愛好者,在我盟開設民族工藝培訓班,培養一批手工藝品專業設計製作和銷售人才。提高民族工藝品製作者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傳承民族民間工藝品製作技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9lln0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