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關於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調研報告

關於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調研報告

關於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調研報告

關於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一:關於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專題調研報告

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是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工作,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和創新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進一步做好我區的社區管理服務工作,根據《花都區人大常委會2011年度工作要點》的安排,區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組,對我區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常委會領導範記珍、徐兆東、蘇木桐、畢演洲、韋家政參加了調研活動。調研組分別於2011年5月5日、5月9日、5月16日到區民政局、新華街、獅嶺鎮聽取了關於我區、新華街以及獅嶺鎮關於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報告,併到新華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城西服務站實地調研。經過調研,調研組基本掌握了我區開展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總體情況、存在問題並收集了一些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整合管理服務平台,推進社區居委會改革。按照管理、服務、執法 “三位一體”的思路,我區目前對街道管理、服務、維穩和執法等機構進行整合,形成了“一隊三中心”組建政務服務中心、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綜合執法隊,形成各有側重、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綜合管理服務格局,較好地提高了街道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此外,為了更好地實施社區管理和服務,我區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將現有的社區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轉換為社區工作站,同時,將社區居委會現在擔負的行政職能分離出來,轉交給社區工作站。按照專幹不單幹、分工不分家的原則,社區工作站在社區黨支部的領導和管理下開展工作,形成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工作站“三位一體”、交叉任職、合署辦公的新格局。

(二)創建特色社區,完善服務體系,開展各種形式的示範社區創建活動和便民利民服務。近年來,我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社區創建活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2007起,經過區政府及各相關職能部門及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我區有30個社區被省評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3個社區被評為省“宜居社區”,3個社區被省、市評為“文明社區”,9個社區被市評為“綠色社區”,駿威社區還被評為了全國和諧建設示範社區。年內,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活動經常、個性鮮明、深受羣眾歡迎的特色社區將在我區逐步形成“一社區一品牌”的格局。

除發揮街道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作用、開展專業社會工作外,還注意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積極開展社區服務,努力將社區打造成為幸福花都的第一個平台。近幾年來,我區建成27個星光老年之家;為43名老人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出資為44户獨居和“空巢”老人開通了“平安通”緊急呼援服務系統;在每個社區建立了衞生服務站。可以説,在政府及社區的努力下,我區的社區便民利民服務和設施、網點得以逐步完善。

(三)加強建章立制,加大投入,社區管理服務制度日趨完善,各項工作開展有序。今年4月6日,經由區委和區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深化街道社區管理服務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實施。通過《意見》的方式,將深化社區服務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以文件的方式固定下來,為今後一段時期內開展該項工作提供

政策依據和各項保障。與此同時,區政府已將社區建設和管理服務工作經費納入到區、鎮(街)兩級財政預算,以財政資金的穩定性確保了社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從今年開始,區政府每年投入到社區管理服務的經費已不少於1000萬元。

總的來説,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關注下,區政府各部門之間、部門與社區之間、各網絡服務平台之間正朝着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方向邁進,社區居委會的自治機制逐步完善,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不斷增強,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意識明顯提高,社區各項管理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也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同。

二、存在問題

一是缺乏專門的服務機構和人員,社區建設水平與老城區存在差距。我區是一個新城區,社區管理服務工作起步遲,服務理念與先進城區有一定的差距。我區專門從事社區服務的工作人員和社會工作者,無論是在素質、規模,還是結構、功能上都與現代服務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適應現代社區服務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各鎮下面的社區,建設水平不高,管理欠規範,服務理念相對欠缺,工作人員的素質仍有待提高。

二是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工作經費緊缺。目前,全區50個社區有34個靠租房辦公,不僅每年要支付租金100多萬元,而且不利於辦公場所的裝修和整體規劃。還有23個社區沒有建立星光老年之家(含新建社區),31個社區沒有殘疾人康復活動場所,33個社區沒有户外活動小廣場,還達不到有關社區硬件配套的要求。儘管我區社區工作經費已納入財政預算,但各社區開展便民利民服務的經費以及日常辦公經費仍十分緊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肘了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開展。

三是社區管理服務方面的宣傳仍不到位,各職能部門參與社區共建的主動性不強。目前,相當一部分的市民與所在社區間缺乏應有的溝通,社區主動開展的關於管理服務方面的宣傳還不夠,市民對各種各類型的社區服務不甚瞭解,不知道要不要收費;對新投入使用的城西服務站也缺乏足夠的瞭解,導致利用率不是很高;我區在創文期間各職能部門都與各社區進行了聯繫共建,但以搞清潔衞生為主要內容的佔了相當一部分,沒能與各社區的創建“一社區一品牌” 活動很好地結合起來。

四是城鄉二元結構的管理服務發展不均衡。總體上,新華街社區居委會建設較好,管理較規範,服務較周到,工作人員素質較高,經費保障到位,而城中村、附城村以及農村的管理服務相對較差。村改居的工作推進緩慢,基礎設施落後,規劃佈局不合理,村民和外來人員的管理服務不到位。

三、一些意見和建議

1、要提高認識,從觀念上重視解決好“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再到“社區人”的服務和管理問題。目前,大量“單位人”已經向“社會人”轉變,給社會管理帶來了許多新問題、新難題,傳統社會管理模式和方法受到嚴重挑戰。省、市領導對此十分重視,汪洋同志就如何加強社區建設與管理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強調要解決好“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後的服務和管理問題,要求各級在面對越來越多的人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的趨勢時,要創新方式方法,努力實現對人的管理“社區化”。

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深化社區管理服務,着力解決好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要根據管理服務主體、管理服務對象以及管理服務內容的變化,採用創新的管理服務理念和管理服務方式,不能為服務而服務、就服務講服務,要從培育社區意識、社區精神的高度來逐步解決好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再到“社區人”這個過程中凸顯的管理服務難題。

2、要大力提高社工隊伍以及居民的素質,培育發展社會工作組織和工作人才隊伍。不可否認的是,我區目前的社區工作者的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的需要,必須對現有社區工作者加強培訓,可通過邀請香港等地的資深社工來輔導講授社區管理服務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以及引進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的辦法,儘快提升我區社區管理服務者的素質,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具有活力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在引入高質量的社區中介服務機構後,要加大對其服務質量和居民滿意度的考評,使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發揮最大的效用。同時,社區居委會也要在開展居民自治和創文宣傳等工作中注重居民素質的提高,宣傳發動更多的居民參與社區共建活動,共同把居住的社區建設成高素質的生活區。

3、要大力提升社區服務質量,拓展服務領域。區民政部門及各鎮街要充分利用社區、家庭服務中心的平台,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提升社區服務質量上來。深化社區管理服務工作,重點在服務,難點也在服務。因此,我區的社區建設應以服務為中心,堅持為居民提供高質量的社區服務為最終目的。在具體操作上,要注重整合社區資源,充分利用社區、家庭服務中心這兩個優勢平台,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健全服務網絡,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同時,還要建立居民對社區服務滿意度評估體系,將社區建設成效評價權交給社區居民,從制度上促進社區服務的發展,提高為居民服務的質量,拓展服務領域,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4、要大力加強社區治安工作,開展社區治安羣防羣治。安居才能樂業,才能增強社區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建議各鎮街、社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健全社會治安防範體系,強化治保調解組織規範化建設,實現好羣防羣治;要充分發揮社區警務室、物業小區治安聯防隊伍的作用,加大社區面的巡邏布控力度,提高社區在預防、控制、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居民的安全感。要切實抓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5、要不斷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有規劃有步驟地解決社區辦公用房及服務網點的建設問題。首先,是要按照上級的相關要求,加快推進街道社區“五個一”(一個家庭服務中心、一個小公園、一個羣眾娛樂場所、一個衞生服務機構和一個治安視頻監控中心)工程建設,突出抓好社區家庭服務中心建設,確保今年內全面完成。我區今年擬建設的3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選址要儘快確定落實,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功能設置一定要詳細、最大化,要強調花都特色一站式的便民利民的宗旨;爭取能走規劃建設的綠色通道,加快推進規劃、用地、辦證工作,力爭年內動工建設;建設及運營經費建議按照區、鎮8:2的比例投入。此外,要大力推動其他鎮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工作。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省、市都十分重視,對於促進社會和諧、構建幸福花都意義重大,建議除新華、獅嶺以外,其他鎮也要加強調查研究,借鑑成功經驗,結合實際制定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計劃,推動社區管理服務向全區推廣,使全區人民均能享受到優質的社區服務。其次,是要整合現有場地資源,為社區辦公和居民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對一直以來靠租用場地辦公的社區,區政府要有個3-5年的工作規劃,力爭在未來幾年內分步分批通過購買、整合現有場地資源等辦法解決社區居委的辦公場地和服務網點的建設問題。再次,區政府要按照相關的要求,將社區工作用房與居民公益性設施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土地用地規劃,並要明確驗收責任,確保新建社區有相應的硬件設施。

6、要大力美化社區環境,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區政府要繼續完善區直單位聯繫社區,參與社區共建的工作制度,支持和幫助聯繫社區做好社區綠化、美化工作,建設社區無障礙環境,大力整治髒、亂、差,努力提高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建設乾淨、整潔、優美的文明社區。

7、要繼續加大對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資金投入,保障社區管理服務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按照市委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在把社區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納入財政預算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社區經費投入,以保障社區基本建設和各項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篇二:關於深化社區服務的調研報告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落實惠民利民政策,全面深化社區服務,推動社區建設邁上新台階,牌樓街道辦事處結合自身實際,認真開展了對深化社區服務的專題調研。

一、牌樓街道社區服務發展現狀

牌樓街道辦事處位於內江市市中區東南部,面積約4.1平方公里,人口6.4萬餘人,其中常住人口3.8萬餘人,流動人口2.6萬餘人,駐轄單位42個,轄臨江小區、馬鞍山、環城路、和平街、牌樓路5個社區,3個黨總支,14個支部委員會,756名黨員,下崗失業人員2695人,失地無業農民2706人。牌樓街道地處城鄉結合部,由於轄區內破產企業、下崗人員、失地農民、流動人口多,基礎設施不配套,硬件條件薄弱,尤其是社區硬件條件差,現街道辦事處轄區5個社區中全部屬臨時租用場地。現有的辦公條件只能基本維持社區幹部正常工作,羣眾辦事非常不便。近年來,街道辦事處將社區建設工作列入街道重點工作之一,以維護羣眾利益、方便羣眾生活為落腳點,積極拓展社區服務,並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着力改善社區服務環境和完善服務功能,積極為構建和諧社區奠定基礎。

1、社區服務領域不斷拓寬。為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街道始終把充實服務內涵、拓展服務領域擺在重要位置,把社區服務作為推進社區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一是提供就業再就業服務。街道把社區勞動就業工作當作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各社區均建立了勞動就業服務站,為社區無業人員提供職介服務,聯絡中介機構,為居民公佈招工信息,提供就業諮詢和技能培訓,廣泛宣傳就業優惠政策和就業方式,轉變居民的就業觀念,開闢就業崗位,解決了部分居民的生活困難。二是提供文化體育服務。各社區充分利用轄區內文化廣場、公園等公共休閒娛樂場所,安裝健身器材,以廣場文化、樓院文化為載體,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三是提供安全服務。多數社區都

建立了“一區一警”為主力,社區聯防協同、社區單位共同參與的社區治安工作網絡,積極營造良好的社區治安環境。四是提供救助服務。各社區對轄區內弱勢羣體和貧困家庭進行全面調查瞭解,全面建立了弱勢羣體檔案,對傷殘人員實施重點救助。充分發揮城市低保政策的積極作用,對確實無勞動能力、生活無保障的困難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對因病致貧家庭,積極向上申請醫療救助政策,緩解他們因病造成的生活壓力,組織社會力量向困難家庭捐款、捐物,實行“愛心行動”。五是拓展了物業管理、園林綠化、文化茶園、社區衞生、房屋中介、理髮等服務。社區在原有6個便民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源,開拓思路,鋭意創新 ,拓展了物業管理、園林綠化、打字複印等服務,在為轄區居民服務的同時,解決了部分下崗居民的再就業問題。

2、社區服務環境日趨優化。為實現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積極動員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各社區居委會與轄區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社區共建協議,鼓勵轄區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個人以資金、房產、設備、技術、信息、勞務等形式參與社區建設,走服務設施共建,社區資源共享的路子,促進社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初步形成了面向社會、輻射社區、服務羣眾的綜合服務設施網絡。同時,各社區認真開展社區志願者隊伍服務活動,積極培育社區志願者隊伍服務組織,弘揚社區志願服務精神,壯大志願人員隊伍,建立健全了黨員、青年、巾幗、職工志願者隊伍20支,到目前共開展各類志願者服務400餘人次,受益弱勢羣體達500餘人次。通過社區共建,培養了社區單位、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為社區服務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社區服務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對社區服務的認識存有差距。一是個別屬地單位參與社區服務的意識不強。由於社區居委會管理職權不明確,對屬地單位沒有約束力,造成屬地單位對社區服務工作配合不夠、支持不力、工作不到位,街道、社區召開會議、開展活動、安排工作很難進行,存在門難進、事難辦的現象。二是部分居民社區共建的意識不強。目前,老户居民社區意識較強,但單位居民還沒有樹立起社區管理與服務的意識,社區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意識還不濃,有事靠單位的思想根深蒂固。部分單位居民,特別是購房户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

把參與社區服務看作是份外的事情,“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2、“權隨責走,費隨事轉”還沒有完全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是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原則。目前社區要負責黨員管理、治安防範、居民糾紛調解、衞生管理、計劃生育、教育、老年人服務、弱勢羣體救

助、低保、就業再就業、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等大大小小几十項工作。社區居委會承受政府部門大量工作任務,各部門應撥付相應的工作經費和人員經費。但是,只有民政部門撥付部分社區建設經費,其他部門沒有安排,各社區的經費有很大的缺口,有些工作靠居委會自己的經濟收入搭貼支撐。目前,街道5個社區的經濟收入不平衡,部分社區收入很低或無收入,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偏低,社區服務經費不足,影響了社區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3、社區服務項目不夠全面。社區由於受人員、經費等問題的制約,雖然開展了一些服務,但是貼近羣眾、羣眾最迫切的服務還沒有開展起來或開展的不到位。如社區就業服務工作,由於市場、條件、人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在提供再就業培訓和社區公益性崗位開發等方面還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

4、社區服務隊伍建設不夠平衡。個別社區居委會對社區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的精力和工作的力度還不夠大,工作中比較重視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對屬地單位瞭解不多,對社區居民服務不夠。

以上困難和問題相互交織,有的表現的相當突出,對加強社區管理和社區建設提出了挑戰,對進一步提高社區服務的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的思考

1、建立公共服務的多元化供給模式。一是合理劃分社區服務。根據實際,科學界定社區服務項目的範圍,社區服務中的有償和低償服務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通過市場機制來提供產品和服務,主要是私人物品,諸如家政服務、美容理髮、快餐配送、日用百貨等各類便民利民的經營性服務;低償服務和無償服務面向社會特殊羣體和弱勢羣體等特定社會成員,通過市場機制、行政機制、志願機制來提供產品和服務,主要是公共物品,諸如社會保障、醫療衞生、公共安全等。二是大力發展社會中介組織。大力發展社會中介組織是建立多元化供給模式的組織基礎。沒有社會中介組織的充分發育,“政府包辦”的局面仍將繼續,難以實現社區服務資金的

多元化和公共服務供給的多元化。三是建立社區服務准入制度。制定相關優惠制度和社區服務監督辦法,規範社區服務類行業標準,創造更加寬鬆的社區服務業發展環境,鼓勵企業和個人提供產品和服務,推進社區服務組織的實體化和服務的產業化,逐步建立起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並存、服務門類齊全的社區服務體系。

2、建立社區服務發展資金的多元化籌集模式。一般來説,社區服務資金主要來自四個渠道,即政府撥款、社區單位捐助、社區居民捐助、社區經濟收益。目前,政府投入是解決社區服務資金不足的主要途徑。在政府財力不足的情況下,要積極探索建立社區服務資金的籌集辦法,拓寬資金籌集渠道。一是可建立社區服務發展基金,接受企事業單位、居民捐贈,制定捐助辦法,對於企事業單位、個人捐助的資金給予税收減負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二是積極探索落實費隨事轉的有效途徑。區委、區政府明確要求各職能部門將工作任務服務承諾到社區,而不是把自己承擔的工作推給社區,確需社區協助完成的工作,各職能部門要在下放任務和責任的同時,給足社區權利和利益,確保“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如計生管理、下崗失業人員管理、離退人員管理、黨員管理等工作,職能部門將工作下放到社區後,要按照“費隨事轉”的原則,凡已列入財政預算的,有關部門要將足夠的經費補助給社區,用於落實社區工作的補貼和辦公經費。

3、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社區服務發展模式。需求決定供給,只有以需求為導向,才能提供個性化的社區服務。社區服務的發展應以人為本,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採用市場調節和行政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社區需求發展社區服務,避免造成無效供給或低效供給。轉型期的社會分化和貧富分化,決定了低收入社區和低收入羣體是公共服務關注的重要需求單元。推行個性化的社區服務,重點是開展面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户、優撫對象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以滿足居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作為社區服務的`重點,使社區中的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户、優撫對象等弱勢羣體成為社區服務的主要對象和最大的受益者。要結合發展社區經濟、社區管理、家政服務等,大力開發適合“4050”人員的就業崗位,發展公益性再就業組織。要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公共行政和社區服務的社會化,促進社區服務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篇三:關於深化社區服務的調研報告

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永恆的主題。要想搞好社區建設,關鍵是如何做好社區服務。胡錦濤總書記説過:要把為民服務作為社區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幾年區委、區政府在建設“五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同時,強力推進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社區。那麼社區服務的現狀如何呢?

一、長軸社區服務現狀

長軸社區地處長治市五一街華豐北路1號,東起黑水河、西至建華小區、南至五一街、北至府城村、佔地面積46525平方米,居民住户1959户、6800人,住宅樓房48棟、平房16排,分別設臵一個小區(10個大院),轄區內有駐街單位兩個(軸承廠、華豐路小學)。流動人口85人、出租房屋25户、重點人口8人,低保户116户,殘疾人241人、重殘人5人,轄區居民主要由軸承廠職工及家屬組成。由於軸承廠破產導致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劇增。目前社區對居民的服務主要有:

1、為社區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勞動就業信息、諮詢、崗前培訓服務。

2、為社區殘疾人提供工作信息,組織他們參加技能培訓。

3、失業人員檔案登記;

4、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5、每年2次組織社區婦女到社區進行免費B超檢查;向轄區育

齡婦女不定期發放免費避孕藥具等。

6、組織志願者在轄區範圍內義務巡邏;為社區居民開展義務服務,到小區打掃衞生等。

7、為社區孤老人提供幫扶活動,不定期組織志願者上門為他們服務,打掃衞生及關心他們生活情況等,節假日上門慰問。

8、社區閲覽室為居民提供免費借閲書籍、報刊、雜誌等服務。

9、為居民進行民事糾紛調解及來信來訪接待。

10、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健康知識講座等

11、為居民申請低保、醫療救助

二、居民對社區服務的現實需求:

為進一步瞭解居民羣眾對社區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我從11月11日到17日共走訪入户112户。經認真梳理和歸納,徵求到意見及建議147條,涉及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40起,涉及提供救助服務30起,涉及文化體育服務20起,涉及政府政策解釋12起,涉及家政服務12起,涉及老年人服務10起,涉及優化環境10起,涉及環境衞生工作有7起;涉及小區安全問題6起。

三、社區服務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我這兩年的工作中看到,社區服務有了初步發展,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有五個方面:

1、對社區服務的認識存有差距。一是駐街單位參與社區服務的意識不強。由於社區居委會管理職權不明確,對屬地單位沒有約束力,造成屬地單位對社區服務工作配合不夠、支持不力、工作不到位,社區召開會議、開展活動、安排工作很難進行,存在門難進、事難辦的現象。二是部分居民社區共建的意識不強。目前,老户居民社區意識

較強,部分單位居民,特別是購房户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把參與社區服務看作是份外的事情,“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2、社區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隨着軸承廠的破產,社區失業人員劇增,他們大都是無技能、年齡大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機會越來越少;社區急需開闢一條適合“4050”人員的就業之路。

3、社區文化體育基礎設施滿足不了社區發展的需要。社區缺少文化、體育活動場館和大中型活動器械,束縛了開展室內文化、體育活動的手腳,阻礙了社區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

4、為社區老年人和殘疾人服務的設施滿足不了服務對象的需求。許多老年人聚在街頭巷尾,三五成羣的打牌、閒聊直接影響到"文明城"的創建;養老政策和機制不健全,尚有部分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照顧;殘疾人優惠政策貫徹落實不到位,部分有就業願望的殘疾人員得不到就業。

5、社區服務隊伍建設方面欠缺。目前的社區工作主要是疲於應付各項政府工作,社區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區服務隊伍的建設上來,對社區居民服務不夠。

以上困難和問題相互交織,有的表現的相當突出,對加強社區管理和社區建設提出了挑戰,對進一步提高社區服務的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

四、對深化社區服務領域的建議

綜上所述,社區服務應結合居民所需開展服務,深化服務領域。

1、做好面向困難弱勢羣體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服務。社區應對轄區內弱勢羣體和貧困家庭進行全面調查瞭解,全面建立了弱勢羣

體檔案,對傷殘人員實施重點救助。充分發揮城市低保政策的積極作用,對確實無勞動能力、生活無保障的困難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對因病致貧家庭,積極向上申請醫療救助政策,緩解他們因病造成的生活壓力,組織社會力量向困難家庭捐款、捐物,實行“愛心行動”。

2、做好面向下崗失業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其它社會保障服務。在提供就業再就業服務上。不只是為社區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勞動就業信息、諮詢、崗前培訓服務。還應走以下兩個途徑,真正解決就業。一是想辦法為社區無業人員提供職介服務,聯絡中介機構,為居民公佈招工信息,提供就業諮詢和技能培訓,開闢就業崗位;二是要結合發展社區經濟、社區管理、家政服務等,大力開發適合“4050”人員的就業崗位,發展公益性再就業組織。

3、加強社區居民文化體育服務。社區應充分利用轄區內文化廣場、公園等公共休閒娛樂場所,安裝健身器材,以廣場文化、樓院文化為載體,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

4、加強社區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不斷適應社區老年人、殘疾人的需求。制定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社區活動場所要功能齊全、分佈均勻、形成網絡。社區服務設施的運營經費,除了政府的投入外,需要引入市場機制,拓寬投資渠道。配臵專職人員進行管理,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保證活動器械、活動場館能夠安全、高效的運營。

5、加強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建設,動員更多的人員,發揮各自的特長,積極參加志願者隊伍,廣泛開展志願者活動。積極探索社區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的路子。以適應居民羣眾的需求,促進社區服務的良性發展。

綜上所述,社區服務是一項羣眾性很強的社會化系統工程,在以設施服務為主要手段的同時,還必須大力提倡和發展羣眾性的社區互助服務。只有專業服務與互助服務結合起來,才能使社區服務有聲有色,落實實踐科學發展觀,才能更好的為百姓謀利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9ezdm7.html
專題